感应加热电源的论文_第1页
感应加热电源的论文_第2页
感应加热电源的论文_第3页
感应加热电源的论文_第4页
感应加热电源的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摘 要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感应加热技术取得了很多重大的成果,尤其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固态电力电子器件的出现与发展,使感应加热技术和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发生更紧密的联系,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感应加热技术的研究发展。目前,中小功率容量的感应加热电源在现今的工业生产中有很多的运用,例如工件的透热、淬火、贵金属的熔炼等过程中都有大量的应用。当前,这类功率容量的感应加热电源多为并联谐振电源。本文重点阐述移相调功式感应加热电源的系统控制电路的研究设计以及其保护电路、辅助电路等的研制。分步阐述了感应加热的基本原理及感应加热电源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应加热电源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

2、分:整流器、滤波环节、逆变器、谐振槽路及负载控制及保护环节。感应加热电源的整流侧采用电力二极管不控整流,向逆变环节提供稳定的直流电压,系统负载与补偿电容器采用串联连接,在逆变环节采用降频式移相调功方式实现对加热电源输出功率的调节,由频率跟踪环节数字锁相环电路跟踪被加热负载及其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而使系统工作于准谐振状态,有近似谐振软开关环境。设计了感应加热电源的主电路;对主电路中直流侧、逆变侧等进行分析计算、确定元件参数值;设计移相调功感应加热电源的控制电路、其他辅助电路;控制系统的软件是控制系统能够按设计思想正常运转的关键,对于我们研制的此类带有系统主控制器的硬件系统来说,没有控制软件的支撑,

3、控制系统硬件电路就无法运转。整个系统的软件程序主要由主程序和各类功能实现程序构成。由于需要实现的功能众多,逻辑关系复杂,我采用目前通用的模块化的程序设计方法,将相对独立的功能设计为程序模块:例如移相处理、A/D转换、键盘采样、显示、故障中断处理等。关键词:感应加热;逆变器;A/D转换42 / 47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ower electronics technology, induction heating technology has made many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especially

4、after the 1950s, solid-state power electronic devices and the emergence of development so that the induction heating technology and modernization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in a closer Contact, in modern industrial production has played a major role in the world of universal importance induction heati

5、ng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t present, the capacity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power induction heating power in today's industrial production in a lot of use, for example,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workpiece, quenching and precious metals such as the melting process has a large number

6、of applications. At present, such power capacity of the induction heating power and more power for parallel resonance.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phase-shift-work-induction heating power supply system control circuit design and its protection circuit, such as the development of auxiliary circuit.A step

7、-by-step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induction heating and induction heating power structure and working principle of induction heating power supply include the following components: Rectifier, filter links, inverter, resonant slot Road and load control and protection of links. . Induction heating po

8、wer supply side of the rectifier is not controlled by the power diode rectifier, inverter link to provide a stable DC voltage, the system load and compensation capacitors connected in series used in a down-link inverter-phase-shift-work means of heating power output The regulation of power by the fr

9、equency tracking links DPLL circuit track was heating load and the resonant frequency resonant circuits system in quasi-resonant, and a similar resonance soft-switching environment.Design of the induction heating power of the main circuit; on the main circuit in the DC side, inverter, such as the an

10、alysis side, the components identified parameters, design super-audio induction heating power control circuit, the other supporting circuit; Control System software control system is able to design the proper functioning of critical thinking, we developed such a system main controller of the hardwar

11、e system, no control software support, control system hardware circuit will not be able to operate. The whole system software program mainly by the main program and various functions to achieve a procedure. Because of the need to achieve the functions of the many, complex logic, we use the current g

12、eneric modular design process, the function will be relatively independent modules designed to process: for example, phase-shifting processing, A / D conversion, sampling keyboard, display, fault interruption Processing. Key words: induction heating; inverter; A / D converter目录摘 要IAbstractII第一章 绪论11

13、.1 感应加热的基本原理与用途11.1.1 感应加热的工作原理11.1.2 感应加热的特点与应用21.2 感应加热技术的发展情况31.2.1 感应加热技术的发展过程31.2.2 感应加热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41.3 本设计的目的和工作任务51.4电力电子元器件及加热电源的发展51.4.1 电力电子元器件的发展51.4.2感应加热电源发展61.5逆变器与谐振负载电路的原理分析71.5.1 电压型串联逆变器81.5.2电流型并联逆变器81.5.3两种形式逆变器的比较91.6串联谐振式逆变器调功方法的设计101.6.1 整流侧调功方法101.6.2逆变侧调功方法111.7本设计方案的确定12第二章

