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要产茶国茶树栽培及产茶特点_第1页
世界主要产茶国茶树栽培及产茶特点_第2页
世界主要产茶国茶树栽培及产茶特点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世界主要产茶国茶树栽培及产茶特点世界各产茶国的地理位置不同,气候条件有差异,消费习惯不一样,对茶树栽培的研究、生产方式、栽培特点都有各自的一些做法。(一)印度印度茶叶年产量很大,是世界第二大产茶国。178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商人从中国输入茶籽到印度试种,但因种植不当而未成功。1834年又派遣人员到中国学习,并购买茶籽、种苗,招募制茶工人。从此,中国的种茶和制茶技术传到印度。印度有22个邦产茶,主要分为北印度(包括东北印度)和南印度两大茶区。北印度主要产茶邦是阿萨姆和西孟加拉(大吉岭属此茶区),产量约占全国的75%南印度主要产茶邦是喀拉拉、泰米尔纳杜。南部茶区较东北部茶区暖和,全年无霜,茶树可全

2、年采摘。基本采用无性繁殖,大面积推广选用优良品种,老茶园实行改植换种,注重提高单产,优化产品结构,积极发展体质茶、增值茶,提高出口创汇效益。印度主产红茶,占95姒上,尤以CT3?称誉世界,约占75%传统红茶约为25批右,绿茶产量极少。生产茶类99%;红茶,少量生产绿茶。全国有1万多个茶场,制茶机械化程度高。(二)斯里兰卡1824年首次由荷兰人从中国输入茶籽试种,1839年又由印度阿萨姆引种种植。1870-1875年因咖啡叶锈病而使咖啡园相继毁灭,英国人入侵后便把原咖啡改植茶树,并雇用印度移民垦殖新茶园。1930年前后,茶叶生产便迅速发展起来并成为世界茶叶生产与出口的主要国家之一。2004年花园

3、面积为18.9hm2,生产茶叶30.81万t,出口茶叶29.06万t,面积、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居世界第三、第四和第二。斯里兰卡有6个省11个区产茶,主要产茶区是康提、纳佛拉、爱里、巴杜拉和拉脱那浦拉,茶园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77%产量占全国的75%在圣科姆设有全国性的茶叶研究所。茶区依海拔高度将茶园分为高地(1200m以上)、中地(6001200m以上)和低地(600m以下)三个类型。高地茶园所产茶叶称高地茶,品质最佳,产量占全国总产的35%中地茶品质稍次,经占全国总产的25%而低地茶的品质最次,产量约占全国总产的40%全国茶叶生产以红国营为主。茶树栽培注重优化茶园管理,提高茶园整体素质,大力推广

4、良种,老茶园进行换种改植,测土施肥,并严格采摘标准。制茶设备性能好,效率高。茶叶加工坚持传统工艺,并依市场变化改革求新,保持绿纯粹的“锡兰红茶”风格,巩固优质茶的领先地位,CTCa碎茶、袋泡茶和小包装茶也大大发展,现在有达到53%勺比重。茶叶加工初精合一,产销一体化,体现快制、快运、快销的特点,经精制的成品在10天内即在科伦坡参加拍卖。(三)肯尼亚1903年从印度引种种植茶树,直到1928年才有商品茶面世,现已成为世界第三产茶大国。肯尼亚全部生产红茶,CTC!碎茶约占90%并且以“浓、强、鲜”的优异品质特点而享誉世界。肯尼亚的茶叶生产集中在5个省,且均分布在赤道附近东非大裂谷两侧的高原丘陵地带

5、,主要产茶区为凯里乔、尼耶里等地,茶树多为阿萨姆大叶种,主要种植在海拔1500m以上的高地。茶叶生产一是依靠优越的自然条件(降水量12001700mm4、5月为大雨季,11月、12月为小雨季,采摘高峰在大小雨季内),茶叶生产全年进行;二是采取了正确的政策,重视茶叶科学研究以及生产技术的普及推广,实行产、供、销一条龙经营,而使茶叶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四)日本公元805年,日本僧人最澄到中国学佛时携带茶籽,在滋贺县试种。806年僧人空海从中国带回茶籽种植于奈良县,由此,逐步传播到中部和南部各地。现全国有44个都、府、县产茶,主要产区有静冈、埼玉、宫崎、京都、奈良、福冈等县府,其中静冈县的茶园面积约

6、为全国茶园总面积的40%而茶叶产量约为全国总产的一半,是日本的最主要产茶区。日本生产几乎全是蒸青绿茶,有玉露、碾茶、玉绿、番茶、煎茶、焙制茶、玄米茶等产品;近些年生产的再加工茶中,罐装乌龙茶和绿茶发展很快。日本较重视茶叶科研,在静冈设有全国的茶叶试验场,并在鹿儿岛设市试验分场。每个县都专门设立茶叶试验场,既从事茶叶科学研究,又负责科学技术的推广。茶树栽培管理科学,广泛采用多肥和被覆栽培,强化灌溉和吹风防霜,统一防治病虫害,园貌整齐划一,树势健壮,单产高,效益好;良种普及快,良种面积已占全国茶园总面积和80%茶业机械化和自动化和自动化程度相当高,基本上达到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叶初、精制和包装、

7、贮藏全过程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国家投资多。从茶园的农田基本建设到现代化的茶叶加工机械设备的购置,国家都有一定比例的专项补助。(五)印度尼西亚1684年先由日本引种在爪哇,试种失败后,又于1731年从中国运入大量茶籽,分别在爪哇和苏门答腊等地栽培。在20世纪初,印度尼西亚的茶业基础已相当稳固,由政府投资在茶叶研究所成立了一个专门从事技术推广的部门。茶区主要分布在爪哇和苏门答腊两个岛上,爪哇岛产茶量约占全国产茶总量的80%茶树大多种在海拔3001800m的山上,以1000m左右居多。茶区地处热带,土壤肥沃,全年几乎无寒暑之分,雨量充沛,终年可采收茶叶。主要生产红茶,以传统工艺为主,也生产少量CTC红茶。(六)土耳其1937年从苏联引进茶籽,开辟了第一个种植场,由此开始了茶叶生产历史。土耳其的茶区主要分布在其北部,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的黑海沿岸里泽地区,年平均降水量达2357mm生产的茶类为红茶。土耳其近20年来茶园面积急剧增加,单产水平较高,茶园栽培管理措施得当,新建和改植茶园均使用高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