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手册CPⅢ_第1页
测量手册CPⅢ_第2页
测量手册CPⅢ_第3页
测量手册CPⅢ_第4页
测量手册CP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测量手册(测量手册(CPIIICPIII)中铁上海局一公司杨旻一、一、CPIIICPIII简述简述 我国的高速铁路建设事业步入了一个辉煌阶段,无论从技术还是规模,都走到了世界前列。其中精密工程测量技术是高铁建设的一个重要技术。只有建立一套完整的控制测量系统,才能保证测量控制满足高速铁路运行与建设的高精度要求。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要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连续性和高平顺性,施工中需采用高精度三维控制测量技术,CPIII技术的应用满足了高速铁路施工、运营、维护等方面的要求和需要。二、二、CPCP控制网测量前准备工作控制网测量前准备工作2.1 线下工程沉降和变形评估 无砟轨道对线下基础工程的工后沉降要求非

2、常严格,CP的控制网测量应在线下工程沉降和变形满足且通过沉降评估后开展; 按照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158号】)要求,路基地段沉降一般观测期为6个月,桥梁地段一般沉降观测期为6个月、基岩墩或地质条件好桥梁观测期为2个月,隧道地段沉降一般观测期为3个月。2.2 精测网全面复测 按铁道部建设司时速200公里及以上铁路工程基桩控制网(CPIII)测量管理办法(铁建设【2008】80号)要求,CP建网前应对精测网进行全面复测一次。 为保证三网合一,平面坐标系统采用与线路CP、CP相同投影带的工程独立坐标系统,并满足投影变形值不大于10mm/km的要求。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

3、家高程基准。2.2.1、采用GPS复测CP、CP控制点时,复测与原测成果较差应满足表一、表二的规定。表一 CPI、CPII控制点复测坐标较差限差要求 单位:mm 注:表中坐标较差限差指X、Y坐标分量较差。表二 GPS复测相邻点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度限差注:表中相邻点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度按下列式计算式中:Xij=(Xj Xi)复 (Xj Xi)原 Yij=(Yj Yi)复 (Yj Yi)原 Zij=(Zj Zi)复 (Zj Zi)原 s-相邻点间的二维平面距离或三维空间距离; Xij,Yij 相邻点i与j间二维坐标差之差(m); Zij 相邻点i与j间Z方向坐标差之差,当只统计二维坐标差之差的

4、相对精度时该值为零(m)。sZYX2ij2ij2ijsds2.2.2 水准点间的复测高差与原测高差之较差。2.3 线下工程平面线位复测 对竣工的线下工程在铺设无砟轨道前应进行平面线位的复测,以提前处理施工放样引起的误差超限,为铺设无砟轨道奠定良好的基础。即铺设无砟轨道前对线下工程进行平纵面贯通测量。2.4 CP控制网加密 为了高效、准确地建立CPIII 基桩网,一般情况下都需要加密CPII网。CPII 的加密的主要目地是为了方便轨道控制网CPIII的观测,以及弥补被损毁的和无法利用的CPII 点。在路基、桥梁地段CPII加密可采用GPS测量在原精密平面控制网基础上按同精度内插方式加密;隧道地段

5、应根据隧道长度布设相应精度要求的洞内CPII控制网。2.4.1、技术依据(1)、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2)、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3)、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15314-94);(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5)、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6)、时速200公里及以上铁路工程基桩控制网(CP)测量管理办法(铁建设200880号);(7)、其他相关规定;2.4.2、测量内容(1)CP控制网加密(洞外GPS加密、洞内导线加密)(2)二等水准加密(含桥

6、上下三角高程传递);2.4.3、坐标和高程系统1、平面坐标系为保证三网合一,平面坐标系统采用与线路CP、CP相同投影带的工程独立坐标系统,并满足投影变形值不大于10mm/km的要求。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2、高程基准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2.4.4、加密一般规定1、加密测量采用的方法、使用的仪器和精度应符合相应等级的规定。所采用仪器应经过检定,并在有效检定期内。2、加密测量前应检查联测标石的完好性,对丢失和破损较严重的标石应按原测标准用同精度内插方法恢复或增补,CPII加密测量时观测2个时段,每个时段不少于60分钟,加密1个CPII点时应联测2个CPI和2个CPII,且