14、移相调功感应加热电源的主电路分析132.1电源整机结构框图132.2移相调功感应加热电源主电路142.2.1 直流侧主电路分析计算142.2.2 逆变侧主电路分析计算182.2.3负载谐振槽路分析计算212.3本章小结22第三章 移相调功感应加热电源控制电路设计233.1 电源移相调功主控制电路233.1.1 移相调功控制的原理233.1.2 锁相环控制电路233.1.3电源起动电路的设计253.1.4基于80C196KC的移相控制电路设计263.1.5死区形成电路研究283.1.6主功率器件的驱动电路293.2 电源故障保护电路303.2.1过电流保护电路303.2.2过电压保护电路313.

15、2.3过热保护电路313.3本章小结32第四章 控制系统的软件支持334.1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334.2 各程序模块的分析334.2.1系统主程序设计334.2.2移相调功子程序设计344.2.3触发信号移相处理中断程序364.2.4故障保护中断子程序364.3本章小结38结 论39参 考 文 献40致 谢42第一章 绪论1.1 感应加热的基本原理与用途随着功率器件的发展,感应加热电源的频率也逐步提高,经历了中频、超音频、高频几个阶段。在感应加热电源的应用中,淬火、焊管、焊接等工艺都要求高频率高功率的电源。功率MOSFET虽然可以实现高频工作,但其电压、电流容量等级低,大功率电源需采用串、并联

16、技术,影响了电源运行的可靠性。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比较容易实现电源高功率化,但在高频情况下,其开关损耗,尤其是IGBT关断时存在的尾部电流,会限制工作频率的进一步提高。本文论述的移相调功式感应加热电源设计采用功率自关断功率器件IGBT,同时采用死区控制策略后,可实现负载阻抗调节。以往一般采用晶闸管来实现逆变电路,但是晶闸管关断期反压太低,参数匹配麻烦,输出频率仍然偏低;而采用IGBT后,并让电路工作在电流断续状态下,这些问题都得到很好地解决。该电源具有输出电压低圈匝数少、不需要中频变压器降压、结构简单、效率高。1.1.1 感应加热的工作原理感应加热原理为产生交变的电流,从而产生交变的磁

17、场,在利用交变磁场来产生涡流达到加热的效果。如图:感应电流图示1-1Induced current icon 1-1当交变电流通入感应圈时,感应圈内就会产生交变磁通,使感应圈内的工件受到电磁感应电势。设工件的等效匝数为。则感应电势: (1-1)如果磁通是交变的,设 (1-2)则有效值为: (1-3)感应电势在工件中产生感应电流使工件内部开始加热,其焦耳热为: (1-4)式中: 感应电流有效值(安),R工件电阻(欧),t时间(秒)。这就是感应加热的原理。感应加热与其它的加热方式,如燃气加热,电阻炉加热等不同,它把电能直接送工件内部变成热能,将工件加热。而其他的加热方式是先加热工件表面,然后把热再

18、传导加热内部。金属中产生的功率为: (1-5)感应电势和发热功率不仅与频率和磁场强弱有关,而且与工件的截面大小、截面形状等有关,还与工件本身的导电、导磁特性等有关。在感应加热设备中存在着三个效应:集肤效应、近邻效应和圆环效应。集肤效应:当交变电流通过导体时,沿导体截面上的电流分布式部均匀的,最大电流密度出现在导体的表面层;近邻效应:当两根通有交流电的导体靠得很近时,在互相影响下,两导体中的电流要重新分布。当两根导体流的电流是反方向时,最大电流密度出现在导体内侧;当两根导体流的电流是同方向时,最大电流密度出现在导体外侧;圆环效应:若将交流电通过圆环形线圈时,最大电流密度出现在线圈导体的内侧。感应

19、加热电源就是综合利用这三种效应的设备。在感应线圈中置以金属工件,感应线圈两端加上交流电压,产生交流电流I1,在工件中产生感应电流I2。此两电流方向相反,情况与两根平行母线流过方向相反的电流相似。当电流I1和感应电流I2相互靠拢时,线圈和工件表现出邻近效应,结果,电流I1集聚在线圈的内侧表面,电流I2聚集在工件的外表面。这时线圈本身表现为圆环效应,而工件本身表现为集肤效应。1.1.2 感应加热的特点与应用自从1890年世界上第一台感应熔炼炉问世以来,无论是感应加热的理论还是感应加热的实际应用装置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感应加热的应用领域也得到了很大的扩展,无论是工农业生产还是日常生活中都有大量的感应

