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区文化创意产业十二五规划_第1页
昌平区文化创意产业十二五规划_第2页
昌平区文化创意产业十二五规划_第3页
昌平区文化创意产业十二五规划_第4页
昌平区文化创意产业十二五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昌平区“十二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昌平区“十二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北京市昌平区文促中心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区域软实力的重要手段。昌平已进入经济社会加快转型、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科研创新特色日益凸显的关键时期,这是更高的发展阶段,也意味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加快发展数字内容、创意设计、文化演出、创意农业和生态会展等特色文化创意产业,是昌平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紧迫要求,更是昌平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选择。一、发展基础和面临的环境(一)发展基础1、产业实力不断增强。“十一五”期间,昌平文化创意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单位202家

2、,资产总计108.3亿元,同比增长26.9%;实现营业收入73.4亿元,同比增长21.2%;利润总额7.1亿元,同比增长60.7%;缴纳税金45765万元,同比增长30.9%;从业人员20492人,同比增长4.7%。业已形成较为齐全的文化创意产业门类,其中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旅游、休闲娱乐、设计服务、新闻出版等细分领域优势明显。围绕百里山前暖带、立汤路和七北路等产业发展轴带,形成了以明十三陵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等为代表的一批创意产业集聚区,产业聚集化和项目板块化发展的趋势已经显现。2、产业资源条件优越。一是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奠定先天条件。昌平上风上水,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北部山区生态涵养带植被种类

3、丰富,温榆河生态走廊穿境而过,是北京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78处文物保护单位,包括世界知名的明十三陵、居庸关长城以及巩华城等不可复制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二是多层次的文化创意人才造就了良好的人力资源储备。集聚于瓦窑作家村和上苑艺术家村的高端艺术和创意人才推动区域创作氛围提升。昌平是北京市科教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中央戏剧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动漫学院等一批国家级文化事业单位入驻昌平,将发挥强大的艺术人才吸聚效应。3、区位交通条件良好。昌平是首都西部发展带上的重要节点,离北京中心城区和首都国际机场均在1小时车程之内,境内有轨道交通昌平线,多条交通干线与市中心、周边区县

4、和其他省市紧密相连,网络化的交通格局逐渐形成,南北向交通压力趋于缓解,正成为一批高校和科研机构向外转移的优选之地。4、扶持环境不断完善。昌平区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培育与发展,相继出台昌平区文化创意产业贷款贴息管理办法(试行)、昌平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资金扶持政策,包括文促中心、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创意昌平”网站在内的一系列组织资源将对产业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二)存在问题“十一五”期间,依托良好的资源优势条件,昌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取得较大成绩,但依然存在产业规模有待提高、发展增速相对滞后、新兴领域影响力薄弱、细分领域盈利能力较低、缺乏产业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品牌等问题。

5、主要原因是产业核心竞争能力尚未形成,表现为:一是自然文化资源未转化为核心竞争力。已有自然资源和遗产类文化资源尚停留在静态资源阶段,价值贡献远未发掘;十三陵等景区缺乏粘性强的体验产品;围绕自然遗产文化资源共生发展的艺术类、媒介类和功能创意类产业发展迟缓,占比较低;传统文化缺乏与现代元素的融合,文化产品创意含量不高。二是人才资源未转化为核心竞争力。回龙观、天通苑等地的大量居住人口在昌平的就业根植性不高;高校人力资源与昌平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度不够,缺乏融入途径;艺术家集聚区对周边区域的带动性不足,创意阶层资源还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三是载体资源尚未转化成核心竞争力。集聚区产业规模有待提

6、升,知识创意含量较低,规模效益不明显。青年创业示范园人气不足,仍处于政府推动的初级阶段;生态型会展集聚区内温泉会展企业缺乏自身特色,同质化竞争加剧;个别园区仍是单个企业主导,企业间联系不强,产业集群尚未形成。(三)机遇与挑战“十二五”是昌平区文化创意产业加快要素驱动、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产业发展环境中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从面临的机遇看,一是社会消费升级带来的市场机遇。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背景下,国内消费市场升级,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快速增长,为昌平区文化创意产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同时,北京市打造“世界城市”的措施将对文化艺术、旅游休闲、体育娱乐消费等产业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昌平区在对接北京市整体消费需