7、加密点位于已知点中间。 3、CP控制网应附合到CP0上,CP控制网应附合到CP上,并采用固定数据平差。 4、CPII加密点应采用强制对中标,在桥梁部分CPII加密点需上桥,可与CP点共用(采用CPIII预埋件),也可单独埋设,并且沿线路前进方向左右交替埋设于桥梁的固定端;路基段应在路肩处埋设加密桩,加密桩应高出轨面50cm(保证GPS观测条件),埋深需比临近剖面管深50cm,横截面要求3030cm,需埋设在两个接触网杆之间,沿线路前进方向左右交替埋设。图一、加密CPII及加密二等水准标志5、CP平面网建网前应保证沿线路方向每隔400800m左右有一个CP或CP控制点可供CP平面网联测,不满足间

8、距条件时应按GPS三等测量的技术要求加密CP控制点。CP高程网建网前为应保证2km线路长度范围内至少有一个稳定可用的线路水准基点,不满足间距条件时应按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加密水准基点。6、考虑到既有CPI和CPII的情况,应优先采用GPS进行CPII的加密工作。2.5、各级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规定:表一 CP0、CP、CP控制网GPS测量的精度指标表二 CP控制网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导线环(段)的测角中误差应按下式计算:n12nfNm式中 f导线环(段)的角度闭合差(); n导线环(段)的测角个数; N导线环(段)的个数; 注: mD为仪器标称精度;2.6、观测 2.6.1、C

9、PII加密要求同精测网原网要求,观测、数据处理均与原测CPII相同。观测前要对网形进行设计,保证CPII加密点间的基线长度在400-600米左右,并且要尽可能多的联测原精测网中的CPI或CPII点,以保证梁上与梁下的平面坐标系统统一。并执行下列指标:2.6.2、数据处理 1、在对CPII加密点进行整体平差前应先对网中的原CPI和CPII点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对不满足精度要求的原CPI和CPII进行剔除,满足要求的全部作为起算点。 本项目a=5mm,b=1ppm,d取基线或环平均变长(以km计)在基线的质量检验符合要求后,应以所有独立基线构成控制网,以三维基线向量及其相应的方差协方差阵作为观测信息

10、,以一个点的WGS84的三维坐标为起算数据,进行无约束平差。无约束平差基线向量改正数的绝对值应满足下式要求:Vx3,Vy3,Vz322( . )ab d2、GPS网无约束平差合格后,应引入网中联测的CPI和CPII点坐标进行三维约束平差,引入的已知数据应进行稳定性评定。约束平差后基线向量的改正数与同名基线无约束平差相应改正数的较差应满足下式要求:dVx2,dVy2,dVz2平差后加密点CPII的点位精度应小于10mm,基线边方向中误差1.7,最弱边相对中误差限差为1/100000。2.6.3、导线加密CPII网 1、CPII控制点采用测角精度不低于1,测距精度不低于1mm+2ppm的全站仪施测

11、。加密导线点的埋设要求同CPII点埋设要求。 2、点间距宜不大于600m。 3、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 导线边长测量,读数至0.1毫米。距离和竖直角往返各观测3或4测回,竖角指标差15,外业采用竖直角计算平距。各项限差应满足下表的要求。 4、导线测量数据使用电子手簿记录,导线边应离开障碍物1m以上,数据微机传输整理。 5、距离经高程和高斯投影改化后进行平差计算。起算数据为CPI或CPII点,平差采用通过铁道部鉴定的专业平差软件或商业软件。计算测角中误差1.8,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50000,方位角闭合差4。 CPII控制点的绝对精度应满足点位误差mx、my10mm,相对点位精度10mm。

12、2.6.7、线路水准基点的加密1 测量方案 加密线路水准基点埋设在线路附近稳定且不易被破坏的地方,桥梁部分宜上桥埋设,尽量保证在梁上下联关系时不用再进行水准测量。 线路水准基点的埋设可与CPIII或加密CPII共桩(与CPIII、加密CPII预埋件相同),也可按线路水准基点埋石要求单独埋设。水准点加密应采用不低于DS1的水准仪,须经过检定,并处于检定有效期内。 高程控制网加密时,对于沉降区水准线路必须联测到线路两端各两个以上线路水准基点上,以检验联测水准点是否发生显著沉降;对于非沉降区水准路线必须联测两个以上线路水准基点或深埋水准点。 高程控制网加密按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执行,作业前及作业过

