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病房护理人力利用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其应用_第1页
整体护理病房护理人力利用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其应用_第2页
整体护理病房护理人力利用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其应用_第3页
整体护理病房护理人力利用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其应用_第4页
整体护理病房护理人力利用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其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整体护理病房护理人力利用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其应用?        摘要为了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从病房护理人员数量、护理结构、人力管理支持系统、护士能力的培养等几方面建立指标体系。该体系在整体护理的实践中应用,对护理人力的组织配备、工作时间的分布及护理人员的培养与管理起到了科学的指导作用。经统计学处理,显示整体护理开展后护理人力的利用状况明显改善,直接护理时间增加,额外护理时间减少。关键词病房;护理人力资源;整体护理 Development of Score Syste

2、m for the Utilization of Nursing Manpower and Its Application inHolistic Nursing WardLihong,Wang Xiaofang,Zhang Xiuyi et alDepartment of Nursing, Fujian Provincialhospital, Fuzhou 350001Abstract For the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nursing manpower resources, a score system wasdeveloped through studying

3、and analyzing the number of nursing staffs, nursing training and supporting system of structural, and manpower management. The system was practically applied in theholistic nursing care, and provided a scientific guidance to nursing manpowerdistribution, nursing time allocation, as well as training

4、and management of nurses. Statistically, it was indicated that, through theholistic nursing care, the utilization of nursing manpower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ith moredirect nursing time and less extra nursing time being achieved.Key words wards; nursing manpower resources;holistic nursing care以病

5、人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在我国逐步推行。但目前临床护理人员广泛缺编,为了合理地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提高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我院于1997年初对护理人员数量需求、护理结构、人力管理支持系统、护士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建立系统指标体系,并于1997年4月至1998年5月在我院整体护理模式病房应用。对护理人员的组织与配备、护理工作时间的分布及护理能力的培养与管理起到了科学的评价与指导作用。现报告如下。1指标体系的建立1.1护理人员数量需求1.1.1测定全院常见护理工作项目的平均工时。选择不同护士工龄组、不同科室的护士测定各项护理正规操作时间,计算平均值,得出各项操作的平均工时。1.1.2统计年度、月份

6、护理工作量。1.1.3护理总工时数=平均工时×该项操作次数。护理总工时数即直接护理(直接为病人提供护理)、间接护理(为直接护理做好准备)、额外护理(非护理所属工作由护理人员承担)时间的总和。1.1.4需要护士数=平均每日护理总时数/8×休息系数×机动系数1。护士每人每天工作时间为8h;休息系数=365/(365-休息天数),我院病房护士周休2d,平均公休假8.9d,节日假7d,休息系数为1.5;考虑到护理工作随机性强,难以统计其投入的时间,如教学以及产假、病假、事假的机动性,设定机动值为20%,则机动系数为1+20%即1.2。该公式可结合年、月工作量计算该年、月平

7、均护士人数需求。如某病房月平均工作时数2700h,该月平均护士人数需求=(2 700/30/8)×1.5×1.221人。1.1.5护理人数满足率=需要护士人数/实际护士数×100%。1.2护理结构整体护理要求各班按护理程序完成护理工作,实施小组制与责任制的护理结构可以使病人得到系统连续的护理。责任护士或小组长由护师或具备5年以上专科经验,且经过整体护理理论系统培训的护士担任。责任制护理需要责任护士数n/10(n为病房床位数);小组护理制小组长数n/20,每组配12名护士。1.3辅助支持系统额外护理时间可间接反映技术支持系统的效率。额外护理项目包括药品、医疗用品的领

8、取,被服的清点领取,医嘱电脑输入、催款、结帐、查帐,整理空闲床铺,陪伴、探视管理,常用医疗用品的消毒准备,清洗用后的换药用具,物品的清点等。额外护理时间比率=额外护理工时数/总护理工时数×100%。在我院工作条件下,一个科室的护士承担以上全部工作,测定平均每天额外护理时数为18.3,平均每日护理总工时数为102.2,额外护理时间比率约为18%。因此,可设定额外护理时间最高比率为20%,依次计算参考分值。1.4护士能力培养评价体系依照三甲医院评审标准,护理大专本科人员至少应占20%。参考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有关规定,将初级人员年继续医学教育累计42学时,中级人员25学分等作为本体系评

9、分条件。继续教育合格率=达标人数/病房护士人数×100%。1.5人力管理支持系统有效的人力管理是使护理人力尽其所能的必要条件。除了对护理人员的合理配备,还应具备计划安排系统,弹性的排班原则,激励的管理机制及质量评价反馈体系等。1.6建立指标体系评分标准根据04配对比较法2,由10名成员评估以上各指标的重要程度,计算其权重及参考分值,见表1。表1病房护理人力利用指标体系评分标准一级指标项目权重(%)二级指标项目分值设分方式护理人员满足率(A)18100%1860%起每1%得0.45分60%0护理结构(B)18各班以护理程序为工作方法9三班各得3分责任护士人数9少1人扣4.5分辅助支持系

