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总结(11)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3/cba34ef6-d13b-40c3-8101-3f6ed7707cee/cba34ef6-d13b-40c3-8101-3f6ed7707cee1.gif)
![免疫学总结(11)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3/cba34ef6-d13b-40c3-8101-3f6ed7707cee/cba34ef6-d13b-40c3-8101-3f6ed7707cee2.gif)
![免疫学总结(11)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3/cba34ef6-d13b-40c3-8101-3f6ed7707cee/cba34ef6-d13b-40c3-8101-3f6ed7707cee3.gif)
![免疫学总结(11)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3/cba34ef6-d13b-40c3-8101-3f6ed7707cee/cba34ef6-d13b-40c3-8101-3f6ed7707cee4.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免疫学总结(11)第十一章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一、基本概念免疫应答是指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体内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发生活化、增殖、分化或失能、凋亡,进而表现出一定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正常情况下,机体对“非己”抗原产生正应答,并将其清除之;机体对自身抗原一般产生负应答(即自身耐受),机体免疫应答异常可表现为: 对“非己”抗原产生过高应答而导致超敏反应; 对“非己”抗原应答水平过低而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或缺失,从而易发严重感染或肿瘤; 对自身抗原产生正应答,导致自身免疫病。上述情况均属病理性免疫应答(免疫损伤)。 根据参与免疫应答和介导免疫效应的组分和细胞种类的不同,特异性免疫应答可分为B
2、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和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特异性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主要在外周免疫器官,整个应答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识别启动阶段:包括APC对抗原的摄取、处理、递呈和淋巴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 增殖分化阶段:指T、B细胞识别抗原后传递活化信号,自身发生活化、增殖和分化; 效应阶段:引发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效应和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效应。第一节 T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初始T细胞膜表面抗原识别的受体TCR与抗原提呈细胞表面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特异结合称为抗原识别。 TCR在特异性识别APC所提呈的抗原多肽的过程中,必须同时识别与抗原多肽形成复合物的MHC分子,这种特性称为MHC限制性。1、
3、APC向T细胞递呈抗原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的递呈过程及其机制不同。外源性抗原可在局部或通过淋巴液和血液转运至淋巴组织,被该部位的抗原递呈细胞(APC)摄取、加工、处理,以抗原肽-MHC-类分子复合物的形式表达于APC表面,供特异性CD4+Th细胞识别。内源性抗原被宿主细胞加工处理,以抗原肽-MHC-I类分子复合物的形式表达于细胞表面,供特异性CD8+T细胞识别。2、 APC与T细胞的相互作用APC将抗原递呈给特异性T细胞,该过程涉及两种细胞表面、多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形成免疫突触 。1. T细胞与APC的非特异性结合 初始T细胞进入淋巴结皮质区深部,与该处APC (成熟DC等)接触,T细胞表
