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几何图形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2、点、线、面、体(1)几何图形的组成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体:几何体也简称体。(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3、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圆柱+MA/'I用小、汗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球J棱枉:三棱枉、四棱枉(长万体、正万体)、五棱枉、(按名称分)L彩圆锥I棱锥4、
2、棱柱及其有关概念: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侧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n棱柱有两个底面,n个侧面,共(n+2)个面;3n条棱,n条侧棱;2n个顶点。5、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11种6、截一个正方体: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出的面可能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7、三视图物体的三视图指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主视图:从正面看到的图,叫做主视图。左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俯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8、多边形: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平面图形,叫做多边形。从一个n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
3、把这个n边形分割成(n-2)个三角形。弧: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扇形: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做扇形。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1、有理数的分类正有理数有理数零卜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L负有理数2、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3、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并能灵活运用。4、倒数:如果a与b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5、绝对值:在数轴上,一个数所
4、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a|>0)o零的绝对值时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则a>0;若|a|=-a,则aw。6、有理数比较大小: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数轴上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7、有理数的运算:(1)五种运算:力口、减、乘、除、乘方(2)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3)运算律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a(bc)=abac第三章字母表示
5、数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2、同类项所有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3、合并同类项法则: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4、去括号法则(1)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2)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5、整式的运算:整式的加减法:(1)去括号;(2)合并同类项。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1、线段:绷紧的琴弦,人行横道线都可以近似的看做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2、射线:将线段向一
6、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3、直线: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4、点、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表示在几何里,我们常用字母表示图形。一个点可以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一条直线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或用直线上两个点的大写字母表示。一条射线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或用端点和射线上另一点来表示(端点字母写在前面)一条线段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或用它的端点的两个大写字母来表示。5、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点在直线上,或者说直线经过这个点。点在直线外,或者说直线不经过这个点。6、直线的性质(1)直线公理:经过两个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过一点的直线有无数条。(3)直线是
7、是向两方面无限延伸的,无端点,不可度量,不能比较大小。(4)直线上有无穷多个点。(5)两条不同的直线至多有一个公共点。7、线段的性质(1)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2)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3)线段的中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4)线段的大小关系和它们的长度的大小关系是一致的。8、线段的中点: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相等的线段AM与BM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9、角: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叫做这个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边。或:角也可以看成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10、平角和周角:一条
