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CS73.010D 09NB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NB/T XXXXX2011井巷揭煤设计编制规范Design compiling specifications of coal uncovering in mine passageway2011 - XX - XX发布2011 - XX - 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能源局发布前言本标准依据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起草。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能源局提出。本标准由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平安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标准化协会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袁亮、
2、渠升泉、计承富、金学玉、刘冠学、王文利、甘林堂、曹平小、倪玉安、范辰东、贺冉冉。本标准为首次发布。井巷揭煤设计编制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矿井巷揭煤设计的设计要求、设计内容。本标准适用于煤矿井巷揭煤设计编制。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AQ 1029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 6201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煤矿安全规程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3 设计要求3.1 凡属下列条件之一者应编制井巷揭煤设计:a) 井巷揭穿厚度0.3
3、 m的突出煤层;b) 新水平、新采区首次揭穿厚度0.3 m的煤层;c) 井巷揭穿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中规定按突出煤层管理的煤层。3.2 井巷揭煤设计应依据井巷工程设计、揭煤地质说明书等资料编制,设计内容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的要求。3.3 层间距在20 m及以内的煤层群,应编制井巷联合揭煤设计;大于20 m的应分别编制井巷揭煤设计。3.4 揭煤设计应在距待揭煤层最小法向距离30 m前完成;若新开井巷工程距待揭煤层最小法向距离不足30 m时,揭煤设计应在开工前完成。揭煤设计应经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4 设计内容 4.1 概述4.1.1 地质概况揭煤区域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4.
4、1.2 工程概况井巷工程施工工艺、用途、标高、方位、断面形状、支护方式、迎头位置、测点控制、周边开采关系(包括煤柱、采空、地面钻孔)、采掘活动及通风系统等。4.1.3 瓦斯参数参照构造单元内及相邻区域煤层瓦斯压力、瓦斯含量、涌出量、突出区域划分,历史上瓦斯突出的基本情况,预计揭煤处的煤层瓦斯压力、瓦斯含量,初步评价揭煤区域的突出危险性。4.1.4 揭煤工序设计揭煤防突工序及每道工序的施工组织安排,附防突工序流程图。4.2 揭煤设计4.2.1 地质前探4.2.1.1 前探钻孔a) 距待揭煤层最小法向距离10 m前、构造复杂带20 m前施工;b) 前探孔数量每处2个,构造复杂带适当增加钻孔,并标注
5、编号;c) 明确开孔位置、孔径、角度、方位,预计见煤深度、止煤深度、终孔深度、控制范围;d) 明确取芯和测斜要求;e) 地质前探钻孔可兼作瓦斯压力测定钻孔。4.2.1.2 物探措施可选用地震、电磁法等综合物探手段,辅助超前探测前方地质异常。4.2.2 瓦斯参数测定a) 测定位置:距待揭煤层最小法向距离7 m前;b) 测定钻孔数量3个,并标注编号;c) 明确开孔位置、孔径、角度、方位、终孔深度、终孔点控制范围;d) 明确取样数量、测定内容;e) 明确测定方法、封孔工艺。4.2.3 揭煤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4.2.3.1 区域划分属突出危险区的,直接认定为突出危险区揭煤。4.2.3.2 区域划分属无
6、突出危险区的或非突出煤层首次揭煤的,应在距待揭煤层最小法向距离7m前,进行预测,预测同时采用实测瓦斯压力P和瓦斯含量W,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认定为突出危险区揭煤:a) 瓦斯含量或瓦斯压力大于该煤层突出指标临界值的;b) 未确定突出指标临界值的,瓦斯压力P0.74 MPa或瓦斯含量W8 m3/t;c) 前探、预测等各类钻孔施工过程中有顶钻、喷孔等动力现象。4.2.4 区域防治突出措施4.2.4.1 距待揭煤层最小法向距离7 m前实施区域防突措施。4.2.4.2 区域预抽消突措施应明确以下内容:a) 钻孔控制范围,布孔方式,开孔位置、孔径、角度、方位,终孔深度、孔底间距,封孔工艺;b) 瓦斯抽采系