20、加热设备的应用,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感应加热比之传统的一些加热方式具有下列的一些特点、优点:1加热速度快,从而使被加热物体的表面氧化程度减轻,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2容易实现装置的自动控制,减轻劳动强度,降低投入;3容易对加热对象进行局部加热,根据需要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节能;4容易加热均匀,产品质量好。应用领域上,感应加热被广泛用于金属熔炼、透热、热处理和焊接等工业过程,已经成为冶金、国防、机械加工等部门及铸、锻和船舶、飞机、汽车制造等行业不可缺少的工业技术设备,此外,在人们的家庭生活中,感应加热技术也得到了大量的运用,例如电磁炉、电热水器等家用电气很多就是采用感应加热方式来实现的。1.2 感应

21、加热技术的发展情况1.2.1 感应加热技术的发展过程在1831年法拉第通过实验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在以后的时间里,电磁感应原理被应用于电动机、发电机、变压器和射频通讯等装置中,但是电路和磁路的热效应在此类设备中均被视为有害的副效应,当时人们通过各种的技术手段来极力的减轻它的影响作用,为设备的正常、长期稳定运行创造良好的条件。一直到了十九世纪末期,有三个科学家Heaviside,Foucault和Thomson等人对感应涡流理论和能量由线圈向铁心传输的原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后,人们才逐渐建立了感应加热的理论基础,人们开始认识到电磁感应过程中的感应涡流效应的积极的可利用价值。以后人们对“感应致热”现

22、象认识的不断加深,二十世纪初期时法国、意大利和瑞典等国的技术人员开始研究使用感应加热技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现的晶闸管引起了感应加热技术乃至整个电力电子学的一场革命。七十年代后期,晶闸管中频装置已经逐渐代替了以前的中频发电机组,成为中频感应加热领域的主导产品。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到了八十年代又有了长足的进步,标志之一就是一系列新型自关断器件如MOSFET、IGBT、SIT、MCT等的出现,这些器件的出现促使电力电子技术向高频率的应用领域发展。1.2.2 感应加热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1)感应加热电源技术发展现状感应电源按频率范围可分为以下等级:500Hz以下为低频,1-10KHz为中频;20KH

23、z以上为超音频和高频。感应加热电源发展与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密切相关。在超音频电源方面,日本在1986年就利用SITH研制出100KW/60KHz的超音频电源,此后日本和西班牙又在1991年相继研制出500KW/50KHz和200KW/50KHz的IGBT超音频电源。国内在超音频领域与国外还有一定差距,但发展很快,1995年浙大研制出50KW/50KHz的IGBT超音频电源,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和本溪高频电源设备厂在1996年联合研制出100KW/20KHz的IGBT电源。在高频这一频段可供选择的全控型器件只有静电感应晶闸管(SITH)和功率场效应晶闸管(MOSFET),前者是日本研制的3KW2

24、00KW,20KHz300KHz系列高频电源,后者由欧美采用MOSFET研制成功输出频率为200300KHz,输出功率为100400KW的高频电源。现在,电力电子应用国家工程中心设计研制出了550KW/100400KHz高频MOSFET逆变电源。上海宝钢1420冷轧生产线于1998年引进了日本富士公司的7180KHz,3200KW高频感应加热电源,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逆变电源。(2)感应加热电源技术发展与趋势感应加热电源的水平与半导体功率器件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当前功率器件在性能上的不断完善,使得感应加热电源的发展趋势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高频率目前,感应加热电源在中频频段主要采用晶闸管

25、,超音频频段主要采用IGBT,而高频频段,由于SIT存在高导通损耗等缺陷,主要发展MOSFET电源。感应加热电源谐振逆变器中采用的功率器件利于实现软开关,但是,感应加热电源通常功率较大,对功率器件,无源器件,电缆,布线,接地,屏蔽等均有许多特殊要求,尤其是高频电源。因此,实现感应加热电源高频化仍有许多应用基础技术需要进一步探讨。2大容量化从电路的角度来考虑感应加热电源的大容量化,可将大容量化技术分为二大类:一类是器件的串、并联,另一类是多台电源的串、并联器件的均流问题,由于器件制造工艺和参数的离散性,限制了器件的串、并联数目,且串、并联数越多,装置的可靠性越差。多台电源的串、并联技术是在器件串

