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2重点--已打_第1页
诊断学2重点--已打_第2页
诊断学2重点--已打_第3页
诊断学2重点--已打_第4页
诊断学2重点--已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诊断习题一、名词解释血液检验1、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 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下限。2、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外周血液中出现杆状核粒细胞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称核左移。3、Auer小体: 白细胞胞质中出现红色细杆状物质。4、类白血病反应: 是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5、核右移: 外周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称核右移。 6、网织红细胞: 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的细胞7、红细胞沉降率: 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肾功能检测8.Ccr(内生肌酐清除率): 肾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9.莫

2、氏试验(浓缩稀释试验); 在日常或特定的饮食条件下,观察病人的尿量和尿比重的变化,用以判断肾浓缩与稀释功能的方法(莫氏试验)。10.肾前性氮质血症11.肾前性少尿:严重脱水,腹水,循环衰竭所至血容量不足、肾血流量减少灌注不足致少尿,此时BUN升高,肌酐升高不明显, BUN/Cr( mg/dl )10:1,经扩容尿量多能增加,BUN可自行下降。尿常规12.肾小球源性血尿: 红细胞通过肾小球滤过膜时,受到挤压损伤,在肾小管中受到不同的PH,渗透压变化的影响,呈多形性改变 13.蛋白尿: 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或定量试验超过150mg/24h尿时,称蛋白尿。14.血红蛋白尿: 又为溢出性蛋白尿,因血浆

3、中出现异常增多的低分子量蛋白质,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致的蛋白尿15.乳糜尿: 尿中混有淋巴液而呈稀牛奶状称为乳糜尿。16.管型: 蛋白质,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 17.肾小管性蛋白尿: 因中毒炎症等因素引起近曲小管对低分子量蛋白质的重吸收减弱所致的蛋白尿18.肾性糖尿: 血糖浓度正常,由于肾小管病变导致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降低所致,即肾阈值下降产生的糖尿,又称肾性糖尿。 19.肾小球性蛋白尿: 各种原因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及电荷屏障受损,血浆蛋白大量滤入原尿,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致。20.肉眼血尿: 每升尿液中含血量超过1ml,即可出现淡红色,称肉眼血尿。

4、10、21.镜下血尿: 如尿液外观变化不明显, 离心沉淀后,镜检时每高倍镜视野红细胞平均大于3个,称为镜下血尿22.肾衰竭管型: 由蛋白质及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碎片构成,外形宽大,不规则,易折断。常见于慢性肾衰竭少尿期,提示预后不良。23.镜下脓尿浆膜腔积液检查24.渗出液: 为炎性积液,炎症时由于病原微生物的毒素,组织缺氧以及炎症介质作用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以致血液中大分子物质及各种细胞成分都能渗出血管壁。25.漏出液: 为非炎性积液血栓与止血26.APTT: 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7.PT: 在被检查血浆中加入钙离子和组织因子,观察血浆的凝固时间成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28

5、.INR: 国际正常化比值肝功能29.A/G倒置: 清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增高均可引起A/G倒置,见于严重的肝功能损伤及M蛋白血症30.“胆酶分离”现象: 急性重症肝炎时,病程初期转氨酶升高,以AST升高显著,如在症状恶化时,黄疸进行性加深,酶活性反而降低,即出现“胆酶分离”现象,提示肝细胞严重坏死,预后不良。31.低蛋白血症 : 血清总蛋白<60g/L或清蛋白<25g/L,称为低蛋白血症32.甲胎蛋白: 胎儿早期肝脏合成的一种糖蛋白,出生后合成受到抑制。对诊断肝细胞癌、滋养细胞恶性肿瘤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二、填空题血液检验1、根据红细胞形态学特点,可将贫血分为正常细胞性贫血、小细胞性