4、面的黏附分子(LFA-1、CD2、ICAM-3与APC表面相应配基(1CAM-l或ICAM-2、LFA-3)短暂结合。2. T细胞与APC的特异性结合 APC与T细胞短暂结合过程中,若TCR遭遇特异性抗原肽,则T细胞与APC发生特异性结合,3. T细胞共受体参与T细胞的抗原识别T细胞与APC的特异性结合中,T细胞表面CD4与CD8分子是TCR识别抗原的共受体。CD4和CD8可分别与APC(或靶细胞) 表面MHC-和MHC-I类分子结合,从而增强TCR与特异性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结合的亲和力,使T细胞对抗原应答的敏感性增强(约100倍)。 APC和T细胞表面均表达多种参与两类细胞相互作用的黏
5、附分子对,又称共刺激分子,它们的结合有助于维持、加强APC与T细胞的直接接触,并为T细胞激活提供共刺激信号。第2节 T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一、T细胞活化 接受抗原刺激后,T细胞的完全活化有赖于双信号和细胞因子的作用。第一信号:抗原与抗原受体的识别与结合,TCR和CD4(或CD8 )-MHC-肽复合物。第二信号:APC细胞的协同刺激分子与T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CD28-B7(B7.1、B7.2)结合, 向T细胞提供第二信号。如果没有第二信号的辅助信号,T细胞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况: T细胞不能充分活化 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凋亡、失能(anergy)1. 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 APC将抗原肽-MHC分子复
6、合物递呈给T细胞,TCR特异性识别结合于MHC分子槽中的抗原肽,引起TCR交联并启动抗原识别信号(即第一信号),导致CD3和共受体(CD4或CD8)分子的胞浆段尾部相聚,激活与胞浆段尾部相连的酪氨酸激酶,促使含酪氨酸的蛋白磷酸化,启动激酶活化的级联反应,最终通过激活转录因子而导致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等基因转录和产物合成。2. T细胞激活的第二信号 仅有TCR来源的抗原识别信号尚不足以有效激活T细胞。APC和T细胞表面多种黏附分子对(如B7CD28、LFA-1ICAM-1或ICAM-2、CD2LFA-3等)结合,可向T细胞提供第二激活信号 (即共刺激信号),从而使T细胞完全活化。3. 细胞因子促进T
7、细胞充分活化 除上述双信号外,T细胞的充分活化还有赖于细胞因子参与。活化的APC和T细胞可分泌IL-1、IL-2、IL-6,IL-12等多种细胞因子,它们在T细胞激活中发挥重要作用。4. T细胞活化的调控 APC对T细胞活化的调控 正向调控:共刺激分子 负向调控:共抑制分子(CTLA-4/B7) T细胞活化的自身调控 活化的T细胞高表达死亡受体及配体Fas、FasL,控制特异性T细胞克隆的扩增水平和清除自身反应细胞,并在应答晚期及时终止免疫应答。2、 T细胞增殖和分化1. T细胞增殖、分化及其机制 激活的T细胞迅速进入细胞周期,通过有丝分裂而大量增殖,并分化为效应T细胞,然后离开淋巴器官随血循
8、环到达感染部位。多种细胞因子参与T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其中最重要者为IL-2。 T细胞经迅速增殖4-5天后,分化为可高表达效应分子(包括膜分子和分泌型细胞因子等)的效应T细胞(Th细胞或CTL)。 部分活化的T细胞可分化为长寿命记忆性T细胞,在再次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2. CD4+T细胞的增殖分化 初始CD4+T被激活、增殖,并分化为Th0细胞,继而向Th1细胞或Th2细胞转化。局部微环境中存在的细胞因子种类是调控Th0细胞分化的关键因素,例如:IL-12可促进Th0细胞定向分化为Th1细胞;IL-4可促进Th0细胞分化为Th2细胞。 Th0细胞的分化方向是决定机体免疫应答类型的重要因素:T
9、h1细胞主要介导细胞免疫应答;Th2细胞主要介导体液免疫应答。3. CD8+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初始CD8+T细胞的激活主要有两种方式:(1)Th细胞非依赖性 有些被病毒感染的DC,高表达共刺激分子,可直接刺激CD8+T细胞合成IL-2,促使CD8+T细胞自身增殖并分化为细胞毒T细胞,而无需Th细胞辅助。(2)Th细胞依赖性 CD8+T细胞作用的靶细胞一般仅低表达或不表达共刺激分子,不能激活初始CD8+T细胞,而需要APC及CD4+T细胞的辅助。初始CD8+T细胞激活和增殖的过程及其机制是: 病毒抗原、肿瘤抗原、同种异体MHC抗原从宿主细胞表面脱落,以可溶性抗原形式被APC摄取,并在胞内分别与