13、程中检查i角均应不超过15;水准尺须采用辅助支撑进行安置,测量转点应安置尺垫,尺垫选择坚实的地方并踩实以防尺垫的下沉。 水准线路采用往返观测,并沿同一路线进行。每一测段均采用偶数站结束,往返观测在一日的不同时间段进行。 水准测量的仪器及水准尺类型应按测量等级的要求选择,宜优先采用相应等级的数字水准仪及其自动记录功能采集数据,观测数据采用仪器内置储存器记录,并转换成电子手簿。2 技术要求3 数据处理(1)线路水准基点的加密应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标准施测,以稳定的线路水准基点、深埋水准点或基岩水准点为起算点,进行整体严密平差计算,采用专业平差软件平差。高程成果保留到0.1mm。(2)水准测量作业结

14、束后,每条水准路线应按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M;当水准网的环数超过20个时,还应按环线闭合差计算Mw。M和Mw应符合表5.3的规定,否则应对较大闭合差的路线进行重测。M和Mw应按下列公式计算:41LnM1LWWNMW三、三、CPIIICPIII的埋标与布设的埋标与布设3.1 CP预埋件及安装1、CP点应设置强制对中标志,标志几何尺寸的加工误差应不大于0.05mm,CP标志棱镜组件安装精度应符合表一的要求: 图一:CPIII、加密CPII及加密二等水准点基本通用预埋件预埋件尺寸:预埋件尺寸:外径:外径:28mm28mm;长度:;长度:55mm55mm内径:内径:16.m

15、m16.mm;长度:;长度:30mm30mm3.2 CPIII标志的埋设方法CP点标志埋设方法 CP点应成对布设,距离布臵一般约为60 m,埋设于接触网杆或其基础辅助立柱上、桥梁防撞墙上、隧道边墙等位臵。CP点布设高度应大致等高, CP点标志采用钻孔埋标法,埋设之前逐个检查平面(高程)测量连接杆和预埋件是否密合。 1、路基段CP点标志埋设(1)、在辅助立柱上距扩大基础顶面90cm(此处需高于轨顶30cm)处横向钻直径2cm的孔,孔深10cm,然后扩大孔径口,扩大部分直径2.5cm、深度10cm,孔径由内向外略向上倾斜。 (2)、用金属保护盖封闭预埋件插口端管口,防止异物进入预埋件。(3)、将钻

16、孔内碎石渣清理干净,浇水润湿洞孔,将植筋胶塞入洞孔。(4)、植入预埋件,预埋件插口表面与辅助立柱表面齐平。2、桥梁段CP点标志埋设(1)、打孔:先在桥梁防撞墙顶面上钻直径2 cm的孔、孔深10 cm,然后扩大孔径口,扩大部分直径2.5cm、深度10cm,孔径基本竖直(倾斜度不超过8)。(2)、用金属保护盖封闭预埋件插口端管口,防止异物进入预埋件。(3)、将钻孔内碎石渣清理干净,浇水润湿洞孔,将植筋胶塞入洞孔。(4)、植入预埋件,预埋件插口顶面与防撞墙顶面齐平。3、隧道段CP点标志埋设 (1)、打孔:在隧道边墙上,高出电缆槽顶面30cm的地方钻直径2cm的孔,孔深10 cm,然后扩大孔径口,扩大

17、部分直径2.5cm、深度10cm,孔径由内向外略向上倾斜。(2)、用金属保护盖封闭预埋件插口端管口,防止异物进入预埋件。(3)、将钻孔内碎石渣清理干净,浇水润湿洞孔,将植筋胶塞入洞孔。(4)、植入预埋件,预埋件插口表面与墙壁表面齐平。3.3、CP点的布设与编号1、CP点沿线路走向成对布设,前后相邻两对点之间距离一般约为60m,应在5070m范围内,每对点之间里程差小于1m。CP点布设在稳固、可靠、不易破坏和便于测量的地方,并应防沉降和抗移动。控制点标识要清晰、齐全、便于准确识别。相邻CP控制点应大致等高,其位臵应高于设计轨道高程面0.3m。2、CP编号 (1)、为避免长短链地段编号重复的问题,