6、贫血、大细胞性贫血、单纯小细胞性贫血4类。2、用于贫血形态学分类的三个红细胞平均值名称分别是MCV 、 MCH、MCHC。3、促使血沉加快因素主要是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球蛋白 、清蛋白 。红细胞的形状、数量 对血沉也会产生影响。4、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正常值120-160g/L,红细胞数正常值4-5.5×1012/L。5、成年女性血红蛋白正常值110-150g/L,红细胞数正常值3.5-5×1012/L。6、红细胞染色反应异常包括低色素性、高色素性 、 嗜多色性。7、病理情况下红细胞结构异常包括嗜碱性点彩 、染色质小体、卡-波环 、有核红细胞。8、周围血白细胞正常值,成人4-10

7、*109,白细胞分类中,杆状核粒细胞占0-5,分叶核粒细胞占50-70,淋巴细胞占20-40,单核细胞占3-8,嗜酸性粒细胞占0.5-5。9、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于过敏性疾病 和皮肤病粪便检查1、显微镜检阿米巴痢疾粪便中红细胞多于白细胞,血存在;细菌性痢疾粪便中红细胞少于白细胞,粘液及脓存在。2、孢子虫属肠道完全寄生性原虫,被列为艾滋病重要检查项目。3、粪便中有意义的原虫类主要是阿米巴滋养体及其包囊,其中滋养体为致病阿米巴。4、粪便显微镜检查可见的细胞种类有白细胞、 红细胞、 上皮细胞 、巨噬细胞、 及肿瘤细胞。5、细菌性痢疾的外观常为脓血便,镜检可见到白细胞 红细胞 和巨噬细胞。6、粪便隐

8、血试验间断阳性见于消化道溃疡,持续阳性见于消化道恶性肿瘤。浆膜腔积液检查1、漏出液属于非炎性积液,形成的主要原因有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压升高、 淋巴管阻塞。2、渗出液主要由炎症引起。也见于恶性肿瘤、风湿性疾病等引起。3、 漏出液蛋白总量常小于100*106,比重常在1.018以下,渗出液中葡萄糖含量较血糖水平低,比重常高于500*106。4、漏出液细胞数常小于100*106/L,渗出液细胞数常大于500*106/L。肝功能1、正常人尿胆红素为阴性反应,尿内尿胆原呈阴性或弱阳性反应。2、STB增高伴UCB明显增高提示溶血性黄疸,伴CB明显增高提示胆汁淤积性黄疸,三者均

9、增高为肝细胞性黄疸。3、ALT主要分布在肝脏,其次是骨骼肌、肾脏、 心肌等组织,AST主要分布在心肌,其次是肝脏、骨骼肌、和肾脏。4、血清中大部分ALP来源于肝脏和骨骼肌,ALP明显升高主要见于肝胆系统疾病及骨骼疾病。5、检查中主要反映肝细胞损伤的酶有ALT和AST,主要反映胆管阻塞性疾病的酶有ALP和GGT。三、诊断判断血液检验1、贫血患者红细胞减少与血红蛋白减少程度都是一致的。(×)2、球形红细胞是一种体积小、含血红蛋白少的红细胞。(×)3、急性大出血时血液中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会迅速减低。(×)4、脾破裂、宫外孕等大出血,血液中白细胞会迅速明显升高。(&#

10、215;)5、溶血性贫血时网织红细胞常显著减少。(×)6、高球蛋白血症时,红细胞呈缗钱状形成。()7、点彩红细胞增多可见于铅中毒。()8、红细胞沉降率是特异性很强的实验。(×)9、肿瘤患者血沉明显增快。(×)粪便检查1、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表明有消化道出血。()2、粪便标本采集务必新鲜,挑取脓血部分,多处取样。()3、做隐血试验前三天应禁食肉类及含动物血的食物,禁服铁剂及VitB。(×)4、临床判断消化道出血是否完全停止的最可靠的实验指标是粪便隐血试验。()5、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最主要的鉴别点是粪便的外观。()尿常规1、肾小管性蛋白尿系指肾小管损害后,异

