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物流发展史_第1页
国内外物流发展史_第2页
国内外物流发展史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物流业 30 年发展历程1978 年开始改革开放,也是在同一年从日本引进了物流这一概念。经过很长时间的探 索,到了本世纪,特别是加入 WTO以后, 中国的物流业有了飞快的发展,所以中国物流业的 发展就有了三次飞跃: 第一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成立, 物流基础工作的全面展开; 第 二次是加入 WTO,对中国物流业的全面冲击;第三是“十一五”规划,物流产业地位的全方 位确立。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成立, 表明中国物流作为一个行业登上了历史舞台, 而物流行 业是由物流企业组成的, 是物流企业的联合体, 物流企业的出现使中国企业大家族增加了新 的成员,改变了中国企业格局。根据国家工商总局提供的数

2、字,到2007 年底,经工商登记注册的物流企业已超过 5 万 2 千家。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完成的教育部中国物流人才 的预测研究报告:目前全国从事物流业的从业人员达到 1676 万。预计到 2010 年,将达到 2060 万人,到 2020 年将达到 2630 万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成立以后, 全面展开物流基础工作, 这些基础工作应该讲是开创 性的、 全局性的、战略性的。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成立和开展物流基础工作,是开创性的、全局性的和战略性的,对中国物流事业的推进是一次飞跃。第二次飞跃是加入 WTO。加入 WTO给中国传统物流业以巨大的冲击,但外资进入中国物 流业总体上是利大于弊。

3、 外资进入对中国物流业的全面发展起到了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 比 如麦肯锡、埃森哲、科尔尼、摩根士丹利等等,他们进入中国,对中国的物流市场、物流现 状进行研究。给了一个比较客观的、科学的分析;联邦快递、联合包裹、美国总统轮船公司 等等进入中国,告诉我们国际快递业应该如何进行;马士基、德国邮政、日本通用、新加坡 海王等等企业进入中国, 告诉我们如何来运作港口物流, 如何来运作进出口物流, 如何来运 作供应链设计;美国普洛斯等外资进入中国,告诉我们如何运作物流地产;国际采购联盟, 美国、 日本、欧洲的物流协会, 告诉我们如何运作物流的行业组织,如何去运作物流知识的 普及,如何去运作物流的标准等等。应

4、该这样讲,这些外资进入到中国以后, 他们不仅仅给了我们一种理念,一种模式,也 使我们学到了很多先进的物流管理和物流技术, 帮助我们引进了资金和人才。 我们必须坚信 这样一种观念: 外资进入中国市场, 其结局是加快我们民族物流企业的兴起, 在某些方面要 超过外资在中国的企业价值。第三次飞跃是 2006 年的“十一五”规划,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现代物流业写进我们 的五年计划,专门有一节叫“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这么一段文字明确了中国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 在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 温家宝总理把物流作为生产性服务业放到第一 位。 2007年的统计表明,全社会的物流总额达到万亿人民币,社会物流总费

5、用是万亿,和 GDP的比率是 %。物流增加值是万亿人民币,占第三产业的%,占 GDP的 %。根据“十一五”计划, 国家发改委组织了专家, 制定了 2008年至 2015年全国物流发展的专项规划, 这是前 所未有的。三道门槛今后中国物流业的发展重点要解决三道门槛。 第一道门槛是第二产业的 “第三产业化” 。 主要是指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同步发展, 制造业第一步解决后勤的社会化, 第二步解决服务业 的专业化, 第二产业内的服务业从制造业中加以分离。 服务业要从制造业中分离, 物流业首 先要从制造业突破。 2001 年物流总成本和 GDP的比率是 %,而到 2007 年底,这个比率仍是 %, 只下降了个

6、百分点。 其中关键就是制造业的物流成本太高, 工业品的物流总额占了全社会的 物流总额的 %,很多的物流成本是在工业制造企业产生的。制造企业本身来运作物流和外包 给第三方来运作物流,这个物流成本是不一样的。因此现在中国99%的中小企业不应以自营物流为主, 应该是以外包为主。 这样一种模式需要政府给予政策, 也需要中国制造企业的领 导人的理念转换。从传统物流到供应链物流这个过程美国制造业花了50 年的时间,但中国不能花那么长时间, 因此第二产业的 “第三产业化” 给中国的物流业的发展设置了一个非常 大的瓶颈,也是必须闯过去的关口。第二道门槛是物流服务商的优化组合。 中国的物流公司成立比较晚, 不少

