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徽派建筑徽派建筑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文人骚客眼中的徽州 f徽派建筑的起源f徽派建筑特点f徽派建筑七大板块徽徽派派建建筑筑的的起起源源 徽派建筑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成熟的古建筑流派之一,明朝中叶,徽商崛起,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中晚期商贾大帮之一。徽商为光宗耀祖、炫跃乡里而大兴土木,建豪宅、修祠堂、竖牌坊、造园林。这些古建筑风格独特,布局合理,装饰精致,变化自然,具有纯正天然的乡土气息;加之徽州民间向来就有雕刻、绘画传统,砖雕、木雕、石雕别具一格;同时具有很高文化素养的徽商们在建筑中注入了自己对布局结构、内部装饰的看法,促使徽派建筑逐渐形成风格独特的建筑体系。在外来文化与原住文化的交融过程中,徽派建
2、筑风格一步一步地形成了。早期徽派建筑是典型的“楼上厅”形式,这是越人的“干栏式”建筑格局,在潮湿山区能有效防止瘴疠之气的入侵。为了适应险恶的山区环境、解决通风和光照方面的问题,由中原士族带来的“四合院”形式逐步演变成既封闭又通畅的徽州“天井”。另外,山区木质结构的房屋易于遭受火灾,为了避免火势的蔓延,马头墙应运而生了。 f徽派建筑的起源f徽派建筑特点 1:总体特点 2:构造特点徽派建筑七板块总体特点总体特点: 粉墙黛瓦粉墙黛瓦 指雪白的墙壁,青黑的瓦,用来描写房屋。江南水乡民居在单体上以木构一、二层厅堂式的住宅为多,为适应江南的气候特点,住宅布局多穿堂、天井、院落。构造为瓦顶、空斗墙、观音兜山
3、脊或马头墙,形成高低错落、粉墙黛瓦、庭院深邃的建筑群体风貌。总体特点总体特点: 马头墙马头墙 “马头墙”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作为防火、防风之需,因“封火墙”。因形似马头。故称“马头墙”。其构造随屋面坡度层层迭落,以斜坡长度定为若干档,墙顶挑三线排檐砖,上覆以小青瓦,并在每只垛头顶端安装搏风板。上面再安各种式样的“座头”,有“鹊尾式”、“印斗式”、“坐吻式”等数种。“鹊尾式”即雕凿一似喜鹊尾巴的砖做为座头。“印斗式”即由窑烧制有“田”字纹的形似方斗之砖,但在印斗托的处理上又有“坐斗”与“挑斗”两种做法。“坐吻式”是由窑烧“吻兽”构件安在座头上,常见有哺鸡、鳌鱼、天狗等禽兽类。 马头墙的“马头
4、”,通常是“金印式”或“朝笏式”,显示出主人对“读书作官”这一理想的追求。总体特点总体特点: 天井天井 四水归堂是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在中国传统哲学理论中,天井和“财禄”相关。经商之道,讲究以聚财为本,造就天井,使天降的雨露与财气聚拢。四水归堂,四方之财如同天上之水,源源不断地流入自己的家中。四水归堂,聚水、聚财、聚福气,可谓“四季财源滚滚、四面八方来运 。徽派建筑构造特点徽派建筑构造特点 徽派古建筑以砖、木、徽派古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其横梁中部略微拱起,故民间其横梁中部略微拱起,故民间俗称为
5、俗称为“冬瓜梁冬瓜梁”,两端雕出,两端雕出扁圆形扁圆形( (明代明代) )或圆形或圆形( (清代清代) )花花纹,中段常雕有多种图案,通纹,中段常雕有多种图案,通体显得恢宏、华丽、壮美。立体显得恢宏、华丽、壮美。立柱用料也颇粗大,上部稍细。柱用料也颇粗大,上部稍细。明代立柱通常为梭形。梁托、明代立柱通常为梭形。梁托、爪柱、叉手、霸拳、雀替爪柱、叉手、霸拳、雀替( (明明代为丁头拱代为丁头拱) )、斜撑等大多雕、斜撑等大多雕刻花纹、线脚。梁架构件的巧刻花纹、线脚。梁架构件的巧妙组合和装修使工艺技术与艺妙组合和装修使工艺技术与艺术手法相交融,达到了珠联璧术手法相交融,达到了珠联璧合的妙境。梁架一般