11、常分泌大量小分子量蛋白质所致。(×)2、测定尿比重可粗略的反映肾小管稀释浓缩功能。()3、脓尿和菌尿加热后其混浊消失。(×)4、尿中出现大圆形上皮细胞常表示肾小管有病变。(×)5、尿路结石患者尿中可出现红细胞管型。()6、正常人尿中不会出现蛋白。(×) 7、肾性糖尿时血糖正常,尿糖阳性。()浆膜腔积液检查1、胸水常规检查结果:无色透明,比重1014,细胞数<100×106/L,粘蛋白定性试验阴性,表明是渗出液。(×)2、血性积液可见于急性结核性胸、腹膜炎、恶性肿瘤、风湿性疾病等。()3、漏出液中细胞主要以中性粒细胞及间皮细胞为主

12、,而渗出液以淋巴细胞为主。(×)4、结核性胸腔液多以淋巴细胞为主,在起病早期可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四、选择题血液检验1、下列哪种情况网织红细胞不会增高( E  )   A.溶血性贫血   B.急性失血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治疗后   D.巨幼细胞性贫血治疗后   E.再生障碍性贫血 2、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减少见于(  E  )  

13、; A.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B. 心肌梗死   C. 大面积烧伤   D. 恶性肿瘤和白血病   E. 系统性红斑狼疮  3、下列各项不符合严重感染的是( C  )   A.白细胞总数常增加   B.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C.淋巴细胞相对减少   D.嗜酸粒细胞常增加

14、   E.中性粒细胞出现中毒性改变 4、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的原因是:AA、急性感染和化脓性感染 B、中毒 C、急性出血 D、恶性肿瘤 E、急性溶血5、核右移见于( A )   A.骨髓造血功能减退   B.急性、慢性白血病   C.类白血病反应   D.败血病   E.肺炎双球菌性肺炎 6红细胞比容减少见于( B  )  &

15、#160;A.大面积烧伤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严重腹泻   D.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E.慢性心肺疾患 7棒状小体(Auer小体)见于(D  )  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E .严重感染 8、贫血是外

16、周血单位体积中:( D)A红细胞数低于正常B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C红细胞、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D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E循环血量较正常减少9、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呈现:(A)A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B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C大细胞性红细胞D镰形RBC E缗钱状10、粒细胞减少症是指:(C)A白细胞总数<4×109/LB中性粒细胞数<05×109/L C中性粒细胞数<15×109/LD中性粒细胞数<2×109/L E中性粒细胞数<1×109/L11、急性溶血时:()A网织红细胞计数升高B中性粒细胞核右移C脾脏

17、显著增大D白细胞计数不变 E外周血不会出现有核红细胞12、在疾病进展期,出现中性粒细胞核右移,常提示:( A )A、预后不良 B、预后良好 C、机体抵抗力强 D、骨髓造血功能旺盛 E、白细胞总数增高13、中性粒细胞受损后并发脂肪变性,胞浆中出现:( B )A、中毒颗粒 B、空泡 C、球形包涵体 D、棒状小体 E、嗜碱性点彩14、铅中毒时血片中可见:(B )A、有核红细胞 B、点彩红细胞 C、大红细胞 D、小红细胞 E、巨幼红细胞15、可引起中线粒细胞减少的疾病有:( C )A、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B、大手术后 C、伤寒 D、糖尿病酮症酸中毒E、急性粒细胞白血病16、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 C

18、)A、大细胞性贫血 B、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C、正常细胞性贫血 D、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E、海洋性贫血17、核右移是指外周血中出现5叶核以上的中性粒细胞超过:( B )A、2 B、3 C、4 D、5 E、1018、不属于中性粒细胞中毒性改变的是:( D )A、中毒颗粒 B、空泡形成 C、核固缩 D、棒状小体 E、细胞大小不均B型选择题 A中毒颗粒B嗜酸粒细胞增多C异形淋巴细胞D单核细胞增多E嗜碱粒细胞增多1急性血吸虫病(B)2化脓菌感染(A)3急性感染恢复期(D) A、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B、中性粒细胞核右移  C、异型淋巴细胞 D、Do