7、物流公司是从 那些运输公司、 仓储公司等等转轨过来的, 物流企业还比较年轻。 之前形成的是国有、 民营、 外资物流公司三足鼎立,但从 2006 年开始,这种三足鼎立的局面正在改变。中国将进入通 过并购整合的时期, 在三类物流公司中, 以运输为主的物流公司利润率最低; 以仓储为主的 物流公司利润要比运输为主的公司高一倍; 综合型的物流公司的利润率要比以运输为主的公 司高两倍。 其中的关键, 一是物流公司规模还比较小,二是物流公司功能不全,一体化运作 能力弱,特别是供应链设计,进行流程再造, 绝大部分物流公司还没有这个能力。 所以第二 个关口就是物流服务商本身怎样做能使产业提升。 我国的物流业是先

8、进的, 但实际上很多物 流公司是落后的,运作不合格。物流本身也有企业提升和产业提升的问题,有整合的问题。 现在外资在加紧整合, 国有物流公司也在加紧整合, 民营也在加紧整合。 希望这个整合能够 加快进度,经过几年的整合在全国真正形成有上百个在国内或者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物流公 司。当然,物流业的基础是中小物流企业,所有的行业,都是由大中小企业集合的,因此必 须有一个合理的企业结构比例。第三道门槛是体制性约束。 目前来讲整个中国的体制性约束比较严重, 比如说物流资源, 很多还是垄断性的,物流市场市场化程度低;现代物流涉及到方方面面,是复合型的产业, 而很多部门还没形成合力, 组织化程度也比较低。

9、所以这种体制性的约束, 目前而言也是影 响中国物流发展的一个大关口。三大战略第一, 点线面结合的空间布局战略。 物流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物流运行主体系统、物 流信息系统, 以及物流基础设施系统。 物流不能以行政区划来发展, 要按照经济区域来发展。 目前我们正在规划九大物流区, 还规划一级节点物流城市、 二级节点物流城市和三级节点物 流城市, 每个城市里面要求有物流园区、 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三级集合, 这些都需要一个总 体的空间布局。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空间布局规划战略思想。第二,超越式发展战略。 美国的物流发展到现在的水平用了 100 多年的时间。 中国的物 流发展大可不必经过 100 年才能达

10、到美国的水平。 政府提出了中国物流超越式发展战略。 超 越式发展战略, 就是我们不要花外国那么长的时间。 并不是说中国物流发展可以违背一些经 济规律,而是可以超越某些发展阶段。中国的经济非常不平衡,东部、中部、西部包括不同 的行业, 情况都完全不一样。 这种情况下, 有的可以超越, 有的不可以超越, 有的可以快点, 有的不可以太快, 但总体上必须是超越式发展。 比如说四川汶川大地震以及春季南方的冰雪 灾害, 是对民族的一个考验,同样是对年轻的物流业的考验。 它提出了一个大问题,应急物 流系统怎么构建中国的能源,以石油为例,50%要靠进口,中国 90%的能源依靠煤,能源的物流系统怎么构建粮食的散

11、粮物流系统怎么建很多方方面面,必须实行超越式发展。美国物流的发展史美国物流的发展史(和中国物流发展的历史何其相像)一般来说,美国的物流发展分为 5 个时代,即 50 年代、 60 年代, 70 年代, 80 年代和 90 年代。物流的发展历程一、物流概念的产生物流一词的起源,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一般来说,物流一词的使用始于 1905 年。但是, 现代社会的物流,特别是作为经营领域的物流,实际上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当然, 作为 代。不论是古代的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是现代海湾战争, 没有物流的支援,军事行动则 完全不能想象。军事领域的“后勤”一词是否属于物流领域暂且别论,它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希

12、腊、 罗马时如果从有限的资料追根寻源的话, 物流(LOGISTICS)是从古希腊语 LOGISTIKE(计算), LOGISTES(计算人员) ,到拉丁语的 LOGISTA,再到法语的 LOGISTIQUE,最后发展至英语的 LOGISTICS。二、美国物流的发展历史1、冬眠的 50 年代50 年代美国的物流处于休眠状态, 其特征是这一领域并没有一种处于主导的物流理念。 在企业中, 物流的活动被分散进行管理, 比如,在企业中运输有生产部门进行管理,库存由 营销部门管理。其结果使物流活动的责任和目的相互矛盾。究其原因, 主要是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的生产满足不了需求,企业的经营思想是以生产制

