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主要知识点复习资料_第1页
作物栽培学主要知识点复习资料_第2页
作物栽培学主要知识点复习资料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第一章 概论一、作物生产概况1. 中国及世界耕地面积。 2.三大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玉米) 。 3.山西省粮食作物。 4. 山西省经济作物。二、作物起源及分类1. 起源于中国的作物(水稻、大豆、谷子、荞麦、大麦等共136 种)。 2.起源于新大陆的作物。 3.作物的分类(三大部分、八大类别) 。三、作物生长发育1. 生长、发育的概念(生长、发育、营养生长、生殖生长、营养体向生殖体的过渡)。2. 种子及其萌发 .(1)种子的概念(种子、果实、无性繁殖的根茎叶等) 。(2)种子休眠。( 3)种子萌发过程(吸胀、萌动、发芽) 。( 4)种子萌发的条件(水、温度、空气) 。( 5)

2、种 子出土类型(子叶出土、子叶不出土、半出土) 。3. 根和根系生长 .( 1)单子叶作物的根系(须根系,含种子根、节根、气生根)。( 2)双子叶作物的根系 (直根系, 主根与侧根)。(3)根生长的几种趋性 (向水性、 趋肥性、向氧性)。4叶的生长.(1)影响叶生长的因素(温度、光、水、矿质营养)。(2)叶面积指数(LAI )。5. 花.(1)花序(圆锥花序、穗状花序、肉穗花序、总状花序)。(2)授粉方式(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常异花授粉) 。四、生育时期、生育期1. 生育期的概念。 2.生育时期的概念。五、作物与环境1. 生态因子与生活因子。 2.作物与光。( 1)光补偿点、光饱和点。 ( 2

3、)光周期反应对花原 基起诱导作用的因素。 (3)长日照作物。 (4)短日照作物。 (5)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从 南向北、从北向南引种后,生育期和开花期会发生什么变化。3. 作物与温度。(1)温度三基点。(2)耐寒作物、喜温作物。 3)冷害、霜冻、高温的危 害。4. 作物需水临界期。5. 作物与空气。(1)一年内大气中CO2浓度的变化。(2) 天内作物群体内 CO2浓度的变化。六、作物产量及其形成1. 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经济系数。2.产量构成因素(禾谷类、豆类、棉花、薯类)。七、作物的品质1. 品质的概念。 2.环境对品质的影响。 3.评价品质的指标(生化指标、物理指标)。八、群体结构与产量

4、1. 群体的概念。 2.群体的层次结构。 3.消光系数。 4.最适叶面积指数。 5.种植密度(含义、 经济产量与密度的关系、生物产量与密度的关系)。 6.产量潜力(最大光能利用率,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九、栽培制度1. 作物布局(概念、原则) 。 2.复种(概念、复种指数、复种的条件3.间作、套种、混作(概念、区别) 。 4.轮作与连作(轮作增产原因、连作减产原因)。十、栽培技术1. 播前整地。(1)目的;( 2)主要措施(基本耕作、表土耕作) 。2. 免耕法 2 大环节(生物覆盖、化学除草) 。3. 施肥。( 1)影响施肥的因素(气候、土壤、作物营养特性) 。(2)肥料种类。(3)施肥

5、原则。4. 播种。(1)确定播期的依据。5. 收获。( 1)收获时期(种子、果实为收获物的、薯类、茎叶类) 。(2)保存(粮食、油 料贮藏含水量,马铃薯夏季贮藏温度、甘薯贮藏温度) 。第二章 小麦一、分布与区划1. 山西省小麦分区(南部、中部、北部) 。二、小麦阶段发育1. 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2.阶段发育(1)概念。(2)春化反应类型 (春性、半冬性、冬性)。 (3)光照反应类型(迟钝型、中等型、敏感型) 。(4)温光互作类型。 (5)温光发育特性的 实践意义。三、小麦三段生长与生育期、器官建成的关系1. 什么是三段生长。 2.三段生长与器官建成的关系。 3.三段生长与生育期的关系。四、种子

6、萌发出苗1温度(1 2C、1520C、30 35C)2. 冬小麦播期(山西南部 9/下 10/上,中部9仲一9/下,日均温1618C时播种)。五、根、茎、叶的生长1. 充足的N P肥时促进根系发生,P促进根系下扎。2. 小麦叶功能组。 (1)近根叶组(蘖叶组) 。(2)茎生叶组(倒 3、倒 4叶壮秆大穗,倒1、倒 2叶大穗大粒)。(3)乳熟期光合作用的相对能力(旗叶和穗下节占1/3 >倒2叶占 1/4>穗部占 1/6)。3. 茎。( 1)茎秆后期贮藏物质输出率与穗重呈正相关。(2)旱地小麦株高 1m 左右、水浇地小麦株高 7080cm 有利于抗倒。六、分蘖1. 分蘖节的作用。2.