6、不施彩漆合的妙境。梁架一般不施彩漆而髹以桐油,显得格外古朴典而髹以桐油,显得格外古朴典雅。墙角、天井、栏杆、照壁、雅。墙角、天井、栏杆、照壁、漏窗等用青石、红砂石或花岗漏窗等用青石、红砂石或花岗岩裁割成石条、石板筑就,且岩裁割成石条、石板筑就,且往往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纹理往往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纹理组合成图纹。墙体基本使用小组合成图纹。墙体基本使用小青砖砌至马头墙。青砖砌至马头墙。 f 冬瓜梁立柱 f 徽派建筑的起源 徽派建筑特点 徽派建筑七大方面 1 徽州古村落 2 徽州水口f 3 徽州古民居 4 徽州古祠堂 5 徽州三雕 6 徽州古牌坊 7 徽州园林 徽州徽州古村古村落落 徽州古村落具有依山
7、傍水、随坡就势的特点,即利用天然的地理形势进行规划设计,通过适量采用花墙、漏窗、楼阁、天井等建筑手法,沟通内外的空间,以使建筑群落达成与自然环境的巧妙结合。由于徽州地处皖南低山丘陵地带,为群山环绕,川谷崎岖,峰峦掩映,山多而地少,岩谷数倍于土田,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因此,徽州的古村落极富山水意境,宛如一幅幅凝固的山水国画与一曲民族乐音。概言之,既有山之静谧,又有水之灵动之美。就选址而言,古代徽州几乎无村不卜,卜居成为村落选址的传统做法。风水择地基于两大要素,即物质环境和精神象征两个方面。前者关系到村落具体形态的发展以及总体环境的利弊条件,后者关系到村落及宗族、家族的兴衰。民
8、俗认为:“山厚人肥,山清人秀,山驻人宁。”所以,山之厚、清、驻就成为理想的村落及民居的选址标准。在徽州人风水观念中,村落的总体环境,应是前有朝山,后倚来龙山,所谓的狮象或龟蛇两山把守水口,溪河似金带环抱。徽州流传有一首风水民谣云:“阳宅须教择地形,背山面水称人心。山有来龙昂秀发,水须围抱作环形。明堂宽大斯为福,水口收藏积万金。关煞二方无障碍,光明正大旺门庭。”从这首民谣中可见,徽人在村落的选址上,还十分注重对水的需求和防范。“所谓水者,取其势之高燥,无使水近,亲肤而已,若水势屈曲而又环向之,又其第二义也。”宏村的山水形势图宏村的山水形势图 黟县宏村,背靠古木参天的雷岗山,前临风光旖旎的南湖,傍
9、依碧水萦回的浥溪河,整个村落设计成牛形,景色极为秀丽,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称。 宏村简介 . 宏村位于安徽省黄山西南麓,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整个村落占地30公顷,枕雷岗面南湖,山水明秀,享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称。在皖南众多风格独特的徽派民居村落中,宏村是最具代表性的。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既有山林野趣,又有水乡风貌,素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誉。村中各户皆有水道相连,汩汩清泉从各户潺潺流过,层楼叠院与湖光山色交辉相映,处处是景,步步入画。闲庭兴步其间,悠然之情浓烈得让人心醉。全村现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余幢,著名景点还有:南湖春晓,书院诵读,月沼风荷,牛肠水圳,双溪映碧,亭
