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克赫兹实验报告记录_第1页
弗兰克赫兹实验报告记录_第2页
弗兰克赫兹实验报告记录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弗兰克赫兹实验报告记录作者:日期:弗兰克-赫兹实验一. 实验目的测量F-H管传统情况下加速电压与板极电流的关系曲线。二. 实验原理1. 激发电势(1)玻尔的原子理论原子只能较长地停留在定态,原子在这些状态时,不发射也不吸收能量。各 定态有一定的能量,其数值是彼此分割的。原子的能量不论通过什么方式发生改 变,它只能从一个定态跃迁到另一个定态。原子从一个定态跃迁到另一个定态而发射或吸收辐射时,辐射频率是一定的,如果用Em和En分别表示有关两定态的能量,辐射的频率.决定如下关系:h = EmEn式中,h为普朗克常量,为了使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可以通过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与原子相碰撞进行能量交换的

2、办法来实现。(2)设初速度为零的电子在电势差为Uo的加速电场作用下,获得能量eU°,当具有这种能量的汞电子与稀薄气体的原子发生碰撞时,就会发生能量交换。如以E!代表汞原子的基态能量,E2代表汞原子的第一激发态能量,那么 当汞原子吸收从电子传递来的能量恰为eUo = E? - 巳(1)汞原子就会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相应的电势差称为汞的第一激发电势。测定出这个电势差U。,就可以根据公式(1)求出汞原子的基态和第一激发 态之间的能量差了。2. 弗兰克-赫兹管S-图二K5BKGPBYN.p ng" * MERGEFORMATINET K5BKGPBYN.p ng" *

3、 MERGEFORMATINET團三图一:GlG2短接, GlG2为等势区,电子由热阴极发出,经加速电压 UG2K使电 子加速,电子可达到任意位置。如果电子在空间中与汞原子碰撞, 把自己一部分 能量传给汞原子。从阴极射出来的电子能量不同, 从小到大分布,能量大的原子 传递给汞原子能量,先进入激发状态。图二:加速电压的正极接G1;图三:加速电压的正极接 G2。这样连接的电路, 能保证没有热电子打到板极上,只有正离子会从加速电压正极向板极加速运动。此时由于原子电离可以测到板极电流。三实验装置1. 弗兰克-赫兹管弗兰克-赫兹管为实验仪的核心部件,弗兰克-赫兹管采用间热式阴极、双栅极和 板极的四极形式

4、,各极均为圆筒状。弗兰克-赫兹管充汞气,玻璃封装。2. 工作电源:F H管电源组用来提供F H管各极所需的工作电压。其中包括灯 丝电压UF,直流0V6.3V连续可调;第一栅极电压UG1K直流05V连续可调; 第二栅极电压UG2K直流0100V连续可调。3. 扫描电源和微电流放大器:提供 012V的手动可调直流电压或自动慢扫描输 出锯齿波电压,作为F H管的加速电压,供手动测量或函数记录仪测量。4. 微电流测量仪:微电流放大器用来检测 F H管的板流。四实验内容1. 了解弗兰克-赫兹管的结构2. 了解炉温对汞管内蒸汽浓度和电子自由程的控制,蒸汽浓度与T为指数关系,自由程与T成反比关系。3. 分析

5、电子碰撞原子造成原子激发类型和退激发的后果,即造成原子能级的跳 跃。原子激发类型分为:低激发、高激发、电离。并且需要的能量越来越高。 激发类型与自由程的关系:自由程越小,碰撞的机会越大,低激发概率就越大。 因此:在炉温为140摄氏度时,观察低激发态;在炉温为100摄氏度时,观察高激发态;在70至80摄氏度时,观察电离现象。退激发:原子处于低激发态时是不稳定的, 容易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能量通 常是同u过光辐射释放出去,在原子与原子之间传递。3. 选择外部电路,连接电路图,从O.Ov起,每隔一定的电压值调节电压源Ugk, 仔细观察弗兰克-赫兹管的极板电流值Ip的变化,读出极板电流值Ip及对应的

6、电压值Ugk。4. 自拟表格,详细记录实验条件和相应的I -U®k值。五.实验数据分析表1测量汞原子的电离曲线电压U gk (V)板极电流1 p (A)7.60.17.80.380.48.10.68.20.78.30.98.618.91.291.39.11.49.31.89.5210.62.112.62.212.8312.93.413.2413.66.113.7813.9111412.614.321.214 42414.536.714.63914.74214.846-一电压-板极电流89101112131415电压值图四根据实验图像可知,该图像可分为 4个阶段。第一阶段(A点):电流

7、为0,说明板极上没有粒子打上去,也没有粒子跑出来, 即没有粒子激发也没有粒子电离。第二阶段(A-B段):激发开始,光电流产生,光子打到板极上。第三阶段:(B-C段)激发达到饱和,加速电压同时是控制电压,热电子发射达到饱和,此时G-G2间是等势区,热电子在获得了加速能量后,在此区与汞原子碰撞,碰撞的距离长,碰撞机会多,因此,在加速能量没有达到电离能以前,就会有很多汞原子被激发,因紫外辐射所形成的光电流较大,能被测量到,这就 是“矮平台”的来源,但是此时加速能量不足以达到电离能。第四阶段:(C以后)电离开始,当电子的能量被加速到电离能以上的数值,电 子与原子的碰撞就可能使汞原子电离, 而电子在奔向

8、极板p的过程被加速,所获 得的能量有可能让别的原子电离,形成“雪崩效应”,极板电流就会迅速增大, 这就是曲线上升的原因。表二电压U GK ( V)板极电流1 p ( A)8.9013013.40.113.50.213.6113.91.2141.414.1214.32.414.52.614.62.814.7314.83.815415.14.815.25.815.57.215.68.115.78.215.910.11610.416.213.816.415.916.617.916.921.9172417.12617.227.917.432.217.53417.63617.739.217.840.11

9、7 942 318.149表三电压Ugk (V)板极电流X (A)25.50260.127.10.828.8130.51.230.81.331.11.531.41.731.61.932.3232.72.133333.13.433.33.833.43.933.5433.64.233.75.9346.234.2834.38.634.49.934.510.234.711.934.81334.914.135.11635.218.435.52235.623.835.726363236.13636.23836.442.436.546.636.649.9X Axis Title图五前三个不同的电路图所测数据画在在同一个表上所得到的结果。图中电流为0时电压的值有明显的差别,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对于图一电路来说,G2与P之间是反射区,加速电压同时是控制电压。此时 G1与G2间是等势区,热 电子在获得了加速能量后,在此区与汞原子碰撞,碰撞的距离长,碰撞机会多, 所以整体比较靠左;对于图二电路来说,加速电压同时也是控制电压,电子一旦 进入了 G1与P之间的反射区域,就开始减速,到不足一半的距离就要反射回来。 此时,电子与原子非弹性碰撞的机会少, 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