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会计准则比较分析_第1页
新旧会计准则比较分析_第2页
新旧会计准则比较分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毕 业 论 文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和分析班 级:会计12-2学号:20124455姓名:吴甜甜专 业:会计指导教师:杨敏职称: 讲师论文提交日期:2014年11月18日论文答辩日期:20年月日论文答辩通过日期:20年月日2014 年 11 月 18 日新旧会计准则比较分析摘要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和金融工具 不断创新,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面临着新形势带来的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 则基本准则。本文通过对新基本准则(2006)与原基本准则(1992)的比较,揭示新准则在确立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

2、架,构建 完整的会计准则层级体系,拓展准则制定的法律法规依据和明确会计 目标等方面与原准则间的差异,以便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新的基本准 则。关键词 基本准则;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突破;会计要素.、八、一前言2006 年 2 月 15 日,财政部发布了 1 项企业基本会计准则和 38 项企业具体会计准则, 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与国际 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都是由财政部根据会计法予以制定, 都属于 同一层次的法规,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两者的基本目的也是一致的, 即对企业会计核算进行规范。 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基本内容应该是 一致的, 这样才不致造成执行过

3、程中对两者的无所适从。 但从新企业 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比较中发现, 新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在基 本内容上显然仍然有其不一致之处。现在,将 2006 年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 与 1992 年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旧准则)以及 2000 年企业会计 制度(以下简称会计制度)中基本假设,会计原则,会计要素作比 较,对于更好的理解和应用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具有更好的 指导作用。目录中文摘要、尸,、一前言1 会计假设的新旧准则的比较 , 32 会计原则的新旧准则比较 , 3-62.1 维持不变并加以修改补充的的会计原则 , 3-52.2 修改变化的会计原则 , 52.3 新增加的

4、会计原则,5-63 会计要素的新旧准则比 , 6-93.1 资产 ,6-73.2 负债 ,8丿、IJ/'S ,乂丿3.3 所有者权益 ,83.4 收入 ,8 r|丿、 /、,3.5 费用 ,83.6 利润 ,94 与旧会计准则相比较,新会计准则所具有的优点 , 9-104.1 新会计准则使财务信息更加可靠 , 94.2 新会计准则适应经济生活的发展要求, 内容上有所创新, 9-104.3 新会计准则体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 105 新准则取得的突破 , 10-145.1 确立了具有我国特色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10-115.2 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会计准则层级体系 ,115.3 拓展了

5、准则制定的法律法规依据 ,125.4 会计目标定位上的差异 ,12-135.5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方面的差异 ,135.6 财务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方面的差异 ,13-146结束语 ,14-15参考文献 ,16_7I,吵、, VX1会计假设的新旧准则的比较旧准则有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个假设。 新准则的规 定增加了权责发生制假设。2会计原则的新旧准则比较旧准则规定有十二项一般原则, 即 7 个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真实性,相关性, 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重要性,明晰性)和 5 个计量和确认原则 (实际成本, 配比,权责发生制,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谨慎性)。新准则为了与

6、财 务报告的目标相协调, 将会计原则改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与目标相协调, 命名为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对原基本原则分别作了补充和完善, 更加强调会计信息 的相关性,将 2001 年 1 月 1 日实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中“经济实质重于法律 形式”的原则纳入基本准则; 同时突出相关性, 弱化可靠性原则。 包括:可靠性, 相关性,可理解性, 可比性和一致性, 实质重于形式, 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在会计核算时, 应当遵循十三项基本原则, 在旧准则的基础上 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21 维持不变并加以修改补充的会计原则211 可靠性旧准则规定: 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

7、据, 如实反映财务状 况和经营成果,即真实性,又称客观性。新准则规定: 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 计 量和报告, 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 保证 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由此可以称为可靠性。212 相关性旧准则规定: 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 满足有关各方了 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新准则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 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 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 或者预测。 这一原则规定也是财务报告的目标, 作为相关