10、前古树,雷岗夕照等。树人堂、桃源居、敬修堂、德义堂、碧园等一大批独具匠心、精雕细作的明清古民居至今保存完美。宏村既有山林野趣,又有水乡风貌的皖南乡村,且村中各户皆有水道相连,汩汩清泉从各户潺潺流过,层楼叠院与湖光山色交辉相映,它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经常云蒸霞蔚,有时如浓墨重彩,有时似泼墨写意,真好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因此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f徽州徽州水口水口 按照徽州民间说法,水口是地之门户,故有“入山寻水口,登局定明堂”的说法。每个村落水口布局设计,再现了朴素的美学元素,讲究天人合一,融入徽俗民情,荟萃生活情趣,使山水和谐,情理相称,形神合拍,充满了无穷的活力
11、。民间工匠的这种随手牵来的造园工艺,传神入画,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水口,不仅担负着村落入口、界定、防卫、休闲、绿化等功能,也是村民命运前程的一种精神象征。因此,徽州人视建水口为创基业,不惜一切辛劳代价,以寄托美好的愿望,为弥补自然环境不合风水家所设计的理想模式,“障空补缺”,“引水补基”,用人工造景来加以调整,使景观趋于平衡和谐,以满足世俗心理的需要。 唐模村整个水口的建筑构思十分独特:古树小桥呼应,亭阁牌坊矗立,檀干溪贯穿全村。溪上筑坝数座,抬高水位,调节了水的流动以更大程度的利用水资源,协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檀干溪上建有十座石桥,匠心独运,且建筑形式各不相同,可以说是十桥九貌。这么严谨
12、而精细的水口建筑是徽州地区公认的水口建筑代表,也是目前皖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水口建筑群之一。 唐模水口唐模水口徽徽州州古古民民居居 徽州古民居建筑始于巢居时代,经历史演变至明清方才基本定型,并且按徽州人文观念、自然地理及风俗习惯、技艺水平等,形成了较完美的建筑艺术和风格。呈现出布局简洁、造型古朴、雕饰精致的独特韵味。徽州古民居建筑均为砖木结构式楼房,整体素雅、端庄,传统的双披屋顶半掩半露,隐于重重叠叠的山墙背后;山墙具有防火的功能,故又称为“防火墙”。为了避免结构线条上的单调,防火墙的造型丰富多样,或作阶梯式,或作弓形、云形,舒展自如,别具一格。另外对墙头也作了艺术化的处理,形成翘首长空的马头墙
13、式,并饰以卷草如意类的纹饰。登远处眺望,高低起伏的马头墙在建筑群落中参差错落,鳞次栉比,加之蝶状青黛小瓦叠伏而成的山脊,配以粉墙绰绰,在青山、绿水、蓝天下交相辉映,宁静安谧。唐模民居唐模民居民居民居建筑建筑特点特点一 是和谐流畅,统一规划的整体美 二 是布局上紧凑通融 徽派民居在布局上是以天井厅堂为中心,采用中轴线为主,两边对称地各建房屋,四周有高高的墙围护,徽州古民居大多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依山傍水,与亭、台、楼、阁、塔、坊等建筑交相辉映,构成“小桥、流水、人家”的优美境界。三 是结构上奇巧多变 内部结构一般是:进门为前庭,中开天井,后设厅堂。以一明堂二暗室的三间式为一单元基本定式,连接组合
14、而成多进堂的多单元纵横向延伸。梁架上的叉手和霸拳、雀替、斜撑等构件,相互勾连迂回的巧妙结合使得技术工艺和艺术相渗透,达到了珠联璧合的妙境。 四 是风格上清雅古朴 梁架一般不施彩漆而髹以桐油,显得清淡柔和而格外古朴典雅,是徽州居民们高格调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观的反映。 徽州徽州古祠古祠堂堂 古徽州盛行敦本敬祖之风,各村均建祠堂,且有宗祠、支祠、家祠之分。徽州古村落的营建,无论大小聚落,因是聚族而居,所以均以宗祠为中心,环围此中心营建民宅、园林、牌坊等。在宗祠位置的选择上,特别注重风水,一般依据宅谱指要所载,选择“坐下龙脉,有形势,有堂局,有上砂,有结构,有明堂,有水口”等诸要素的综合吉地。于是,宗祠
