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unwen1.net快速成型技术的新进展www.lunwen1.net_第1页
www.lunwen1.net快速成型技术的新进展www.lunwen1.net_第2页
www.lunwen1.net快速成型技术的新进展www.lunwen1.net_第3页
www.lunwen1.net快速成型技术的新进展www.lunwen1.net_第4页
www.lunwen1.net快速成型技术的新进展www.lunwen1.ne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快速成型技术的新进展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快速成型(Rapid Prototyping&Manu facturing:RP)技术,突破了传统的加工模式,是近20年制造技术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它与科学计算可视化和虚拟现实等技术相结合,为设计者、制造者与用户之间提供了一种可测量、可触摸的新手段。快速成型技术可以自动、快速、直接、精确地将设计思想转化为具有一定功能的原型或直接制造零件(模具),有效地缩短了产品的研发周期,是提高产品质量、缩减产品成本的有力工具。它的核心是基于数字化的新型成型

2、技术。快速成型技术对制造企业的模型、原型及成型件制造方式正产生深远的影响。    RP系统可分为两大类:基于激光或其它光源的成型技术,如:立体光造型(Stereo lithography:SL)、迭层实体制造(Laminated Object Manufacturing:LOM)、选择性激光烧结(Selected Laser Sintering:SLS)、形状沉积制造(Shape Deposition Manufacturing:SDM)等;基于喷射的成型技术,如:熔融沉积制造(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FDM)、三维打印制造(Three

3、 Dimensional Printing:3DP)等。    1 RP起源    1979年,东京大学的中川威雄教授利用分层技术制造了金属冲裁模、成型模和注塑模。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美国3M公司的AlanJ. Hebert(1978年)、日本的小玉秀男(1980年)、美国UVP公司的Charles W. Hull(1982年)和日本的丸谷洋二(1983年),各自独立地首次提出了RP的概念,即利用连续层的选区固化制作三维实体的新思想。 Charles W. Hull在UVP的资助下,完成了第1个RP系统Stereo lit

4、hography Apparatus(SLA),并于1986年获得专利,这是RP发展的一个里程碑。随后许多快速成型概念、技术及相应的成型机也相继出现。    2 RP技术应用及其市场    快速成型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家电、汽车、航空航天、船舶、工业设计、医疗等领域。>'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艺术、建筑等领域的工作者也已开始使用RP设备。根据14个RP设备供应商和43个RP服务商的统计数据,所有RP模型的近41%用于装配和功能型零件;约

5、27%用于工程、工具制造、报价和投标;约23%用于原型模具、金属铸造及模芯制造。随着RP技术本身的发展和完善,其应用领域在不断拓展。    截至2001年7月,全球共有355家RP服务机构,30家设备制造商,12家材料供应商,35家咨询机构,14家专门的软件供应商,67个>'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教育及研究机构。分布于全球58个国家的RP系统有6755台套。根据其中6521个系统的分布情况统计出:北美(主要是美国)占45.3%,亚洲/环太平洋地区占28.6%,欧

6、洲占24.6%,其它地区只占1.5%。近年来,采用RP设备最积极的地区是东亚(尤其是韩国、香港、新加坡)。    3 快速成型技术的国外发展现状    美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RP设备生产国,1999年美国生产的RP设备占全世界的8l.5%,美国的RP发展水平及其趋势基本代表了世界的RP发展水平及趋势。    3.1 立体光造型    1999年3DSystems公司推出SLA27000机型,扫描速度可达9.52m/s,层厚最小可达0.025mm。AUTOSTRADE公司(日本)

7、开发了以680nm左右波长半导体激光器为光源的RP系统,及针对该波长的可见光树脂。提供光固化树脂的有瑞士Ciba公司、日本旭电化公司、美国Dupont公司等。    3.2 迭层实体制造    Helisys公司研制出多种LOM工艺用的成型材料,可制造用金属薄板制作的成型件。该公司还与Dayton大学合作开发基于陶瓷复合材料的LOM工艺。苏格兰的Dundee大学使用CO2激光器切割薄钢板,使用焊料或粘接剂制作成型。日本Kira公司PLT2A4成型机采用超硬质刀具切割和选择性粘接的方法制作成型件。澳大利亚的Swinburn工业大学开发了

8、用于LOM工艺的金属2塑料复合材料。    3.3 选择性激光烧结    DTM公司推出了系列Sinterstation成型及多种成型材料,其中Somos材料具有橡胶特性,耐热、抗化学腐蚀,用该材料制造出了汽车上的蛇形管、密封垫等柔性零件。EOS公司研制了PA3200GF尼龙粉末材料,用其制作的零件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表面光洁度。    3.4 熔融沉积制造    Stratasys公司推出FDM系列成型机,可使用两个喷头同时造形,制作速度快。1999年推出使用热塑性塑料的Gen

9、isys成型,并开发出水溶性支撑材料,解决了复杂及小型孔洞中的支撑材料难以去除的问题。    3.5 三维打印    美国的Z Corp与日本的Riken Institute于2000年研制出基于喷墨打印技术的、能制作出彩色原型件的RP设备。该系统采用4种不同的颜色能产生8种不同的色调,原型件可表现出三维空间内的热应力分布情况,切割开原型,即可发现原型内的温度和应力变化情况,这对于原型的有限元分析尤其实用。荷兰的TNO和德国的BMT也在研究RP彩色制造技术。    美国Sanders Prototype

