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成都市普通中小学(公办)布点规划说明书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规划管理局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二八年五月第一章 编制背景和发展趋势2005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十一五”时期是关系我国发展尤其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建议提出,要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特别要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义务教育是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和谐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民生工程,是政府大有作为的舞台。目前,成都市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作为公共资源的中小学
2、,必须预留充分的发展空间,并进行合理有序的布局,以达到土地资源有效配置的最大化。一 、规划编制背景(一)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要求自2003年8月起,成都市开始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对城市的建设发展作出了新的安排。成都市作为“四川省省会,西南地区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中国西部重要中心城市、新型工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中心城市”,其未来的发展目标是成为“中国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现代化特大中心城市,成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主要战略基地,西部竞争力最强的都市区。并将成都建设成为新兴产业城市、中心枢纽城市、宜居花园城市、魅力文化城市、山水生态城市和
3、旅游中心城市”。新的总体规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市域范围,规划面积为12390 km2,预测总人口至2020年达到140015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35万人,城镇建设用地1087 km2。第二是城市规划区(主城区),规划范围面积为3681 km2,其中城镇建设用地660 km2。包括中心城五城区和高新区,以及六个周边区县(双流、温江、郫县、新都、青白江、龙泉驿)的行政区。第三是中心城区,包括外环路以内的用地范围,建设用地400 km2。新的城市总规拓展了城区范围,所确定的宏伟目标要求构建新的包括教育在内的公共服务体系。(二)快速城市化和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根据四、五普资料,成都市十年间
4、市域人口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95%,城镇人口增长速度高达5.28%,正处于城市化加速期。1995年起,成都市城市化水平以每年0.66个百分点递增,城市化水平实际目前已超过54。快速城市化不仅带来城镇人口的大规模聚居,对基础义务教育提出了极大的需求,而且随着城市经济水平的提高,人口出生率已经由1998年的9.17下降为6.56 ,学龄人口比例已大大下降,对于教育资源的需求产生较大影响。城市化水平不断加速的同时,城乡差距也逐渐拉大,乡村地区人口持续减少,全市小学数量由九零年至今减少了84,其中绝大部分是由撤并村小所至。农村学校办学规模小,水平低,布局不合理,造成农村地区学生就学距离过远,乡村群众
5、接受教育的权利得不到保障。表11 成都市全市历年中小学情况一览表年份1990年1995年2000年2002年2003年中学数(所)580558548531528中学在校生总数(人)347004373207482494545413569577小学数(所)358030632467589569小学在校生总数(人)670718725625771582765544762667为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2004年2月5日,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下发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将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当前政府工作的重点。建设农村地区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推进
6、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也成为当中的重要内容(三)成都市即将实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要求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明确指出,目前我市“公共资源配置有待优化,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公共服务能力还不能较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尤其不足,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亟待建立健全”。十一五规划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进社会和谐化发展的首要内容,并明确要求要“调整优化教育设施布局,引导教育资源的平衡配置,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设施的合理分散和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适当集中,形成与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和人口分布相协调的教育设施布局。切实加强基础教育,完善义务教育保障体系和管理体系”,并“大