7、求方面具有先发优势。二是区域创新水平提升带来的科技机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推动产业内部融合,“三网融合”、大型实景演出、三维动漫游戏等文化创意产业新兴业态不断涌现,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热点,通过科技手段对静态旅游资源进行参与式、体验式和互动式开发已具备支撑条件。未来科技城与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作为北京市“两城两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产业提供更多的高端科技资源支撑。昌平区内高端科技要素和资源的潜能有望进一步释放。昌平区内文化创意企业将接受到更多的科技资源辐射,有利于科技与文化融合并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科技含量。三是中关村北扩带来的空间机遇。在建设京北创新中心和国际科教新城的推动下,昌平与

8、中心城区的融合进一步加强,昌平的城市特质正在日益明显,科技与文化将成为昌平趋于发展的主旋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面临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要看到,实现昌平区文化创意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还面临严峻挑战。环顾全市,对文化创意产业优势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竞争程度升级;审视自身,环境约束性强,遗产保护难度较大,亟需摸索研究遗产保护与资源开发协同发展的新模式;短期内可利用的建设用地趋于紧张,土地资源有待进一步集约利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水平等软实力有待提升。加快构建产业发展环境将是我区“十二五”时期面临的最重大的任务。二、指导思想、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实施“人文

9、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总体部署,围绕昌平打造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开放包容的京北创新中心和国际科教新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聚焦重点产业领域要素投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创新有机融合,不断提高昌平区文化创意产业的科技含量与附加值,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以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全区产业结构升级和整体城市功能提升,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总体思路“十二五”期间,实施科技带动和重大产业项目带动的“两个带动”战略,加快壮大与科技创新研发相关的数字内容、创意设计、创意信息服务等新兴创意产业集群,创造产业高附加值;以科技手段发掘传统资源潜能,推动科技创意与文化

10、融合,积极培育文化演出、艺术品交易两大文化艺术产业集群,提升区域文化内涵;深入挖掘利用昌平独有自然文化资源,注入现代文化元素,加快提升旅游休闲娱乐业、温泉会展和创意农业三大优势关联产业集群,夯实产业根基。(三)发展目标经过五年努力,力争到“十二五”末期,昌平文化创意产业核心竞争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产业知名度更为增强,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产业结构进一步提升,龙头企业进一步增加,产业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在质的提升上取得出破,实现发展方式从依托资源自我滚动的“立定跳”式发展向引进资本外源驱动的“撑杆跳”式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从低附加值制造复制环节向高附加值服务环节转变,实现产业链关系从各自为战向协同发展

11、方向转变;通过“三个实现”,将昌平区打造成为首都科技文化创意新区、国际文化会展中心和全国明文化旅游主题区。1、产业规模显著壮大。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企业数量达到300家,收入达到129亿元,年均增长率17.2%,就业人数超过3.5万人。2、产业结构显著提升。创意设计、数字内容、创意信息服务等新兴创意产业比重达到35%,创意与科技含量显著提升。3、龙头企业显著增加。培育一批具有强大的产业链整合能力的文化创意龙头企业。“十二五”期末,1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3家,其中软件及信息服务企业2家,建筑装饰设计企业1家;5-10亿元规模企业3家,其中会展企业2家,建筑装饰设计企业1家;培育10家在业内具有较强竞争

12、力的数字内容企业。4、集聚能力显著增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集聚区内产业规模占到产业总规模的85%。新培育3个区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争取建成北京市以文化艺术为特色的文化经济功能区。三、发展重点与主要任务(一)壮大新兴创意产业集群,创造产业高附加值1、壮大数字内容业利用信息通信、影视制作、动漫创作等产业基础,吸引各类数字内容企业和人才集聚,建设北京市首都科技创意产业新区。重点推进中国影视动漫基地、方舟出版发行产业聚集区、东小口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上坡动漫网游产业园与北京青年创业示范园,动漫网游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扩大宣传力度,加快提升中国影视动漫基地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13、大力发展工业动画、军事动画、影视动画、网络动漫、手机动漫、动漫舞台剧演出和动漫软件制作等动漫游戏产业,支持中科有容的大型高仿真三维动画电视片和三维数字动画电影等动漫游戏研发制作项目加速产业化进程,建设国内知名动漫品牌,提升动漫产业多样化水平。引导昌平区内数字出版、印刷、工艺品设计加工企业与动漫、影视企业合作开发衍生产业链条,重点对衍生产品领域的市场开拓、营销网络建设、版权交易等环节加以扶持。大力构建数字出版公共服务平台,依托赛迪集团网络新媒体及出版平台项目,扩大数字出版产业规模。以京北数码港为核心载体,以北京电影学院影视动漫产学研基地和百善888为龙头,重点培育和带动信息通信、软件开发、表演艺