18、前4位采用连续里程(贯通里程)的公里数,第5位正线部分为“3”,第6,7位为流水号,0199号数循环。由小里程向大里程方向顺次编号,里程增大方向轨道左侧的标记点,末位编号为奇数,里程增大方向轨道右侧的标记点,末位编号为偶数。CP布点时要对点位进行详细描述,主要描述的内容包括位于线路里程(里程要准确,精确至米)、具体设置位置和其它需要说明的情况等。(2)、丢失或破坏后补埋点,新点号在原点号末位加“B”以示区别。3、CPIII标志 CP点编号路基地段宜标绘于接触网杆(或临时基础内侧),标志正下方0.2m;桥梁地段宜标绘于挡砟墙内侧,侧面及顶面与防撞墙边缘齐;隧道地段宜标绘于标志正下方,侧面及顶面与

19、电缆槽边缘齐。点号标志字号应采用统一规格字模,字高为6cm的正楷字体刻绘。点号铭牌白色抹底规格为40cm30cm,红色油漆应注明工程线名简称,CP编号,严禁破坏,每行居中排列,如下图所示。严禁采用手写标识。3.4、 CPIII布设1、桥梁段CPIII点位布设CP点宜布设在简支梁固定端距梁端0.5m的位置。2、路基段CP点的布设一般路基地段宜布置在专门的混凝土立柱上。待基础稳定后,在基础使用快干砂浆或锚固剂埋设CP标志预埋部分。(1)、路基段CPIII一般布设于接触网杆基础大里程端侧线路方向,控制点纵向间距约5070m左右布设一对,其基础须与接触网杆基础形成整体;埋设应特别注意不能与接触网补偿下

20、锚坠砣及电力开关操作箱冲突。当冲突时,其基础应设置在线路小里程端;(2)、PVC管长为1米,施工时应将其插入CPIII下部基础内0.2米,其顶端比CPIII下部基础高0.8米;(3)、施工完成后CPIII下部基础应与接触网杆基础顶面等高;(4)、 施工完成后PVC管应竖直;(5)、施工中应采用钢模浇注混凝土,以使CPIII下部基础尺寸标准、统一,外观光滑、美观3、隧道段CP点的布设隧道里一般布置在电缆槽线路侧顶端或设计轨道顶面以上3050厘米的边墙内衬上,相邻CP点对相距60米左右,布置形式见下面示意图:四、四、CPIIICPIII外业测量及内业平差外业测量及内业平差4.1、CPIII测量仪器

21、设备及软件4.1.1、CPIII测量使用的全站仪及棱镜1、CPIII测量采用的全站仪必须满足以下要求:角度测量精度: 1距离测量精度: 1mm +2ppm带马达驱动、自动照准和数据自动记录功能的现代化全站仪,如:Leica (徕卡)系列的: TCA2003、TCA1201及天宝全站仪TRIMBLE S6、S8等; 观测前须按要求对全站仪及其棱镜进行检校,作业期间仪器须在有效检定期内。边长观测应进行温度、气压等气象元素改正,温度读数精确至0.2,气压读数精确至0.5hPa。平面观测前,应对全站仪进行以下检验和校正,并出具鉴定材料:2 、棱镜采用Leica (徕卡)高精度金属外壳棱镜,棱镜相位中心

22、稳定3、 水准仪不低于DS1级,推荐使用天宝DINI和徕卡DNA03系列电子水准仪及其配套铟瓦尺。4.1.2、CPIII数据采集及处理软件在自由设站CPIII测量中,测量时必须使用与全站仪能自动记录及计算的专用数据处理软件,采用软件必须通过铁道部相关部门正式鉴定。为便于CPIII数据管理及平差验收工作, CPIII数据处理应采用各个工程设计院自主研制的数据处理系统软件,外业数据采集软件需满足自动照准、自动观测、自动记录要求外,其输出得采集数据格式需与CPIII DAS输入格式兼容。4.1.3、CP平面网测量与数据处理1、CP平面控制网布设CP平面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一的规定:CP控制网应采