26、、并联技术基础上进一步大容量化的有效手段,借助于可靠的电源串、并联技术,在单机容量适当的情况下,可简单地通过串、并联运行方式得到大容量装置,每台单机只是装置的一个单元或一个模块。3智能化控制随着感应热处理生产线自动化控制程度及对电源可靠性要求的提高,感应加热电源正向智能化控制方向发展。具有计算机智能接口、远程控制、故障自动诊断等控制性能的感应加热电源正成为下一代发展目标。 1.3 本设计的目的和工作任务 目前,功率容量的感应加热电源多为并联谐振电源,并联谐振型电源由电流源供电,包含比较大的平波电抗器,此种电源的功率调节一般是通过直流侧调节,即通过改变整流晶闸管的移相触发角来实现的。这类电源耗用

27、材料,入端功率因数低,对电网有较大的谐波干扰,效率也比较低,与当前人们对更优异性能的感应加热电源的要求相差很大。本设计就是针对这一情况,来探求一种简单高效的中小功率感应加热电源控制方法。本设计以串联谐振型感应加热电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串联谐振型感应加热电源的调功方式的分析比较而得到适用的调功控制方式,研制一额定功率为10KW的用于淬火的移相调功式感应加热电源。重点阐述移相调功式感应加热电源的系统控制电路的研究设计以及其保护电路、辅助电路等的研制,给出系统的软件设计流程和对系统的设计进行仿真实验验证。1.4电力电子元器件及加热电源的发展1.4.1 电力电子元器件的发展上世纪70年代,使用的是传统

28、的电力电子器件,主要以晶闸管为主。此后的80、90年代,开发、完善了许多自关断电力电子器件,如功率场效应管、IGBT、GTO等,同时开发了静电感应晶体管(SIT)、静电感应晶闸管(SITH)、MOS控制晶闸管(MCT)、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IGCT)等新型器件。90年代以来,将电力电子器件及其保护、驱动电路集成到一起的功率模块(Power Module),将电力电子器件及其逻辑、控制、保护、驱动、传感、检测和自诊断电路集成到一起的功率集成电路(Power Integrated CircuitPIC),将横向高压器件与控制电路实现单片集成的高压集成电路(High Voltage ICHVIC),

29、将纵向功率器件与控制电路实现单片集成的智能功率集成电路(Smart Power ICSPIC),以及将IGBT及其辅助器件、保护和驱动电路实现单片集成的智能功率模块(Intelligent Power ModuleIPM)开发成功并投入应用。总而言之,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趋势为:高压大电流化、快速高频化、光输入化、易驱动化、模块化、智能化。1.4.2感应加热电源发展感应加热电源发展出了多种不同的种类形式。但总体上来说,感应加热电源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整流器(ACDC)、滤波环节(FILTER)、逆变器(DCAC)、谐振槽路及负载(RESONANT TANK)控制及保护环节(CONTROL AN

30、D PROTECT)。一般的感应加热电源的组成框图及其各环节典型波形如下所示:感应加热电源的组成框图及典型波形1-2Induction heating power and the composition of a typical waveform diagram 1-2它是由三相工频交流电输入,经整流环节后成为脉动直流电,再通过滤波环节后成为平滑的直流电,这个平滑直流电经过在它后面的逆变器环节逆变为一定频率的交流电压供与负载。在正常情况下电能通过感应线圈传递给被加热负载,但往往在研制过程中感应线圈作为电源逆变器的一部分对待它与负载一起又可构成逆变器的等效负载。整个的构成我认为就是这样的。1.5

31、逆变器与谐振负载电路的原理分析我认为感应加热的负载应该可以看作一个变压器,因为它的原边是一个感应线圈,副边又是一个被加热工件,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变压器。感应加热工件和感应线圈通过以前学的知识我用下面电路等效,其中L和R分别为等效电抗和电阻,它的等效阻抗为。负载等效电路1-3Load equivalent circuit 1-3这样通过电路的知识可知道负载的功率因数为: 当负载感应圈中的电流为I时,它的有功功率为: 无功功率为: 负载的品质因数为: 这样我就得到了品质因数与功率因数间关系为: 在一般情况下,高中频感应加热负载,它的 ,也就是说值比较大,因此功率因数很低,熔炼、透热、等一般场合中的感

