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运河风光带景观设计研究_第1页
无锡运河风光带景观设计研究_第2页
无锡运河风光带景观设计研究_第3页
无锡运河风光带景观设计研究_第4页
无锡运河风光带景观设计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当代视觉艺术研究 2009.4 新视觉艺术无锡运河风光带景观设计研究李 莉(东南大学 建筑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00摘 要以江苏省无锡市运河风光带景观环境设计为例,探讨了在城市运河景观设计过程中,如何充分挖掘地方文化 特 性 ,创 造 具 有 地 方 文 化 特 色 的 运 河 景 观;如 何 将 人 的 活 动 融 入 到 运 河 景 观 中 ,创 造 富 有 生 命 力 的 运 河 景 观;如 何 根 据 规 划 的 设 计 创 意 理 念 ,创 造 充 满 寓 意 的 运 河 景 观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运河景观;无锡无锡是山水名城, 同时也是国家的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上的无锡城

2、, 枕水而建, 遇水而兴。笔者有幸参与了无锡运河风光带景观设计工作,略有心得。 以期通过对无锡运河风光带景观设计的尝试, 探讨关于整条京杭大运河乃至滨河景观规划设计的思路和模式。1. 项目背景京杭大运河北起通州, 南至杭州, 连接了北京、 天津、河北、 山东、 江苏、 浙江六省市, 唯独在无锡境内穿城而 过。 古运河无锡段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人工运河, 它同 时具有原生态文化风貌、 文物古迹密集。 因此被专家誉为 “古运河文化绝版之地” 。无锡运河风光带综合整治规划于2008年完成。 景观设 计工作紧随其后, 涉及到全线约11公里长、 120公顷的用 地。景观设计工作历经了现场调研、现状分析、

3、概念方 案、 专家论证、 方案调整、 方案扩初、 施工图等多个环节。2. 景观设计指导原则景观规划设计在注重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对全线的 活动场所、 游憩设施及景观设施等进行系统规划, 并结合 无锡市和运河本身的特性,创造出了独特的运河景观和市 民休闲空间。项目总体规划以城市空间历史架构 “运河环城, 四门八区” 为基础, 以文化战略定位 “运河之旅, 世界无 锡” 为目标, 以 “保护和利用好无锡古运河, 打造无锡文 化名城” 为指导思想。 景观规划设计理念为:(1 着眼大 局, 注重整体的生态效益, 设计将现有生态绿地和拟建设 绿地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考虑;(2 注重历史文脉和 地域特色,

4、 将历史文脉和地域特色当做设计的重中之重。 但是,“ 只有在人的文化活动和与之相适应的城市空间结 合一体的前提下” 才能形成富有生命力的城市文化环境。 所以 “仅仅保护文物古迹以及民族建筑” 而没有与之相适 应的文化活动和文化的物化环境去充实” 并不能真正起到 长期而有效地保护地方民族文化并引导其健康发展的作 用。 1因而,本次设计在无锡地方传统文化活动的发掘保 护、 整治开展方面, 进行了仔细、 全面的工作。 并与地方 有关部门达成一致, 确定了本次规划重点强调的无锡影响 较大的文化内容, 包括 :江尖灯塔、 北塘米市之枕水人家 文化、 恢复竹场巷、 新设税卡、 重建北仓门景区、 修建中 国

5、第一艘民用蒸气船 “黄鹄号” 景观、 以及将一批有历史 意义的民族工业遗址、 遗迹进行保护、 恢复、 再现等等。 在此基础上, 通过对发达国家本土文化保护事例的分析, 提出了以运河景观带动城市景观文化带的发展, 从而改善 目前复杂混乱的城市面貌, 全面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总 的来说, 本次运河景观设计力求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 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空间(2 运河休闲空间地段设计整体连续性(3 创造独特深邃的地域文化走廊, 人文景观具有特 色性和可识别性(4 滨水空间中以人为本的可达性和舒适性原则(5 将人的活动融入到运河景观中, 创造富有生命力 的运河景观(6 根据亲水性的设计理念, 创造