23、用自由测站边角交会法施测。CP平面网应附合于CP、CP控制点上,每600m左右应联测一个CP或CP 控制点,采用固定数据平差。当CPII点位密度和位置不满足CP联测要求时,应按同精度内插方式加密CPII控制点。2、自由测站距CPIII控制点距离为一般应小于120 m左右,最大不超过180m;自由测站距CP或CP控制点的距离不宜大于300m。每个CP点至少应保证有三个自由测站的方向和距离观测量。3、 一般情况下采用测站间距为120m的CP平面网型,每个CP控制点被3个自由测站观测;控制网形见下图一。图一说明:中间点表示自由置镜位置,由中间点引出的色方向线为由此测站须观测的CP点。 测站(自由站点

24、) CP控制点4.1.4、 CP控制点测量方法及与上一级控制网的关系:1、联测高等级控制点CPI、CPII采用的网形优先顺序为:当采用在自由设站置镜观测CP、CP 控制点时,应在2个或以上连续的自由测站上观测CP、CP 控制点,如图三。2、 当采用在CP、CP 控制点置镜观测CP点,应在CP、CP 控制点置镜观测三个以上CP控制点,如下图。 在自由站上测量CP的同时,将靠近线路的全部CPII点进行联测,纳入网中。应确保线路两侧200m范围内可视的CP控制点密度达到400m800m,否则应按同精度加密CP控制点。 每个CP测量组中需使用同一种棱镜(包含联测CPII等控制点),并做好棱镜常数等参数

25、的设置工作。4.1.5、CPIII平面网观测1、 CP控制网水平方向应采用全圆方向观测法进行观测。当观测方向较多时,也可以采用分组全圆方向观测法。全圆方向观测应满足下表的规定。3、当CP平面网外业观测的水平方向和距离的技术要求不满足以上技术要求时,该测站外业观测值应部分或全部重测。4、 CP平面网可根据施工需要分段测量,分段测量的区段长度不宜小于4km,区段间重复观测不应少于6对CP点,每一独立测段首尾必须封闭。区段接头不应位于车站范围内。5、在CPIII自由测站边角交会法测量中,必须与平差软件兼容的数据采集软件进行自动记录,采集软件必须通过铁道部相关部门正式鉴定。观测数据存储之前,必须对观测

26、数据的质量进行检核。6、外业记录须在现场测量时记录各测站的实际情况,它是CP测量的重要原始数据,应按表一格式填写,在每段CP测量结束后装订存档。接上页接上页4.2、CPIII平面网数据处理3.2.1、平面网数据平差1、 CPIII平面控制网平差应采用各个项目对应设计院自主开发的计算平差软件,并进行CPIII网的外业观测数据与网平差计算的精度检核。CPIII控制网精度指标如下:CP平面自由网平差后应满足表一的规定2 、CP可以根据施工需要分段测量,分段测量的测段长度不宜小于4km。测段间应重复观测不少于6对CP点,作为分段重叠观测区域以便进行测段衔接。施工时,CP网两端宜分别预留6对CP点,作为

27、后续CP控制网连接区域。测段之间衔接时,前后测段独立平差重迭点坐标差值应满足3mm。满足该条件后,后一测段CP网平差,应采用本测段联测的CP、CP控制点及重叠段前一区段连续的13对CP点坐标进行约束平差。再次平差后,其他未约束的公共点在两个区段分别平差后的坐标差值应不大于1mm。完成全部平差后,公共点的坐标应采用前一区段CP网的平差结果。坐标差值大于1mm时,应查明原因,确认无误后,公共点的坐标应采用后一区段CP网的平差结果。3、坐标换带处CP平面网计算时,应分别采用相邻两个投影带的CP、CP坐标进行约束平差,并分别提交相邻投影带两套CP平面网的坐标成果。分带投影测段之间衔接时,前后测段独立平

28、差重迭点,通过坐标转换成相同坐标系的坐标差值应满足3mm。满足该条件后,后一测段CP网平差,应采用本测段联测的CP、CP控制点及前测段所有CP点转换坐标成果进行固定约束平差。两套坐标成果都应满足规范要求。提供两套坐标的CPIII区段长度不应小于800m。4、在计算报告中要说明软件名称。自由设站点、CP点进行自由网及约束网整体平差。平差计算时,要对各项精度作出评定。平差处理流程及相关要求:4.3、数据处理 4.3.1、数据传输及处理步骤1、将外业观测记录的数据传入计算机,进行数据整理、检查半测回归零差、不同测回同一方向2C互差、同一方向归零后方向值较差等规范指标是否满足要求;2、 编辑平面和高程