14、术、影视文化、电影工业、动漫制作等各类数字文化产业发展。2、壮大设计创意业依托北京(昌平)建筑装饰艺术产业园和港源设计创意中心,抓住城镇化发展机遇,鼓励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等高附加值行业发展,推动设计创意产业与制造业融合,提升装饰设计和景观设计企业发展水平,建成北京市最具实力的建筑装饰设计产业集群。扩大设计创意企业发展空间,建设相应的写字楼和孵化设施引导企业集聚。积极吸引包括清华工艺美院和中央工艺美院等艺术高校在昌平设立分院,完善设计领域创业人才引进政策,鼓励工艺美术和设计方面的高级人才在昌平创业。3、壮大信息服务业打造大型实景文化旅游演出,加快引进文化积极发挥信息服务业对传统文化产业的支撑作用

15、,加快信息咨询企业集聚,将昌平打造成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带中最具活力的信息服务业中心。以国际信息园、TBD、巩华城等高端创意载体为依托,紧紧围绕3G通信和下一代网络建设的需求,加快培育新一代通信技术、电子商务、虚拟交易、物联网、软件开发、电信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产业,形成新的高端信息服务产业集群。加快回龙观国际信息产业基地、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等重点载体项目建设,加快引入投资企业开发周边配套设施,提升商务氛围和生活便捷性,积极吸引与文化相关的三网融合、地理信息系统、电信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企业入驻。打造软件和信息服务创新平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

16、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动产学研相结合。利用沙河高教区、大学科技园的人才资源,有效发挥北京青年创业示范园、咨询产业集聚区、中软产业园等载体对区域创业资源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吸引市区创业人才和信息服务企业落户昌平,打造京北创业中心。(二)培育文化艺术产业集群,提升区域文化特色1、培育文化演出业围绕区域特色旅游资源,打造北京市大型实景演出群落,成为亚太演出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巩华城、十三陵水库等功能性载体为依托,旅游演艺企业,建设成为以演艺活动为核心的综合性娱乐休闲区域。加快天龙源、少林武校等演出聚集场所建设,打造品牌化系列演出。鼓励昌平区内文化演出企业间加强合作,将目前各演出整合成有品

17、牌的系列演出。加速票务、演艺经纪代理、演艺设备及服务设施租赁、服装和艺术培训等配套企业入驻。鼓励昌平区文化演出企业以资本运作等方式组建大型演出集团。加快开发文化演出衍生产业链条,带动培训、配套服务等关联产业发展。鼓励企业通过版权交易等形式引进新的精品演出剧目。创意昌平网站开辟专门的文化演出宣传栏目,加大宣传时效性。2、培育艺术品交易业依托山前暖带良好的文化生态氛围,加快在昌平新城东部新区文化艺术品交易市场建设。通过引进艺术品经营、拍卖等行业龙头企业,加强东部新区的基础环境建设,引导社会力量建设美术馆、画廊、艺术品交易展示中心等文化设施和配套物业,快速培育文化艺术品交易品牌,形成北京市新的文化艺

18、术品交易产业增长极。加快十三陵国际艺术园与上苑艺术家村的建设,提升昌文化艺术品行业的整体氛围和产业规模。(三)提升优势关联产业集群,夯实产业发展根基1、提升旅游休闲娱乐业抓住国家大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有利机遇,围绕明文化旅游、温泉体验旅游和创意农业体验旅游进行深度开发,培育旅游休闲娱乐业的体验经济形态,凸显昌平文化旅游的体验和休闲特征,打造国际化的旅游品牌。依托明十三陵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明文化旅游转型升级。实施明十三陵和巩华城等重点文化旅游景点的保护性开发,在巩固以十三陵、居庸关长城为主的精品旅游线路基础上,进一步融合民俗风情、运动娱乐、科学普及、健身休养等能够体现区域特色的现代

19、时尚旅游元素,提升明文化旅游主题区的时代内涵。丰富温泉体验休闲游的产品类型,重点建设汤泉古镇与文化体验相结合的项目。引入国际化健康理念和旅游元素,围绕健康理念进一步挖掘温泉资源价值,从医药、保健、营养、健身等领域入手,在崔村等区域打造集健康医疗服务、健康食品种植、健康休闲娱乐、健康住宿在内的健康体验产业链,抢抓填补北京市健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空白。加快引入拥有强大资金实力和资源整合能力的投资型市场化运作主体,对十三陵和巩华城等重点项目进行深度参与式、体验式和互动式开发。鼓励企业将开发后的旅游资源整体打包后进行资本化运作。以整合、衔接、提升为原则,加快旅游休闲娱乐产业链条化运作,加快发挥旅游龙