8、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平角。终边继续旋转,当它又和始边重合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周角。11、角的表示角的表示方法有以下四种:用数字表示单独的角,如/1,72,/3等。用小写的希腊字母表示单独的一个角,如/a,/3,/丫,/。等。用一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一个独立(在一个顶点处只有一个角)的角,如/B,/C等。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任一个角,如/BAD/BAE/CAE等。注意: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角时,一定要把顶点字母写在中间,边上的字母写在两侧。12 、角的度量角的度量有如下规定:把一个平角18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的角,单位是度,用“°”表示,1度
9、记作“1°”,n度记作“n°”。把1°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1分记作“1”。把1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1秒记作“1”。1°=60,1=60”13 、角的性质( 1)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构成角的两条射线的幅度大小有关。( 2)角的大小可以度量,可以比较( 3)角可以参与运算。14 、角的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15 、平行线: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平行用符号“/”表示,如“AB/CD,读作“AB平行于CD”。、,、.一、一注意:( 1)平
10、行线是无限延伸的,无论怎样延伸也不相交。( 2)当遇到线段、射线平行时,指的是线段、射线所在的直线平行。16、平行线公理及其推论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补充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2)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3)平行线的定义。17、垂直: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直线ARCD互相垂直,记作“AB,CD'(或"CC±AB'),读作"
11、;AB垂直于CD(或“CD垂直于AB”)。18、垂线的性质:性质1: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性质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19、点到直线的距离:过A点作l的垂线,垂足为B点,线段AB的长度叫做点A到直线l的距离。20、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或平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2、方程的解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3、等式的性质(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12、4、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5、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移项。)(4)合并同类项(5)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1、科学记数法一般地,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M10n的形式,其中1Ea<10,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2、扇形统计图及其画法:扇形统计图:利用圆与扇形来表示总体与部分的关系,即圆代表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
13、计图。画法:(1)计算不同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在扇形中,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与360的比)。(2)计算各个扇形的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的度数。(3)在圆中画出各个扇形,并标上百分比。3、各种统计图的优缺点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第七章可能性1、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1)、确定事件必然事件:生活中,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能肯定它一定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能肯定它一定不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不可能事件。(2)、
14、不确定事件:有些事情我们事先无法肯定它会不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不确定事件(3)、必然事件厂确定事件<事件JL不可能事件L不确定事件2、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一般地,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必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i不可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0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整式运算知识点(一)概念应用1、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单项式有三种:单独的字母(a,-w等);单独的数字(125,-3,3.25,-14562等);25x数字与字母乘积的一般形式(-2s,2a,5x等)。3二2、单项式的系数是指数字部分,如-23兀abc的系数是-23?(注意系数部分应包含兀,因为n是常
15、数);单项式的次数是它所有字母的指数和(记住不包括数字和五的指数),如56n2x3y5次数是8。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4、多项式的特殊形式:亘型等。25、一个多项式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如1x2y+2y1是3次3项式。36、单独的一个非零数的次数是00知识点(二)公式应用1、aman=am%(m,n都是正整数)如b3匕2=叱5拓展运用am* =am an如已知am=2,an=8,求am"解:am"n=am,an=2X8=16.2、(am)n =amn (m,n 都是正整数)2、6/ 3、4- 2 6如 2(a ) -(a ) = 2a3 4
16、12-a = a拓展应用 amn =(am)n =(an)m3、(ab)n =anbn(n 是正整数)若 an=2,则 a2n=(an)2=22=4拓展运用anbn = (ab)n。4、am+an=amf(a不为0,m,n都为正整数,且m大于n)拓展应用am=am+an如若am=9,an=3,则am=am-an=9+3=35、a0=1(a¥0);a"=(a#0,是正整数)。如(_2),=1ap(-2)86、平方差公式(a+b)(ab)=a2b2a为相同项,b为相反项。如(2mn)(-2m-n)=(2m)2-n2=4m2-n27、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a一b