32、应加热电源的功率因数大约为0.050.5。为了充分利用电源容量,就要考虑功率因数,在感应加热电源中都是用电容器来补偿无功功率,这样的话整个负载回路就变成了由逆变器等效负载和补偿电容器构成的谐振回路,我根据补偿电容器与负载及感应线圈的连接方式的不同,将感应加热电源的逆变器可以分为电压型串连逆变器和电流型并联逆变器。下面对它们进行说明。1.5.1 电压型串联逆变器我查过资料了解到无功补偿电容器与感应线圈串联的逆变器称作串联逆变器。它的电路原理如图所示,以单相逆变器做一个说明。 串联谐振式逆变器原理图1-4Series resonant inverter schematic 1-4电路中为谐振电容器

33、,为感应线圈和负载的等效电感电阻。我根据负载槽路电压电流相位关系的不同,将串联逆变器可能工作于三种工作状态下:容性、感性和谐振状态,如图(a)(b)(c)所示。 (a)容性(b)感性(c)谐振 图 1-5(A) capacitive (b) emotional (c) resonant Figure 1-51.5.2电流型并联逆变器同样在参考书上说补偿电容器与逆变器负载相并联的逆变器称作并联逆变器。其电路原理如图所示,同样以单相逆变器做一个说明。并联谐振式逆变器原理图 1-6Parallel resonant inverter schematic 1-6电路中为谐振电容器,为感应线圈和负载的等

34、效电感电阻。我根据负载槽路电压电流相位关系的不同串联逆变器可能工作于三种状态下:感性、容性和谐振状态,如下图(a)(b)(c)所示。(a)容性(b)感性(c)谐振 图 1-7(A) capacitive (b) emotional (c) resonant Figure 1-71.5.3两种形式逆变器的比较上面我只就简单分析了串联谐振式逆变器和并联谐振式逆变器的原理,由分析可知两类逆变器存在着一定的对偶性。下面我就主要差别做一个比较:1在工作时发现串联谐振式逆变器短路保护一般还是比较困难。串联谐振式逆变器的负载电路对电源呈低阻抗,我将逆变器采用电压源供电,因此在直流电源的两端并接有大的滤波电容

35、。在逆变器发生短路故障时,由于电容器上电压不能突变,瞬时放电电流将会很大,此时必须在功率器件的允许短路时间内采取保护措施,否则功率器件就会损坏,这一缺点可以通过研制合理有效的保护电路予以克服。与之相反的是并联谐振时逆变器的短路保护则比较容易。并联谐振式逆变器采用电流源供电,直流电源末端串接有一大滤波电感。在逆变器发生短路故障时,短路电流的上升将会受到此滤波电感的抑制,功率器件的保护就相对比较容易实现。2在并联逆变器工作时,开关管承受反压较大。自关断器件IGBT承受反压的能力很低,因此应用中就需要给每个桥臂的主开关管串接同等容量的快恢复二极管。同时IGBT内部有寄生的反并联二极管,在器件受反压作

36、用时,该二极管可能会引起较大的环流损坏器件。串联逆变器工作时,开关管受的反压很小,其大小仅仅是开关管反并联二极管的导通压降,非常小。我综合以上两点的对比情况,我认为在需要频繁起停的移相调功频感应加热应用中,选择串联逆变器结构更为合适。所以我还是决定选择这个比较好!1.6串联谐振式逆变器调功方法的设计我在参考书中了解到串联谐振式逆变器在很多应用中,它对系统的输出功率的调节方式有好几种,我根据实际的应用场合、性能要求等作出合理的选择。一般它分为整流侧调功和逆变侧调功。1.6.1 整流侧调功方法一般是这样定义的,整流侧调功是在逆变器的直流电源侧通过对逆变环节输入电压值的调节实现对逆变器输出功率的调节

37、。一般有两类直流侧调功方式:相控整流调功和直流斩波调功。我在接着的说明中都以单相交流输入为例子做一个说明。1相控整流调功整流电路采用可控(或半控)器件进行可控整流,通过调节不同的移相角而得到幅值大小不一的直流输出电压供给逆变环节,从而改变逆变器输出功率。它的原理图如下:相控整流调功原理图 1-8Phased Rectifier Power Regulation schematic 1-82直流斩波调功在我设计的电源中的直流斩波调功方式的原理下图所画:直流斩波调功原理图 1-9Chopper-DC power schematics 1-9在我所作的图中,整流器采用二极管不控整流,使得电网侧功率因