13、造为中心,根本无暇顾及流通领域中的物流问题。2、概念化的 60 年代美国六十年代的主要经济发展目标是向“富裕的社会”前进。 其间是美国历史上的繁荣 时期。 虽然,当时东西方处于冷战状态中,但美国国内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当时支撑美国 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强有力的国际竞争能力。 美国的工业品向全世界出 口, MADEIN USA成为优质品的代名词。因此,美国六十年代是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时代。 生产厂商为了追求规模经济进行大量生产, 而生产出的产品大量地进入流通领域。 大型百货 商店、超级市场纷纷出现在城市的内部和郊区。与此相反地是, 60 年代美国企业的物流系统却没有很大的改进,

14、如果从物流系统现代 化的角度进行定义的话,不如说 60 年代是美国物流的停滞期。究其原因,第一,在持续地 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美国经济时代,作为企业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压力。在大量生产、大 量消费的生产模式下, 虽然企业一般都拥有大量的仓库, 但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 企业的收 益相对稳定,使得企业对削减库存不太关心。在 60 年代,备货日期达到 30 天,为此,企业 一般都拥有大量库存。 作为企业的物流管理者, 大量库存是天经地义的事, 没有必要进行改 善。第二, 对提供运输服务的物流企业, 美国政府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 比如对卡车运输和铁路运输业者, ICC( Interstate Comm

15、erceCommission, 州际通商委员会)制定了严格的准入制度和运费规定,这样就限制了物流行业 间的竞争。运费成为不可浮动的定价,利用企业也就不可能通过压低价格来削减运输成本。 另外,一旦产生由于通货膨胀导致运费上升, 则运输业者还可通过交通管理部门提高运费转 嫁危机。因此, 一般企业对物流系统的改革并不热心,而且, 大多数利用自家车辆进行货物 运输。实际上,由于政府的管理制度限制了物流的发展,同时也没有给予企业更多改革权利, 所以当时大多数企业内并不考虑物流改革, 仅把物流作为一个成本核算的部门。 对物流的理 解也只停留在工厂的产成品的物理性的移动功能。综上所述, 60 年代物流的发展

16、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1)消费者需求模式的改变60 年代的大量生产和大量消费,使得人口迅速的增长,出现了农村向城市的转移,同 时,中心城市的人口向城市边缘地区转移。 这一趋势的变化导致超市和大型百货店向郊区扩 张。同时, 人口的增加也促使超市等商品的种类和花色大幅度增加, 使得经营者不得不大幅 提高库存量。这也造成订货频率和数量的增加。( 2)企业成本的压力50 年代以前,美国没有任何一家企业统计过物流成本在销售额中的比例。进入60 年代后,由于竞争的激烈,企业开始向降低生产成本以外的领域寻求出路。 据统计,当时物流成 本占 GNP的 15%,个别企业物流费用在销售额中占到22%。而当时的英

17、国是 16%,日本达到27%。企业开始意识到物流对企业降低成本的作用。( 3)物流总成本概念的引入(4)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线性规划技术、模拟仿真系统的大量运用给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等提供了支持。( 5)军事上的经验支持3、发展的 70 年代70 年代的美国经济发生了重大变革。 2 次的石油危机对美国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油价格从 73 年 2 美元一桶高涨到 40 美元。 由于能源价格的高涨, 造成通货膨胀、 企业率增 加。物价上涨给美国企业的经营带来了很多困难, 迫使企业开始考虑改善物流系统。 这是因 为,第一,原油价格的上涨,直接导致油价上涨,使得运输成本大幅提高 ICC 的规定中,货

18、物运输业者很容易将燃料价格的上涨转嫁到运价中, 使得利用卡车运输的企业成本增加, 所 以企业不得不研究如何降低物流费用。第二,物价上涨也导致美国经济停滞不前, 影响产品的销售。 其结果使得企业产品积压。 过去, 企业的库存始终处于粗放经营状态,而现在则成为企业的重大问题。另外, 当时美国为了抑制通货膨胀, 采取了高利息的政策, 这就给拥有大量产品库存的企业带来了需要负担 高额利息的压力。为此, 70 年代的美国企业开始全面改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时代的物流 系统。这样, 70 年代的美国企业,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一方面给企业自身带来了改善物流 系统的推动力, 同时,也促使政府开始修改高物流成本温