20、头企业、品牌景点以及小汤山、兴寿等新兴旅游小镇对周边零散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带动,鼓励经营同一条旅游线路的各旅游区(或景点)、各企业研发有机联系的旅游线路,以联合促销、战略联盟、新线路策划等方式运作,形成系列化的旅游产品。加强与国家相关行业扶持政策对接,包括对接文化部与国家旅游局出台的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争取十三陵文化旅游项目、巩华城文化旅游项目等列入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获得国家在行业政策、项目审批、信息服务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的重点扶持。提升昌平文化旅游品牌。继续办好小汤山温泉文化节,充分发挥世界草莓大会的持续影响力,依托政府门户网站、旅行社网站、户外广告等多种宣传渠道进

21、行品牌传播。2、提升温泉文化会展业结合昌平区文化创意特色产业类型发展相关文化会展业,会与展联动发展,形成以生态和综合文化服务为特色的会展集聚区,发挥对新兴创意产业和文化艺术产业的支撑作用。加强世界草莓大会等特色会展的延伸产业链建设,发挥会展对创意农业的支撑作用。充分利用举办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与技术交流会等大规模品牌会展的经验,增强与北京国际会议展览业协会、国际会展机构的交流合作,培育主题鲜明、易于识别的常设性会展品牌。依托昌平区旅游文化资源优势,鼓励小汤山温泉会展集聚区内会展企业积极围绕特色会展开拓旅游休闲、酒店、餐饮等衍生产业链,加强与旅游体验、创意农业等项目的整合与衔接。通过采取会议中心

22、、饭店、旅行社、客运公司联合申办、相邻接待单位联合承办等形式,实现企业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会展服务能力。鼓励九华等区内会展企业引入国际先进会议公司的服务理念和操作经验,围绕北京七星天河视听产业集聚区建设,提升会展服务技术水平,培养具有一流服务能力的会展人才队伍。3、提升创意农业继续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城昌平园、百合园等重点创意农业载体的建设,加强创意农业业态和衍生创意产品的开发,加快昌平区现代农业的创意水平,提升经济效益。加快草莓园后期开发与建设,摸索并完善以“草莓文化节”为代表的节庆类创意农业模式、以“季”活动为媒介形成的观光采摘模式、以农业生态公园为主题的新兴农业旅游模式,建设基本覆盖

23、四季的创意农业体验活动产品形态。(四)加强重点集聚区域建设,完善产业空间布局根据昌平区“两轴两带,三城多点”的产业发展总体空间布局,“十二五”期间,重点加强明十三陵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明十三陵体育休闲产业集聚区、北部生态艺术创意区、温泉会展集聚区、央企创意园、京北数码港六大重点载体建设带动区域产业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图1:“十二五”时期昌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重点区域1、明十三陵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依托北京市级产业集聚区的政策平台和品牌优势,通过建设文化旅游区、数字化文博基地、特色高端会展中心、明文化影视基地、明文化体验中心和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动漫游戏研发中心等一批高端项目,加大新兴文化业态开

24、发力度,打造以“大十三陵”文化旅游品牌为核心,多领域、多业态并存的综合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挥巩华城区独特的区位、文化资源及良好的滨水自然生态优势,加快推进巩华城区域整体开发进度,打造北部高新技术产业带的高端综合服务区和全国明文化旅游主题区。2、明十三陵体育休闲产业集聚区依托昌平北山及其周边地区、十三陵水库及其周边地区、蟒山国家森林公园及其周边地区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独特的历史价值优势,充分利用国家及北京市大力发展体育休闲产业的战略机遇,大力发展户外运动休闲产业,积极开发户外运动休闲产品,形成以户外运动休闲健身业、保健康复业、户外运动休闲表演业、体育旅游业等为主的完整户外休闲运动产业链条。同

25、时带动周边地区旅游产业、休闲产业的发展,形成健全的户外休闲产业体系和昌平特色的户外休闲产业品牌。3、北部生态艺术创意区以北部百里山前暖带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风景为依托,以兴寿上苑艺术家村、南口虎峪风景区、崔村等镇的山前农耕体验中心在内的多个风景、创意集聚区域为核心载体,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体育休闲、文化演出、度假康疗、文化艺术等产业。优化基础环境,吸引艺术家等创意阶层入驻,提升区域文化底蕴,建设北京市北部综合性旅游服务基地。4、温泉会展集聚区围绕研发服务和旅游会展产业轴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巩固小汤山“温泉之乡、会展之都”的品牌优势,加大力度重点发展文化会展、旅游休闲娱乐和创意农业产业,抓好汤泉古镇重

