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第2课 气压带和风带_第1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第2课 气压带和风带_第2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第2课 气压带和风带_第3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第2课 气压带和风带_第4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第2课 气压带和风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37第二章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大气2/371 1、热力环流和大气环流的形成、热力环流和大气环流的形成大气环流是指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大气环流是指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一、全球性的大气环流3/372、三圈环流、三圈环流4/37(1)地球球面均一,地球不自转地球球面均一,地球不自转单圈闭合环流,单圈闭合环流,是在单一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形成的。是在单一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形成的。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三圈环流的形成三圈环流的形成 由于每个半球只有一个环流圈,所以近地面常年只由于每个半球只有一个环流圈,所以近地面常年只有一个风向,即北半球吹北风

2、,南半球吹南风。有一个风向,即北半球吹北风,南半球吹南风。5/37 (2)地球球面均一,地球自转地球球面均一,地球自转三圈环流,是在水三圈环流,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6/37图解低纬环流形成的方块图(以北半球为例)。图解低纬环流形成的方块图(以北半球为例)。 7/37三圈环流剖面图三圈环流剖面图 8/37(3)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气压带、风带位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就北半节变化。就北半球而言,各气压球而言,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带

3、、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北移,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冬季南移。 9/37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10/372.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在近地面表现为在近地面表现为7个气压带和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个风带(又称行星风系又称行星风系)。11/37特别提醒:特别提醒: 气压带的成因归为两类:气压带的成因归为两类: 一类是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引起的(一类是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引起的(热力原热力原因因);另一类是由于气流被迫上升或堆积下沉而引);另一类是由于气流被迫上升或堆积下沉而引起的(起的(动力原因动力原因)。在全球气压带中,赤道低气压)。在全球气压带中,

4、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热力原因形成的,而副热带高带、极地高气压带为热力原因形成的,而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为动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为动力原因形成的。 低压带和西风带影响的地区多阴雨天气。低压带和西风带影响的地区多阴雨天气。 高压带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高压带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信风带信风带影响影响的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天气,大陆大陆东部东部因温暖海洋上的信风带来水汽,因温暖海洋上的信风带来水汽,降水较多降水较多。 12/37 下图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下图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5、A.甲是动力型高压,丁是热力型高压甲是动力型高压,丁是热力型高压B.乙是干冷气流,丙是暖湿气流乙是干冷气流,丙是暖湿气流C.乙是西北风,丙是东南风乙是西北风,丙是东南风D.甲是极地高压,丁是副热带高压甲是极地高压,丁是副热带高压A13/371.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形成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形成(1)冬季,陆地降温快,温度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冬季,陆地降温快,温度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压,而海洋上则形成低压。在在近地面形成高压,而海洋上则形成低压。在东亚季风东亚季风区表现为西北季风区表现为西北季风,南亚季风区表现为东北季风南亚季风区表现为东北季风。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与季

6、风的形成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与季风的形成14/37(2)夏季,陆地升温快,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夏季,陆地升温快,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而海洋上则形成高压。在成低压,而海洋上则形成高压。在东亚表现为东南季风东亚表现为东南季风。在南亚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位于赤道以南的东南信风在南亚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位于赤道以南的东南信风跨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形成跨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风西南季风。15/372.南北半球的气压带分布特点南北半球的气压带分布特点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使呈带状分布的气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使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

7、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南半球表面以物理性质比较单一的海洋占绝对优南半球表面以物理性质比较单一的海洋占绝对优势,因而气压带、风带基本保持带状分布。势,因而气压带、风带基本保持带状分布。 16/373.季风环流的成因季风环流的成因 (1)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特点和影响范围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特点和影响范围 季风季风 成因成因 风向风向 冬夏季冬夏季风强度风强度比较比较 分布地区分布地区 冬季冬季风风 夏季夏季风风 东亚东亚季风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异 西北西北风风 东南东南风风 冬季风冬季风强于夏强于夏季风季风 我国东部、我国东部、日本和朝鲜日本和