17、)2=a2-2abb2逆用:a22abb2=(ab)2,a2-2abb2=(a-b)2.如(2x-y)2=4x2-4xyy28、应用式:a2b2=(ab)2_2aba2b2=(a-b)22ab两位数10a+b三位数100a+10b+c。9、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m(a+b+c)=ma+mb+mc10、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m+n)(a+b尸ma+mb+na+nb11、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a+b+c)+m=a+m+b+m+c+m.12、常用变形:(x-y)2n=(y-x)2n,(x-y)2n省=-(y-x)2n+1知识点(三)运算:1、常见误区:1、5(x2-3)2(3x2+5)=5x2-3
18、6x2+5(5x2+156x210);2、2a-a=2(a);3、a2a3=a6(a5);4448515105、4、bb=2b(b);5、x+x=x(2x);444/122222、6、-a=a(7、(-3pq)=-6pq(9pq);a8、a6+a3=a2(a3);9、a5+a5=0(1),d-3.14)0=0(1);10、(2a+b)(2a-b)=2a2-b2(4a2b2);11、(ab+8)(ab-8)=ab2-64(a2b2-64);12、(4x+5y)2=16x2+25y2(16x240xy+25y2)。2、简便运算:公式类0.042005252006=0.04200525200525=
19、(0.0425)200525=1200525=25平方差公式1232_124122=1232(1231)(1231)=123212321=1完全平方公式9992=(1000_1)2=1000000-20001=998001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知识点(一)理论1、若/1+/2=90,则/1与/2互余。若/3+74=180,则/3与/4互补。2、同角的余角相等若/1+Z2=90,/2+/4=90.WJ/1=/4等角的余角相等若/1+72=90,/3+/4=90./1=/3WJ/2=/4同角的补角相等若/1+72=180,/2+/4=180.则/1=/4等角的补角相等若/1+72=180,/3+/4
20、=180./1=/3WJ/2=/43、对顶角(1)、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其中不相邻的两个角是对顶角。(2)、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3)、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4、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了8个角。形成4对同位角,2对内错角,2对同旁内角(2)、同位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的同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3)、内错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两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4)、同旁内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这样的
21、一对角叫同旁内角。5、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4)、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为: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5)、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为: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6、尺规作线段和角(1)、在几何里,只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称为尺规作图(2)、尺规作图是最基本、最常见的作图方法,通常叫基本作图。知识点(二)1、方位问题若从A点看B是北偏东20,则从B看A是南偏西20.(南北相对;东西相对,数值不变)
22、从甲地到乙地,经过两次拐弯若方向不变,则两次拐向相反,角相等;若方向相反,则两次拐向相同,角互补。N:2、光反射问题cDd如图若光线AO沿OB®镜面反射则/AOC=BOD/AON=BON.第三章生活中的数据1、长度单位:(1)百万分之一米又称微米,即1微米=10-6米。(2)10亿分之一米又称纳米,即1纳米=10-9米。(3)1微米=103纳米。(4) 1米=10分米=100厘米=103毫米=106微米=109纳米。2、面积单位:(1)10-6千米2=1米2=102分米2=104厘米2=106毫米2=1012微米2=1018纳米2。3、质量单位(1)1吨=103千克=106克。二、科
23、学计数法1、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绝对值小于1的较小数据时,可以表示为aX10n的形式,其中1WIaI<10,n为负整数,2、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绝对值较大数据时,可以表示为ax10n的形式,其中1&IaI<10,n为正整数,三、近似数与精确数例如:考范围题目:近似数X=2.8,则X的范围是近似数X=4.0,则X的范围是(规律:左边为最后一位数字减5,且有等号,右边为最后一位数字后面多写一个数字5,且没有等号)四、有效数字1、对于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位为止,所有的数字都叫这个数的有效数字。2、对于科学计数法型的近似数,由ax10n(1&IaI&
24、lt;10)中的a来确定,a的有效数字就是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与x10n无关五、近似数的精确度1、近似数的精确度是近似数精确的程度。2、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3、精确度是由该近似数的最后一位有效数字在该数中所处的位置决定的。例如:2.10万精确到位,有效数字个,分别是2.1父104精确到位,有效数字个,分别是六、统计图(表)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2、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3、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4、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反映数据之间的意义。第四章概率知识点一、事件:1、事件分为必然事件
25、、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2、必然事件:事先就能肯定一定会发生的事件。也就是指该事件每次一定发生,不可能不发生,即发生的可能是100%(或1)。3、不可能事件:事先就能肯定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也就是指该事件每次都完全没有机会发生,即发生的可能性为零。4、不确定事件:事先无法肯定会不会发生的事件,也就是说该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即发生的可能性在0和1之间。二、等可能性:是指几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等。1、概率:是反映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量,它是一个比例数,一般用P来表示,P(A)二事彳A可能出现的结果数/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数。2、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记作P(必然事件)=1;3、不可能