19、hle小体  E、Auer小体   1. 杆状核粒细胞增多称为         ( A )   2. 5叶以上的中性粒细胞增多称为   ( B )   3.严重感染时的中性粒细胞中可见       (D  )  

20、0;4.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可见           ( C )A球形红细胞B缗钱状红细胞C靶形红细胞D泪滴状红细胞E裂红细胞1、地中海贫血(C)2、多发性骨髓瘤(B)3、骨髓纤维化(D)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E)粪便检查1、粪便镜检有大量白细胞常见于( A )A.肠炎 B.细菌性痢疾 C.阿米巴痢疾D.溃疡性结肠炎 E.克隆病2、粪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常见于( B )A.溃疡病 B.胃癌 C.食肉动物血D.肠结核 E.溃疡性结肠息3、霍乱,副霍乱患者的大便性状为( D

21、 )A.粘液便 B.脓血便 C.鲜血便D.米泔样便 E.冻状便4、阻塞性黄疸时,大便性状为( E )A.粘液,脓血便 B.柏油样便 C.鲜血便D.米甘样便 E.白陶土样便5、痢疾患者的大便性状为( A )A.脓血便 B.鲜血便 C.冻状便 D.米甘样便 E.柏油样便6、正常粪便中不应有( A )A.红细胞 B.白细胞 C.淀粉颗粒D.植物纤维 E.脂肪小滴7、患者,女,32岁,轻度发热,腹泻、腹痛就诊。实验室粪便检查:粪便为脓血便,有鱼腥臭味,果酱色;镜检见大量红白细胞,且红细胞多于白细胞数,多粘连成堆,形态残碎;则该患者最可能患( D )A 细菌性痢疾 B 过敏性肠炎 C 胃出血 D 阿米巴

22、痢疾 E 伪膜性肠炎B型选择A.粘液、脓血便B.稀糊状便C.米泔样便D.白陶土样便E.柏油样便1、霍乱、副霍乱 ( C)2、消化道出血 ( E )3、阻塞性黄疸 ( D )4、细菌性痢疾 ( A )5、急性肠炎 ( B )肾功能检测1、能较早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是:( A )A、内生肌苷清除率;B、血尿素氮;C、血肌苷;D、浓缩稀释试验;E、血尿酸。2、下列哪项不符合昼夜尿比重试验的参考值?( C )A、24h尿量为10002000ml;B、昼尿量与夜尿量之比为34:1;C、12h夜尿量不应超过500ml;D、尿量最高比重应在1.020以上;E、最高比重与最低比重之差,不应少于0.009。3、

23、下列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不包括:(D )A、内生肌苷清除率;B、血尿酸;C、血-2微球蛋白;D、尿-2微球蛋白;E、血尿素氮。4、患者应用较长时间庆大霉素后,为了解是否对近曲小管造成损害,最适宜做:(B )A、BUN测定 B、莫氏试验 C、尿-2微球蛋白测定 D、Ccr测定 E、Cr测定5、某患者昼夜尿比重试验结果为:24h尿量约为2300ml,12h夜尿量1500mL,各次尿比重均在1.010左右,可见于哪种疾病?( A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急性肾盂肾炎 C、慢性肾盂肾炎晚期 D、高血压病早期 E、以上都不是6、下列哪项指标最能反映肾小管受损的严重程度:( E )A、24h尿量30

24、00ml B、昼夜尿量比为3:1 C、12h夜尿量800ml D、最高尿比重与最低尿比重之差为0.010 E、尿液最高比重为1.010尿常规1、新排出的尿液混浊,放置后有白色云絮状沉淀,加热或加酸后沉淀不消失,应考虑:( A )A、脓尿B、尿酸盐结晶C、碳酸盐结晶D、磷酸盐结晶E、磷酸钙结晶2、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可出现:( D )A、肾小球性蛋白尿B、肾小管性蛋白尿C、混合性蛋白尿D、溢出性蛋白尿E、组织性蛋白尿3、正常人尿比重为:(D)A、1.010 B、1.015 C、1.020 D、1.0151.025 E、1.0251.0354、正常人尿中可出现:(C)A、细胞管型B、颗粒管型C、透明管