8、朝鲜半岛等半岛等 南亚南亚季风季风海陆热力性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风带的季节移动 东北东北风风 西南西南风风 夏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强于冬季风季风 印度半岛、印度半岛、我国西南地我国西南地区等区等 17/37(2)图示法解析东亚、南亚季风的成因、风向及分布图示法解析东亚、南亚季风的成因、风向及分布18/3719/37课堂拓展:课堂拓展:澳大利亚北部季风的成因澳大利亚北部季风的成因1月份季风分布图月份季风分布图20/377月份季风分布图月份季风分布图 澳大利亚北部季风的成因:澳大利亚北部季风的成因:澳大利亚北部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其成因:夏季澳大利亚北部的气候类型

9、为热带草原气候,其成因:夏季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西北季风季风;冬季盛行;冬季盛行东南信风东南信风(东南季风东南季风)。)。21/37课堂探究:课堂探究:亚冬季风势力比夏季风强,南亚夏季风亚冬季风势力比夏季风强,南亚夏季风比冬季风强的原因?比冬季风强的原因?南亚季风区冬季时因远离冬季风的源地南亚季风区冬季时因远离冬季风的源地蒙古、西伯利亚高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中心,并有青藏高原等大地形区的阻挡作用,再加上陆地面积压中心,并有青藏高原等大地形区的阻挡作用,再加上陆地面积变得狭小,又处于低纬,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已不十分显著,因

10、变得狭小,又处于低纬,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已不十分显著,因此冬季风势力较弱;夏季,亚洲低压中心就位于印度北部,与南此冬季风势力较弱;夏季,亚洲低压中心就位于印度北部,与南半球副热带高压之间形成明显的气压梯度,气流又来自广大的热半球副热带高压之间形成明显的气压梯度,气流又来自广大的热带洋面,高温潮湿很不稳定,因而形成强盛的夏季风。带洋面,高温潮湿很不稳定,因而形成强盛的夏季风。 季风的强弱主要取决于海陆之间的气压梯度,即水平气压梯季风的强弱主要取决于海陆之间的气压梯度,即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度力的大小。东亚季风区冬季时由于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与阿留申低压形成东亚季风区冬季时由于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与

11、阿留申低压形成的气压梯度极大,远大于夏季由夏威夷高压与亚洲低压形成的气的气压梯度极大,远大于夏季由夏威夷高压与亚洲低压形成的气压梯度,因而冬季风势力强于夏季风。压梯度,因而冬季风势力强于夏季风。22/37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为)此图为_(1或或7)月气压分布状况。)月气压分布状况。(2)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形成原因是,形成原因是_,被切断的气压带是,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3)受)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处盛行处盛行_风,风,D处盛行处盛行_风。风。(4)夏季,)夏季,D处盛行处盛行_风,形成

12、原因是风,形成原因是_,故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除故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除 _ 外,还有外,还有_。1 1 亚洲高压亚洲高压冬季大陆温度低冬季大陆温度低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西北西北东北东北 西南西南夏季,随着气压带和风带的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夏季,随着气压带和风带的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偏转形成西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23/37位于甲地的一支古代商船队,利用风力,前往乙、丁两地位于甲地的一支古代商船队,利用风力,前往乙、丁两地

13、贸易之后顺利返回原地。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贸易之后顺利返回原地。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3)(1)(3)题。题。24/37(1)(1)从甲地出发的最佳季节应该是从甲地出发的最佳季节应该是( () )A.A.夏季夏季B.B.春末春末C.C.冬季冬季D.D.初秋初秋 (2)(2)从乙地经丙地,前往丁地贸易必从乙地经丙地,前往丁地贸易必( () )A.A.在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在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B.B.在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在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C.C.在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在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风季 D

14、.D.在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在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风季 (3)(3)这支商船队完成整个航程至少需这支商船队完成整个航程至少需( () )A.A.半年半年B.B.一年半一年半C.C.二年半二年半D.D.三年半三年半CCB25/371.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形成起直接的控制作用,是各地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形成起直接的控制作用,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大气环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大气环流调整着流调整着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的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的平衡平衡;另一方面,大气环流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另一方面,大气环

15、流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在不在不同的环流形势下气候不同同的环流形势下气候不同。三、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三、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0010025035050070090000100200300400600700900苔原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冰原气候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热带荒漠带热带季雨林带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

16、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硬叶林带温带落叶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苔原带冰原带冰原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气候类型的成因和分布规律:气候类型的成因和分布规律:907060403020100 27/372.在大气环流的影响下,各地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在大气环流的影响下,各地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1) 受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受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赤道附近赤道附近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控制终年高温多终年