26、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记作P(不可能事件)=0;4、不确定事件发生的概率在01之间,记作0<P(不确定事件)<1。5、概率的计算:(1)直接数数法:即直接数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的总数n,再数出事件A可能出现的结果数m,利用概率公式p(a)=直接得出事件A的概率。(2)对于较复杂的题目,我们可采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四、几何概率1、事件A发生的概率等于此事件A发生的可能结果所组成的面积(用&表示)除以所有可能结果组成图形的面积(用S全表示),所以几何概率公式可表示为P(A)=S/S全,这是因为事件发生在每个单位面积上的概率是相同的。2、求几何概率:(1)首先分析事件所占
27、的面积与总面积的关系;(2)然后计算出各部分的面积;(3)最后代入公式求出几何概率。第五章三角形知识点一理论整理。1、三角形一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2、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a+b>c(ab为最短的两条线段)a-b<c(ab为最长的两条线段)3、第三边取值范围:a-b<c<a+b如两边分别是5和8则第三边取值范围为3<x<13.4、对应周长取值范围若两边分别为a,b则周长的取值范围是2a<L<2(a+b)a为较长边。如两边分别为5和7则周长的取值范围是14<L<24.5、三角形中三角的关系(1)、三
28、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0。n边行内角和公式(n-2)X1080(2)、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可分为三类:(1)锐角三角形,即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即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我们通常用“RtA”表示“直角三角形”,其中直角/C所对白边AB称为直角三角表的斜边,夹直角的两边称为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3)钝角三角形,即有一个内角是钝角的三角形。(3)、判定一个三角形的形状主要看三角形中最大角的度数。(4)、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两直角边乘积的一半。6、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1、三
29、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2、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角平分线,并且它们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内心)(2)、三角形的中线:1、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2、三角形有三条中线,它们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重心)3、三角形的中线把这个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3)、三角形的高线:(1)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为三角形的高。(2)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高线,它们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垂心)(3)注意等底等高知识的考试7、相关命题:1、三
30、角形中最多有1个直角或钝角,最多有3个锐角,最少有2个锐角。2、锐角三角形中最大的锐角的取值范围是60<X<90。最大锐角不小于60度。3、任意一个三角形两角平分线的夹角=90第三角的一半。4、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外部。5、全等图形的大小(面积、周长)、形状都相同。6、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是全等图形。7、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8、三角形具有稳定性。9、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10、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11、两个等边三角形不一定全等。12、两角及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13、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14、两边及它
31、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15、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16、一条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17、一个锐角和一边(直角边或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18、一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不一定全等。19、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8、全等图形1、两个能够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2、全等图形的性质: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9、全等三角形1、能够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用符号连接,读作“全等于”。2、用“应”连接的两个全等三角形,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10、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
32、边边边”或“SSS”。2、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角边角”或“ASA”。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角角边”或“AAS”。4、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角边”或“SAS”。11、做三角形(3种做法:已知两边及夹角、已知两角及夹边、已知三边、已知两角及一边可以转化为已知已知两角及夹边)。12、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1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一理论理解1、若Y随X的变化而变化,则X是
