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戏剧:牡丹亭赏析_第1页
经典戏剧:牡丹亭赏析_第2页
经典戏剧:牡丹亭赏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牡丹亭赏析随着白先勇先生致力于振兴昆曲,特别是青春版牡丹亭,并多次率昆剧团来京和在上海等大都市甚至大学的校园里演出,在海峡两岸的确掀起了昆曲热和牡丹亭热。那么,如何赏析明代汤显祖先生最杰出的剧作牡丹亭呢?我有一点体会和大家分享。一、了解刚正不阿的汤显祖汤显祖是个正直的人,可以用刚正不阿来概括他的品格。他生于1550,死于1616年,字义仍,号若士。江西临川人,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少饱读诗书,才气过人。二十一岁中举,但不肯侍弄权贵,直到三十四岁才中进士作官。但是,当他看到贪官污吏的腐败,愤怒地上书论辅臣科臣疏,抨击了朝政,被贬职到广东徐闻县当典史,后来到浙江遂昌任知县。其间,他为民驱除虎害,严

2、惩欺压百姓的豪绅,还在除夕放囚犯回家和亲人团圆。因此他受到百姓称誉,但是受到政敌的弹劾,和上级官吏的挑剔。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他悲愤满腔,弃官回家。在老家临川写出了牡丹亭。他一生作品不少,其他作品还有红泉逸草、雍藻、问棘邮草、紫霄记、邯郸记、南柯记、玉茗堂文集。正因为作者刚正不阿,嫉恶如仇,所以,他才把对现实的不满,艺术地表达在作品中,才赋予了作品控诉社会不公平,批判封建礼教害人和揭露社会黑暗的正义的力量,才赋予了作品讴歌真善美的进步思想和审美观念。二、牡丹亭的艺术特色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对明朝的戏曲做出了杰出贡献,在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艺术特色,我认为有以下几

3、点:第一, 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讴歌了反对封建礼教和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广为流传,汤显祖在这个话本小说的基础上,进行了脱胎换骨的创造,把小说的传说与明代社会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用更丰满的人物形象、更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复杂的唱词及场景设计,表现了两个年轻人追求个性自由、自由恋爱反封建礼教的爱情故事。年轻貌美的杜丽娘,生长在官宦家庭,家教非常严格和苛刻,她在官衙中住了三年,连后花园都不允许去,连白日瞌睡也被斥责为违反家规,有伤风化。然而,青春的冲动,是封建家长和老师阻止不了的。杜丽娘在丫鬟的怂恿下,趁父母不注意,偷偷跑到花园里游玩,并触景生

4、情,伤感自己韶华将逝,未成佳配。回到书房,做了一梦,梦见自己遇到一英俊书生,并向她求爱,俩人云雨和谐,爱得十分热烈。但是,好梦不长,被她娘看到白日瞌睡,大声呵斥她,令她从梦中醒来。从此,她郁郁寡欢,一病不起。后来,死掉了。她被埋在后花园中。三年后,一个叫柳梦梅的书生,赶考,住在小姐坟丘附近。柳公子正是她梦中遇见的书生。杜丽娘以鬼身与柳公子夜间相会,恩情意浓。后来,她告诉公子,自己不是人身,如果公子不弃,就来掘坟,她的灵魂和肉身就可合做一处,与公子成为堂堂正正的夫妻。柳公子和守坟的四姑,掘开坟墓,并把自己的阳气吹入杜丽娘的口中,杜丽娘活了过来。最后,柳梦梅考取了状元,并让皇帝钦点与杜丽娘成亲,与

5、杜丽娘的父亲母相认。有情人终成眷属。这种“梦而死”,“死而生”的幻想情节,是浪漫主义理想化的虚构,也是对现实生活的升华。因而,让人读了感慨万千,拍案称奇。第二, 用现实主义手法,批判了封建礼教害人,展现了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生活。作品牡丹亭,还用现实主义手法,批判了封建礼教对杜丽娘的残害。逼得活生生的一个妙龄女子,害春病而死。而杜丽娘的死,也是封建时代千万个女子命运的悲剧,是时代悲剧的缩影和典型代表。作品,批判了杜丽娘的父亲杜宝,不近人情,只知道用封建礼教苛求自己的女儿。当官,他基本是个清官好官,劝农民种桑麻,但是后来遇到了金兵围城,虽有保护城中百姓之心,但无破敌之力。最后,不得不靠老学究

6、陈先生写一封信,给前来围城金兵头领的夫人,用反奸计,破围。当柳梦梅前来认岳父,杜宝这个不近人情的人把中了头名状元的柳梦梅抓进牢中吊打,不肯承认女儿能够还魂的现实。至到,皇帝亲自考问杜丽娘和柳公子,才使一家骨肉团圆。杜丽娘的母亲,也是一个不近人情的母亲。只知道女子要守封建妇道,不知道这种封建礼教残害的正是自己的亲骨肉。作品,还用大量的篇幅,展现了社会的动荡,民不聊生,战火不断,生灵涂炭。这种现实主义的手法,使作品赋予了时代的活生生的现实基础。因而使故事有了合理性。第三, 优美的文字和唱词,情景交融地委婉地表达了主人公伤感情怀,成为千古绝唱。牡丹亭的文字非常优美,特别是第十出惊梦小姐游后花园一段唱

7、词,情景交融,委婉地表达了杜丽娘此时的伤感情怀。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这韶光贱!”(见牡丹亭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4月版 第54页)又如,杜丽娘内心向往个性解放,要求追求幸福,她的独白表达了心境:江儿水“偶然间心似缱,梅树边。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的个梅根相见。” (见牡丹亭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4月版 第67页)这些词句,都成为千古绝唱!至今仍感动着中外读者,也丰富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总之,欣赏牡丹亭要从全方位来欣赏剧作的美,切不可只读了片段,那样绝对了解不了这部剧作的精髓。特别是,大学文学史的介绍很有极左的痕迹,例如把杜丽娘反封建礼教的精神吹过了头,把她的私塾先生贬低得一塌糊涂。其实,只要你细读全剧,就会得出自己的结论,杜丽娘不是大胆的叛逆女子,只是梦中遇到了秀才,两情相悦。行为上,仍在大家闺秀的范围内。她与私塾陈先生对诗经“关关雎鸠”的理解争执,只反映出她天真可爱调皮的一面,而不是反封建的旗手发出的号角。特别是她从鬼变成人后,就不再与秀才私和,“在鬼可以,在人就要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劝公子去考取功名,这些陈腐的思想,基本反映了这个弱女子恪守妇道的行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