7、力发展农村教育,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办学质量。重点抓好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科技孵化中心、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优质教育扩建等项目”。(四)成都市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的要求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是“加快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权责分明、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成都市十一五规划要求,要“深化城市管理体系改革”,要“完善城乡一体化规划,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实现规划满覆盖”。2004年4月30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发布第106号令,颁布了成都市城市规划编制审批管理暂行办法;2005年3月9日,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下发关于改革城乡规划管理体制的意见,标志着我市规划管理体系正不
8、断深化完善。目前,我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编制完成,相关城区非城市建设用地三个集中建设规划也即将审批,外环路以内已实现规划满覆盖;外围区县也分别编制了分区规划,并进一步展开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这些规划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了操作的平台。然而,由于这些规划在编制过程中,难以对中小学教育设施布局做深入全面的分析,也没有条件充分听取教育主管等相关部门的意见,因此在管理操作中常常引发与实际需要的矛盾。作为动态的城市规划管理操作平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更新亟需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全市义务教育设施的总体布局。(五)成都市提出集约用地的要求2006年初,为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集约用地,增强城市活
9、力,成都市,加大城市用地的开发强度。同时修改了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提出中心城区城市形态分区,确定了不同地段开发强度,城市的人口容量将大幅提高。中心城区也必将面临更大的人口增长压力。然而,城市的高密发展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支撑体系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合理布局中小学校点,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中小学空间资源,是急需解决的规划问题。中小学教育是涉及每一个人必须的基本权利,城市规划必须为这一事业提供可以支撑的发展空间,满足老百姓的教育需求。二、当前中小学发展的总体趋势和要求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不但为我国明确了今后几十年的建设与发展目标,而且为现代教育发展规定了具体的任务。要把学
10、校(包括中小学校)的建设与发展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总目标之中,在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等现代科技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要更主动地促进学校教育的集约化、民主化以及人本化,更积极地从社会发展的整体需要与资源利用合理化要求的角度,考虑和规划中小学校的建设与利用问题,并积极主动地以全面服务社会的态度来博取社会、社区对学校建设的全面理解与全面支持。(一)民主化现代教育民主化必然要求以均衡发展的思路来替代传统的重点发展思路,教育民主化是为了保证所有人享有同等的义务教育、基础性培养的权利,必须努力促进城乡学校、城市区域内不同学校的均衡发展。在面向全面提高公民素质,全面保障公民的教育
11、权利的任务时,要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用统一的但又可能有地区差别的标准来取代分类标准;在政府统一规划建设的指导下,提倡每所学校利用各自的特殊优势去追求差距。作为个人生存发展的奠基工程,义务教育作为国家与社会公民成长的基础阶段,当然是国家与社会的责任。随着国力增强,国家还应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因为,不论是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从尊重保护公民基本发展权利的角度,还是从提高公民个人教育水平以提升公民个人收入水平的角度,或者从以保证教育机会公平来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差距的角度,积极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整体提高每所学校的质量,都是有利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民心安定的事情,这