10、统效率(C)18不参与额外护理工作8参与1项扣1分额外护理时间比率08每1%扣0.2分培训并雇佣护理员2护理人员能力培养(D)28每位正式护士至少中专学历81人不合格扣0.5分大专以上学历20%4每1%得0.2分年继续教育合格率100%16每1%得0.16分人力管理支持系统(E)18护理工作有月周日安排3根据记录及实施情况制度健全,各级人员职责明确3酌情给分排班合理,体现弹性原则3有奖罚激励措施3有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质量6有标准及考评记录评价体系并定期评价2指标体系的应用 1997年4月,我们应用该指标体系对即将建立模式病房的普外科、消化呼吸内科、华侨病房、心血管内科四个病区护理人力利用状况分

11、别进行评估。护理部及科室护士长根据各项指标所显示的人力利用状况不足的情况,采取适当增加模式病房人员数量。采用小组护理结构。根据病房具体情况,采用弹性排班。如普外科病房在68时、1721时这段时间,护士除完成平均工作量外,假设接待急诊和手术后病人各1人,且不包括病情的评估及计划工作,分别需要工时5.1、2.4h,大大超过了1个护士的工时。因此,在夜班工作量高峰时间增设1名护士,以使整体护理三班工作到位。系统培训并雇佣护理员。加强后勤系统的支持,强化护士培训,建立健全整体护理病房制度职责及质量评价系统等。1年来,护理部及科室护士长依据该指标项目,不断完善护理人力的利用管理。1998年5月我们应用该

12、指标体系对模式病房护理人员的利用情况作了评价。3结果3.1整体护理开展前及开展1年后,我院四个模式病房护理人力利用状况综合评分,各项指标的平均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见表2。表24个模式病房护理人力利用评分结果比较(±s,分)时间ABCDE总分整体护理前14.3±4.46.0±6.91.8±0.511.4±0.78.2±0.541.8±3.2整体护理后17.6±0.918.0±09.1±1.825.1±0.818.0±087.7±2.0t1.733.467.4225

13、.6339.0039.58P0.10.050.010.0010.0010.001表2显示,护理人员满足率差异无显著性;护理结构、辅助支持系统效率、护理能力培养、人力管理支持系统差异有显著性。 3.2护理工作时间分布比较,见表3。表34个模式病房日平均护理工作时间分布比较(±s,h)时间直接护理时间间接护理时间额外护理时间整体护理前40.4±22.223.3±9.018.5±1.5整体护理后52.7±29.924.4±9.79.9±0.9t3.182.8413.79P0.050.050.001整体护理前后直接护理、额外护理日平

14、均工作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间接护理时间无显著差异。 4讨论4.1表2显示,整体护理实施前后护理人员满足率无显著差异。整体护理开展后,我们适当增加了模式病房护士人数,但由于全院护士编制不足,模式病房尚不能按需满足人员需数。为了保证护理质量,我们通过改进护理用具、护理设施、操作方法等,缩短平均工时。如普外科试运用声像设备进行健康教育;推广术后病人营养袋的使用,减少接瓶次数;使用静脉留置针等。可节约日平均工时约5h,以确保护理工作到位。但增加病房护理人力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4.2护理管理者参照指标体系,在强调人员结构辅助支持系统的同时,更重视提高护理人员的内在素质,使BE项指标在实施整体护理后较实

15、施整体护理前有明显改善(P0.050.001),我院从未参加院外培训讲座的人数由1997年初的40.8%降低至12%。为部分模式病房配备了大专本科毕业的护士,但目前我院高层次的护理人员只占5.9%,这一比率有待重视和提高。此外,整体护理后模式病房制定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制度、岗位职责及质量评价系统,科室每月自查1次,院质控小组每季度检查。注重弹性排班以满足工作量的需求,使管理支持系统基本到位。4.3开展整体护理后,直接为病人护理的时间显著增加,额外护理时间明显减少,护理服务质量要求更高,护理内容更广,如进行护理评估、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等。尤其是护士在每项操作前后注重解释工作,因而在统计直接护理时间

16、时另增加20%机动时间。护理工作重点转移到病人身上,使直接为病人护理时间增加(详见表3)。间接护理中书写时间有所改变,但较整体护理前相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虽然我们删除了原来护理记录的重复内容,但增加了与整体护理有关的内容,由平均每天1.6h书写时间增至2.9h。对病人系统地评估计划,使护理工作更具有连续性,但是在护理人力仍然缺乏的状况下如何简化书写内容,以增加直接护理时间,仍是管理者必需探讨的课题。通过改进医疗用品的供应系统、护患对讲系统,雇佣护理员,减少日平均工时约8.4h。因此,额外护理时间与整体护理前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但是由于种种因素,致使护士仍在缺编情况下从事一些非护理所属工作,如催款、结帐等,额外护理时间比率仍占10%。因此,医院应有一个全盘人力资源的利用策略,逐步建立一个以病人为中心的辅助支持系统是非常必要的。5小结病房护理人力资源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应用,改善了护理人力利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