19、床的管理政策。 作为企业的经营者, 也开始意识到传统的物流政策已经限制了自由竞争,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以 78 年航空货物 运输政策改善为契机, 80 年代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自由竞争的政策,它得到了企业 的欢迎。在此,有必要一提的是, 70 年代的前期出现了一种新的物流服务方式,它就是73 年由FredSmith 使用 8 架小型飞机开始的航空快递业务。 Smith 在大学的毕业论文中论述了如何 有效利用基地的问题, 大学毕业后, 进一步检验其理论的正确性, 开始组建 Federal Express 公司,提供航空快递服务。 Federal Express 公司提供全美国翌日到达的门到门航

20、空快递服 务,它的服务是以及时性、准确性以及可信赖性为原则。 这种运输方式的出现,对美国物流 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另外,物流总成本的概念也为美国物流的发展产生了推动作用。4、物流革新的 80 年代( 1) 宽松的政策80 年代,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物流改善政策,给美国物流的发展带来了极大地促进 作用。 在政策改善对象的卡车运输业,新企业的出现,增加了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使得很GNP多企业破产。相反,由于政策环境的宽松,使得利用运输服务的企业得到了实惠。占 物流费用的比例,在 80 年代大幅减少,显示了政策环境的改善对经济的直接影响效果。80 年代的美国经济开始出现国际化倾向,给一般企业开来

21、了很强的竞争压力。这一时 期,很多外资企业进入美国是增加竞争压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不仅是原材料和零件, 很多美国企业也开始进口外国的产品,同时,由于美元贬值,很多企业也积极的出口产品。 这样,在国际化的进程中,美国企业意识到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性。( 2) 从 PD向 Logistics 的转化在这一进程中, 物流在企业经营战略中的地位也逐渐被企业接受, 一些大型企业开始主 动积极的改善企业的物流系统。其象征是对物流的理解从 Physical Distribution 向 Logistics 的转化。 Logistics 原本是军事用语,后逐渐被经济界所使用。 70 年代初物流概念以及物流

22、的重要性仅被一小部分企业所认识,到了80 年代,已被大多数企业所接受。因此,可以说, 80 年代是美国企业全面进入物流领域的时代。在此之前,对物流的理解仅停留在对运输、保管、库存管理等个别功能的分别管理,logistics 出现后,改变了这一认识。 Logistics 是指企业从原材料的采购到产品的销售整 个过程的效率化, 而不是个别功能的效率。 在物流的实践过程中, 涌现了很多既提高了物流 的合理化, 又增加了企业利润的企业。 这样对于企业来说, 一旦认识了物流在企业经营中的 重要性, 物流在企业中的地位也就得以提高。 物流管理部门成为企业经营战略中的重要职能 部门。( 3) JIT 管理思

23、想的导入在 80 年代,作为企业削减库存的重要方法, JIT 方式急速普及。由于 70 年代企业的重 要课题是削减库存,所以,美国的很多企业也开始引入日本汽车工业开发的 JIT 管理方式。 JIT 方式的采用,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库存,但同时却给运输带来了新的压力。即企业对运输 服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比以往任何时候要求都高。 因此,能否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成为企业竞 争的重要条件。JIT 是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领域的一种存货管理的零售库存方式,通过准时的衔接, 不再以库存作为生产过程的保障,而是以即时供应作为保障,这样就降低了企业库存压力, 提高了利润。4) 新技术的革新另外,在这一时期,铁路运输也出现

24、了很多革新,以铁路运输为主的多式联运(intermodaltransport )开始迅速普及。而且这一时期,铁路集装箱运输也开始迅速发展,例如双层集 装箱运输方式( double stacktrain )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这种运输方式的产生,给美国国内集装箱运输提供了重要的 支撑。航空快递运输的大量出现也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由于企业大量采用 JIT 的生产方式, 翌 日送达的要求逐渐增多,给航空快件运输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结果,在前述 federalexpress 公司之后,涌现了诸如 UPS 、DHL等众多的航空快递企业。 还有 Emery CF air freight Burl