7、统、预抽量、预抽率;c) 采用增透措施时,应明确具体施工工艺。4.2.4.3 其它区域防突措施。4.2.5 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4.2.5.1 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孔4个,并明确钻孔控制范围,开孔位置、孔径、角度、方位,终孔深度。4.2.5.2 应按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的要求,明确效果检验方法和指标。4.2.5.3 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有突出危险时,应按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的要求,补充区域防突措施。 4.2.6 区域验证4.2.6.1 应在距待揭煤层最小法向距离5 m前实施区域验证。4.2.6.2 应按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的要求,明确区域验证方法和指标。4.2.6.3 区域验证有突出危险时,应
8、采取局部防突措施。4.2.7 局部防治突出措施4.2.7.1 预抽消突措施应明确以下内容:a) 钻孔控制范围,布孔方式,开孔位置、孔径、角度、方位,终孔深度、孔底间距,封孔工艺;b) 瓦斯抽采系统、预抽量、预抽率;c) 采用增透措施时,应明确具体实施工艺。4.2.7.2 采用排放钻孔消突方案,应进行排放钻孔消突设计:a) 钻孔控制范围,开孔位置、孔径、角度、方位,终孔深度、孔底间距;b) 排放时间。4.2.7.3 其它局部消突措施。4.2.8 局部防突措施效果检验4.2.8.1 局部防突措施效果检验孔4个,并明确钻孔控制范围,开孔位置、孔径、角度、方位,终孔深度。4.2.8.2 应按防治煤与瓦
9、斯突出规定的要求,明确效果检验方法和指标。4.2.8.3 局部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有突出危险时,应补充局部防突措施。4.2.9 远距离爆破4.2.9.1 远距离爆破前,采取边探边掘保证最小安全岩柱;4.2.9.2 确定远距离爆破起始位置、终止位置。4.2.9.3 远距离爆破放炮、警戒位置,停电、撤人范围,炮眼布置及装药量等。4.2.10 安全防护按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的要求明确相关安全防护措施。4.3 安全保障系统4.3.1 通风系统明确安设正反向风门数量、位置、规格质量,局部通风设计和各通风点的风量。4.3.2 抽采系统明确抽采系统布置及管路选型、抽采能力计算等。4.3.3 供电系统明确揭煤区域供电系统布置,进行过载、漏电保护计算。4.3.4 监控系统明确高低浓度瓦斯传感器安设数量、位置,设置的报警点、断电点、复电点、断电范围,以及监控断电开关安设位置、型号等。监测监控系统应符合AQ 6201和AQ 1029要求。4.3.5 通讯系统明确通讯方式及设施的位置。4.3.6 其他设施爆破喷雾、净化喷雾、隔爆设施设置位置及要求等。4.3.7 避灾路线通风系统图中明确标示避灾路线。4.4 组织管理4.4.1 明确揭煤领导小组组长及成员。4.4.2 明确揭煤队伍和人员素质要求。4.4.3 明确揭煤施工工艺、工序。4.4.4 对揭煤队伍及进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红河卫生职业学院《学术英语II》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焦作市马村区2025年四下数学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小儿护理方面文献分享
- 广西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时间序列分析及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护理培训班总结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参展实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重点中学2025届初三下学期第三次段考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安阳工学院《园林绿植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医科大学《高级老挝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甘肃省白银市育正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第三次周考数学试题含解析
- DB14∕T 2163-2020 信息化项目软件运维费用测算指南
- 交换机调试报告范文
- 口服抗凝药居家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 DL∕T 860.10-2018 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10部分:一致性测试
- DB52-T 1666-2022 公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
- 第8课《建设法治中国》第1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中职专用】《职业道德与法治》同步课堂课件
- 三维后装的护理
- 车辆采购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公安宣传培训班课件
- 中小学必背飞花令诗词-(春、月、风、花、山、江、人、日、动物、颜色、数字)
- 金属表面处理中的陶瓷涂层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