33、自变量Y是因变量。自变量是主动发生变化的量,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自变量因变量联系1、两日都是某一过程中的变里;2、两三因研九的侧重点或先后顺序不1司可以互相转化。区别先发生变化或自主发生变化的量后发生变化或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量2、能确定变量之间的关系式:相关公式路程=速度X时间长方形周长=2X(长+宽)梯形面积二(上底+下底)X高+2本息和二本金+利率X本金X时间。总价=单价X总量。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3、若等腰三角形顶角是y,底角是x,那么y与x的关系式为y=180-2x.二、列表法:采用数表相结合的形式,运用表格可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34、。列表时要选取能代表自变量的一些数据,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列出,再分别求出因变量的对应值。列表法最大的特点是直观,可以直接从表中找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对应值,但缺点是具有局限性,只能表示因变量的一部分。?三.关系式法:关系式是利用数学式子来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等式,利用关系式,可以根据任何一个自变量的值求出相应的因变量的值,也可以已知因变量的值求出相应的自变量的值。四、图像注意:a.认真理解图象的含义,注意选择一个能反映题意的图象;b.从横轴和纵轴的实际意义理解图象上特殊点的含义(坐标),特别是图像的起点、拐点、交点八、事物变化趋势的描述:对事物变化趋势的描述一般有两种:1 .随着自变量x的逐渐增加
35、(大),因变量y逐渐增加(大)(或者用函数语言描述也可:因变量y随着自变量x的增加(大)而增加(大);2 .随着自变量x的逐渐增加(大),因变量y逐渐减小(或者用函数语言描述也可:因变量y随着自变量x的增加(大)而减小).注意:如果在整个过程中事物的变化趋势不一样,可以采用分段描述.例如在什么范围内随着自变量x的逐渐增加(大),因变量y逐渐增加(大)等等.九、估计(或者估算)对事物的估计(或者估算)有三种:3 .利用事物的变化规律进行估计(或者估算).例如:自变量x每增加一定量,因变量y的变化情况;平均每次(年)的变化情况(平均每次的变化量=(尾数-首数)/次数或相差年数)等等;4 .利用图象
36、:首先根据若干个对应组值,作出相应的图象,再在图象上找到对应的点对应的因变量y的值;5 .利用关系式:首先求出关系式,然后直接代入求值即可.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1、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2、轴对称:对于两个图形,如果沿一条直线对折后,它们能互相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可以说成:这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3、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区别: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图形,轴对称是两个图形的关系。联系:它们都是图形沿某直线折叠可以相互重合。2、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一定全等。3、全等的两个图形
37、不一定成轴对称。4、对称轴是直线。5、角平分线的性质1、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该角的对称轴。2、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6、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又叫线段的中垂线。2、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7、轴对称图形有:A等腰三角形(1条或3条)、等腰梯形(1条)、长方形(2条)、菱形(2条)、正方形(4条)、圆(无数条)、线段(1条)、角(1条)、正五角星8、等腰三角形性质:两个底角相等。两个条边相等。“三线合一”底边上的高、中线、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9、“等角对等边"
38、:/B=/CAB=AC“等边对等角“VAB=AC./B=/C10、角平分线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vOA平分/CAD。aAC,O口AD.OE=OF11、垂直平分线性质: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OC垂直平分AB.AC=BCC,能出重合的线段12、轴对称的性质1、两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后,能够重合的点称为对应点(对称点)称为对应线段,能够重合的角称为对应角。2、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3、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应线段、对应角都相等。13、镜面对称1 .当物体正对镜面摆
39、放时,镜面会改变它的左右方向;2 .当垂直于镜面摆放时,镜面会改变它的上下方向;3 .如果是轴对称图形,当对称轴与镜面平行时,其镜子中影像与原图一样;学生通过讨论,可能会找出以下解决物体与像之间相互转化问题的办法:(1)利用镜子照(注意镜子的位置摆放);(2)利用轴对称性质;(3)可以把数字左右颠倒,或做简单的轴对称图形;(4)可以看像的背面;(5)根据前面的结论在头脑中想象。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章勾股定理一一、一、2.22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a+b=c。、.一2.22.一、一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b=c,那么
40、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满足条件a2+b2=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常见的勾股数组有:(3,4,5);(5,12,13);(7,24,25);(8,15,17);(9,40,41);(20,21,29);(这些勾股数组的倍数仍是勾股数)第二章实数1 .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其性质:(1)概念:如果x2=a,那么x是a的平方根,记作:土石;其中。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2)性质:当a>0时,声>0;当a<0时,百无意义;2 .立方根的概念及其性质:(2)性质: 3/a3 = a ;(1)概念:若x3=a,那么x是a的立方根,记作:3/a;3(苏)=a;V-a-3/a(1
