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西路泵站施工监测专项方案_第1页
站西路泵站施工监测专项方案_第2页
站西路泵站施工监测专项方案_第3页
站西路泵站施工监测专项方案_第4页
站西路泵站施工监测专项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 . 南站站东路站西路工程站西路地道泵站施工监测专项方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建工集团股份市第筑南站集疏运道路工程项目经理部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14 / 18目 录1 编制说明11.1 说明11.2 编制依据11.3 参建单位12 工程概况12.1 工程总体情况12.2 工程周边环境情况12.2.1 周边交通情况12.2.2周边管线情况22.3 工程地质水文情况22.3.1 岩土体工程地质情况22.3.2 场地水文条件32.4 工程设计概况43 基坑监测方案53.1 监测施工原则53.1.1 统性原则53.1.2 可靠性原则63.1.3 与结构设计与科研相结合原则63.1.4 关键部位

2、优先、兼顾全面的原则63.1.5 与施工相结合原则63.2 监测容与监测点布设63.3 监测频率与报警值设定101 编制说明1.1 说明本方案为南站站东路站西路工程站西路泵站施工监测专项方案,根据现设计图纸与相关资料进行编制。泵房与工作井基坑施工时,需对其周围的道路、管线的变形、变位进行测量,同时对基坑的围护结构的变形与支撑轴力变化进行监控,与时跟踪掌握基坑开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不利现象,掌握围护结构的稳定状态、安全程度和支护效果,合理安排土方开挖的进度和方式。1.2 编制依据(1)本工程承包合同与设计图纸资料;(2)地质报告与现场地质情况;(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02;

3、(4)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6)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GB50497-2009;1.3 参建单位建设单位:交通主枢纽南站工程建设指挥部;设计单位: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监理单位:路达工程监理咨询(总监办); 旭方工程咨询监理(驻地监理组);施工单位:建工集团股份和市第筑联合体;监测单位:同济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站。2 工程概况2.1 工程总体情况站西路泵房主要用于收集站西路地道和站西二路地道的雨水与地下水,最终排入泵房北侧的农花河中。站西路泵房原设计为沉井施工,因地质条件限制沉井施工工艺,故设计更改方案,采用钻孔灌注桩围护+开挖的

4、方式施工。2.2工程周边环境情况2.2.1 周边交通情况工程周边存在已建道路站西路以与在建绕城公路。站西路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将作为材料机械进出场的主要通道。2.2.2周边管线情况站西路泵房围护结构外边距污水管4.64m,距离燃气管14.45m。站西路3个顶管工作井围护结构外边距离燃气管分别为1.42m、1.13m、10.44m,4、5#井与污水管管位相碰,污水管在施工前需临时改迁,6#井围护结构外边距污水管1.02m。 站西路泵房、4#井周边管线 站西路5、6#井周边管线2.3工程地质水文情况2.3.1 岩土体工程地质情况各层(亚层)的工程地质特征分述如下:-1、杂填土:杂色,松散,粉质粘土混大

5、量碎石、砖块、石灰渣等建筑垃圾。-2、素填土:灰黄色,松软,由软塑可塑状粉质粘土夹植物碎屑与少量碎石子组成。-2、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为主,见铁锰质浸染锈斑, 夹薄层粉土。-3、粉质粘土:黄褐色,硬塑,局部可塑,青灰色高岭土团块,含较多铁锰质结核。、含卵砾石粉质粘土:灰色,以硬塑粉质粘土为主,局部为粉质粘土夹中粗砂与卵砾石,卵砾石含量15%20%,粒径0.506.00cm,最大粒径12cm,呈亚圆状,分选较差。-1、强风化泥质粉砂岩:紫红色,呈中密密实砂土、混碎石状、局段碎块状,极不均质,局段以粉砂质泥岩为主,呈粘土状,手掰易碎,遇水软化崩解,为极软岩,岩体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2

6、、中风化泥质粉砂岩:紫红色,岩芯呈柱状长柱状,局段泥质含量较大呈碎块、短柱状,发育一二组微、闭合裂隙,由泥质、钙质胶结,块状构造,锤击声哑、可碎。为软岩,岩体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岩土体综合评价一览表层 号岩土名称综合评价分布特征-1杂填土结构松散,压缩性高,强度低,工程性质差普遍分布,局部为混凝土路面-2素填土结构松散,压缩性高,强度低,工程性质差场地大部分地段均有分布,局部厚度较大-2粉质粘土压缩性中,强度中高,不透水分布于岗地围-3粉质粘土压缩性中低,强度高,不透水主要分布于岗地、坳沟段底部含卵砾石粉质粘土压缩性中低,强度高,弱透水局部分布,层厚较小-1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强风化,呈