25、ingtonexpress 等公司。还有一些航空货代企业也开始通过购买运输机进入这一领域。有鉴于此, 航空公司在 80 年代取消了航空货物专机。在这一时期, federal express 为了扩大势力收购了 flying tiger 公司,一跃成为美 国航空业界的最大企业。80 年代,一般货物的快递运输发展也很迅速, 比如 UPS公司。UPS公司在全美国提供翌 日或第三日到达的快递业务。其营业收入在 90 年代达到了 100 亿美元,航空快递收入也达 到了 30 亿美元。与此同时,卡车运输业者也积极的加入航空快递业的竞争行列。比如 UPS 80 年代成立 了航空运输子公司,成为仅次于 fed

26、eral express 公司的第二大公司。 另外,如 CF(consolidated Freightways) 公司 89 年收购了 Emery AirFreight 公司也进入了这一领域。(5)新的管理形式企业外包制的开展外包制 ( outsourcing )是美国企业 80 年代兴起的管理思想。 当时美国企业将企业流程 再造作为经营合理化的重要手段, 重新对业务内容、 资源的分配进行考虑。 也就是通过撤出 非核心竞争业务来提高经营效率。 外包则成为当时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而 受到重视。外包制的经济环境:经济的低速增长;收益水平低下;信息技术的进步;业务专门化、 多样化。外包

27、企业的条件:具有综合能力;有资金实力;核心竞争力明确; 有先进的信息系统支 撑;具备各种人才;具有企业顾问能力;具有灵活的系统。委托企业的条件:有高度的委托管理体系;本企业在人才、技术和成本方面较弱; 具有 先进的信息系统。外包的优势:整合资源进行战略投资;固定费用流动化; 专门服务的有效利用;生产效 率提高成本降低;增强国际竞争力。因此, 80 年代,美国企业在新的物流理念的指导下,改善物流系统,开始提供多样的 物流服务,可以说, 80 年代迎来了美国物流革新的新时代。5、整合的 90 年代 ( 1)供应链管理理论的产生进入 90 年代,美国企业的物流系统更加系统化、整合化,物流也从 log

28、istics 向 SCM 转化。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区别在于, 物流强调的是单一企业内部的各物流环节的整合, 而 供应链并不仅是一个企业物流的整合, 他所追求的是商品流通过程中所有链条企业的物流整 合。具体指的是商品到达消费者手中,中间要包括零售商、批发商、制造商、原材料零件的 供应商等, 而物流则处于流动的整个环节中。 为了能够以低成本、 快速地提供商品,仅考虑 单一企业内部的物流整合是远达不到目的, 必须对链条的所有企业的物流进行统一管理、 整 合才能实现上述目标,这就是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具体来说,供应链管理有如下几个特征: 在供应链上, 两个以上企业结成长期的战略同盟, 并对相互之间

29、的物流进行整合和同 步管理。在这种关系中也包括卡车运输公司和第三方物流公司。 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已经不是传统交易中的竞争对手, 形成了长期互惠互利的共生关 系。 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共同拥有需求信息、销售信息、库存信息、出货信息等,因此,EDI 等信息技术成为系统的关键。 由于利用供应链管理改善服务,所以通常也包括供货商。 依照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很多行业已经开始进行实践。在食品杂货业被称之为ECR(Efficient ConsumerResponse) ,在纺织业被称之为 QR(QuickResponse) 。即使仅在开展 ECR的食品行业,由于批发业和生产企业的联合,初步推算可以 节约 3

30、00 亿美元。因此, 90 年代美国的企业,通过供应链管理积极地推进企业物流的合理 化和效率化。另外, 90 年代,美国出现了新的物流服务业态第三方物流服务。由于货主企业多样 化的物流需求,美国新兴的物流市场在 90 年代前半急速地扩大。(2)精益思想的产生精益物流的原理精益物流( Lean logistics )起源于精益制造( Leanmanufacturing )的概念。 它产生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上个世纪70 年代所独创的“丰田生产系统”,后经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的研究和总结,正式发表在 1990 年出版的改变世 界的机器一书中。精益思想是指运用多种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 以社会需求为依