10、Inc的基于热熔金属喷射技术的Pattern Master是制作速度最快的RP设备之一。制作范围为300mm×150mm×220mm,用户可实时制作原型、验证设计,随后即可得到成型件。成型件的表面精度为0.08mm0.16mm。    德国的Generis Generative Systeme于2001年推出基于喷墨打印的设备,先在每层沙(或蜡)上喷射粘接剂(平铺),再选择性喷射反应物,该设备的制作速度比其它选择性激光烧结设备快10倍以上。设备制作零件的范围为1.5m×0.75m×0.75m,制作速度为0.008m3/h。&

11、#160;   以色列的Object Geometries 公司2000年底推出3维打印机系列的RP设备2Quadra建造零件尺寸为270mm×320mm×200mm。Quadra用了1536个喷头选择性沉积树脂,安装在喷头前后的紫外灯固化喷射出的液态树脂。    3.6 其它RP技术    美国Michigan 的Precision Optical Manufacturing(POM)公司正在研制直接金属成型(Direct Metal Deposition:DMD)技术,用激光融化金属粉末,能

12、一次制作出质地均匀、强度高的金属零件。    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资助而开发的精密RP设备可用来加工航空、医疗等领域用的精密零件,制造尺寸范围为450mm×300mm×300mm,零件的微细特征可小于12m,表面精度小于1m,售价为150000美元左右。    德国的研究机构则利用SL与真空注塑相结合制造微陶瓷零件,精度为0.1mm。Oxford大学和Ford Motor公司正研制通过在低成本的陶瓷模具上喷射熔融的合金钢而制作大型零件的RP设备,Ford公司宣称该新型喷射成型工艺将缩短产品研发的工序(从

13、12个工序到5个工序)和时间(从1525周到35周)。    3.7 RP软件    RP软件主要具备CAD模型数据处理及成型机控制功能,它对成型零件的精度、系统的性能等方面都有很大影响。几乎每一套商用RP系统都有自己的RP软件。因此,市场上的RP软件多种多样。表1中列出了功能较强、较为常用的几种RP软件。    但目前RP软件系统还存在以下问题:    (1)RP软件无标准化。绝大多数的RP系统开发商都开发与自己的RP系统相匹配的软件系统,市场上RP软件互不兼容,不同RP系

14、统间相互交换数据非常困难。    (2)RP软件二次开发难。目前的RP软件都随机安装,用户无法按照自己的具体要求进行二次开发。    (3)价格昂贵,功能单一。RP软件的专业开发商提供的RP软件价格都十分昂贵,多在1万美元左右,而且仅限于数据处理模块,大多只具备模型显示、加支撑、切片、纠错等基本功能,后续的成型机控制模块则需用户自行解决。    4 国内RP技术的发展现状    国内有多所高校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进行RP技术的研究开发。清华大学主要研究RP方面的现代成型学

15、理论、SSM(Slicing Solid Manufacturing)、FDM工艺,并开展了基于SL工艺的金属模具的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研究LOM工艺,推出了HRP系列成型机和成型材料;西安交通大学开发出LPS和CPS系列的光固化成型系统及相应树脂,CPS系统采用紫外灯为光源,成型精度0.2mm。    但RP技术在国内的应用还不十分广泛,目前仅限于大型企业和少部分科研院所。国内已成立多家RP服务中心,开始应用RP技术开发新产品。    香港较内地RP技术起步较早,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和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都拥有RP设

16、备,但其重点是RP技术应用与推广而不是研制RP设备。台湾大学拥有LOM设备,台湾各单位及军方安装多台进口SL系列设备。    目前国内在RP技术的研究应用上存在着研究队伍比较薄弱,资金投入有限,应用普及范围不够,没有统一协调的>'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管理机制等缺陷。    5 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趋势    长期以来,不断有一些学者和专家对RP的发展持观望和怀疑态度,尤其是在1998年受全球>&#

17、39;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经济的不景气所影响,RP工业出现缓慢增长甚至某些方面为负增长。对此,Terry Wohlers在其著述的2000年度全球快速成型及快速模具制造工业进展报告中指出,RP工业将会在未来几年发生巨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新技术、新工艺及信息网络化等方面。    5.1 开发概念模型机或台式机    目前,RP技术向两个方向发展:工业化大型系统,用于制造高精度、高性能零件;自动化的桌面小型系统,此类系统称为概念模型机或台式机,主要

18、用于制造概念原型。发达国家许多科研机构(如IBM公司)及>'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教育单位(中等职业学校甚至中小学)已经开始购买此种小型RP设备,并极有可能进入家庭。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也计划为其每位工程师配备一台此类设备。    采用桌面RP系统制造的概念原型,可用于展示产品设计的整体概念、立体型态布局安排,进行产品造型设计的宣传,作为产品的展示模型、投标模型等使用。    5.2 开发新的成型能源   

19、 SL、LOM、SLS等快速成型技术大多以激光作为能源,而激光系统(包括激光器、冷却器、电源和外光路)的价格及维护费用昂贵,致使成型件的成本较高,于是许多RP研究集中于新成型能源的开发。目前已有采用半导体激光器、紫外灯等低廉能源代替昂贵激光器的RP系统,也有相当多的系统不采用激光器而通过加热成型材料堆积出成型件。    5.3 开发性能优越的成型材料    RP技术的进步依赖于新型快速成型材料的开发和新设备的研制。发展全新的RP材料,特别是复合材料,如纳米材料、非均质材料、其它传统方法难以制作的复合材料已是当前RP成型材料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外RP技术的研究重点是RP成型材料的研究开发及其应用,美国许多大学里进行RP技术研究的科技人员多数来自材料和化工专业。    5.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