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I练习册题目_第1页
电工技术I练习册题目_第2页
电工技术I练习册题目_第3页
电工技术I练习册题目_第4页
电工技术I练习册题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电工技术习题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中南大学2011年上学期46目 录习题1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1习题2等效电路分析方法.4习题3支路电流法、回路电流法和节点电压法.8习题4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和最大功率传输定理.11习题5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16习题6正弦电路的谐振22习题7含耦合电感的正弦电路24习题8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27习题9三相交流电路29习题10动态电路.32习题11二端口网络.38习题12非线性电阻电路.40习题13磁路和变压器.42习题14电动机.43习题15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45专业 学号 姓名 成绩 习题1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1-1 根据图示参考方向,判断各元件是吸收还

2、是发出功率,其功率各为多少?1-2 各元件的条件如图所示。(1)若元件A吸收功率为10 W,求Ia; (2)若元件B产生功率为(10 W),求Ub;(3)若元件C吸收功率为(10 W),求Ic;(4)求元件D吸收的功率。1-3 求各电路中所标出的未知量u、i、R或p的值。1-4 图示各电路中的电源对外部是提供功率还是吸收功率?其功率为多少?1-5 求图示各电路中电压源流过的电流和它发出的功率。1-6 (1)求图 (a)电路中受控电压源的端电压和它的功率;(2)求图 (b)电路中受控电流源的电流和它的功率;(3)试问(1)、(2)中的受控源是否可以用电阻或独立电源来替代?若能,所替代元件的参数值

3、为多少?并说明如何联接。1-7 求图示各电路中的Uab,设端口a、b均为开路。习题2等效电路分析方法2-1 求各电路的等效电阻Rab。2-2 有一滑线电阻器作分压器使用见图(a),其电阻R为500 ,额定电流为1.8 A。若已知外加电压u500 V,R1100 。求:(1)输出电压u2;(2)用内阻为800 的电压表去测量输出电压,如图(b)所示,问电压表的读数为多大?(3)若误将内阻为0.5 ,量程为2 A的电流表看成是电压表去测量输出电压,如图(c)所示,将发生什么后果?2-3 利用电源等效变换化简各二端网络。2-4 应用电源等效变换的方法求电路中的电流i。2-5 求各电路的入端电阻Ri。

4、习题3支路电流法、回路电流法和节点电压法3-1 用支路电流法求各电路的电流i1,并求出图(b)电路中电流源的功率。3-2 用网孔电流法求电路中的ix。3-3 用回路电流法求电流源的端电压u。3-4 用回路电流法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3-5 用节点分析法求图示电路中的u和i。3-6 用节点分析法求电路中的ua、ub、uc (图中S代表西门子)。习题4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和最大功率传输定理4-1 用叠加定理求各电路中的电压u2。4-2 当开关S在位置“1”时,毫安表读数为40 mA;当开关S在位置“2”时,毫安表读数为60 mA。问:开关S在位置“3”时,毫安表的读数为多少?4-3 电路

5、如图示,当2 A电流源未接入时,3 A电流源向网络提供的功率为54 W,u212 V;当3 A电流源未接入时,2 A电流源向网络提供的功率为28 W,u38 V。求两电源同时接入时,各电流源的功率。4-4 试用戴维南定理求图示各电路的电流i。4-5 分别用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求图示各电路中的电流i。4-6 电路如图示,问:Rx为何值时,Rx可获得最大功率?此最大功率为何值?习题5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5-1 已知电流相量。试写出其极坐标形式和对应的瞬时值表达式。设角频率为。5-2 已知图(a)、(b)中电压表V1的读数为30 V,V2的读数为60 V;图(c)中电压表V1、V2和V3的读数分别为1

6、5 V、80 V和100 V。(1)求三个电路端电压的有效值U各为多少(各表读数表示有效值);(2)若外施电压为直流电压(相当于=0),且等于12 V,再求各表读数。 5-3 已知激励电压u1为正弦电压,频率为1000 Hz,电容C=0.1 F。要求输出电压u2的相位滞后u160°,问电阻R的值应为多少?5-4 已知。试确定R和L之值。5-5 已知电流表A1的读数为3 A、A2为4 A,求A表的读数。若此时电压表读数为100 V,求电路的复阻抗及复导纳。5-6 已知XC=10 , R=5, XL=5 , 电表指示为有效值。试求A0及V0的读数。5-7 图示电路中,并联负载Z1、Z2的