31、据, 以充分发挥人的作用 为根本, 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企业资源, 最大限度地为企业谋求经济效益的一种新型的经营 管理理念。精益物流则是精益思想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是物流发展中的必然反映。 精益物流的内涵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组织方式, 精益制造的概念给物流及供应链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 维方式。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l 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要从客户的立场, 而不是仅从企业的立场、 或一个功能系统的立场, 来确定什么创造价 值、什么不创造价值。l 对价值链中的产品设计、 制造和订货等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分析, 找出不能提供增值的 浪费所在。l 根据不间断、 不迂回、不倒流、 不等待和不出废品的原则制定创造价值流

32、的行动方案。l 及时创造仅由顾客驱动的价值。l 一旦发现有造成浪费的环节就及时消除,努力追求完美。所以,作为 Just-In-Time (即时制管理)的发展,精益物流的内涵已经远远超出了 Just-In-Time 的概念。因此可以说,所谓精益物流指的是:通过消除生产和供应过程中的 非增值的浪费,以减少备货时间,提高客户满意度。精益物流的目标根据顾客需求, 提供顾客满意的物流服务, 同时追求把提供物流服务过程中的浪费和延 迟降至最低程度,不断提高物流服务过程的增值效益。 精益物流系统的特点 精益物流系统具备如下四方面的特点:l拉动型的物流系统。 在精益物流系统中, 顾客需求是驱动生产的源动力,

33、是价值流的出发点。 价值流的流动要靠下游顾客来拉动,而不是依靠上游的推动,当顾客没有发出需求指令时, 上游的任何部分不提供服务, 而当顾客需求指令发出后, 则快速提供服务。 系统的生产是通 过顾客需求拉动的。l高质量的物流系统。 在精益物流系统中, 电子化的信息流保证了信息流动的迅速、 准确无误, 还可有效减少冗余信息传递,减少作业环节,消除操作延迟,这使得物流服务准时、准确、 快速,具备高质量的特性。l低成本的物流系统。 精益物流系统通过合理配置基本资源, 以需定产, 充分合理地运用优势 和实力;通过电子化的信息流,进行快速反应、准时化生产,从而消除诸如设施设备空耗、 人员冗余、操作延迟和资

34、源等浪费,保证其物流服务的低成本。不断完善的物流系统。 在精益物流系统中, 全员理解并接受精益思想的精髓, 领导者制定能 够使系统实现“精益”效益的决策,全体员工贯彻执行,上下一心,各施其职,各尽其责, 达到全面物流管理的境界,保证整个系统持续改进,不断完善。 精益物流系统的基本框架l 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在精益物流系统中, 顾客需求是驱动生产的源动力, 是价值流的出发点。 价值流的流动 要靠下游顾客来拉动, 而不是依靠上游的推动, 当顾客没有发出需求指令时, 上游的任何部 分不提供服务, 而当顾客需求指令发出后, 则快速提供服务。 系统的生产是通过顾客需求拉 动的。l 准时在精益物流系统中, 电

35、子化的信息流保证了信息流动的迅速、 准确无误, 还可有效减少 冗余信息传递,减少作业环节,消除操作延迟,这使得物流服务准时、准确、快速,具备高 质量的特性。货品在流通中能够顺畅, 有节奏的流动是物流系统的目标。 而保证货品的顺畅流动最关 键的是准时。准时的概念包括物品在流动中的各个环节按计划按时完成,包括交货,运输, 中转, 分拣,配送等各个环节。 物流服务的准时概念是与快速同样重要的方面,也是保证货 品在流动中的各个环节以最低成本完成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满足客户要求的重要方面之一。准时也是保证物流系统整体优化方案能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l 准确准确包括:准确的信息传递,准确的库存,准确的客户需

36、求预测,准确的送货数量,等等,准确是 保证物流精益化的重要条件之一。l 快速精益物流系统的快速包括两方面含义: 第一是物流系统对客户需求反映速度, 第二是货 品在流通过程中的速度。物流系统对客户个性需求的反映速度取决于系统的功能和流程。 当客户提出需求时, 系 统应能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快速识别, 分类, 并制定出与客户要求相适应的物流方案。 客户历 史信息的统计,积累会帮助制定快速的物流服务方案。货品在物流链中的快速性包括, 货物停留的节点最少, 流通所经路经最短, 仓储时间最 合理, 并达到整体物流的快速。 速度体现在产品和服务上是影响成本和价值重要因素, 特别 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速