17、高温多雨雨回归线附近回归线附近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带或信风带控制终年炎热干终年炎热干燥燥南北纬南北纬40406060的的大陆西岸大陆西岸全年受来自海洋的全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控制西风控制终年温和湿终年温和湿润润极圈以内极圈以内全年受极地高气压带全年受极地高气压带和极地东风带控制和极地东风带控制终年寒冷干终年寒冷干燥燥28/37(2)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特征热带雨林的热带雨林的南北两旁南北两旁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干季时受信带控制,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风带控制全年高温,一全年高

18、温,一年可分干、湿年可分干、湿两季两季南北纬南北纬30304040大陆西部大陆西部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带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冬季温和多雨29/37(3)受季风环流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受季风环流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亚洲南部亚洲南部海陆热力差异使冬夏海陆热力差异使冬夏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冬季风由大陆吹向海冬季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寒冷干燥;夏季洋,寒冷干燥;夏季风由海洋吹向大陆,风由海洋吹向大陆,高温多雨。热带季风高温多雨。热带季风雨季时还受风带北移雨季时还受风带北移而形成的西

19、南风的影而形成的西南风的影响响全年高温,全年高温,一年可分旱、一年可分旱、雨两季雨两季南北纬南北纬25253535大陆东部大陆东部夏季高温多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雨,冬季温和少雨和少雨亚洲东部亚洲东部3535N N5555N N夏季高温多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雨,冬季寒冷干燥冷干燥30/373.世界气候分布模式图世界气候分布模式图 31/37步骤步骤 依据依据 因素变化因素变化 结论结论 a判断南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 最高(或最高(或最低)气最低)气温月份温月份 6、7、8三个月气温最高三个月气温最高 北半球北半球 12、1、2三个月气温最三个月气温最高高 南半球南半球b判断所判断所属温度属温度带带

20、 最冷月均最冷月均温温 最冷月均温最冷月均温15C 热带气候热带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最冷月气温在015C之间之间亚热带、温带亚热带、温带海洋性气候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最冷月气温在-150C之间之间 温带气候温带气候最热月最热月5C 寒带气候寒带气候 4.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 32/37c确定确定具体具体的气的气候类候类型型 降水降水量年量年内分内分配情配情况况 年雨型年雨型 热带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2 000 mm 温带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000 mm 夏雨型夏雨型 热带热带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75

21、01000 mm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15002000 mm亚热带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1000 mm温带温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300 mm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500600 mm 冬雨型冬雨型 亚热带亚热带 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3001000 mm 少雨型少雨型 热带热带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沙漠气候200 mm寒带寒带 苔原气候、冰原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250 mm33/375、几种容易混淆的气候对比:几种容易混淆的气候对比:全年各全年各月均高月均高温;降温;降水有明水有明显的季显的季节变化节变化降水量较降水量较少,少,(1000mm)(1500mm)(1500

22、mm)降水量突降水量突增突减增突减34/37夏季高夏季高温多雨,温多雨,冬季低冬季低温少雨温少雨最冷月最冷月均温均温00雨季较雨季较长长最冷月最冷月均温均温000,年温差小年温差小各月降水各月降水分配较均分配较均匀匀最冷月均最冷月均温温00,年温差大年温差大降水集中降水集中夏季夏季36/376、气候类型的非地带性分布:气候类型的非地带性分布:(1)回归线附近的热带雨林气候回归线附近的热带雨林气候 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和中美洲的东北部,虽远离赤道,却形高原东南沿海和中美洲的东北部,虽远离赤道,却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这主要

23、是因为它们均处于来自海成了热带雨林气候,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均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海域有暖流流经,再加上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海域有暖流流经,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形成丰富的地形雨,从而发育了热带雨地形的抬升,形成丰富的地形雨,从而发育了热带雨林气候。林气候。(2)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 地处赤道附近,却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这是因地处赤道附近,却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这是因为这里地势较高,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状况,形成了气为这里地势较高,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状况,形成了气候凉爽、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候凉爽、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37/37(3)巴塔哥尼亚的温带大陆性气