7、电流分别为I1=10 A,I2=20 A,其功率因数分别为,端电压U=100 V,=1000 rad/s。(1)求电流表、功率表的读数和电路的功率因数;(2)若电源的额定电流为30 A,那么还能并联多大的电阻?并联该电阻后功率表的读数和电路的功率因数变为多少?(3)如果使原电路的功率因数提高到=0.9,需并联多大的电容?5-8 图示网络中,已知u1(t)=10cos(1000t+30°) V, u2(t)=5cos(1000t60°) V,电容器的阻抗ZC=j10。试求网络N的入端阻抗和所吸收的平均功率及功率因数。5-9 电路如图所示。试求节点A的电位和电流源供给电路的有功

8、功率、无功功率。 图题5-8 图题5-95-10 设负载是两个元件的串联组合,求负载获得最大平均功率时其元件的参数值,并求此最大功率。5-11 为使ZL获得最大功率,问ZL=?此时Pmax=?图题5-10 图题5-11习题6正弦电路的谐振6-1 串联谐振电路实验中,电源电压US=1 V保持不变。当调节电源频率达到谐振时,f0=100 kHz,回路电流I0=100 mA;当电源频率变到f1=99 kHz时,回路电流I1=70.7 mA。试求:(1)R、L和C之值;(2)回路的品质因数Q。6-2 R、L、C串联电路的端电压,当电容C=8 F时,电路中吸收的功率为最大,且为100 W。(1)求电感L

9、和电路的Q值;(2)作电路的相量图。6-3 在图示电路中,试问C1和C2为何值才能使电源频率为100 kHz时电流不能流过负载RL,而在频率为50 kHz时,流过RL的电流最大。6-4 图示电路中,正弦电压u的有效值U=200 V,电流表A3的读数为零。求电流表A1的读数。图题6-3 图题6-4习题7含耦合电感的正弦电路7-1 求图示各电路中的u1(t)及u2(t),已知:L1=1 H,L2=0.25 H,M=0.25 H。7-2 耦合电感如图(a)所示,已知L1=4 H,L2=2 H,M=1 H,若电流i1和i2的波形如图(b)所示,试绘出u1及u2的波形。7-3 图示电路中,已知,试求稳态

10、开路电压uoc。7-4 把耦合的两个线圈串联起来接到50 Hz、220 V的正弦电源上,顺接时测得电流I=2.7 A,吸收的功率为218.7 W,反接时电流为7 A。求互感M。7-5 图示电路中,R1=3,L1=4,R2=10,L2=17.3,M=2,V。试求。7-6 图示正弦电路。已知:iS(t)=1.414cos100t A,T为理想变压器。试求负载阻抗ZL为何值时,其获得的功率最大,并求此最大功率Pmax。习题8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8-1 已知一无源二端网络端口电压和电流分别为试求:(1)电压、电流的有效值;(2)网络消耗的平均功率。8-2 已知电源电压u(t)=50+100cos1000

11、t+15cos2000tV,L=40 mH,C=25 F,R=30 。试求电压表V及电流表A1和A2的读数(电表指示为有效值)。8-3 图示电路,已知V,L=1 ,1/(C)=9。求u2(t)=?习题9三相交流电路9-1 已知对称三相电路的星形负载Z=165+j84,端线阻抗Zt=2+j1,中线阻抗ZN=1+j1,电源线电压Ut=380 V。求负载的电流和线电压,并作电路的相量图。9-2 已知对称三相电路的线电压Ut=380 V(电源端),三角形负载Z=4.5+j14,端线阻抗Zt=1.5+j2。求线电流和负载的相电流,并作相量图。9-3 图示三相对称电路,电源频率为50 Hz,Z=6+j8。

12、在负载端接入三相电容器组后,使功率因数提高到0.9,试求每相电容器的电容值。9-4 图示对称三相电路。已右V,A,则功率表读数各为多少?9-5 三相对称感性负载接到三相对称电源上,在两线间接一功率表如图所示。若线电压UAB=380 V,负载功率因数功率表读数P=275.3 W。求线电流IA。习题10动态电路10-1 (1)已知电容元件电压u的波形如图所示。试求i(t)并绘出波形图。(2)若已知的是其电流i的波形,如图 (c)所示。设u(0)0,试求u(t)(t0)并绘出波形图。如果u(0)改为20 V,则结果如何?10-2 (1)电路如图(a)所示,试列出求uC(t)的微分方程; (2)电路如

13、图(b)所示,试列出求uL(t)的微分方程。10-3 电路如图所示,换路前电路已达稳态。试求。10-4 如图电路,原已达稳态,t=0时,将开关S换路,试求t0时的u(t)及i(t)。10-5 电路如图所示,iL(0)=2 A,求iL(t)及u(t),t0。10-6 试求图示各电路的零状态响应uC(t),t0。10-7 图示电路,开关S闭合前已处于稳态。在t=0时,S闭合,试求t0时的uL(t)。10-8 图示电路中,已知t0时S在“1”位置,电路已达稳定状态,现于t=0时刻将S扳到“2”位置。(1)试用三要素法求t0时的响应uC(t);(2)求uC(t)经过零值的时刻t0。10-9 试用三要素