12、是中国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主张基础教育,首先是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的均衡发展,主张用一个标准来取代多个标准,因为今天中国各个地区已经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来统一标准,提升农村或后进地区的办学水平,同时又能避免各地政府以各种理由继续拉大学校差距的趋势。用统一的办学标准取代分级分类标准,不是用新的一刀切来取代区别对待。因为新标准一方面是建立在较高要求基础上的,对大多数中小学校而言,它依然是一个发展目标,是一个建设与进步目标,所以并不存在普遍地迁就落后或阻碍发展的问题。另一方面,这个统一标准也还有若干可供学校选择配置的要求,有若干弹性相当强的项目,这不但是为让各区县在推进学校办学条件现代发展时,可以从区情区力
13、出发有所侧重、有缓有急,而且是为了让区县可以因社会教育资源丰富程度有别而做不同的处理,为了让区县可以对后进地区的学校有更多关爱,并促成这些学校在地区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多的作用。(二)人本化现代教育的本质特点是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在中国颁行了九年义务教育法之后,在中国政府正式承诺把教育权、发展权列入基本人权范畴。学校,特别是以普通中小学为主体的义务教育学校就不再仅仅是“人才”培养机构,而且是一切公民生存与发展的当然权利的保障机构,是他们生存与发展的必经之所,必处之地。现代中小学校是面向一切成长中的公民的,应该满足所有人的发展需要,满足人的发展所有需要。作为一切人成长的必经阶梯,不但要考虑一般
14、学生的需要,还要考虑特殊儿童的需要(例如,有没有无障碍通道,能不能让残障儿童随班就读);不但要考虑学生学习文化课的需要,还要考虑他们休闲、娱乐以及补充体力的需要(例如,有没有供暂时无课的学生自习、休息的开放空间,有没有让没来得及吃早餐的学生补充营养的条件,有没有供学生在课余交流、沟通,发展个人兴趣的场所)。同样,为了方便家庭与学校的沟通,为了让家长与社区在中小学生成长与发展中承担更大的责任,参与更多的工作,也必须改变、调整当下在中国中小学校中盛极一时的所谓“封闭式管理”及其校园设计、学校管理模式。 这都说明未来中小学校发展的趋势是从全面关注所有人的需要角度来重新设计、改善管理,在传统的班级教室
15、、实验室、图书阅览室和计算机房之外,更要增添多种多样大大小小的活动空间,从而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学习选修课程,开展自主学习以及小组活动,社团活动的需要。(三)规模化现代中小学校办学条件设置、装备应该达到集约化办学的目的。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规律,中国社会与中国教育的发展都必须避免以浪费资源为标志的不可持续发展模式,必须努力探求一条以加强社会统筹,促进资源整合与充分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以提高效益为中心来促成社会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从当前现实看,各种各样的经济上的重复建设、无效投入触目惊心,中小学校建设中自成体系、攀比豪华的现象也相当突出。现代中小学校应该以新的发展理念去看待学校建设和资源利用,
16、应该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态度去积极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同时考虑加强资源缺乏地区的中小学建设。对于农村及不发达地区的学校,就应该建设得更全面优厚一点,设施更齐备充分一点;而在公共文化体育教育设施比较发达、交通比较方便的城市中心地区,则应鼓励学校之间资源共享与学校更多地利用公共设施,以促成资源的充分利用。集约化办学并不等同于节约化办学,在未来的教育发展中无论从政府还是其它渠道,都可以积极的参与到扩大对教育的投资中来,除了国家投入以外,可以适当允许向“社会、私人参与”加上“国际办学力量渗透”的方向发展。(四)开放化教育的开放化虽然从现在的国情看在短期内很难实现,观点还很理想,但是,作为面向未来发
17、展的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也必须按地区统筹和资源共享的原则来处理学校设施配置与地区教育资源整合的问题,必须运用各种鼓励政策来引导、促成这种开放与整合,必须把支持学校社区一体化发展作为今后学校建设的方向。从这个角度说,新的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不是只针对每一所学校的,也不是把每所学校当成一个孤立的样板来建设的。我们所着力建设的,是社会社区教育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是社区教育网络中的一个站点,一个与其它站点、其它成员有千丝万缕联系的站点。每所中小学,都应是一个开放的、具有扩张与生长潜力的活跃的生命系统,都应成为生机勃勃的社会发展的促进力量。江泽民同志要求“学校要进一步向社会开放,发挥学历教育、 非学历