38、数很高,减小了系统对电网的影响。在逆变器和直流电源之间的是一Buck电路形式,通过对其中的导通占空比的调节来改变供给逆变环节的直流电压源,改变系统的输出功率。在这个方式中,它需要额外的开关器件需求,因此使得系统成本会有一定的升高,所以经济也是考虑的一个因数!1.6.2逆变侧调功方法一般是这样定义的;逆变侧调功:在逆变器侧通过对逆变环节功率器件开通关断的控制改变逆变器输出电压的参数从而实现对逆变器输出功率的调节。我选用脉冲宽度调制法(PWM)。采用逆变侧调功方案时就可以在直流侧采用不控整流,简化整流器控制电路,提高系统整体网侧功率因数,同时逆变侧功率调节的响应速度比采用直流侧调节要快。下面对脉冲

39、宽度调制法做一个说明!脉冲宽度调制法是控制逆变器开关管的开通时间,改变其输出方波的占空比从而改变输出功率的方法。在一般的非移相调功的逆变器中,逆变器同一桥臂上下两开关管的触发信号是互补的,斜对角的两个开关则为同时开通与关断,此时逆变器输出电压为的方波(电压型逆变器),正负半波各占半个周期,各开关管控制信号占空比为50(理想化,实际上有死区影响),如果我使各管控制信号占空比小于50%,则输出电压波形在正负交替电压之间就会出现零电压值,输出功率得到调节,它的原理图在下面:脉冲宽度调制示意图 1-10PWM diagram 1-10但是在实际应用中,PWM有一更为常用的实现方法:移相PWM调制法。其

40、原理是同一桥臂的上下开关管的驱动脉冲互补,使两原来同相的两个桥臂的开关管的驱动信号错开一个相位角,这样就能在负载输出的正负交替的方波电压之间插入一段零电压区,如此就改变了输出电压的有效值,通过对错开相位角的控制即可达到输出功率控制的目的。脉冲宽度调制法(PWM)是当前比较常用的一种调功方式,它可以对输出功率进行大范围的调节而频率变化却很小,它有利于数字化实现,易于实现电路的准谐振软开关条件,在感应加热等应用场合中,加以频率跟踪装置就可以很好的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所以我选择它!1.7本设计方案的确定根据感应加热应用的实际工艺要求,我最终确定了如下的移相调功式感应加热电源的研制方案。感应加热电源的

41、整流侧采用电力二极管不控整流,向逆变环节提供稳定的直流电压,系统负载与补偿电容器采用串联连接,在逆变环节采用降频式移相调功方式实现对加热电源输出功率的调节,由频率跟踪环节数字锁相环电路跟踪被加热负载及其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而使系统工作于准谐振状态,有近似谐振软开关环境。第二章 移相调功感应加热电源的主电路分析在我确定了移相调功感应加热电源的总体研制方案后,我在本章将进行系统的主电路分析、设计,求取电源各组成环节的参数和进行电路各组成元器件各项参数的分析确定,这个是我本章的主要目的与任务!2.1电源整机结构框图我在上面章节中,我已经确定了本移相调功感应加热电源系统中整流器采用电力二极管不控整流,逆

42、变器采用全控型器件IGBT组成串连谐振式逆变器,主开关器件的开关频率略大于负载槽路的谐振频率,系统工作在弱感性状态。系统控制系统由数字锁相环电路和单片机80C196KC为核心的控制电路组合而成,实现逆变器移相调功和电路的电压、电流、工作频率等的显示。电路同时有过压、过流、过热等保护功能。我将整体框图在如下做一个说明!交流输入整流器负载输出变压器逆变器滤波器显示键盘单片机保护电路驱动死区形成移相判别锁相环超音频感应加热电源总体框图 2-1Super Audio induction heating power overall diagram 2-1移相判别环是指根据设定电源是否满功率运行而区分主开

43、关管的触发脉冲来源的逻辑电路。当是额定满功率的50,则系统处理器计算出相应的移相角度经过锁相环所输出的触发信号将有一路经过单片机作移相处理后再输向死区形成电路,作为移相臂的触发信号;在电源若是设定为满功率运行的情况下,则触发信号不要经由单片机作移相处理,可以直接由锁相环输出到死区形成电路中。锁相环它跟踪了负载的谐振频率后需要送频率信号给单片机,单片机用以作频率显示和移相角计算等的参数,同时当单片机由保护电路的输入信号判定了电源出现某种故障后,单片机需要向锁相环输出脉冲封锁信号。因此,在单片机和锁相环电路之间信号是双向的!2.2移相调功感应加热电源主电路 移相调功感应加热电源主电路 2-2Pha