8、性强调了财务会计报告 使用者的需要。2 13 可比性和一致性旧准则规定: 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 会计指标应当口 径一致,相互可比。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确有必 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情况,变更的原因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在财务报告中说明。新准则规定: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 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 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 不得随意变更。 确 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 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 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 相互可比。 将会计处理方法 改为

9、会计政策, 这比会计处理方法的口径更宽, 并且强调了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和 不同企业同一时期会计政策的选择应当保持一致,214 及时性旧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 新准则规定: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 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215 明晰性旧准则规定: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新准则规定: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 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 理解和使用。 围绕着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 强调了对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的 服务。2 16 谨慎性旧准则规定: 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 合理核算可以发生的损失 和费用。新准则规定:

10、 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 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 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217 重要性旧准则规定: 财务报告应当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对于重要 的经济业务,应当单独反映。新准则规定: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 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22 修改变化的会计原则2 21 权责发生制旧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新准则在第一章作为权责发生制假设来规定: 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将权责发生制原则变化为权责发生制假设。222 配比性旧准则规定: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

11、应当相互配比。 新准则无此项原则。223 历史成本 旧准则规定: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 物价变动时, 除 国家另有规定者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新准则无此项会计原则。 而是在会计计量中, 针对会计计量属性规定了历史 成本的定义。 即历史成本是在历史成本计量下, 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 现金等价物的金额, 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负债按 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 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 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 额计量。并且强调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 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

12、 采用 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 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224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旧准则规定: 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凡支出的效 益仅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 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 凡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 相关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新准则无此项规定。23 新增加的会计原则即新增加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旧准则无此项规定。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 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3会计要素的新旧准则比较会计要素始终不变的是仍然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 润

13、会计六大要素,新准则的突出点是针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都作了 明确,强调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来确定会计要素。3. 1资产旧准则规定: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并将资产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 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六类,并详细分别定义,解释,说明。仅规定了资产 的定义,没有关于如何确认资产的内容新准则规定: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 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删除资产具体分类的内容,该内容由 各相关的具体会计准则做出规定。强调资产的三个特征:a)过去的交易和事项形

14、成的;b)必须由企业拥有或控制;c)包含未来经济利益。满足资产定义的同 时,应同时满足:a)与该项目有关的经济利益已很可能流入企业; b)该项目的 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的计量,才可确认为资产,在资产负债表内列示;仅符合资 产定义但不符合资产区确认条件的项目,在附注中作相关披露。例如新准则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变化:3. 11旧准则对弃置费用未充分考虑但新准则对某些行业的固定资产预设了弃置费用,并计入负债。弃置费用 通常是指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国际公约等规定,企业承担的环境保护和 生态恢复等义务所确定的支出,如核电站核设施等的弃置和恢复环境义务等。 旧准则原来对这一类固定资产取得时的账务处理为:借记

15、“固定资产”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新准则在考虑弃置费用的前提下对这一类固定资产取 得时的财务处理为: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和“预计负债 -预计弃置费用”科目。要特别强调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考虑预计弃 置费用,只有电厂等特殊企业才能考虑预计弃置费用并计入负债。3. 12固定资产盘盈的会计核算也发生了变化旧准则对固定资产的盘盈在批准转销前通常是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一 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批准转销后则从该科目转入“营业处收入” 科目。按新准则规定,固定资产盘盈应作为前期差错记入“以前年度损益调 整”科目。而旧准则是作为当期损益。之所以新准则将固定资产盘盈作为前 期

16、差错进行会计处理,是因为固定资产出现由于企业无法控制的因素而造成 盘盈的可能性极小甚至是不可能的,企业出现了固定资产的盘盈必定是企业 以前会计期间少计、漏计而产生的,应当作为会计差错进行更正处理,这样 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人为的调解利润的可能性。企业在盘盈固定资产时, 首先应确定盘盈固定资产的原值、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净值。根据确定的固定资产原值借记“固定资产”,贷记“累计折旧”,将两者的差额贷记“以 前年度损益调整”。其次再计算应纳的所得税费用,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 整”科目,贷记“应交税费一一应交所得税”。接着补提盈余公积,借记“以 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贷记“盈余公积”。最后调整利润分配,