37、度也是竞争的强有力手段。 快速的物流系统是实现货品在流 通中增加价值的重要保证。l 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精益物流系统通过合理配置基本资源, 以需定产, 充分合理地运用优势和实力; 通过电 子化的信息流,进行快速反应、准时化生产,从而消除诸如设施设备空耗、人员冗余、操作 延迟和资源等浪费,保证其物流服务的低成本。 系统集成精益系统是由资源、 信息流和能够使企业实现“精益”效益的决策规则组成的系统。 精 益物流系统则是由提供物流服务的基本资源、 电子化信息和使物流系统实现“精益”效益的 决策规则所组成的系统。具有能够提供物流服务的基本资源是建立精益物流系统的基本前提。 在此基础上, 需要 对这些资源

38、进行最佳配置,资源配置的范围包括:设施设备共享、信息共享、利益共享等。 只有这样才可以最充分地调动优势和实力, 合理运用这些资源, 消除浪费, 最经济合理地提 供满足客户要求的优质服务。 信息化高质量的物流服务有赖于信息的电子化。 物流服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项目, 涉及大量繁杂 的信息。电子化的信息便于传递,这使得信息流动迅速、 准确无误,保证物流服务的准时和 高效; 电子化信息便于存贮和统计, 可以有效减少冗余信息传递, 减少作业环节, 降低人力 浪费。 此外,传统的物流运做方式已不适应全球化、知识化的物流业市场竞争,必须实现信 息的电子化, 不断改进传统业务项目, 寻找传统物流产业与新经济的

39、结合点, 提供增值物流 服务。使系统实现“精益”效益的决策规则包括使领导者和全体员工共同理解并接受精益思 想,即消除浪费和连续改善,用这种思想方法思考问题, 分析问题,制定和执行能够使系统 实现“精益”效益的决策。日本物流业的发展一、日本物流业的特点在日本,从事物流服务的有 150万人,每 50 人中有一名是做物流服务的。物流在日本的 广泛由此可见。 日本的物流管理, 已经形成了适合其国情的现代化流通体系。 其主要特点是:1 运输系统现代化。日本政府十分重视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建设,仅 1958-1968 年 10 年间,交通运输的投资就增长了 %,并实现了运输装备的现代化。 公路货运量由 19

40、60 年的% 上 升到 1984年的 %,汽车运输的优势在日本物流中十分突出。2 仓储系统现代化。日本仓储一直作为物流的中心环节,被列为重点发展的项目之一。 日本建有大型仓储群, 担负着物流中心的任务; 另外还建有一批小型仓库。 这些仓库的建设 为日本物流业增添了新的活力,叉车、托盘更是朝标准化、系列化方向发展。3 装卸搬运系统现代化。日本物流过程中,装卸搬运形成了一个有机系统,其装卸物多 数采用叉车,或用链条输送机传送。托盘小车的采用,加速了物流的速度。4 包装标准化。日本政府曾颁布了工业生产包装标准,大多数包装都有统一编号, 才能够条码识别物。包装技术或产品包装手段都实现了高度现代化。5

41、信息处理现代化。日本的各个物流中心完全使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它是实现信息 处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计算机总控室设有总机,与各工厂、商店、批发商社、用户以及物 流中心的各个分机系统都连成了网络,形成自动处理与传输的信息系统。二、日本物流业的发展经验1 重视物流业的学习和研究。美国是最早提出物流管理的国家,是世界上物流业最发达 的国家。 50 年代中期的日本,在经济恢复过程中,十分重视学习美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 验,他们在考察美国工厂的运输情况,如搬运设备、搬运方法、库存物资的堆垛方式与厂内 运输有关的工厂总体布局和搬运技术的状况之后, 正式引进了“物流”这一概念。 在日本经 济发展的有力支持和物

42、流需求的推动下, 物流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加之他们非常重视物 流的研究与组织管理,从而在进入 70 年代后,日本在物流技术和管理的探索上,开始走在 了世界的前列。日本物流业除了积极向他人学习借鉴之外, 还非常重视自身的科学研究。 他们成立了物流 研究所、物流学会等机构,组织各方面专家、 学者和物流工作者, 对共同关心的物流问题进 行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研究。 为了提高全社会的物流意识, 他们召开全国乃至国际会议, 即积 极提高物流业的战略地位,又提高物流科学研究和管理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日本重视物流科学研究还体现在肯花大力气培养物流管理人才上。 除了在有关的大专院校 设有物流课程, 培