10、MHC-I类或MHC-类分子结合成复合物,表达于APC表面。 CD4+T细胞和CD8+T细胞须识别同一APC所递呈的特异性抗原:若CD4+T细胞为初始T细胞或记忆性T细胞,它们与APC作用被激活,产生并分泌IL-2,从而辅助CD8+T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若CD4+T细胞已活化,可促进APC表达B7等共刺激分子,从而促进CD8+T细胞完全激活,使之产生IL-2,引起自身增殖分化。第3节 T细胞应答的效应及其机制一、CTL介导的细胞毒效应 CTL主要杀伤胞内寄生病原体的宿主细胞、肿瘤细胞等。CTL多为CD8+T细胞,可识别MHC-I类分子递呈的抗原;约10的CTL为CD4+T细胞,可识别MHC-
11、类分子递呈的抗原。CTL可高效、特异性地杀伤靶细胞,而不损害正常组织。1效-靶细胞结合 CD8+T细胞在外周淋巴组织内增殖、分化为效应CTL,在趋化因子作用下离开淋巴组织向感染灶集聚并告表达粘附分子,与表达相应受体的靶细胞相结合。2致死性攻击 CTL主要通过两条途径杀伤靶细胞: (1) 穿孔素颗粒酶途径: 穿孔素生物学效应类似于补体激活所形成的膜攻击复合物,单体可插入靶细胞膜,在钙离子存在的情况下,聚合成孔道,使水、电解质迅速进入细胞,导致靶细胞崩解。 颗粒酶也是丝氨酸蛋白酶,随CTL脱颗粒而出胞,循穿孔素在靶细胞膜所形成的孔道进入靶细胞,通过激活凋亡相关的酶系统而介导靶细胞凋亡。(2)TNF
12、与FasL途径: 效应CTL可分泌TNF-、TNF-并表达膜FasL。这些效应分子可分别与靶细胞表面TNF受体和Fas结合,通过激活胞内Caspase系统,介导靶细胞凋亡。 效应CTL杀死靶细胞后即与之脱离,并可再次与表达相同特异性抗原的靶细胞结合,对其发动攻击,从而高效、连续、特异性地杀伤靶细胞。二、Thl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效应 胞内寄生的病原体(如分枝杆菌属的结核杆菌和麻风杆菌) 可在巨噬细胞的吞噬小体内生长,并逃避特异性抗体和CTL攻击。 针对此类胞内寄生病原体,Thl细胞可通过活化巨噬细胞及释放各种活性因子而攻击之。1. Th1细胞对巨噬细胞的作用 Th1细胞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多途径
13、作用于巨噬细胞。(1)激活巨噬细胞: Th1细胞与巨噬细胞所递呈的特异性抗原结合,诱导巨噬细胞激活。活化的巨噬细胞也可进一步增强Th0细胞向Th1细胞分化及杀伤病原体的能力。(2) 诱生并募集巨噬细胞: Th1细胞产生IL-3和GM-CSF,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Th1细胞产生TNF-、TNF-和MCP-1等,可分别诱导血管内皮细胞高表达黏附分子,促进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黏附于血管内皮,继而穿越血管壁,并通过趋化运动被募集至感染灶。(3)通过TNF与FasL途径清除慢性感染寄生菌的巨噬细胞。2Th1细胞对T细胞的作用 Th1细胞产生IL-2等细胞因子,可促进Th1细胞、CTL等增殖,从而放大免疫效应。3Th1细胞对B细胞的作用 Th1细胞也具有辅助B细胞的作用,促使其产生具有强调理作用的抗体(如IgG2a),从而进一步增强巨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4Th1细胞对中性粒细胞的作用 Th1细胞产生淋巴毒素和TNF-,可活化中性粒细胞促进其杀伤病原体的作用。三、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病理生理学意义 T细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保龄球馆简易装修合同模板
- 预制性塑胶跑道施工方案
- 印染行业氨水配送协议
- 咖啡馆设计合同样本
- 旅游景区装修安全合同范本
- 汽车维修中心装修合同样本
- 保健食品道路运输合同样本
- 专业录音棚装修合同模板
- 旅游业务居间合作协议模板
- 顺义重防腐地坪施工方案
- 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表(模板)
- 危险化学品目录2023
- TSXDZ 052-2020 煤矿矿图管理办法
- GB/T 7631.18-2017润滑剂、工业用油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18部分:Y组(其他应用)
- 2022年第六届【普译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翻译大赛
- GB/T 14258-2003信息技术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条码符号印制质量的检验
- 政府资金项目(荣誉)申报奖励办法
- 最新如何进行隔代教育专业知识讲座课件
- 当前警察职务犯罪的特征、原因及防范,司法制度论文
- 奥特莱斯专题报告(经典)-课件
- 《新制度经济学》配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