7、叶蘖同伸规律。 (1)主茎叶和一级分蘖的关系( N-3 ) 。 ( 2 )二级分蘖与三级分蘖的关 系(N-2 )。( 3)主茎叶片数与单株分蘖数(含主茎)的关系(三 1、四2、五3、六5、七8、 八13)。3. 分蘖长消规律。 (1)冬小麦(在正常播期情况下,有 2个分蘖高峰期) 。 ( 2)春小麦(只有 1 个高峰期)。4. 分蘖成穗规律(冬小麦春季分蘖多数不能成穗,冬前分蘖成穗率高;分蘖出现越早, 越容易成穗) 。5. 影响分蘖的因素(品种的感温性、温度、水肥条件、密度和播种深度、光照)。七、幼穗分化与生育时期的对应关系1. 单棱期返青期; 2.二棱期起身期; 3.小花原基分化、雌雄蕊分化

8、期拔节期;4. 四分体期孕穗期。八、灌浆成熟1灌浆最适温度2022C,温度低、昼夜温差大时,有利于延长灌浆时间,提高粒重。2. 干热风。温度 30 以上,相对湿度在 20%以下。九、群体结构1. 合理群体指标(大小、分布、长相、组成、变化动态)。 2.合理群体功能特点。十、播种1. 确定冬小麦适宜播期的依据 (积温指标、 栽培体系和苗龄指标、 生态区域、 旱地小麦)。 十一、合理密植1. 合理密植的途径(三种栽培体系) 。 2.依据。(1)水肥条件;(2)温度;(3)品种特性。 十二、冬小麦春季管理三种方案1. 三促两控法(双马鞍型) 。 2.两促一大控法(单马鞍型) 。 3.一促到底法。 十

9、三、收获1.人工收获:蜡熟中末期; 2.机械化收获:蜡熟末完熟初。 十四、旱地小麦1.低产原因。 2.四早三多经验。 3.精播覆盖栽培 2个主要环节(精量播种、地膜覆盖) 。 第四章 玉米一、玉米的一生1. 生育期; 2.生育时期; 3.生育阶段(苗期、穗期、花粒期) 。二、根系1 .玉米根的组成:(1 )胚根(又叫初生根、 种子根);( 2)节根(含地下节根、 地上节根)。2. 根的功能(吸收、合成、固定、支持) 。三、叶1.叶的组成(叶鞘、叶片、叶舌、叶枕) 。 2.运动细胞。 3.玉米叶维管束结构的特点。四、花序1.玉米花序特点。 2.玉米穗分化与叶龄指数的对应关系。五、生长发育与环境1

10、.发芽温度。 2.播期温度指标。 3.拔节要求温度。六、合理密植1.密度与穗数的关系。 2.密度与穗粒数的关系。 3.密度与千粒重的关系。 4.玉米合理密植 的原则。七、玉米的土、肥、水条件1.需水临界期。 2.玉米对土壤的要求。八、玉米地膜覆盖的主要技术环节1.选用生育期较长的优良品种; 2.选地与整地; 3.播种;4.施肥; 5.揭膜。九、玉米立体种植 十、 旱地玉米1. 机械化有机旱作。 ( 1 )增产原因;( 2)技术体系。2. 免耕秸秆覆盖。 ( 1 )主要作用;( 2)与地膜作用的不同点。 十一、综合思考:联系生产实际,你认为通过哪些有效途径才能达到玉米高产高效的目标。第五章 高粱

11、一、生长发育1. 生育阶段(播种出苗,出苗拔节,拔节抽穗,抽穗成熟。其中,抽穗成熟是子粒灌浆的关键期,是决定粒重的时期) 。2. 高粱的感温感光性(喜温短日照) 。3. 种子。( 1)单宁含量越高,休眠性越强,种皮颜色越深,品质越差。 ( 2)种子萌发时, 种子吸水量应达到种子本身风干重的40%50%。4. 根系的特点(通气组织) 。5. 茎秆特点(腋芽) 。6. 穗。( 1)形态(圆锥花序)。(2)枝梗分化期是决定枝梗数和穗大码密的关键时期。 (3) 开花特点(以夜间开花最多,在 2022 C,相对湿度70%90%条件下开花最快)。二、栽培技术1. 轮作倒茬(高粱不耐连作) 。2. 良种选择