29、已知数据:在平面数据处理前需要编辑好本测段的平面及高程已知点数据,以及本测段的投影面高程、高程异常等数据;3、生成平差文件:生成平差文件时软件会提示是否进行两化改正,为了保证三网合一的原则,本线全线采用两化改正,故在计算过程中会自动生成两个平差文件,一个为未进行任何改正、一个为进行两化改正后的数据,后续计算均需要采用两化改正后的平差文件进行。4、闭合差检验:此为CP网专用的闭合差检测功能,检测每一对CP点由不同测站测量后的兼容性,检测后CP点对环闭合环精度不应低于1/3500;5、 输出观测手簙:必要时或需要进行数据检查时使用,提交资料中可不进行此项工作;6、 设置平差参数;7 、解算概略坐标

30、;8、 自由网平差校正:平差前应对联测的已知点进行兼容性及整网的尺度比进行判断,对不兼容的已知点应进行外业复核,并对成果进行修正后使用。9、约束网平差:测站平差报告应标明控制等级、观测仪器、棱镜类型、天气、观测日期和时间、观测者、记录者、检查者等信息,应正确标明观测量的差值和限差指标。10、 提交成果:提交成果时应提交相应段落的下列文件:外业观测原始数据,外业观测数据检查文件,平面控制点文件,高程控制点文件,平差文件,闭合差检查文件,自由网平差文件,约束网平差文件,控制网网形图,技术总结报告,成果表,计算表,重合点坐标比较表。成果表格式见表一。五、五、CPIIICPIII高程测量技术要求及控制

31、网布设高程测量技术要求及控制网布设5.1、CPIII高程网技术要求CPIII控制点水准测量应附合于线路水准基点,按精密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施测,水准路线附合长度不得大于3km。CP控制点水准测量按图一所示的矩形环单程水准网构网观测。CP水准网与线路水准基点联测时,按精密水准测量要求进行往返观测。左边第一个闭合环的四个高差应该由两个测站完成,其他闭合环的三个高差可由一个测站按照后-前-前-后或前-后-后-前的顺序测量。1、 CP高程控制网精密水准测量应满足以下主要技术要求2 、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标准要求3 、精密水准观测应符合以下要求4 、CPIII控制点水准测量应对相邻4个CP点如图9.1所示

32、构成的水准闭合环进行环闭合差检核,相邻CP点的水准环闭合差不得大于1mm。5.2、CPIII高程网观测5.2.1、在下列情况下,CP高程网的外业观测值应该部分或全部重测:1、当CP高程网水准测量的测站数据质量超过表9.1-3的要求时,该测站的数据应该重测;2、 当独立闭合环闭合差超限时重新观测该闭合环;3、当CP高程网水准路线的限差超过表9.1-1的要求时,该水准路线的数据应该重测。4、当根据闭合环闭合差计算的每千米水准测量的高差全中误差超限时,首先应对闭合差较大的闭合路线进行重测,重测后MW仍超限,则整个CP高程网水准测量的数据都应重测。5.2.2、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及水准尺,应符合下列规

33、定:1、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DS1级不应超过15;DS3 级不应超过20;2、水准尺上的米间隔平均长与名义长之差,对于因瓦水准尺,不应超过0.15mm,对于双面水准尺,不应超过0.5mm;3、二等水准测量采用补偿式自动安平水准仪时,其补偿误差a不应超过0.2。观测读数和记录的数字取位:使用DS05或DS1级仪器应读记至0.05mm或0.1mm,使用数字水准仪应读记至0.01mm。5.3、桥面高程传递5.3.1、当桥面与地面间高差大于3m,线路水准基点高程直接传递到桥面CP控制点上困难时,可采用不量仪器高和棱镜高的中间设站三角高程测量法传递。中间设站光电测距三角高程传递应进行两组独立观