41、)概念:实数 是有理数和无理 数的统称;(2)分类:按定 义分为有理数可 分为整数的分 数;按性质分为 正数、负数和零。3.实数的概念及其分类:整数自然数L2,3)1负整数(T-2,-3)有理数正分数d2)(整数.有限小数.无限优坏小麹分数(小翔彳3负分数(匚,无理数嚣蠹(无限不耐小数)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小数可分为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其中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称为分数。4.与实数有关的概念: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与有理数范围内的意义完全一致;在实数范围内,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同样成立。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
42、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即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因此,数轴正好可以被实数填满。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平移的基本性质: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对应角分别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旋转: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个定点叫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度叫旋转角。旋转的性质: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大小和形状相同;旋转前后两个图形的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度彼此相等。第四章四平边形性质探索平行四边的定义:两线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2平
43、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顶点连成的线段叫做它的对角线。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若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则其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两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这个距离称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X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菱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四条边者正目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菱形
44、是轴对称图形,每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都是对称轴菱形的判别方法: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矩形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根据定义)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正方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菱形的一切性质。(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
45、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常用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正方形、矩形、菱形和平行边形四者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梯形定义: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一条腰和底垂直的梯形叫柩石石梯形。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王白勺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多边形内角和: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多边形的外角和都等于360°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前后的图形互相重合,那
46、么这个图开叫做中心对称图形。中心称图形工的每一对对应点所连成的线段被对称中心平分。第五章位置的确定平面直角坐标系概念: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叫x轴或横轴;铅垂的数轴叫y轴或纵轴,两数轴的交点幽为原点。点的坐标:在平面内一点P,过P向x轴、y轴分别作垂线,垂足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P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则有序实数对(a、b)叫做P点的坐标。如何根据已知条件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根据已知条件建立坐标系的要求是尽量使计算方便,一般地没有明确的方法,但有以下几条常用的方法:以某已知点为原点,使它坐标为(0,0);以图形中某线段所在直线为x轴(
47、或y轴);以已知线段中点为原点;以两直线交点为原点;利用图形的轴对称性以对称轴为y轴等。图形“纵横向伸缩”的变化规律:A、将图形上各个点的坐标的纵坐标不变,而横坐标分别变成原来的n倍时,所得的图形比原来的图形在横向:当n>1时,伸长为原来的n倍;当0<n<1时,压缩为原来的n倍。B、将图形上各个点的坐标的横坐标不变,而纵坐标分别变成原来的n倍时,所得的图形比原来的图形在纵向:当n>1时,伸长为原来的n倍;当0<n<1时,压缩为原来的n倍。图形“纵横向位置”的变化规律:A、将图形上各个点的坐标的纵坐标不变,而横坐标分别加上a,所得的图形形状、大小不变,而位置向
48、右(a>0)或向左(a<0)平移了|a|个单位。B、将图形上各个点的坐标的横坐标不变,而纵坐标分别加上b,所得的图形形状、大小不变,而位置向上(b>0)或向下(b<0)平移了|b|个单位。图形“倒转与对称”的变化规律:A、将图形上各个点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分别乘以-1,所得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关于x轴对称。B、将图形上各个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分别乘以-1,所得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关于y轴对称。图形“扩大与缩小”的变化规律:将图形上各个点的纵、横坐标分别变原来的n倍(n>0),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形状不变;当n>1时,对应线段大小扩大到原来的n倍;当0<
49、;n<1时,对应线段大小缩小到原来的n倍。第六章一次函数一次函数: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w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是经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X一次函数图像的性质: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两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代入布元法;圆讪减消元法(无论是代入消元法还是加减消元法,其目