26、建项目。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围绕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昌平园发展创意农业休闲体验经济,最终形成以中部的温泉生态型会展经济聚集区为主体,以未来科技城产学研一体化功能区和科技农业与文化旅游功能区为东西两翼,全面协同的发展新格局。5、央企创意园依托未来科技城众多央企资源对高端创新创意要素的吸引能力,重点引进创意设计、研发设计、信息服务等创新型文化科技类企业入驻。创新央企科技企业研发创新成果孵化和区域产业化机制,革新行业技术服务组织方式,加快未来科技城文化创意产业空间载体的建设和配套功能性设施建设,发挥央企行业领军作用,从科技创新服务、人才培养、检验认证的方面带动文化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吸引

27、文化科技企业集聚,促进文化科技高端产业集群的快速形成。6、京北数码港以宏福数字园等载体为依托,整合区域内文化创意元素,加快周边商务配套设施建设,以中央戏剧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为龙头,吸引信息通信、软件开发、表演艺术、传媒出版、影视文化、电影工业、动漫产业等企业入驻。提升数字化技术水平,将数字化技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紧密结合,建设国内数字制作水平最高的数字内容产业化基地、数字娱乐产业基地、新媒体产业基地和新一代信息产业的创新基地,搭建数字文化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四、保障措施(一)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1、成立文化创意产业专项扶持基金,吸收基金管理的先进经验,专款专用,滚动发展。对符合

28、条件的文化创意企业给予贴息、借款等各方面支持。加强对昌平区文化创意产业扶持资金的应用监督,及时评估扶持效果。2、加大对创业企业的扶持,继续贯彻落实昌平区建设京北创业中心所制定的融资支持、贴息贷款、房租补贴等政策。3、对引进的重大项目给予前期工作和投资补助等。建立健全重大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对事关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和重点产业链发展的重大项目,在建设用地安排、手续办理等方面优先协调解决,积极向银行推荐并帮助协调落实贷款。4、对列入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的项目给予资金上的重点扶持。5、建立投融资平台,吸引投融资机构进驻昌平新城,为引入的金融机构开展业务提供各种支持。6、积极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创

29、意企业上市,通过设立文化创意产业政府引导基金对企业上市辅导工作进行财政补贴和上市后的奖励。(二)强化行业组织管理功能7、加强昌平区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对产业的组织领导作用,搭建高层组织与资源协调平台。加强区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的执行作用和产业推动职能,负责搭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负责落实各级政策与规划、促进资源整合、推进中介服务平台建设、组织产业交流、管理昌平区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完善产业信息沟通平台、确立文化创意企业准入政策、招商政策和服务平台体系等多项具体工作。8、逐步完善昌平区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的信息服务平台职能。(三)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9、明确相关部门职责,统一组织与协调各部门推

30、进落实重点建设项目和投资项目,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协助土地资源落实,对新创文化创意企业审批办理给予绿色通道,对关系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坚持“特事特办,全程服务”的原则,进一步加快有关手续办理。(四)建立决策支撑体系10、加快建立昌平区文化创意产业统计制度,科学反映昌平文化创意产业真实状况,强化统计数据对产业政策的支撑作用。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定期发布北京市昌平区文化创意产业投资价值报告和北京市昌平区文化创意产业投资指导目录,梳理昌平区资源及优势条件,增强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引导资金投资产业重点领域。 (五)拓展产业发展空间11、强化对昌平区存量土地资源的梳理,鼓励企业集约化利用土地,坚决抑制圈地和占地现象。探索新兴土地置换模式和新农村建设模式,优化拓展产业发展空间。12、在回龙观、东小口以及昌平区轨道交通站沿线等交通便利、商务商业氛围较为浓厚的区域营造多类型的创意空间和办公场所,充分利用轨道交通S2的便利性,挖掘沿线存量工业厂房资源,加强孵化器、创意办公等业态建设,为吸引更多创业型中小文化创意企业提供空间支撑。13、加快盘活南口等地区的旧厂房改造,通过引进创意项目实现土地空间的价值提升。(六)加强区域品牌宣传14、利用现代化平台和窗口宣传昌平区的文化创意产业。积极参加北京市及昌平区内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各种活动,如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等,加强推介昌平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