44、se-shift-power induction heating power main circuit 2-2在我的前面所述说中,感应加热电源的整流侧采用不控整流方案,电路示意图如上图所示,三相380V交流电经熔断器、空气开关、接触器及进线电抗器加到由电力二极管模块组成的三相不控整流桥上。三相整流桥输出的直流电压Ud经过直流滤波电容器Cd后被滤为平直的直流电压,Cd为电解电容,与Cd并联的还有一聚丙烯高频小电容Ch,用于提供高频无功电流的通路,在逆变器换流过程中,高频电流将通过IGBT反并二极管和滤波电容器形成续流回路,电解电容器的Cd的的的为有感电容,对高频电流的吸收效果不大,并联上高频小电

45、容Ch后高频电流将沿反并二极管和此高频电容形成续流回路。我根据系统的设计功率要求和电网参数等来确定电源中整流器和逆变器中主开关器件及吸收保护电路以及滤波电路中各器件的参数并由此确定元器件的选用。下面对参数选用做一个说明!2.2.1 直流侧主电路分析计算为计算方便起见,将完整的整流侧电路原理图放在下面,由于可以将滤波环节看作整流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将滤波器元器件参数计算也放在此处进行。整流器电路原理图 2-3Rectifier circuit schematics 2-3如上图,在整流器的进线端串连了三个电抗器起限流作用,并联了起吸收保护作用的阻容网络和。下面进行整流器元器件参数计算和选取。

46、1在整流器前端进线平波电抗器电感量选取适当的情况下,三相不控整流电路的输出直流电压为: 式中 直流输出电压平均值,伏特 整流桥输入线电压值,伏特所以整流输出电压为:1.351.35380=513(V) 考虑到元器件和线路压降,取500V。2计算整流器的输出功率。根据电源输出功率为10KW,再考虑逆变器变换效率按80计,则整流器的输出功率为: (KW) 如此整流器的输出电流为: (A) 3计算整流器进线电流: =0.81620.4(A) 4进线空气开关ZK的选择。由上面计算可得进线电流额定值为20.4A,选用30安等级的自动空气断路器,其过流跳闸值应整定为: 22.44(A) 实际选取时将其跳闸

47、值整定为23A。5进线熔断器RD的选择。熔断器的选取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电源能否安全、稳定的运行,选取容限过大则不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而选取过小时则又会频繁出现熔断误操作,影响设备稳定运行。一般选取和工作电流尽量接近的快速熔断器,由上面可知进线电流值为20.4A,因而可以选用22A的快速熔断器。6选择进线电抗器。进线电抗器用于限制故障电流和瞬态电流尖峰以及防止电源中高次谐波电流回溃到电网。进线电抗器的选取一般按照下面的原则进行,电源额定功率输出时,电抗器上的电压降为进线电压的24,由此可计算进线电抗器参数为: 因此选用电感值为1000,允许电流值不小于20.4A的电抗器。7整流电力二极管参数的

48、确定。整流二极管所承受的正反向电压最大值为三相交流电网线电压的峰值,即为。实际应用当中需要考虑到电网电压的波动及各类浪涌电压的影响,因此需要留有一定的安全裕量,一般取为此峰值电压的23倍,所以整流二极管的正反向额定电压为: 二极管的电流有效值为(A),其最大峰值为(A)考虑一定的安全裕量可以求得整流二极管的额定正向平均电流为: 根据整流二极管的选型手册,选取50A/1200V的电力二极管作为整流电路的主开关管。8直流滤波电容器的参数计算。在三相不控整流电路中,输出直流的基波脉动频率为300Hz。为了保证整流输出电压为一平直电压,滤波电路的时间常数,即滤波电容器和直流电源的等效负载电阻的乘积应远