6、各种亲水景观 3. 设计构思与总体布局运河穿城而过, 是无锡市的空间特征之一, 景观设计 力图强调水脉-绿脉-文脉为一体的景观特征。 23.1景观设计构思运河风光带分为八个区域进行景观设计。 分别是 :蓉 湖溯源、 北塘米市、 莲蓉烟雨、 站前灯火、 熙春朝晖、 望 湖熏风、 梁溪晓月和旧城怀古。 为了给市民和旅游者提供 图 1 景观分区示意 图 2 无锡运河风光带总平面图作者简介 :李莉,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景观设计方向。53 54 图 3 江尖灯塔景观示意 图 4 “枕水人家”效果图 图 5 竹场巷景观立面图 图 6 税卡景观效果图 图 7 戏台景观示意图 图 8“ 船

7、 厂 里 ” 景 观 小 品 效 果 图一个愉悦、 舒适、 有特色的景观环境, 规划设计在八个分 区中安排了自然公园、 商业休闲、 文化娱乐、 人文集会等 活动空间。 形成水、 绿结合、 水、 街交融的注满活力与生 机的环境景观。 具体来说, 要做到:(1功能多元化, 引导城市景观环境 (沿河发展 。 运河 穿城而过,是沿岸公共活动的集聚中心。 在包含行政办公、 文化娱乐、 金融商贸与会展多种功能的同时,强化市民公 共生活活动功能。 促使多元功能之间的互动, 增强城市活 力,使运河沿岸人气旺盛、 商业繁荣、 文化气息浓郁。 3 (2 绿脉与水脉相互协调。 部分运河沿岸植物生长茁 壮, 绿化景观

8、良好, 因保护自然生态景观原貌。 另有生态 遭到破坏的沿岸绿化带, 严重影响到河道的美观和通行, 因予以梳理, 让绿化与水景相互协调。(3 充分挖掘地域历史文化, 展现运河开放空间景观 特色。 结合现有地形, 发掘利用无锡市悠久的历史文化积 淀, 形成历史人文景观。 这一设计理念, 是本次设计工作 的重中之重。(4 重视驳岸设计, 力求全段河道在风格统一的前提 下, 稳中求变、 各具特色。 运河全线长约 11公里, 无论是 立于岸上隔河相望, 还是端坐于船内, 赏两岸美景, 抑或 是漫步于亲水栈道, 临驳岸而动, 运河的整体气质会因驳 岸的气质影响到游人的感受。(5 全线贯通, 使得运河沿岸各

9、景点无缝对接。 无论 是陆上还是水上, 要有通畅的步行系统, 将八个分区全线 贯通, 力求做到:岸上有车道、 河中有航道、 亲水有步道。 最终形成 “河清岸绿步道亲水、 诗路画语文化为魂” 的景 观特色。3.2 功能分区与景观设计总体布局功能分区根据八个景区的特点及现状,结合运河休闲空间地 段设计中的整体连续性和人文景观休闲空间的多样性原 则, 分为6大功能区, 即:运河沿岸休闲景观区、 商业景观 区、 体育运动景观区、 绿化种植景观区、 公共集会景观区 及水上休闲景观区。 4总体景观布局本次景观设计, 以现状地形地貌为基础, 用景观设计 手法对现有八块景区进行梳理、 再设计。 本着人文景观的

10、 特色性和可识别性原则, 以功能分区为基础, 以无锡古城 文化为底蕴,以创造尺度亲切宜人的运河文化景观为目 标, 设置了数十处景点。每个景点都以特定的地方文化为物质空间设计的灵 魂, 并通过空间形态、 细部设计、 植物种植、 活动引导等 手段表达与烘托, 如:江尖灯塔 农历七月三十夜, 江尖窑铺的店主们在陶 缸堆叠的 “缸塔” 上, 以油脚点燃棉纱或大把灯草, 形成 座座 “宝塔灯” 的习俗相传始于明代。 根据此典故, 在江 尖公园西北角设计建造江尖灯塔。 (图3枕水人家 无锡古城有 “枕水人家” 之美称, 根据现 有地形地貌, 规划在 “北塘米市” 景区恢复水与建筑相辅55 图 9 驳岸效果