18、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术培训教育等多种功能”,从中小学校地域分布的普遍性及其与地方群众联系的密切程度看,它们应该最有条件实现这一要求, 应该能够在加强与其它教育形式的衔接与沟通的条件下,真正成为开放教育系统为社会服务的最基层也是最基本的力量。三、对成都市中小学布局规划(19992020)的评价成都市中小学布局规划(1998-2020)在一定程度上地指导了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中小学的建设实施,并对远期学校点位用地作出了充分的控制,保证了基础义务教育发展的空间。然而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经济条件不断变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科学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原有规划已难以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1)规划
19、理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保障。要大力实施素质教育,重点加强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原规划对中小学进行明确的等级划分,所提出的要“发挥名校效益,消除薄弱学校,努力建设一批高起点、大规模、寄宿制、标准化、有特色的名校”的方针,明显具有非均衡发展布局的倾向。同时原规划提出的“深化教育办学体制的改革,促进社会力量办学的发展,减轻国家财政的负担”的措施,也使义务教育事业蒙上产业化的色彩,弱化了政府的保障责任。当前城乡结合部农民工子女入学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政府,是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难点,也是上一版中小学规划始料不及的,对于学校布局和实施建设
20、有着较大的影响。(2)规划容量原规划把规划范围确定为五城区及高新区,幅员面积472 km2,至2010年共规划中学142所,小学320所,形成教学班9938班,占地10196.9亩,可容纳在校学生46.8万,计算居住人口310万。然而至2003年,成都市中心城区实际居住人口已超过376万,中小学在校生总数超过38万,原规划容量明显不足。从发展来讲,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确定了成都市中心城区发展建设用地由原规划的248km2扩展到400 km2 ,规划人口由原来340万增加到480万。规划基本参数的调整对中小学规划提出了同步修改的要求。(3)规划千人指标随着城市经济水平的提高,人口出生率已经由1
21、998年的9.17下降为6.56 ,学龄人口比例已大大下降,同时中小学入学率已极大的提高,对于教育资源的需求预测产生较大影响。(4)规划实施效果中心城区原规划共491所学校,从整体实施情况来看,现已实施308所,占总数63。其中小学实施情况较好,占规划66,而中学的实施率为58。金牛区、锦江区、青羊区实施情况高于平均水平。图11 中心城各区中小学实施情况比较图第二章 规划总纲一、指导思想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统筹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结合城市建设的长远规划和基础教育发展改革的趋势,对中小学合理调整布局,均衡发展,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公办普通中小学的质量,
22、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为把成都建设成为最佳人居城市提供良好的教育支撑。 二、规划目标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力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保证旧城区中小学用地资源紧缺的矛盾应明显缓解,保障城市新区新建居住区配套教育设施完全合格达标,保持中小学分布的区域均衡和城乡均衡,保证统筹城乡基础教育设施的落实与深入,努力在全市范围实现教育现代化。至2010年应达到以下近期目标:u 小学初中入学率达100,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达到5:5。u 新建居住区配套教育设施合格达标率100;旧城区中小学用地资源紧缺的矛盾应明显缓解,办学条件应明显提高;u 结合办学体制改革,通过举办分校等形式,引导优质中小学
23、向新区和乡村流动和辐射。u 结合城乡一体化农村新型社区的建设,同步配建一批标准化学校。三、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关于试行成都市城区配套中小学建设标准的通知(成教计200344号)四川省县镇、农村一般中小学校校舍规划面积定额(试行)(川教基1988字55号)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试行)(建标1996640号)成都市统计年鉴(2004)2005年成都市教育统计资料汇编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成都市中心城区198地区控制性规划四、规划范围
24、规划范围重点为成都市中心城区,包括金牛区、成华区、锦江区、武侯区、高新区、青羊区的行政区,以及龙泉驿、新都、郫县被纳入中心城区的范围。 中心城以外区(市)县应参照本规划提出的标准执行。五、规划期限 远期与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保持一致,确定为2020年;六、规划原则(一)学校布局应遵循总量控制与分区平衡相结合的原则 中小学布局应遵循就近入学,为居民服务的原则。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乡村人口不断减少,城市结构不断调整,城市人口密度随高层建筑增多而加大,学校分布的位置、规模和密度应当同它服务的人群和人群特点相适应。(二)学校布局应体现规模化与集约化相结合的原则为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