25、型D、蜡样管型E、脂肪管型5、白细胞管型最常见于 AA、急性肾盂肾炎 B、急性肾小球肾炎 C、慢性肾炎 D、输尿管结石 E、膀胱炎6、肾小管病变时尿液检查下列哪些细胞增多? AA、小圆上皮细胞 B、大圆上皮细胞 C、尾形上皮细胞 D、底层移形上皮细胞E、扁平上皮细胞B型题A、肉眼血尿 B、镜下血尿 C、酱油色尿 D、深黄色振荡后泡沫不消失 E、乳糜尿1、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 C )2、胆石症所致的黄疸 ( D )3、丝虫病 ( E )4、每升尿液内含血量超过1ml为 ( A )A、透明管型 B、蜡样管型 C、颗粒管型 D、白细胞管型 E、上皮细胞管型1、正常人尿中偶见 ( A )2、尿毒

26、症时尿中特征性所见( C )3、活动性肾盂肾炎时尿中所见(D)浆膜腔积液检查1、胸腔积液中葡萄糖含量仅1.0mmol/L,应首先考虑:( A )A、化脓性胸膜炎B、结核性胸膜炎C、癌性胸膜炎D、心力衰竭E、肝硬化2、胸腔积液中粘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反应多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C )A、肝硬化 B、肾病综合征 C、肺癌 D、重度营养不良 E、慢性心力衰竭3、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腹膜炎腹腔积液的特点是:( C )A、漏出液 B、渗出液 C、血性液D、乳糜液 E、界于漏出液与渗出液之间4、哪项不是漏出液的特点:( B )A、比重1.018 B、能自凝 C、细胞计数100×106/LD、粘蛋白定性

27、试验阴性 E、葡萄糖定量与血糖相近5、下列哪项不符合化脓性腹膜炎的腹腔积液特点:( D )A、腹腔积液外观混浊B、比重1.020C、Rivalta试验()D、蛋白定量12g/LE、细胞计数850×106/L,以多核者为主。6、有关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胸腔积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多呈草黄色,易自行凝固 B、比重1.018C、蛋白含量25g/L,Rivalta试验()D、胸腔液糖量与血糖呈一致变化E、细胞成分以淋巴细胞为主,中性粒细胞不高血栓与止血1、PT延长常见于( D )A 血友病 B 血管性血友病 C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D 口服华法令后 E 再生障碍性贫血2、IN

28、R指( B )A 国际敏感指数 B 国际标准化比值 C 病人PT值 D 国际输血协会 E 国际标准化指数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APTT试剂中富含组织凝血活酶和Ca2+ B PT超过正常对照10s以上为异常C INR为PT结果表达的一种方式 D PT试剂中所含的物质可激活因子,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 E APTT超过正常对照3s以上为异常4、临床监测肝素抗凝治疗的常用指标是( A )A APTT B PT C BT D CT E PLT5、内源性凝血系统最常用的筛选试验是:( D )    A 出血时间测定(BT)    B 血

29、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    C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     D 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E 凝血时间测定(CT) 8、鉴别原发性纤溶与继发性纤溶最有价值的指标是 EA FDP B DD C Fg D APTT E PT6、维生素K依赖性因子是( )A 、 B 、 C 、 D 、 E 、7、在APTT测定中,白陶土用于激活凝血因子( )A B C D E 8、下列哪些不符合甲型血友病的诊断:( ) A.凝血时间不正常 B.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不正常C.出血时间不正常 D.因子缺乏 E.关节畸形 9、血块收缩