17、借记“以 前年度损益调整”,贷记“利润分配一一未分配利润”。举个例子:某企业于2007年7月8日对企业全部的固定资产进行盘查,盘盈一台6成新的机器 设备,该设备同类产品市场价格为100,000元,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那么该企业的有关会计处理为:(1)借:固定资产贷:累计折旧100,00040,000以前年度损益调整60,000(2)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9,80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9,800(3)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4,020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4,020(4)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36,180贷:利润分配一一未分配利润36,18032 负债旧准则规定: 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

18、计量, 需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 务。将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并对其分别做出详细规定仅规定了负债的 定义,没有关于如何确认负债的内容。新准则规定: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预期会导致经济利 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删除负债具体分类的内容, 该内容由各相关的具体会计 准则做出规定。强调负债的三个特征:a)过去的交易和事项形成的现实义务;b) 义务包括法定义务和推定义务;c)义务的履行必须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满 足资产负债定义的同时,应同时满足:a)与该项目有关的经济利益已很可能流 出企业;b)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能够可靠的计量。3 3 所有者权益旧准则规定: 所有者权益是企

19、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明确定义所 有者权益包括: 企业投资人对企业的投入资本以及形成的资本公积金, 盈余公积 金和未分配利润等,并对各项作了具体解释。新准则规定: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 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未对如何具体分类做出规定, 仅规定企 业应当将所有者权益与负债进行严格区分,不得相互混淆。34 收入 旧准则规定:收入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等经营业务中实现的营业 收入。包括基本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新准则规定: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 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35 费用旧准则

20、规定: 费用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 将费用分为直 接费用,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新准则规定: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 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 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姑娘发 生的对象化的费用构成产品或者劳务成本, 在确认产品或劳务收入时, 计入当期 损益;无法对象化的费用直接计入发生当期损益。36 利润旧准则规定: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 包括营业利润, 投资净收 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新准则规定: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 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包括营业利润,投资收

21、益, 利得和损失等。 利得指收入和直接计入所有者项目外的经济利益的净流入。 损失 指除费用和直接计入所有者项目外的经济利益的净流出。4与旧会计准则相比较,新会计准则所具有的优点41 新会计准则使财务信息更加可靠 新准则中的基本准则明确规定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第一条就是可靠性, 要 求“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 计量和报告, 如实反映符 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 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内 容完整”。新会计准则从三个方面确保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1. 新会计准则 充分考虑了市场因素变化对资产价值的影响,强调按资产的定义确认和计量资 产,在资产不能预期

22、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时, 要求企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2. 新会计准则充分考虑了企业所处的具体商业环境。 允许企业在不违背国家统一的 会计核算制度的前提下, 根据所处的具体商业环境灵活地选择适合自身的会计政 策,如可对其他应收款计提坏帐准备, 可采取不同百分比进行计提, 以及采用不 同的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等; 充分揭示企业所面临的市场风险; 3. 新会计准则就或 有事项等不确定性事项所可能引发的风险, 要求企业认真甄别, 将符合负债确认 条件的或有事项产生的义务确认为负债, 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充分披露。 新会计 准则还要求承担人在确认租赁引发的负债时,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4 2 新会计准则适应经

23、济生活的发展要求,内容上有所创新。新会计准则体系从过去偏重工商企业准则扩展到横跨金融、 保险、农业等众 多领域的 39 项准则,覆盖了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填补了我国市场经济条件新 型业务处理规定的空白。主要创新表现在:在涉及的领域上,增加了原准则中没有或有但规定不详细或不明确的内容。 如:企业年金基金、股份支付、投资性房地产、生物性资产、金融工具的确认计 量与列报、保险合同的规定等等。在会计处理方法的具体内容上,引入多项新的概念,如:公允价值概念引入。 新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 例如要求上市公司在非货 币性资产交换中考虑换出、 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以及交易是否具有商业实质, 要 求上市公司在债