11、图 1图 10 驳岸效果图 2相融的特有景观。 茶楼、 连廊、 小码头临水而建, 蜿蜒流 转、 直体人心。 (图 4竹场巷景观 据 无锡市志 第一卷建置区划 载:“竹 场巷, 位于莲蓉桥沿河至通汇桥。 清道光十年 (1803 左 右, 以经营竹类商品得名。 ” 该处景观现属莲蓉烟雨景区 规划范围, 现状房屋较破旧, 街道狭窄, 有两处文物保护 单位。鉴于竹场巷有着丰厚的人文积淀,因此在古运河风 貌带综合整治过程中, 将结合文物保护, 有条件地恢复部 分历史风貌, 重新开设若干竹器、 竹编商店或作坊。 对于 没有条件恢复的历史景观, 将通过建造 莲蓉烟雨 文化 景墙来留住历史的记忆。 (图5税卡

12、景观 位于今亮坝桥附近, 属 “莲蓉烟雨” 景区。 清乾隆年间及以后, 该处商品交易十分兴旺。 故清政府在 距莲蓉桥不远处的明代 “亮坝上” 转角处设税卡。 据说为 了收取夜航船只的税, 一到晚上, 税卡内外灯火通明, 亮 坝因此而得名。 根据旧时竹竿吊蓝收税的方式, 用现代的 表现手法设计了独具特色的税卡景观。 (图6戏台景观 “梁溪晓月” 景区内的西水墩上现有戏台 及西水仙庙, 但美中不足的是岛上绿化过于繁茂, 几乎屏蔽了岸上对岛内景观的所有视觉通道。 本设计力求打破这 种僵局, 对环岛绿化进行梳理, 预留一堍再现戏台景观。 以生动的造型, 体现该区域的文化特征。 (图 7“船厂里”景观

13、小品 “望湖熏风”景区的南禅寺 码头靠近 “船厂里” 旧址, 为了体现这一历史民族工业文 化特征, 特在沿岸做类似船形的景观小品, 不仅打破了千 篇一律的沿河护栏形式, 也体现了一定的人文特征。 同时 与河对岸的亲水码头交相呼应, 相得益彰。 (图 8 这些不同类型景点的设置,为各类人群开展丰富多 彩的文化活动提供了相应的环境空间。 同时, 它也吸引了观光游客, 促进了旅游事业的发展, 弘扬了城市文化, 同 时也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为城市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 益。 为了与这些民族文化活动的开展相适应, 结合城市文 化街道建设工作, 在历史文化淀积较为深厚的街区, 形成 了部分形式与内容上与之

14、呼应的过渡性城市公共空间, 在 方便休闲活动的同时, 深化了城市的文化内涵, 提高了城 市的环境品位。在景点设计中, 为了体现运河各景区的特色, 特别设 计了几类驳岸形式 (图9、 10 。 这些驳岸形式都是根据现 状情况, 对现有景观的梳理和再设计, 并即将在工程中付 诸实施。4.结 语笔者以为, 无锡运河风光带工程的开启, 其实质是以 运河治理为龙头, 带动整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旧区 改造、 城市环境建设、 城市生态建设的综合性城市建设项 目。 本文对无锡运河风光带景观环境设计展开了初步的研 究, 并在该项目方案初步定稿之时, 对其进行重新梳理, 总结经验与不足的同时, 对无锡运河风光带更加深了了解 和认识, 以求为今后的设计工作提供依据, 为京杭大运河 沿岸的其它城市的建设提供参考。参考文献:1张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