30、试验主要用于检测( )A 血管功能 B 纤维蛋白原浓度 C 血小板功能 D 凝血酶活性 E F活性10、凝血因子又称为( )A 组织因子 B 凝血酶原 C 稳定因子 D 易变因子 E 抗血友病球蛋白肝功能1、下列哪项是反映肝损害的最敏感的检查指标?( B )A、AFP(甲胎蛋白) B、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C、AST(天门冬氨基转移酶)D、GT(谷氨酰转移)E、ALP(碱性磷酸酶)2、当临床上怀疑急性肝炎时,应尽快做下列哪项检查?( B ) A、血清胆红素B、ALT C、ALP D、血清胆红素 E、血清胆固醇3、肝细胞合成的蛋白质不包括: ( D )白蛋白 B、糖蛋白 C、脂蛋白 D、-

31、球蛋白 E、凝血因子4、白蛋白减少到下列哪项指标时易产生腹水? ( E ) A、40g/L以下 B、38g/L C、35g/L D、30g/L E、25g/L5、下列哪种情况下AFP升高明显?( )A 急性肝炎 B 慢性活动性肝炎 C 原发性肝癌D 肝硬化活动期 E 妊娠7个月妇女6、关于尿胆红素测定,下列叙述那项正确?( B ) A、正常可出现阳性反应 B、肝细胞黄疸时,尿胆红素中度增加 C、阻塞性黄疸时,尿胆红素阴性 D、溶血性黄疸时,尿胆红素明显增加 E、严重肾损伤时,尿胆红素明显增加7、关于血清转氨酶测定的叙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E )A、ALT和AST均属于非特异性细胞内功能酶B、

32、正常时血清内含量很低C、肝细胞受损伤时其活性迅速增加D、ALT的半衰期为6.3天,AST的半衰期为2天E、ALT测定反映肝细胞损害的灵敏度较AST低8、有关碱性磷酸酶(ALP)测定的临床意义,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D )A、ALP与转氨酶同时测定,有助于黄疸的鉴别B、80的阻塞性黄疸患者,ALP30KingU,转氨酶轻度增高C、肝细胞性黄疸的转氨酶活性很高,ALP正常或稍高D、肝内局限性胆道阻塞时ALP与ALT均明显升高E、骨骼疾病或癌症患者ALP可升高9、需了解慢性肝病肝脏功能受损程度时应选择:( D )A、异常凝血酶原与甲胎蛋白 B、血白蛋白电泳与A/GC、ALT与AST D、碱性磷酸酶(

33、ALP) E、血清铜生化1、心肌梗塞时不升高的酶是:( B ) A AST B ALP C LDH D CPK E CPK-MB2、OGTT主要用于:( C )A、诊断是否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B、判断糖尿病预后C、确诊可疑的隐匿性糖尿病D、了解糖尿病是否得到控制E、指导临床用药3、有关肌酸激酶(CK),错误的是:( D )A、主要存在于胞质和线粒体内B、以骨骼肌和心肌含量最多C、男性CK活性高于女性D、不受性别、年龄、种族和生理状态的影响E、红细胞内CK含量极少4、AMI病人CK变化不正确的是:( D )A、发病38h即明显升高 B、峰值在1036hC、34d恢复正常 D、发病8h内不增高可排除

34、AMI E、病程中CK再次增高提示再梗死血液检验1、病理性血沉增快的临床意义?答:1)各种炎症性疾病:急性细菌性炎症时,炎症发生后23天即可见血沉增快。风湿热、结核病时,因纤维蛋白原及免疫球蛋白增加,血沉明显加快。2)组织损伤及坏死:如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沉增快,而心绞痛时则无改变。3)恶性肿瘤:增长迅速的恶性肿瘤血沉增快,可能与肿瘤细胞分泌糖蛋白(属球蛋白)、肿瘤组织坏死、继发感染或贫血等因素有关。4)各种原因导致血浆球蛋白相对或绝对增高时,血沉均可增快,如慢性肾炎、肝硬化、多发性骨髓瘤、巨秋蛋白血症、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黑热病等。5)其他:部分贫血患者,血沉可轻度增快