24、务重组交易中考虑重组债务的公允价值, 并要求在利润表中确认 相关损益。 这些规定将使得上市公司的资产和交易得到更为公允地反映, 一些上 市公司通过以低价资产换入高价资产,从而降低成本的做法将不再可行。资金的时间价值在新准则中得到体现。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准则要求, 公 司对应收和应付款项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这使得拥有长期应收、 应付款项的上市公司不得不将这些长期资产、 负债的账面价值减计至未来现金流 的折现金额。 这种处理方法充分体现了资金的占用成本, 并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 上市公司管理层对资产负债结构、产品赊销政策进行优化。在批露方法上也作出许多新的规定,如: 金融风险的披露更

25、为直接和透明。 准则要求,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 这使得上市公司进行的一些高风险金融投资可以及时地在财务报表中得到反映, 使治理层可以更直接地获取相关信息, 为更好地履行其职责提供了条件, 同时也 使投资者可以更直接地了解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的情况。43 新会计准则体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新准则充分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除极少数事项外, 已与国际财务报告准 则实现了趋同。 新准则实现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充分协调。 新会计标准充分地体现 了这一客观要求, 将实质重于形式列入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此外,在资产计价、 负债核算、收入确认和完善财务报告体系等重要方面与国际会计惯例基本一致。5新准

26、则取得的突破5 1 确立了具有我国特色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葛家澍( 2003)曾经指出: “各国在制定会计准则的过程中越来越感到:科 学的会计准则应当在首尾一贯、 内在严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 否则 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在制定具体会计准则时可能产生的意见分歧” 。美国财务会 计准则委员会(FASB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定义为:由目标和与它关联的基本概 念组成的一个连贯、协调、内在一致的理论体系,用于评估企业财务报告,解决 会计准则尚未规定而产生的新的会计问题, 主要包括财务报表的目标、 会计信息 的质量特征、财务报表要素、 报表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原则等基本问题。 为会计准 则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27、, 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 并对编制财务报表的准则、 规定 和程序等进行协调。 长期以来我国没有一套完整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从原已发 布的具体会计准则来看,由于缺乏统一的会计理论指导,没有明确的会计目标, 导致会计基本概念不一致, 存在各项具体会计准则之间互不协调、 前后矛盾的现 象。而新准则从会计目标、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财务报表要素到报表要素的确认 和计量原则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即所谓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完整地财 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形成将为指导会计工作实践和具体准则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5 2 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会计准则层级体系 我国原有的会计规范体系是在会计法的统领下由会计制度和会计准

28、则体系 共同组成的,即“制度”和“准则”两张皮的做法。其中,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基 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两个层次, 基本准则对具体准则具有指导作用, 是制定具体准 则的依据。原准则对会计核算的前提、 一般原则、 会计要素和会计报告作了原则 性的定义和说明, 从原准则的主要内容来看, 相当一部分属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的内容,如基本前提、 六大会计要素的定义和部分会计核算原则等。 具体准则主 要对一般业务和特殊业务准则作了具体的规定,至今共发布了 16 项。由于原准 则所规定的内容只起到原则性的指导作用, 比较抽象,可操作性不强, 财政部发 布了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随着会 计改

29、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环境的巨大变革, 原准则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已经不能 适应当前和未来市场环境的需要,无法真正发挥理论上的指导作用,“事实上, 在 1993 年实施的 13 个行业会计核算制度已经突破了基本准则的内容。 可以这样 说,基本准则的制定发布作为我国会计改革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其象征意义高于 实际意义” (李玉环, 2005.1 )。新准则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分为基本准则、具 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三个层级,“基本准则是纲,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统驭作用; 具体准则是目, 是依据基本准则的要求对有关业务或报告作出的具体规定; 应用 指南是补充, 是对具体准则的操作指引” (楼继伟, 2006.2)