24、候巴塔哥尼亚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脉的东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这里东西距海均较近,且处于西风带范围内,却侧,这里东西距海均较近,且处于西风带范围内,却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这是因为该地处于山脉东侧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这是因为该地处于山脉东侧的背风坡地带,受山地的阻挡,雨水稀少,因而形成的背风坡地带,受山地的阻挡,雨水稀少,因而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了温带大陆性气候。(4)南北美洲西海岸各种气候南北美洲西海岸各种气候 这些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在沿岸地带,形成这些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在沿岸地带,形成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分布特点,这是因为受高

25、大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分布特点,这是因为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阻挡,各气候不能向东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阻挡,各气候不能向东深入,局限于沿海一带,从而形成了南北狭长的分深入,局限于沿海一带,从而形成了南北狭长的分布特点。布特点。38/37(双选)(双选)(2007年广东卷)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年广东卷)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判断,下图中规律判断,下图中M地的气候成因及特征是(地的气候成因及特征是( ) A.全年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全年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B.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炎热干燥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炎热干燥C.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炎热干燥全年受

26、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炎热干燥D.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温和多雨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温和多雨BD39/37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气候类型:甲)气候类型:甲_气候,乙气候,乙_气候。气候。(2)甲气候区的特点:夏季)甲气候区的特点:夏季_,冬季,冬季_。(3)乙气候类型在世界上的分布规律是)乙气候类型在世界上的分布规律是_ ,气候特征是气候特征是_ 。温带季风温带季风地中海地中海高温多雨高温多雨寒冷干燥寒冷干燥 主要分布在南北纬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30-40-40之间的大陆西岸;之间的大陆西岸;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40/37四、我国的

27、降水和旱涝灾害的发生与副热带高压的关系四、我国的降水和旱涝灾害的发生与副热带高压的关系 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仅保留在洋面上,保留在北太低压切断,仅保留在洋面上,保留在北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有时位于夏威夷附近,平洋的副热带高压有时位于夏威夷附近,称夏威夷高压;有时分裂成两个,分别位称夏威夷高压;有时分裂成两个,分别位于东、西太平洋上。于东、西太平洋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副高)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最直接。)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最直接。 1.夏初,副高西伸北进,暖湿的偏南夏初,副高西伸北进,暖湿的偏南气流沿副高西缘北上,

28、与北方来的干冷空气流沿副高西缘北上,与北方来的干冷空气交锋在长江流域一带,形成长江中下游气交锋在长江流域一带,形成长江中下游直至日本南部的梅雨天气;盛夏,副高进直至日本南部的梅雨天气;盛夏,副高进一步北进,雨带北移到华北、东北地区;一步北进,雨带北移到华北、东北地区;9月,副高南移,雨带也随之南移。月,副高南移,雨带也随之南移。41/37 2.异常年份:异常年份: 副高的位置和强弱异常,会引起我国不同地区副高的位置和强弱异常,会引起我国不同地区的的水旱灾害水旱灾害。(1)若夏季副高发展强大,西伸至我国大陆,位置)若夏季副高发展强大,西伸至我国大陆,位置持续偏南时,雨带则长时间滞留在江淮地区,易

29、造持续偏南时,雨带则长时间滞留在江淮地区,易造成江淮地区洪涝灾害,而北方地区则会发生干旱。成江淮地区洪涝灾害,而北方地区则会发生干旱。(北旱南涝北旱南涝)(2)当副高季节性北跃时间提前、位置较常年偏北)当副高季节性北跃时间提前、位置较常年偏北时,我国北方地区就容易出现洪涝灾害,南方则易时,我国北方地区就容易出现洪涝灾害,南方则易发生干旱。发生干旱。(北涝南旱北涝南旱)42/371.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图示位置时(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图示位置时( )A.长江三角洲地区都吹东北风长江三角洲地区都吹东北风B.副热带高压南侧洋面处于台风活动期副热带高压南侧洋面处于台风活动期C.台湾海峡