25、效益,中小学建设必须坚持规模办学原则。要综合采取拆、迁、并、扩等多种手段方式,合理整合教育资源,挖掘潜力。要充分发挥优势中小学校的品牌效应和示范效应,以强带弱,整体提升中小学教育的素质和水平。但学校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应有适当的规模。成都市用地资源短缺,城市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都应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事先充分保证预留用地。并且在这一前提条件下,充分地集约用好每一寸土地,避免用地浪费。(三)学校布局应注重强制性与弹性相结合的原则 中小学布局规划是在总体规划指导下的专项总体规划,是相对静止的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是规划管理的操作平台,是动态修编的规划。前者是指导,后者是落实和反馈。二者配合方能科学合理配
26、置中小学资源。本规划在充分预测所需学位的基础上,对于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经确定的点位进一步作出强制性要求。对于发展所需,但控规未能作出用地控制的学校用地,本规划提出指导性的意见,以利于下一步控规的编制或调整。在用地不能落实的条件下,本规划重在明确学位的供需关系,找出用地缺口,以指导控规编制。(四)学校布局应考虑到因地制宜的原则中心城旧城区人口密集,就学需求较大,另一方面用地紧张,可以提供的教育空间资源十分有限,中小学改造建设的标准难以提高,资源挖掘潜力难度极大。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制订合理可行的规划标准。七、规划技术路线和思路 本次中小学规划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由于中小学教育遵循就近入学的原则
27、,其属地化管理的特征比较明显;第二,由于中心城区内外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比较大,中小学建设的要求和客观条件有所不同,因此外环路内外应采取差异化的规划控制标准。第三,由于成都市是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发展格局,城乡差异的状况在短期内难以消除,中小学规划必须进行区域满覆盖,城乡一体的通盘考虑。总体而言,本规划总体思路为:“统筹规划,分区落实,研究标准,注重落实”。(1)“统筹规划,分区落实”的思路。在总体层面重点在于问题分析和标准研究,分区层面按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分区县分别进行具体落实。(2)“研究标准,差异适用”的思路。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结合成都市实际情况确定规划编制的技术标准(3)中小学布
28、点须按照“结合控规,控制资源”的思路。中小学规划布点应充分与已编制完成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协调,总体上应能落实到控规,并具有规划管理的可操作性。具体工作方法如下:(1) 调查分析:广泛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并分别与每个区座谈,贯彻开门编规划的原则。(2) 问题总结和目标确定: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问题归纳,并确定发展目标。(3) 分区编制与标准确定:按行政区分别进行资料整理分析研究,并原则上确定规划控制标准。(4) 人口预测:根据现实情况和相关规划进行各区的总人口预测。(5) 片区划分:根据行政界线、自然界线、交通干线、用地类型和结构,并充分与控制性详细规划标准分区界线相衔接,按适当的居住人口规模划
29、分出若干片区(6) 供需分析:根据现有中小学现状,结合片区人口预测和用地情况,并考虑相关规划的要求,进行片区中小学学位供需分析。(7) 决策措施:根据分析结果,对片区中小学建设综合采取“增、并、撤、扩、联”等多种决策方式。(8) 征求意见:初步方案完成后,提交各教育主管部门和建设部门征集意见,并将意见反馈到方案中。正式成果编制规划措施供需分析片区划分人口预测调查分析目标确定资源评价标准研究分区编制征求各方意见第三章 中小学现状情况与问题分析一、 现状基本情况2004年,我市市域户籍总人口达1045万,其中五城区(金牛、成华、青羊、锦江、武侯)及高新区户籍人口为270万,第二圈层六区县(双流、温
30、江、郫县、新都、青白江、龙泉驿)户籍人口为320万,第三圈层八市县(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新津县、蒲江县、金堂县、大邑县)户籍人口为456万。表31 成都市中小学分布情况一览表区名学校数量(所)在校生(人)占地面积(hm2)校均占地(hm2/校)生均占地(m2/生)小学中学小学中学小学中学小学中学小学中学金牛区6119508043403038641.80.62.27.612.3成华区448427171228935.211.70.81.58.29.5锦江区3318253803024520.134.40.61.97.911.4武侯区3513340202480634.337.51.02.
31、910.115.1青羊区4021383403375726.849.20.72.37.014.6高新区946750125659.122.51.05.613.517.9小计22283198011147692164.4197.20.72.48.313.4龙泉驿10320353641758761.642.20.62.117.424.0青白江7318273082459432.150.80.42.811.820.7新都区9121505863685067.682.30.73.913.422.3郫县6116376311622456.336.10.92.315.022.3温江区3811276203463845.