30、。新准则层级分明, 互相衔接, 避免了指导规范与具体规定、 操作指南之间的相互矛盾与冲突, 使不 同层级准则的具体内容能够一以贯之,保证了准则体系的协调统一。5 3 拓展了准则制定的法律法规依据“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是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组成部分”(楼继伟, 2006.2 )。准则的制定是以一定的法律法规为依据的, 原准则在第一章第二条中 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制定本准则。”明确了会计法是 制定准则的唯一的法律依据, 未考虑相关法律法规之间的关联性, 在司法实践中 妨碍了其他法律法规作用的发挥。 “在许多法律人眼中, 会计法无非是追究 责任的法律机制在会计一个独立于法律界的专业领域

31、这一特定部 门中运作的表现形式而已, 其统领下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也仅仅是由财政部门 负责实施、针对会计人员、 组织单位会计工作的一套技术规范, 与其他经济法律 制度相对脱节。” (刘燕, 2005.5 )新准则在第一章第一条中明确规定:“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制定准 则的依据由原来单一的会计法扩展到以会计法为核心的相关法律法规, 充分考虑各法律法规的相互关系, 为消除会计法 与其他法律法规之间的冲突 铺平了道路, 不仅保持了会计法制体系的协调统一, 而且可最大限度的发挥相关 法律法规在会计准则制定中的整体效能,为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体系奠定了基 础。

32、5 4 会计目标定位上的差异会计目标是在一定历史环境下, 人们通过会计实践活动期望达到的结果, 即 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原准则并未明确我国的会计目标, 仅在第二章第十一条 中指出“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 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 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即所谓的“受 托责任观”会计目标。这与 1992 年当时的市场主体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国家或政府作为资产的所有者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 而是委托给经营者进行管 理分不开的。 以次目标所提供的会计报告起到了国家及相关部门做为出资人, 了 解和评价经营者经营业绩的作用。随着国有企业股份制改

33、革的逐步深入和股权分置难题的解决, 越来越多的投 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目的, 希望通过财务报告了解企业 的经营状况,以便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 为了满足广大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新准则在第一章第四条对会计目标做了明确规定: “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 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 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 策。”会计目标既反映了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受托责任观”,又体现了有助于 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的“决策有用观”,集两种观点于一身,会计目标的明确和 观念的升华, 是新准则重大突破之一,

34、以此目标所提供的会计报告将为维护投资 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5 5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方面的差异 新准则突出强调了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在保留了重要性、 相关性、 可比 性、及时性、一贯性、谨慎性要求的基础上,新准则作了如下修改:(1)将权责发生制作为一项假定前提。 权责发生制下收入和费用是按照是否实现进行确认 的,而不是以款项是否收到或付出来确定, 因此当涉及到成本、 费用与收入的配 比和收入的实现等问题时,应以权责法发生制为前提假设。( 2)为满足信息使 用者充分理解并便于使用相应的信息,将明晰性改为了可理解性。( 3)出于保 证会计信息的真实

35、性、可验证性和中立性的考虑,将真实性改为可靠性。(4)为突出会计核算中注重经济业务实质, 而不仅仅停留在法律形式上, 增加了实质 重于形式的要求。新准则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 8 项要求中,存在着一条清晰的脉络, 由于新准 则将会计目标定位于决策有用观与受托责任观的融合, 只有重要的会计信息才能 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才是值得提供的, 因此, 将会计信息的重要性作为其首 要特征,为了便于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会计信息还必须具备可理解性; 建立在重 要性和可理解性基础之上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核心要求;可比 性、一致性和实质重于形式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次要要求; 谨慎性要求对会计信息 质量起修

36、正作用。5 6 财务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方面的差异 新准则对六大会计要素的定义均采用了国际会计准则的 “经济利益” 这个术 语,并对原准则中一些不太准确、不太完善的会计要素定义进行了修订:(1)突出强调资产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使资产的确认更加谨慎。( 2)修正了负债的 重复定义,将负债定义为一种“现实义务”。( 3)理顺了所有者权益的来源, 明确指出所有者权益形成的来源,其界定比原准则更加清晰明了。( 4)明确了 收入的本质内涵,新准则将收入定义为: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导致所有 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5)扩大了费 用的外延,新准则将费用定义为: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 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 6) 引入了利得 和损失的概念, 将日常活动形成的部分计入利润中, 而将非日常活动形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