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选修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 滕王阁序》最新同步教案40_第1页
语文选修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 滕王阁序》最新同步教案40_第2页
语文选修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 滕王阁序》最新同步教案40_第3页
语文选修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 滕王阁序》最新同步教案40_第4页
语文选修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 滕王阁序》最新同步教案4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选修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 滕王阁序最新同步教案唐诗宋词选读 滕王阁序教案40 【教学目的】 一、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二、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三、掌握“故”、“尽”、“属”、“即”等实词的义项,体会“且”、“矣”等虚词的用法。四、背诵课文25段。 【教学设想】 以诵读法学习本文。 一、阅读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二、指导诵读,注意停顿,通过诵读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三、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一、介绍写作背景。 二、疏通文意,通读全文。 【教学步骤】 一、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字子

2、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四库全书总目谓 “勃文为四杰之冠”。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司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2、写作背景 五代人王定保唐摭言: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

3、。及以纸笔,延让宾客,勃不辞。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语。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另说此文应为“二十六”岁时作,似以此说为是。 高宗时,洪州都督阎公某重修此阁,并于上元二年(675)的重九日,在滕王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南下探亲,路过这里,也参加了盛会,即席赋诗,并写下了滕王阁诗序。 3、关于滕王阁 “江南三大名楼”(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之一。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

4、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这座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诗序而很快出名。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说:“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二、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基本流畅。 三、检查朗读情况。 1、找学生读,正音。 2、朗读指导:句子节奏划分 节奏的划分,关系到诵读时语气的准确性。 四字句的读法只有一种模式,如:豫章故郡。 六字句的读法有五种:孟学士之词宗;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穷岛屿之萦回。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

5、路之人。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 七字句的读法有四种: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台隍枕夷夏之交;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阎公之雅望。 3、再教师范读。4、学生齐读(或自由读)。 四、理清结构,把握段意。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同时交代了自己有幸参加盛宴的情况。 第二部分(23):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45):写宴会的盛况,抒写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67):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五、作业 1、 熟读课文。 2

6、、 完成课后练习二、五。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一、翻译并分析第15段,背诵第25段。 二、重点语句分析。 【教学步骤】 一、检查朗读情况:准确、熟练。 二、翻译并分析第1段。 1、学生结合“注释”翻译第1段。2、教师点拨,重点提示:3、朗读第1段。 三、翻译并分析23段。 1、学生结合“注释”翻译第23段。 2、教师点拨,重点提示: (1)第2段写滕王阁在山水之间。 (2)第3段登阁远望所见山川之美。 (3)赏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自天而下,孤鹜自下而上,故曰齐飞;秋水碧而连天,长天空而映水, 故曰一色。千古绝唱。 同时,“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一句中

7、自成对偶,叫“当句对”,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3、朗读、背诵第23段。 四、翻译并分析45段。 1、学生结合“注释”翻译第45段。 2、教师点拨,重点提示: (1)第4段写宴会盛况,兴尽悲来,感叹天地之大,宇宙无穷;人生无常,盛衰有时,怀才不遇,报国无路。 兴因何来:“爽籁”、“纤歌”、美酒,文士相聚,“四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二难”(贤主、嘉宾)。 悲从何至:可知而不可更(盈虚),不可至(南溟、北辰),不可越(关山),不如意(仕途“失路”),聚短终散(萍水相逢)。 (2)第5段言自己虽遭时命之穷,但正因之以自励,从消沉中振起,理想、志节不变。 (3)赏析:“老当益壮,宁移白首

8、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时改变自己的心志?处境艰难反而更加坚强,不放弃远大崇高的理想。表现了作者高尚的人生观。 (4)学习+创新,写出好的语言。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庚信马射赋) “旌旗共云汉比高,锋锷与霜天比净。”(王应麟困学纪闻) “浮云共岭松张盖,明月与兰桂分丛。”(唐德州长寿寺舍利碑)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班固后汉书·马援传) (5)“四韵俱成”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9、。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3、朗读、背诵第45段。 五、作业 1、 背诵25段。 2、 完成课后练习三、四。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一、翻译并分析第67段。二、归纳总结骈文的特点及本文的写作特点。三、积累实词义项及虚词用法。【教学步骤】 一、 查25段的背诵情况。二、翻译并分析67段。1、学生结合“注释”翻译第67段。2、教师点拨,重点提示: (1)第6段自述身世及怀才不遇的苦闷。用了大量的典故,涉及到大量的人物:终军、班超、宗悫、谢玄、孟母、孔鲤、杨得意、司马相如、钟子期、俞伯牙。可见,要想写好文章,要多读,要积累。要“厚积而薄发”。王勃不是典故、人物的堆砌,而是用它们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两者有机结合。光积累还不行,还要会用,为我所用。 (2)第7段回应盛宴,答谢主人阎公,收束全文。3、朗读、背诵第67段。 三、关于骈文 骈文,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六朝骈文的句式多以四、六句为主,但常常夹有杂言。唐代开始,骈文的句式更趋规整,出现了通篇四、六字句的骈文,所以在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骈文的主要特点是要求通篇文章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语对偶。在声韵上,骈文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