7、砂土、碎石状,属极软岩,岩体质量等级为级。普遍分布-2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岩体较完整,属软岩,岩体质量等级为级,可作为桩端力层。普遍分布,层顶变化较小,局部较破碎各岩土层顶板标高和埋深层 号厚度最小值(m)厚度最大值(m)层顶深度最小值(m)层顶深度最小值(m)层顶标高最小值(m)层顶标高最大值(m)-10.504.200.000.0014.2615.53-21.005.600.501.3013.0518.35-23.905.501.101.8013.5514.42-35.509.900.807.308.0514.000.600.9010.5014.802.024.08-10.703.8010.6

8、015.401.234.10-21.0017.8012.2018.300.031.982.3.2 场地水文条件(1)场地地下水类型与埋藏条件勘察期间测得潜水初见水位埋深2.803.20 m,稳定水位埋深一般3.003.40m。场地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13m。年最高水位可按整平场地后埋深0.50m考虑。(2)岩土层透水性评价推荐各土层渗透性一览表层号岩土名称垂直渗透系数KV(cm/s)水平渗透系数Kh(cm/s)渗透性填土2.5×10-45.0×10-4弱透水-2粉质粘土5.5×10-71.0×10-6不透水-3粉质粘土3.0×10-74.0

9、15;10-7不透水含卵砾石粉质粘土2.0×10-53.0×10-5弱透水-1强风化泥质粉砂岩4.5×10-55.0×10-5弱透水-2中风化泥质粉砂岩4.5×10-45.0×10-4弱透水2.4工程设计概况站西路地道泵房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结构外包尺寸25m*15.3m,基坑外包尺寸30.25m*22.15m,基坑底标高-2.05m,挖深约13m。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泵房基坑围护结构采用800900钻孔灌注桩,桩底标高-5.05m,进入-2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层,桩长约16m。钻孔灌注桩总计约110根,桩顶设置800*1200钢筋混凝

10、土圈梁。站西路泵房基坑平面图站西路泵房基坑断面图3 基坑监测方案3.1 监测施工原则为确保监测体系系统有效,达到保证基坑安全的目的,在设计中我们遵循以下原则:3.1.1 统性原则(1)所设计的监测项目有机结合,并形成整体,测试的数据相互能进行校核;(2)运用、发挥系统功效对基坑进行全方位、立体监测,确保所测数据的准确、与时;(3)在施工工程中进行连续监测,确保数据的连续性;3.1.2 可靠性原则(1)设计中采用的监测手段是已基本成熟的方法;(2)监测中使用的监测仪器均通过计量标定且在有效期;(3)在设计中对布设的测点进行保护设计。3.1.3 与结构设计与科研相结合原则(1)对结构设计中使用的关

11、键参数进行监测,达到进一步优化设计的目的;(2)对结构设计中有争议的方法、原理所涉与的受力部位与受力容进行监测,作为反演分析的依据;(3)依据设计计算情况,确定报警值;(4)依据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提出的具体要求进行针对性布点。3.1.4 关键部位优先、兼顾全面的原则(1)对围护体、支撑结构中相当敏感的区域加密测点数和项目,进行重点监测;(2)对勘察工程中发现地质变化起伏较大的位置,施工过程中有异常的部位进行重点监测;(3)除关键部位优先布设测点外,在系统性的基础上均匀布设监测点。3.1.5 与施工相结合原则(1)结合施工实际确定测试方法、监测点的保护措施;(2)结合施工实际调整监测点的布设位

12、置,尽量减少对施工质量的影响;(3)结合施工实际确定测试频率。3.2 监测容与监测点布设(1)基坑外地表、管线沉降监测;用于了解开挖对基坑外地表和管线的影响。在工作井、基坑与煤气管线之间,靠近煤气管线一侧预埋70mm管径的监测管,每井1点,共3点(编号C5C7,注C1C4为站东路监测点,不在本方案围),并根据现场情况与时调整。6#井的监测点位置距离管线为1m,4#、5#井监测点位置距离管线为0.6m。采用间接法测量,在管线位置的土体表面设置测点,测点采用足够长度的1522螺纹钢(螺纹钢顶部磨圆并划十字线),竖向与水平位移监测点用同一点。(2)煤气管深层水平位移(测斜)监测;考虑监测造价经济与实