32、628.11.22.616.58.1双流县92397266859037107.9127.31.23.314.821.6小计458125251177188930371.2366.90.82.914.819.4金堂县27636501843988393.464.30.31.818.616.1大邑县7831332322411453.246.20.71.516.019.2浦江县2421188821443927.865.21.23.114.745.2新津县4414209301714641.047.20.93.419.627.5都江堰6937379633326770.566.21.01.818.619.9彭
33、州市11036477144119797.280.70.92.220.419.6邛崃市10243442863411489.8105.80.92.520.331.0崇州市8941414063732786.878.21.01.921.020.9小计792259294597241487559.7553.70.72.119.022.9合计1472467743785578109109811190.72.414.719.3注:数据由各区县教育局提供。小学统计包括乡村教学点。全市2004年有中小学1939所,其中中学467所,占地1118公顷;小学1472所(包含乡村教学点843个),占地1095公顷;在校学
34、生132万,其中中学57.8万,小学74.4万。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初中学龄儿童入学率99.2。表32 成都市中小学在校生分布情况一览表区域小学在校生(人)其中:教育部门主办中学在校生(人)其中:教育部门主办高中在校生(人)高中与初中在校生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市域75746871868594.9%59247454205391.519867250.5五城区及高新区21952619584289.2%14964112455583.25341355.5二三圈区县53794252284397.2%44283341749894.314525948.8注:摘自2005年成都市教育统计资料汇编 全市由
35、教育部门公办的小学在校生占全部小学生94.9,其中中心城区约为89.2;由教育部门公办的中学在校生占全部中学生91.5,其中中心城区约为83.2;全市的社会办学有了一定的发展。 全市普通高中在校生与初中在校生的比例约为1:2,显示我市目前普通高中入学率达到50,其余通过职业教育或社会办学分流吸纳。(一)中心城区中小学现状资源利用分析表33 中心城区中小学用地资源空间分布表位置现状人口(万人)现状小学现状中学个数(所)用地(km2)学位(座)个数(所)用地(km2)学位(座)武侯旧城36.001513.217606718.713357新区25.192020.816200619.311400锦江旧
36、城25.98178.714040915.916156新区19.81611.511610613.07867成华旧城27.14119.31355758.06900新区45.533424.730749611.79500金牛旧城45.162114.0207491124.019455新区51.253425.030055918.014575青羊旧城38.72513.2232201627.726499新区17.81615.816200617.59675高新旧城3.9410.393538.865516新区17.271111.837567311.845640龙泉新区6.29912.1428524.02528新都
37、新区2.8741.8334914.32062郫县新区6.90911.7893412.71985合计旧城176.929058.79010751103.1687883新区192.9153135.2312894940102.3465232总计366243193.9321905691205.5153115注:现状居住人口以2002年交通调查的实际居住人口计。1 二环路以内旧城区中小学校用地偏小,一环路以内校均用地不足1公顷。2学校分布密度由内到外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旧城区校点密度适合,三环以外校点服务半径过大,与人口密度基本一致。3一环路以内学生人数占中心城区27.3,而居住人口仅占中心城区总人口24
38、 。反映出作为旧城核心区中小学资源具有传统优势,以及跨区就读的现象,部分生源流入一环内,客观上加大了其学校的压力。4二环以内城区学校生均用地偏低,尤其一环以内生均不足10m2/生,用地资源紧张。(二)外围区县现状资源利用分析表34二圈区县中小学用地资源空间分布表位置现状人口(万人)现状小学现状中学个数(所)用地(km2)学位(座)个数(所)用地(km2)学位(座)龙泉城区23.503122.115174729.310927乡镇22.736328.618405812.45443双流城区52.654857.6411842063.232366乡镇37.973941.2225561842.222312
39、温江城区7.881015.611851318.08664乡镇24.802829.915769710.14817郫县城区12.181419.814063319.37066乡镇29.064644.72316058.94027新都城区20.822715.7168501038.922676乡镇37.625844.9296121230.314563青白江城区16.112013.111792620.811533乡镇24.28531916375918.110586合计城区133.14150143.911091449189.593232乡镇176.46287208.31258775912261748总计309