50、的都是将“二元一次方程”变为“一元一次方程”,所谓之“消元”)在利用方程来解应用题时,主要分为两个步骤:设未知数(在设未知数时,大多数情况只要设问题为x或y;但也有时也须根据已知条件及等量关系等诸多方面考虑);寻找等量关系(一般地,题目中会含有一表述等量关系的句子,只须找到此句话即可根据其列出方程)。X处理问题的过程可以进一步概括为:第八章数据的代表加权平均数:一组数据Xl,X2,xn的权分加为w.rwn,则称XiWiX2W2XnWnW1*W2*Wn为这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如:对某同学的数学、语文、科学三科的考查,成绩分别为72,50,88,而三724503881项成绩的“权”分别为4、3、
51、1,则加权平均数为:4+3+1)中位数:一般地,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X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而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一众数。众数着眼于对各数据出现次数的考察,中位数首先要将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而且要注意当数据个数为奇数时,中间的那个数据就是中位数;当数据个数为偶数时,居于中间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才是中位数,特别要注意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是唯一的,但众数则不一定是唯一的。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各章知识要点总结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一般地,用符号之"(或W,多”(或“冷”连接的式子
52、叫做不等式。1、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2、不等式的解不唯一,把所有满足不等式的解集合在一起,构成不等式的解集3、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4、由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5、不等式组的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6、等式基本性质1:在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基本T质2:在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注:移项要变号,但不等号不变。)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
53、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若a>b,则a±c>b土c;<2>、若a>b,c>0则ac>bc,若c<0,则ac<bc不等式的其他性质:反射性:若a>b,则b<a;传递性:若a>b,且b>c,则a>c三、解不等式的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合并同类项;4、系数化为1。四、解不等式组的步骤:1、解出不等式的解集。2、在同一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3、写出不等式组的解集。五、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实
54、际问题的一般步骤:(1)审题;(2)设未知数,找(不等量)关系式;(3)设元,(根据不等量)关系式列不等式(组)(4)解不等式组;检验并作答。六、常考题型:1、求4x-6<7x-12的非负数解.2、已知3(x-a尸x-a+1的解适合2(x-5)<8a,求a的范围.3、当m取何值时,3x+m-2(m+2)=3m+x的解在-5和5之间。第二章分解因式一、公式:222221、ma+mb+mc=m(a+b+c)2、a-b=(a+b/a-b)3、a±2ab+b=(a±b)二、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1、把几个整式的积化成一个多项
55、式的形式,是乘法运算2、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是因式分解3、ma+mb+mc=m(a+b+c)4、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变形。三、把多项式的各项都含有的相同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各项的公因式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形式找公因式的一般步骤:(1)若各项系数是整系数,取系数的最大公约数;(2)取相同的字母,字母的指数取较低的;(3)取相同的多项式,多项式的指数取较低的(4)所有这些因式的乘积即为公因式.四、分解因式的一般步骤为:(1)若有:"先提取",若多项式各项有公因式,则再提取公因式.(2)若多项式各项没有公因式,则根
56、据多项式特点,选用平方差公式或完全平方公式(3)每一个多项式都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五、形如a2+2ab+b2或a2-2ab+b2的式子称为完全平方式六、分解因式的方法:1、提公因式法。2、运用公式法。第三章分式注:1。对于任意一个分式,分母都不能为零.2。分式与整式不同的是:分式的分母中含有字母,整式的分母中不含字母3。分式的值为零含两层意思:分母不等于零;分子等于零。(A中BWO时,分式有意义;分式A中,当B=0分式无意义;当A=0且BWO时,分式的值为零。)BB常考知识点:1、分式的意义,分式的化简。2、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3、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其利用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第四章相似图形一、比例定义:表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买车车位合同范本
- 个体铺面出租合同范本
- 冷冻肉购销合同范本
- 咸阳市1号桥施工方案
- 低价转让房子合同范本
- 出口英文合同范本
- 买卖诉讼合同范本
- 劳务扎钢筋合同范本
- 农村耕地长期转让合同范本
- 保定劳务合同范本
- 医疗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培训指导
- 水利设施维护投标方案(技术标)
- 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等校高三上学期月考(二)语文试题(解析版)
- 中国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版)解读
- 上海科技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册教案
- 馒头制作过程
- 大数据与能源经济分析
- 《高铁乘务安全管理及应急处置》课程教案-崔艺琳编写
- 小班数学课件《认识长方形》
- 浅谈第三方物流的仓储管理
- 21ZJ111 变形缝建筑构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