34、测,两组高差较差不应大于2mm,满足限差要求后,取两组高差平均值作为传递高差。1、中间设站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就是在没有仪器高和棱镜高量取误差的情况下,求出点A和点B的高差。其测量原理,见下图一所示。2、中间设站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满足表9.3-1的要求。测量中,前后视必须是同一个棱镜。观测时,棱镜高不变;仪器与棱镜的距离不宜大于100m,最大不应超过150m。前、后视距应尽量相等,一般距离差值不宜超过5m。观测时,要准确测量温度、气压值,以便进行边长改正。5.3.2、CPIII高程内业数据处理1、 CP高程网外业观测成果的质量评定与检核的内容,应该包括:测站数据检核、水准路线数据检核

35、,当CP水准网的环数超过20个时还要进行每千米水准测量的高差全中误差的计算。CP高程网内业平差计算和基础控制资料的选用,应满足下列原则:2、 CP高程网水准测量的外业观测数据全部合格后,方可进行内业平差计算。3、 CP高程网采用联测的稳定线路水准基点的高程作为起算数据进行固定数据平差计算。4、 CP高程测量分段方式与CP平面测量分段方式一致,每段长度不宜少于4km,前后段接边时应联测另外一段2对CP点。区段之间衔接时,前后区段独立平差重叠点高程差值应 3mm。满足该条件后,后一区段CP网平差,应采用本区段联测的线路水准基点及重叠段前一区段连续12对CP点高程成果进行约束平差。六、数据整理及成果

36、提交要求六、数据整理及成果提交要求6.1、数据整理要求1、CP数据整理包括平面和水准两大部分,数据量非常庞大,所以做好基础的原始数据管理工作很重要,各工区必须按照以下统一的方式进行管理,以备存单、检查、评估提交时使用:2、一级文件夹以连续里程命名(注意各段的衔接处,此处里程为本段落所提数据的有效里程不包括衔接段未提交数据的里程);3、二级文件夹以标段+工区号命名例如“土建X标X工区”;4、三级文件夹中包括“1、技术总结报告”、“2、CPIII成果表”、“3、CPIII计算表”、“4、CPIII控制网平面水准联测示意图”、“5、CPII与水准点点之记汇总”共五个文件及一个“6、电子文档”的三级文

37、件夹;5、四级文件夹中包括“CPIII数据资料”、“CPII加密(GPS)”、“加密二等水准点”共三个文件夹;6、五级文件夹包含在“CPIII数据资料”文件夹下的“平面”“高程”、“CPII加密(GPS)”下的“原始数据”“项目文件”“计算文件”及在“加密二等水准点下的“桥上水准点联测”“桥下水准点联测”“三角高程数据”“整网平差数据”共9个文件夹;7、在五级文件夹下的“高程”文件夹下包含“第一次测量”“第二次测量”文件夹及“两次测量比较成果表”文件,在“平面”文件夹下包含“第一次测量”“第二次测量”文件夹及“两次测量比较成果表”文件,在“GPS加密”的“原始文件夹”下为“Renix”格式的原

38、始观测数据及“项目文件”夹下的“TGO/LGO的项目文件”及“计算文件”夹下的“平差计算过程文件”,在“加密二等水准点”项目中包含的“桥上水准联测”“桥下水准联测”“三角高程数据”“整网平差数据”的原始数据与计算过程及成果文件;6.2、成果资料提交1、技术方案设计书;2、平面控制网联测示意图; 3、平面外业观测原始数据和记录手簿;4、平面控制网平差计算手簿;5、平面控制网成果(平面、高程)表;6、水准路线示意图;7、水准外业观测的原始数据文件电子文本8、测段高差统计表、水准路线闭合差统计表;9、仪器检定资料;10、CP标志检查记录;11、测量技术总结报告。(1)任务依据、技术标准;(2)测量日期、作业方法、人员、设备情况;(3)加密CPII及加密二等水准测量(含桥上下三角高程传递)过程及其精度分析;(4)CPIII测量外业作业过程及内业数据处理方法、软件等(必须包含联测高等级控制点情况);(5)CPIII控制网测量精度统计分析:自由网平差距离及方向改正数统计分析;约束网平差距离及方向改正数统计分析;约束网平差相邻CPIII点相对精度统计分析;自由网和约束网平差后的验后单位权中误差统计分析;水准测量测段间往返测较差、附合水准路线及环高差闭合差、水准路线每千米高差偶然中误差统计;(6)需说明的其他问题。12、按文件管理要求整理的磁盘文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