40、.6437352.2236791108311.5154980注:现状居住人口以2002年乡村统计年鉴总体而言,外围区县中小学用地资源配置水平较高,校均规模合理,学校就学压力不大。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和“三个集中”的推进,城市地区和重点镇地区人口将大量增加,尤其是外来暂住人口,中小学压力将不断增大。而乡村地区人口逐步减少,学校资源需逐步进行整合撤并。表35 各区县中小学用地资源比较图二、主要问题 根据中心城区现状资源分布的分析,总体来看存在几个问题:l 中心城区总体上存在学校用地紧张,资源不足的问题 成都市2003年制订执行的中小学建设标准是:小学生均用地为11.514.6 m2/生,初中生均用地为
41、15.017.24 m2/生,完中生均用地为20.123.2 m2/生。然而目前旧城区小学生均用地仅6.5 m2/生,中学生均为11.7 m2/生。学校用地紧张,大班超员严重,资源明显不足。l 中心城区存在学校规模过小的问题中心城区学校规模普遍偏小。现状245所小学,用地规模平均为0.77公顷/校,其中面积小于5000m2的占31。 一环路以内的旧城区这一问题尤为突出,60以上的小学用地不足0.5公顷。难以达到本规划所确定的基本办学条件所需的最小用地规模。 l 中心城区存在学校用地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本规划研究认为,中心城区合理的人均中小学综合用地为1.61.9 m2/人,中心城区当前人均中小学综
42、合用地为1 m2/人。一般来说,学校资源的分布应当与居住人口的分布相协调,城市各片区人均中小学用地水平应大致平衡。 图31人均中小学用地分析一环路以内旧城区,人均中小学用地学校资源配置相对具有一定基础,资源配置水平居中;一二环路为新建城区,由于种种原因,学校资源配置严重不足。二三环路为在开发新区,学校建设比较滞后,资源配置未能跟上城市发展。而三环以外人口较少,资源配置水平较高。由此看来,中心城区中小学用地资源的分布与人口分布的比例不一致,从而加重局部地区就学困难和学生跨区就读的局面。l 中心城区个别区域就学矛盾尤其突出图32 中心城中小学矛盾突出地区从实际情况来看,个别区域当前就学矛盾尤其突出
43、:如老东郊工业区,随着工业用地逐步调整为住宅用地,原有及规划学校资源已明显不足,导致入学困难;又如锦江的书院街、莲新等旧城区,由于旧城改造,高层住宅的发展带来居住人口密度的加大,原有学校资源负荷加大,办学条件进一步恶化;再如二环至三环的地区,包括成华区的红花堰,金牛区花照、长久,青羊区金沙、华侨,武侯区中央花园、龙爪、晋阳、顺江,以及锦江区的琉璃场等地区,由于城市发展迅猛,人口大量增加,而学校建设滞后导致入学异常紧张的局面。图33 主城区中小学现状图图34 中心城区中小学现状图第四章 中小学发展策略2004年,我市城市化水平实际已超过54,随着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以及三个集中的不断深入,大量
44、农村居民进入城镇,导致乡村地区生源不足,办学水平很低,教育资源存在较大的浪费。而中心城区,伴随着城市的高密拓展和人口增加,现状中小学资源已明显不足。本规划根据中小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和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中小学规划策略。(一)中心城区l 严格控制资源流失。针对中小学校用地资源短缺的矛盾,对于现有的和规划可控的中小学校用地资源,必须严格加以控制,避免因城市用地功能调整而减少,保证中小学用地的总量平衡。第一,要防止以资源整合为由,取消现有学校校点。第二,确有必要合并整合的校点,应在保证中小学用地资源不减少且具备实施可操作性的情况下,方可进行。l 尽量挖掘资源潜力。为缓解旧城区中小学教育用地紧
45、张的状况,集约地利用中小学空间资源。第一,旧城区学校可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通过合理增加校舍容积率,增加屋顶绿化,优化学校空间布局,从而达到基本要求的办学功能。第二,对于一些面积小于5000平方米,无法有效发挥办学功能导致资源无法利用的校点,应通过切实可行的用地等量置换措施进行整合,或采取一校多区的办学模式加以利用。第三,按照集约用地的原则,合理制定中小学生均用地标准。对城市旧城区应当区别于新区和村镇地区,为规划控制提供可行的标准。l 努力新增学校资源利用城市用地功能调整的机会,优先保证中小学资源需求。第一,控规用地性质调整带来新增规划人口的,用地有条件的应首先满足中小学配套服务设施。用地缺乏条
46、件的也应研究形成科学的控规调整机制,以保证中小学等大型公建配套有增容的可能。第二,老居住片区未来进行二次改造开发时,应按要求增加中小学配套。因此对于老居住片区学校周边住宅用地应预先进行一定的控制,以有利于学校未来的扩展。第三,利用城市东调工业企业或机场外迁,高压走廊下地,非城市建设用地(198)的改造,适度新增中小学布点。l 合理布局学校资源通过掌握中小学资源利用特征,合理布局中小学点位。第一,小学服务半径原则上为300500米,整体上宜分散布局。相对完整独立的居住片区应优先满足小学的布点,但对于因小学分布不均衡而带来的局部地区小学资源不足,可结合周边地区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学位总量平衡的条件下
47、,进行小学生源的跨区分流。第二,中学服务半径原则上为8001000米,但在城市新区可适当相对集中布局寄宿制中学,以缓解旧城区或新区中学资源不足的矛盾。l 同步配套建设学校学校建设滞后是造成当前就学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应严格按规划同步配套城市新区的学校建设,以免学校建设滞后所带来的就学压力。(二)中心城以外区(市)县l 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第一,应结合区县域总体规划,重点镇、新市镇以及新型社区规划,合理配套中小学。对于乡村地区,应逐步撤消规模小、生源少的校点。第二,城市和重点镇应集中布点功能完善的中学,城市还应保证具有较高办学水平的完全中学,以服务全区城乡。第三,一般新市镇地区可