30、受上升气流影响而多雨台湾海峡受上升气流影响而多雨D.华北地区干燥少雨华北地区干燥少雨2.下列诗句描述的降下列诗句描述的降水情景,可能出现在水情景,可能出现在图示时期的是(图示时期的是( )A.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时节雨纷纷B.黄梅时节家家雨黄梅时节家家雨C.雨滴梧桐秋夜长雨滴梧桐秋夜长D.清风细雨湿梅花清风细雨湿梅花课堂训练:课堂训练: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个纬度距离处,并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南退而移动。下图为进南退而移动。下图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31、脊线位置示意图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读图回答12题。(双选)题。(双选)BDBC43/37 解析:第(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副热带高压脊在长)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副热带高压脊在长三角的南部(或东南部),此时长三角多盛行东南风,三角的南部(或东南部),此时长三角多盛行东南风,A项项错误;台风从低纬度北上遇到强大的副热带高压时,不能继错误;台风从低纬度北上遇到强大的副热带高压时,不能继续北上,只能在其南侧活动,续北上,只能在其南侧活动,B项正确;台湾海峡正好处在项正确;台湾海峡正好处在副高的控制之下,天气晴朗干燥,副高的控制之下,天气晴朗干燥,C项错误;图中副热带高项

32、错误;图中副热带高压大致位于压大致位于25N附近,材料中的附近,材料中的“雨带位于高压脊以北雨带位于高压脊以北58个纬度个纬度”,说明华北地区不处于雨带范围之内,所以干,说明华北地区不处于雨带范围之内,所以干燥少雨,燥少雨,D项正确。第(项正确。第(2)题,此图所示的雨带位于江淮)题,此图所示的雨带位于江淮地区,梅雨和秋雨最为恰当。冬末春初时节,锋面雨带尚未地区,梅雨和秋雨最为恰当。冬末春初时节,锋面雨带尚未登陆我国大陆,所以登陆我国大陆,所以A、D两项与副热带高压脊线出现的位两项与副热带高压脊线出现的位置不符合。置不符合。 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

33、求。我国不同地区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我国不同地区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表中资料显示,我国表中资料显示,我国 。 A.各地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各地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B.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极不均匀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极不均匀 C.东部季风区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东部季风区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D.华北平原的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华北平原的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表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比例最小的地表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比例最小的地点是点是 ,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分,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分析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析造成该现象的原因。表中,夏季降水量最少的地点是表中,夏季降水量最少的地点

34、是 ,原因是原因是 。分析五台山年降水量高于郑州年降水量的原因。分析五台山年降水量高于郑州年降水量的原因。D D南昌南昌夏季副热带高压盘踞此地,形成伏旱,降水偏少夏季副热带高压盘踞此地,形成伏旱,降水偏少乌鲁木齐乌鲁木齐距海远,水汽少距海远,水汽少五台山地形雨增加了降水量五台山地形雨增加了降水量第小题,由表中数据可知,广州、南昌、乌第小题,由表中数据可知,广州、南昌、乌鲁木齐的降水集中于春夏季,所以鲁木齐的降水集中于春夏季,所以A A、C C两项错误;南昌降水两项错误;南昌降水量的季节分配相对均匀,所以量的季节分配相对均匀,所以B B项错误;华北平原以郑州为项错误;华北平原以郑州为代表,降水量

35、集中于夏秋季节。第小题,从表中数据可知,代表,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第小题,从表中数据可知,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比例最小的地点是南昌。根据气压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比例最小的地点是南昌。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该地夏季受副高影响,出现伏旱天气,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该地夏季受副高影响,出现伏旱天气,降水少。第小题,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可知,夏季降水量最降水少。第小题,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可知,夏季降水量最少的地点是乌鲁木齐。原因是深居内陆,远离海洋。第小少的地点是乌鲁木齐。原因是深居内陆,远离海洋。第小题,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有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五台题,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有大气环流、地形、洋流

36、等。五台山与郑州同位于华北地区,且五台山纬度偏高,距海更远,山与郑州同位于华北地区,且五台山纬度偏高,距海更远,但降水偏多,主要是受地形影响,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增但降水偏多,主要是受地形影响,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增加。加。读青藏高原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读青藏高原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单位:单位:mm),回答下列问题。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特点是图示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特点是 。 (2)图中图中A、B为两个多雨中心,试分析其降水较多的为两个多雨中心,试分析其降水较多的原因。原因。 (3)图中南侧雅鲁藏布江上游和北侧地形区界线图中南侧雅鲁藏布江上游和北侧地形区界线处降水相对较少,试分析其原因。处降水相对较少,试分析其原因。东南多,西北少东南多,西北少A A位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受来自印度洋的位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B B位于四川西部,受位于四川西部,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