35、。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粘液水肿等患者,血中胆固醇高,血沉亦见增快。2.试述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 答:生理性增多:日间变化、妊娠与分娩、剧烈运动或劳动后、饱餐、淋浴、高温、严寒 病理性增多: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球菌为最常见的原因;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代谢性中毒、化学药物、生物性中毒;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恶性肿瘤3、何谓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答:病理情况下,中性粒细胞核象可发生变化,出现核左移或核右移现象,叫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1)、核左移:外周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Nst、晚幼粒、中幼粒

36、、早幼粒等)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急性溶血反应等。白血病、类白血病反应,也可出现极度核左移现象。(2)、核右移:周围血中N分叶5叶以上者超过3%常伴有WBC减低。巨幼贫、造血功能衰退、抗代谢药物治疗疾病进行期突然核右移,表示预后不良。4.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因有哪些?答:中性粒细胞减少 N< 1.5×109/L为粒细胞减少症,<0.5 ×109/L为粒细胞缺乏症 (1)、感染:G-b如伤寒、副伤寒;v如流感、巨细胞病毒、风疹 ;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 (2)、血液病:再障、恶组、巨幼贫、PNH (3)、慢性

37、理化损伤:辐射(X线)、药物(氯霉素、DM、肿瘤、甲亢、磺胺)(4)、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5)、脾亢肾功能检测何为内生肌酐清除率?如何计算?其临床意义有哪些? 答:内生肌酐清除率:肾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计算方法公式:Ccr(ml/min)尿肌酐浓度(µmol/L)×每分钟尿量(ml/min)/血浆肌酐浓度(µmol/L) 简便方法:Ccr(ml/min)(140-年龄)×体重(k g)/72×血肌酐浓度(mg/dl) (男性)Ccr(ml/min)(140-年龄)×体重(k g)/85×

38、血肌酐浓度(mg/dl) (女性)临床意义:判断肾小球损害的敏感指标评估肾功能损害程度指导治疗尿常规1.简述各种病理性尿蛋白形成原因及常见疾病。答:1) 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球率过膜通透性及电荷屏障受损,血浆蛋白大量滤入原尿,超过肾小管重吸收所致。a) 原发性肾损害:肾炎、肾病综合征b) 继发性肾损害:糖尿病、高血压、SLE等2) 肾小管性蛋白尿: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a) 尿蛋白定性 + +b) 以小分子量蛋白为主b) 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及药物、重金属中毒3) 混合性蛋白尿:肾小球、肾小管同时受累,尿中大、中、小分子蛋白质同时出现。a) 蛋白量与肾病程度明显相关b) 多见于慢性肾病,如

39、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等。4) 溢出性蛋白尿:a) 本周氏蛋白尿-多发性骨髓瘤b) 血红蛋白尿-急性溶血5) 假性蛋白尿:尿内混有大量血、脓、粘液等成份,导致蛋白定性阳性。a) 见于:膀胱炎、尿道炎、出血、阴道分 泌物6) 组织性蛋白尿:肾组织被破坏或肾小管分泌蛋白增多所致的蛋白尿,多为低分子量蛋白尿,以T-H糖蛋白为主要成分。2.何为尿管型?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答:【定义】蛋白质、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形成条件】 以白蛋白和T-H蛋白为基质 肾小管具有尿液浓缩、酸化功能 尿流缓慢,仍存在可交替使用的肾单位3.简述肾小球性蛋白尿的形成及临

40、床意义答: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球率过膜通透性及电荷屏障受损,血浆蛋白大量滤入原尿,超过肾小管重吸收所致。常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原发性肾小球损害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系统性红斑狼疮、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继发性肾小球损害性疾病。浆膜腔积液检查漏出液和渗出液的鉴别?答:如下表:鉴别点                          &

41、#160; 漏出液                         渗出液 病因                      

42、60;     非炎症                     炎症、肿瘤或理化刺激 外观                      

43、60;    淡黄、浆液性               不定可为黄色、血性、脓样 透明度                         透明、偶见微浑   &

44、#160;         多为浑浊               比重                          

45、; <1.015                      >1.018凝固                            不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