48、布局九年制学校。小学应结合农村新型社区的安排,分散布局。其服务范围覆盖乡村地区。并按标准化建设的要求进行建设。l 严格进行资源控制,充分保证中小学建设发展空间。由于城市和重点镇地区人口还将有较大增加,用地条件也相对宽松,因此中小学的发展在于严格按规划标准要求进行配套预留。第五章 生均用地标准研究、生均用地相关标准有关中小学生均用地标准,国家教委、国家计委、建设部以及四川省和成都市均颁布过相应的标准,作出了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地区,执行标准有所差异,如何根据成都市发展的实际情况,本着集约用地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生均标准,是本规划的一个重点。相关的生均标准如下:(1)1982年由教育部颁布的中等师范学
49、校及城市一般中小学校校舍规划面积定额(教基字023号)规定,1830班中学生均用地为1316m2/生,1824班小学为1011 m2/生;用地紧张的大城市市区中学不宜低于1215 m2/生,小学不宜低于710 m2/生。(2)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1224班小学生均用地为7.411.1 m2/生,1830班中学生均用地为9.312.2 m2/生。(3)1996年,国家建设部、国家计委和国家教委联合下发的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试行)(建标【1996】640号),确定618班乡村小学生均用地控制为1828 m2/生, 1224班乡村初中生均用地控制为2326 m2/生。(
50、4)1988年,四川省教育委员会下发四川省县镇、农村一般中小学校校舍规划面积定额(试行)(川教基1988字55号)的通知,确定城镇1224班小学生均用地控制为1618 m2/生,618班初中生均用地控制为2426 m2/生。1230班完中生均用地控制为2427 m2/生。乡村小学624班生均用地控制为1520 m2/生。(5)1987年,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实施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对于市中心地区和一般地区的中小学用地构成和运动场地配置水平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其中,运动场地的配置水平总体上决定了学校的生均用地水平,如下表所示:表41 中小学用地构成表(GBJ99-86)规模(班)人
51、数(生)用地总计(m2)建筑用地(m2)绿化用地(m2)跑道运动场地总计(m2)运动场地每生用地(m2/生)每生用地(m2/生)规模用地小 学市中心125406107310927060m直64027285.0511.3188108364432340536364.4910.324108010159539754042223.919.4一般1254096673109270200m环(60*2)5394628811.6417.91881011824432340570968.7614.624108013619539754076827.1112.6中学市中心18900103415515900100m直93039264.3611.5241200129707258120045123.7610.8301500151888582150051063.40 10.1一般18900155185515900250环(100*2)7301910310.1117.24241200181477258120096898.0715.123015002248385821500300环(100*2)9015124018.2614.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017-2024超疏水表面的力学稳定性测试方法
- 委外派遣合同范例
- 炉灶厂家供货合同范例
-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教育统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汽车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渠道砌筑施工方案
- 制作包装袋合同范例
- 中山劳务合同范例
- 个人树木买卖合同范例
- 兴安供热合同范例
- 2022版新课标下如何立足课程教学做好幼小衔接解读
- 班主任工作规范与政策法规
- 河南省郑州市二中共同体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含解析)
- 洛阳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和答案
- 砂浆行业销售技巧分析
- 肠道门诊管理课件
- 小学禁毒教育教学大纲
- 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 2024年中考英语二轮复习学案连词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办法》
- 肛肠科患者的疼痛管理策略与实践经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