15、在徽州古村落中的位置都是最佳地段,可谓占尽好山好水。 黟县南屏全村共有30多座祠堂,宗祠规模宏伟、家祠小巧玲珑,形成一个风格古雅的祠堂群。村前横店街,200米长就有八座祠堂。“序秩堂”、“程氏宗祠”为两大宗祠,另有三座支祠和三座家祠,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封建宗法势力的博物馆。古徽州名门望族修祠扩宇、营建支祠,规模胜似琼楼玉宇,以显示家族的昌盛。这些大祠堂,用料硕大厚实,有的竟采用整块长达6.7米、高1米多,宽80公分的大木料作月梁;用整根圆周2.3米、高7.8米的大木料作厅柱;开凿出整块10米多长、5米多宽的大石板作台阶。祠堂的“享堂”、“寝堂”采用一色的名贵木材,如银杏等,称“白果厅”;也有重梁
16、叠架,称“百梁厅”。祠堂大门多作“五凤楼”,高墙翘角。整座祠堂庄严肃穆,体现出族法族规的神圣威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呈坎罗东舒祠融“古、雅、美、大”于一体,共四进四院,后寝宝纶阁高达13.6米,面阔11开间。著名的祠堂还有龙川胡氏宗祠、黟县敬爱堂、棠樾清懿堂(罕见的女祠)等。 原为西递胡氏十四世祖仕亨公住宅,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后毁于火。清乾隆年间重建时,因胡氏子孙繁衍,渐趋旺盛,遂扩建为宗祠,面积达1800多平方米。溪水绕此堂流过。宗祠现辟为“西递民俗展览馆”。门楼飞檐翘角,气宇轩昂。一进大门,是长方形的天井合院,供采光之用。上庭梁上悬挂彩灯。中门樱花枋上高悬“敬爱堂”楷书匾额,赫然醒目。“
17、敬爱堂”名寓意深远,既启示后人须敬老爱幼,又示意族人要互敬互爱,和睦相处。故作为宗祠,一直是议商族事之室,兼作族人举办婚嫁喜事,教斥不肖子孙的场所。胡氏宗祠胡氏宗祠 敬爱堂 系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建成,占地1000多平方米,内有木柱182根,其建筑形制、平面布局、内外部装饰等,反映了明代中期徽派祠堂建筑的特点,民间素有“金銮殿”之誉。休宁溪头三槐堂休宁溪头三槐堂徽州徽州三雕三雕 徽州三雕是指具有徽派风格的砖雕、石雕、木雕三种民间雕刻工艺的简称。徽派“三雕”以歙县、黟县、婺源县最为典型,保存也相对较好。主要用于民居、祠堂、庙宇、园林等建筑的装饰,以及古式家具、屏联、笔筒、果盘等工艺雕刻。
18、“三雕”的历史源于宋代,至明清而达极盛。明代雕刻粗矿、古朴,一般只有平雕和浅浮雕,借助于线条造型,而缺乏透视变化,但强调对称,富于装饰趣味。清代雕刻细腻蘩复,构图、布局吸收了新安画派的表现手法,讲究艺术美,多用深浮雕和圆雕,提倡镂空效果,有的镂空层次多达十余层,亭台楼谢,树木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虫鱼集于同一画面,玲现剔透,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栩栩如生,显示了雕刻工匠高超的艺术才能。砖雕砖雕 是徽州盛产质地坚细的青灰砖上经过精致的雕镂而形成的建筑装饰,广泛用于徽派风格的门楼、门套、门楣、屋檐、屋顶、屋瓴等处,使建筑物显得典雅、庄重。它是明清以来兴起的徽派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份。砖雕有平雕、浮雕、
19、立体雕刻,题材包括翎毛花卉、龙虎狮象、林园山水、戏剧人物等,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徽州砖雕的用料与制作极为考究。歙县博物馆藏有一块灶神庙砖雕,见方仅尺的砖面上,雕刻着头戴金盔,身披甲胄、手握钢锏的圆雕菩萨,据考证这块精巧绝伦的砖雕花费了1200个匠工,堪称徽州砖雕艺术的经典作品。石雕石雕 在徽州城乡布很广,类别亦多,主要用于寺宅的廊柱、门墙、牌坊、墓葬等处的装饰,属浮雕与圆雕艺术,享誉甚高。徽州石雕题材受雕刻材料本身限制,不及木雕与砖雕复杂,主要是动植物形象、博古纹样和书法,至于人物故事与山水则较为少见。在雕刻风格上,浮雕以浅层透雕与平面雕为主,圆雕整合趋势明显,刀法融精致于古朴大方,没有清代木