43、养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外, 还有群众学术团体为社会培养一般的专业技术人 才。如日本物流管理学会和日本物资流通协会, 分别举办定期的物流大型讲座, 为社会培养 了大批物流管理人才。2 物流业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日本物流业发展无论是在规划布局、硬件设 施,还是在软件开发、 规范管理等各方面都是紧紧围绕着社会需求展开的, 有的甚至超前一 步,有力地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发展。日本政府推进物流发展主要是积极加快建立物流基地:首先,由政府牵头确定市政规划, 在城市的市郊结合部、 内环线之外 (或城市之间的主要干道附近) 选择合适的地块作为建设 物流基地的选址。 其次, 将基地内的地块分别以生地的价格出售

44、给各个不同类型的物流行业 协会, 协会以股份制的形式在其内部会员中招募资金, 用来购买土地和建造物流设施, 同时 成立专业公司来负责此项工作。协会成员的出资额可多可少 ,不足部分政府还可提供长期 低息贷款。 再次, 政府对已确定的物流基地积极加快交通设施的配套发展, 在促进物流企业 发展的同时,促使物流基地的地价升值, 使投资者能得到回报。最后, 各个协会的专业公司 则根据当前本行业的实际需求在物流基地内统一规划建设物流设施, 建成后由专业公司负责 管理。协会中出资的会员都可以按照自己业务的大小相专业公司承租物资设施, 并可享受相 同的优惠价格。 这样一方面保护了协会中投资者的利益, 另一方面

45、又避免了协会成员之间的 相互竞争,使物流设施得到充分利用。3 重视物流业信息化。为提高物流效率,适应流通产业发展的新要求,日本政府非常重 视物流产业的信息化。据 1988 年的日本政府颁布的 运输白皮书报告, 80%的运输业者已 经各种程度利用了计算机,特别是路线卡车的使用率达到了91%,航空运输业达到了 91%,外航海运业为 85%,仓库业 77%,路线卡车货运业的联网率达到了 63%,以其他公司的联网率带到了 50%,仓库业的联网率也超过了 50%。20日本在 20 世纪 80 年代物流业信息化程度已经很高。 随着世界性的信息化浪潮的兴起, 世纪 80 年代后, 流通业务将准时生产制引入商

46、品流通中, 生产者和销售者采用准时制生产、 准时流通的运营方式, 加快了物流业信息化的步伐。 通过信息化, 物流企业在出入货统计与 验证、库存管理联网、配送信息管理、载货明细表编制、货物追踪情报、运输车辆管理等方 面实现了自动化和效率化。三、日本物流发展对我国的启示1 转变观念,学习国际惯例,积极借鉴他国物流发展经验。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应学习国 外经验,积极从创造物流发展的宏观环境角度,调整不适应物流发展的行业、地区、部门政 策,为物流业的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发展创造条件。此外,积极制定物流业发展规划并 赋予规划应有的法律地位, 使物流业的发展能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同时, 我们要更多的关 注

47、国际规则, 从观念上理解并适应中国经济参与国际化竞争后对物流业的影响。 物流从业人 员也应加强学习, 熟悉国际惯例和新兴物流技术, 跟上国外先进水平, 促进管理方式与国际 接轨。2 整合传统物流企业,提高物流资源的使用效率。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应逐步推进现 有物流服务资源的整合, 比如在“物流基地”或“物流中心”的建设方面, 应当在开始时就 贯彻整合的原则, 充分运用网络技术, 在全社会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 再比如现行的 6 个物 流系统包括海运物流系统、物资储运物流系统、生产企业物流系统、口岸城市物流系统、国 物流企业构建供应链策略联盟,参与全球化市场竞争的必由之路。3 物流产业要信息化。采取积极措施,促进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加快物流标准化的进 程。信息化是现代化物流的灵魂,通过推广物流信息技术,使信息高度网络化,提高物流作 业系统的效率, 特别是在物流作业的各个环节使用各种先进的物流专用设备和技术, 是各物 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