49、远大于整流输出电压的基波脉动周期,实际应用中一般取79倍即可。既有: 得: 实际应用中取2000。9限流电抗器的参数计算。串连谐振式感应加热电源中整流器对逆变器而言就是一电压源,的作用主要是限流,限制流过电力二极管的电流尖峰,改善网侧功率因数。一般可以按照下面的式子进行计算求取: 则: 因此可以按照10mH,22A进行设计。我在选用和时,除了考虑限流、滤波功能外,还需要考虑到在电源额定工作状态下,逆变器因某种原因突然停止工作时,储存在中的能量将转移到中,此过程会使端电压升高,此电压则直接加到逆变桥上,因此选择时也不能取的太大。值应该满足: 其中k为升压系数,一般取1.2。如果的取值不能满足上面

50、的关系式则需要适当的增大或者减小。在我的设计中: 因此前面的取值10mH在合理范围内,无需调整。本设计中,逆变器通过移相调功,另外有频率跟踪环节,因此逆变器功率因数比较高,可以选取较小的值而满足要求。2.2.2 逆变侧主电路分析计算 我设计的单独的逆变器电路原理图如下图所示(其中包括了负载谐振槽路和输出隔离变压器):逆变器电路原理图 2-4Inverter circuit schematics 2-4在我的上图中,整流器输出的直流电压直接加在单相逆变桥上,逆变桥上共有四个相同的功率模块。每个功率模块都并联了一阻容网络,它是用来改变逆变开关器件开关条件的缓冲保护电路。下面我进行逆变器元器件参数计

51、算和选取。1主开关器件IGBT的参数确定。IGBT所承受的正向电压值就是前端整流器的输出电压,实际应用中留有一定的安全裕量,一般为23,所以IGBT的额定电压为: 选择额定电压为1300V。采用降频式移相调功方式的逆变器,其输出在移相角为零时达到最大,在移相角增大的过程中,逆变器输出电压、电流同时减小,输出功率急剧减小,因此逆变器在最大输出功率时有最大输出电流。逆变器输出电流有效值最大为: 其中:为整流器输出电流值,安培。为逆变器输出功率因数,设为0.95。则: 则其峰值为: 因为IGBT在高频时要降额使用,考虑安全裕量,查资料确定IGBT的额定电流为100A。所以IGBT的参数选取为100A

52、/1300V。2主开关器件阻容吸收元件、的参数确定。,分别为高频无感电容、无感电阻。主功率器件的吸收电路对于减低主功率器件的开关应力,降低开关损耗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中所述电源系统功率为10KW,采用了如上面图原理图中所示的充放电型RCD缓冲电路。的作用是减缓功率器件关断时的和抑制关断时由于分布电感的影响而产生的过电压。其参数的选取可以按下面的公式进行。 取,计算得: 所以可以选取的参数为0.03,1300V。的作用是限制吸收电容的放电电流,减缓对功率器件的电流冲击。的值的选取必须小心,以使吸收电容上的电荷能够在功率管开通过程中全部泄放。一般可以按下面的关系确定的值。 其中为逆变器开关周

53、期,由此可以求得,的功耗可以按下式求取: 所以可以选取110,120W的电阻作为。 选取为50A,1200V的快恢复二极管。2.2.3负载谐振槽路分析计算在我的上面图中所示,负载谐振槽路由感应线圈、负载和谐振电容器组成,体现在原理图中既是感应线圈和负载的等效电感、电阻和谐振电容器的串联电路。下面计算确定负载槽路中元器件参数。1谐振电容器的参数计算。移相调功方式逆变器输出基波电压有效值为: 其中:整流器输出直流电压值,伏特。移相角,度。则逆变器输出电压有效值最大值为: 前面已经求得逆变器输出电流有效值最大为: 设输出降压变压器T原副边变比为,则变压器副边电压为: 副边电流为: 根据串连谐振电路理

54、论,谐振电容器两端最大电压为: 其中:为负载电路的品质因数,它可以根据电源的用途,凭经验选定,一般在淬火应用中,选作4。则: 因此,电容器的阻抗为: 又因为: 所以: 式中选定电容器的谐振频率为12KHz。则: 所以,谐振用电热电容器应该按照8.25、600V、12KHz、46.68来选择。2加热线圈参数计算。感应加热线圈实际上包括两个部分,槽路电感和线圈与负载的等效电阻,一般不会很大,在计算线圈参数时可以忽略它,直接按的关系进行计算。既有: 则: 因此可以根据49.17、80A、和500V设计感应加热线圈。2.3本章小结本章介绍了移相调功感应加热电源的主电路,对其进行分析、计算,主要是对直流侧、逆变侧以及负载谐振槽路的分析和考虑,为下面章节的引用和进一部的分析和计算作以铺垫!第三章 移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