20、雕与砖雕那样细腻繁琐。木雕木雕 主要用于旧时建筑物和家庭用具上的装饰,遍及城乡,其分布之广在全国屈指可数。宅院内的屏风、窗楹、栏柱,日常使用的床、桌、椅、案和文房用具上均可一睹木雕的风采,几乎是无村不有。徽州木雕的题材广泛,有人物、山水、花卉、禽兽、虫鱼、云头、回纹、八宝博古、文字锡联,以及各种吉祥图案等。徽州木雕是根据建筑物体的部件需要与可能,采用圆雕、浮雕、透雕等表现手法。明代初年。徽派木雕已初具规模,雕风拙朴粗扩,以平面淡浮雕手法为主。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财力的增强,炫耀乡里的意识日益浓厚,木雕艺术也逐流向精雕细刻过渡,多层透雕取代平面浅雕成为主流。徽州徽州古牌古牌坊坊 牌坊是中国特有的
21、一种纪念性建筑,被视为中华象征性标志之一。明清时期徽商不遗余力地立牌坊传世显荣,于是牌坊成为徽州古村落重要的景观建筑。历史上绩溪建各类牌坊182座,现存15座,婺源建156座,休宁建185座,徽州府治歙县现存101座。历史上徽州不少村落曾修建数座、10多座牌坊。黟县西递村口曾连续排列13座牌坊。目前歙县郑村、雄村仍分别保存了7座、6座牌坊。牌坊是纪念性建筑,每一座牌坊都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特定的功能,就内涵、功能而言,徽州牌坊大致可分为标志坊、官禄坊、科举坊、尚义坊、节烈坊和百岁坊。为了宣扬,徽州牌坊不仅力求高大雄伟,气势不凡,而且往往将牌坊树于祠堂前或村口,祠堂、牌坊两种礼制性建筑组合在一起相互衬托,营造出浓厚的宗法氛围。村口远离民居等建筑视野开阔,更能凸显牌坊的气势,富有震撼力。村口牌坊,特别是数座牌坊组成蔚为壮观的牌坊群,步入其间,肃然起敬。歙县棠樾村口耸立着明清时期修建的7座牌坊,组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棠樾牌坊群。同县稠墅村口保存着由4座牌坊组成的牌坊群,柔川、竹溪村口分别保存着由3座牌坊组成的牌坊群。 棠樾牌坊群位于国家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史之乱第一现场《旧唐书》的灾难纪实文
- 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四周历史理科晚练
- 2025店铺租赁合同简易模板
- 2025【网络安全评估合同书】合同书样本
- 2025年安徽省畜类产品买卖合同
- 2025年个人对个人借款合同范本
- 第01讲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解析版)
- 绿化用工合同书二零二五年
- 工程消防维保合同
- 煤矿转让买卖居间合同书二零二五年
- 设计院保密管理制度(3篇)
- 《投资理财课件》课件
- 2025年中国工艺美术及礼仪用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 阔盘吸虫病病因介绍
- 【MOOC】国情分析与商业设计-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恶性心律失常的急救护理
- 风机安装与调试方案
- 肿瘤的化学治疗
- 空腔脏器手术解析
- 2024年五年级英语下册 Unit 3 Spring Begins from March第2课时说课稿 陕旅版(三起)
- 大班剪纸教育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