13、施方便的原则,分层沉降管布置处同时布置测斜管(编号P9P11),另在煤气管沿线增设2个测斜点(编号P3、P4)。测斜管埋设同第(4)条。(3)围护桩的水平位移、垂直沉降监测;用于了解由于开挖对支护结构的影响。沿支护结构顶部分别设置8个水平位移与垂直沉降监测点(编号:W1W8),并根据现场情况调整。监测点(竖向与水平位移监测点用同一点)沿基坑周边布置,埋设于围护墙顶。测点采用钢钉打入基坑围护墙顶,露出0.5cm用来放置铟钢尺。(4)围护桩的深层水平位移(测斜)监测;用于了解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桩顶圈梁沿桩身不同深度的水平位移的变化趋势。基坑布设2个测斜监测点(编号:X1、X2)。测斜管的埋设深

14、度同围护桩长。埋设测斜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测斜管采用塑料管,测斜管纵向的十字导槽应润滑顺直,管端接口密合;测斜管埋设于围护桩外侧紧靠深层搅拌桩附近的位置;测斜管埋设时采用钻机导孔,导孔要求垂直,偏差率不大于1.5%。测斜管底部位置于深度方向水平位移为零的土层,管十字槽一条线必须与压顶梁平行。(5)钢支撑的轴力检测;用于了解由于开挖对钢支撑断面的影响。三道支撑共设置18个轴力监测点(编号:Z1Z18),并根据现场情况调整。轴力检测采用埋设应力计的方式,其位置处于经设计计算受力最复杂,支撑轴力最大的部位。为了保证应力计的成活率,每测点埋设2只,设于支撑梁载面的左右两侧。(6)坑外地下水位监测;用于

15、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共设置2个水位监测点(编号:S1、S2),并根据现场情况调整。采用钻孔法埋设,孔径100mm,钻孔完成后,清除泥浆,将直径50mm的PVC水位管放入孔(水位管略高于地面),孔壁与管之间用中砂填充,上部回填粘土,并用盖子封好管顶。 基坑平面监测点布置示意图第一道支撑平面监测点布置示意图第二、三道支撑平面监测点布置示意图C5、P9(距管线0.6m)P3P4站西路泵房、4#井周边管线分层沉降监测示意C7、P11(距管线1m)C6、P10(距管线0.6m) 站西路5#、6#井周边管线分层沉降监测示意3.3 监测频率与报警值设定(1)监测初始值测定为取得基准数据,各观测点在施工前,随

16、施工进度与时设置,并与时测得初始值,观测次数不少于2次,直至稳定后作为动态观测的初始测值。测量基准点在施工前埋设,经观测确定其已稳定时方才投入使用。稳定标准为两次观测值不超过2倍观测点精度。基准点不少于2个,并设在施工影响围外(本工程中距基坑约100m)。监测期间定期联测以检验其稳定性。并采用有效保护措施,保证其在整个监测期间的正常使用。(2)监测频率监测频率表监 测项 目监 测 频 率围护结构施工开挖底板完成至结构完成回填至±0.00 坑顶竖向、水平位移/1次/1天3次/1周2次/1周支撑轴力/1次/1天3次/1周2次/1周围护结构土体测斜/1次/1天3次/1周2次/1周坑外地下管

17、线1次/1天1次/1天3次/1周2次/1周坑外地下水位3次/1周1次/1天3次/1周2次/1周煤气管位变化测斜/1次/1天3次/1周2次/1周分层沉降/1次/1天3次/1周2次/1周现场监测将采用定时观测与跟踪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测频率可根据监测数据变化大小进行适当调整,监测数据有突变时,监测频率加密到每天二三次。(3)报警指标监测报警指标一般由累计变化值和变化速率两个量控制,累计变化量的报警指标不应超过设计限值;报警指标参考有关管理部门的规定确定,并应以累计沉降量、沉降速率、差异沉降量并结合裂缝观测进行控制。根据以上原则,对本项目提出以下警戒值:监测报警值表序号监测项目数量累计报警值速率1基坑顶部的竖向、水平位移8点2530mm3mm/d(连续2天)2支撑轴力18组2000kN1000kN(连续2天)3围护结构土体测斜2点20mm3mm/d(连续2天)4周边管线与道路沉降8点10mm2mm/d(连续2天)5坑外水位2点500mm6煤气管位变化测斜5点20mm3mm/d(连续2天7分层沉降3点10mm2mm/d(连续2天)(4)资料整理、提交在现场设立微机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实时处理。每次观察数据经检查无误后送入微机,经过专用软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