12、(种子质量标准:纯度、净度、发芽势、发芽率等) 。3. 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 (2)中期管理。第六章 谷子一、生长发育1. 根(须根系) 。 2. 分蘖可成穗。 3. 穗。( 1)属于圆锥花序,小穗长在三级枝梗上。 (2) 穗分化类型(分离型、提前型、衔接型) 。 4. 需水规律(前期耐旱、中期喜水、后期怕涝) 。5. 谷子田叶面积动态。二、栽培技术1.轮作的作用。 2.播种。(1)抗旱播种的几项措施。 (2)播种量( 1.0 1.5kg/ 亩)。(3) 播深( 35cm) 。 3.合理密植。 4.田间管理。 ( 1)暴全苗措施( “三墒整地”) 。 5.夏谷子“三 早一密”栽培技术。

13、第七章 马铃薯 一、生长发育1. 根(用块茎繁殖所发生的根系是须根系,用种子繁殖所发生的根系是直根系) 。2. 茎。( 1)地上茎;( 2)地下茎;( 3)匍匐茎;( 4)块茎。3. 块茎内含有“龙葵素”分布于表皮,表皮见光后颜色变深,说明龙葵素增多,对人畜 有毒。4. 种子休眠(可用赤霉素浸种来打破休眠) 。5. 块茎形成期(孕蕾开花) 。6. 块茎增长期(开花盛期) 。7. 块茎膨大最适温度( 1718度,大于 20度缓慢,大于 30度停止)。8. 对养分的需求(K最多、N次之、P最少)。9. 马铃薯退化。( 1)内因:病毒感染。(2)外因:高温引起的蚜虫迁飞传毒。( 3 )传毒昆虫:主要

14、是蚜虫。二、栽培技术1. 田间管理。 2. 防止退化的途径。 3. 健康种薯生产程序。第八章 大豆一、形态特征1. 根:( 1)直根系;( 2)特点。2. 茎的分类。3. 结荚习性(无限、有限、亚有限) 。 二、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1. 萌发出苗( 1)温度;(2)水分。2. 开花结荚期是需水临界期。3. 产量形成( 4个产量构成因素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4. 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变化(1)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呈负相关。(2)南方大豆蛋白质含量高于北方;脂肪低于北方。(3)结荚鼓粒期是提高种子含油量的主要时期。三、栽培技术1. 大豆连作减产原因。2. 播种。(1)播期温度指标。 (2)播量。3

15、. 合理密植的原则。4. 夏大豆生长发育特点。5. 夏大豆“三早一密”栽培技术。6. 夏大豆“三早一巧”管理技术。第九章 棉花 一、形态与生长发育1. 根系。(1)直根系;(2)根系建成期( 4 个时期)。2. 茎枝。主茎上有 2种分枝( 1)果枝;(2)营养枝。3. 现蕾开花规律。4. 棉铃发育过程( 4 个时期)。5. “三桃”的划分(伏前桃、伏桃、秋桃) 。6. 纤维的形成( 4 个时期)。二、生长发育的环境1.温度( 1)种子萌发的温度;(2)现蕾的温度;(3)开花的温度。三、蕾铃脱落1.环境因素。 2. 生理原因。 3.减少蕾铃脱落的途径。四、产量与品质1.产量构成(单位面积株数、

16、单株有效铃数、 铃重、衣分)。2.百铃重。 3. 衣指。 4.衣分。5. 籽指。五、合理密植1.棉花密度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 2. 合理密植增产原因。 3. 合理密植的原则。六、管理1. 苗期管理。2. 蕾期管理。( 1)生育特点;(2)具体措施。3. 花铃期整枝。七、地膜覆盖1.增产原因。 2. 覆盖栽培技术要点。八、化控1. 缩节胺对棉花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九、棉铃虫防治1. 棉铃虫在山西发生的代数。2. 主要防治哪几代。第十章 花生、生长发育1. 主要类型2. 茎和分枝。(1)开花结实是主要部位(第一对侧枝和第二对侧枝) 。3. 株型。(蔓生型、半蔓生型、直立型) 。4. 果针。(1)什么叫果针;(2)果针形成对温度的要求; (3)果针能否入土取决于哪些 因素。5. 荚果膨大的必要条件是什么、栽培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