14、法求图示各电路中的响应u(t),并作出其变化曲线。习题11二端口网络11-1 写出图示二端口的Z参数矩阵。11-2 写出图示二端口的Y参数矩阵。11-3 写出图示二端口的传输参数矩阵。11-4 写出图示二端口的H参数矩阵。习题12非线性电阻电路12-1 图(a)电路中,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如图(b)所示,求工作点以及流过两线性电阻的电流。12-2 图示电路中,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为u=i2(i0)。试求u、i和i1。12-3 图示电路中,非线性电阻的特性为i=2u2(u0),已知Is=10 A,is1(t)=cost A,R1=1 。试用小信号分析法求非线性电阻的端电压u。习题13磁路和变压器

15、13-1 选择题1直 流 铁 心 线 圈,当 线 圈 匝 数 N 增 加 一 倍,则 磁 通 F 将( ),磁 感 应 强 度 B 将( )。(a) 增 大 (b) 减 小 (c) 不 变2交 流 铁 心 线 圈,当 线 圈 匝 数 N 增 加 一 倍,则 磁 通 F 将( ),磁 感 应 强 度 B 将( )。(a) 增 大 (b) 减 小 (c) 不 变3交 流 铁 心 线 圈,当 铁 心 截 面 积 A 加 倍,则 磁 通F 将( ),磁 感 应 强 度 B 将( )。(a) 增 大 (b) 减 小(c) 不 变4两 个 交 流 铁 心 线 圈 除 了 匝 数 不 同 (N1 = 2N2

16、) 外,其 他 参 数 都 相 同,若 将 这 两 个 线 圈 接 在 同 一 交 流 电 源 上,它 们 的 电 流 I 1 和 I 2 的 关 系 为( )。(a) (b) (c) 5两 个 完 全 相 同 的 交 流 铁 心 线 圈,分 别 工 作 在 电 压 相 同 而 频 率 不 同 ( f 1 > f 2 ) 的 两 电 源 下,此 时 线 圈 的 电 流 I 1 和 I 2 的 关 系 是( )。(a) (b) (c) 6交 流 铁 心 线 圈 中 的 功 率 损 耗 来 源 于( )。(a) 漏 磁 通 (b) 铁 心 的 磁 导 率 u(c) 铜 损 耗 和 铁 损 耗

17、 7有 负 载 时 变 压 器 的 主 磁 通 是 ( )产 生 的。(a) 原 绕 组 的 电 流 I 1 (b) 副 绕 组 的 电 流 I 2(c) 原 绕 组 电 流 I 1 与 副 绕 组 电 流 I 2 共 同13-2 电 阻 RL = 8 W 的 扬 声 器,通 过 输 出 变 压 器 接 信 号 源 , 设 变 压 器 的 原 边 绕 组 N1 = 500 匝,副 边 绕 组 N2 = 100 匝。求:(1) 扬 声 器 电 阻 换 算 到 原 边 的 等 效 电 阻;(2) 若 信 号 源 的 有 效 值 US = 10 V,内 阻 R0 = 250 W。 输 出 给 扬 声

18、 器 的 功 率;(3) 若 不 经 过 输 出 变 压 器,直 接 把 扬 声 器 接 到 信 号 源 上,扬 声 器 获 得 的 功 率。习题14电动机14-1 Y8012 型 三 相 异 步 电 动 机 的 额 定 数 据 如 下:UN = 380 V, IN = 1.9 A,PN = 0.75 kW,nN = 2 825 r / min,lN = 0.84,U 形 接 法。求:(1) 在 额 定 情 况 下 的 效 率hN 和 额 定 转 矩 TN ;(2) 若 电 源 线 电 压 为 220 V,该 电 动 机 应 采 用 何 种 接 法 才 能 正 常 运 转?此 时 的 额 定 线 电 流 为 多 少 ? 14-2 一 台 三 相 异 步 电 动 机,铭 牌 数 据 如 下:D 形 接 法,PN = 10 kW,UN = 380 V,hN =85 % ,lN = 0.83 ,Ist / IN = 7,Tst / TN = 1.6。试 问 此 电 动 机 用 UD 起 动 时 的 起 动 电 流 是 多 少?当 负 载 转 矩 为 额 定 转 矩 的 40 % 和 70 % 时,电 动 机 能 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