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_第1页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_第2页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_第3页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_第4页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最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一、学情分析通过四年科学学习, 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 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 在进行观察、 记录、实验、 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 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得到培养。 受年龄的限制, 学生的思维依旧 处于形象思维阶段, 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 但还有不稳定的现象, 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 遇事很容易冲动, 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 且常与兴趣密

2、切相关。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 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二、教材分析1整体情况五年级上册教科书由“光”“地球表面的变化”“计量时间”“健康生活”四个单元组成。“光” 单元,以研究光的传播特点为主要线索,认识光这种能量表现形式。本单元沿着认识光源, 研究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研究光在行进过程中遇到其他透明、 半透明和不透明物体时光的传播路线所发生的变化, 引导学生探索光的传播规律, 构建光沿直线传播、 光的折射及光的反射现象的认识, 建立光与自然现象及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

3、“地球表面的变化” 单元, 以研究地球表面形态一一地形地貌的变化为主要内容。 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因素有很多, 按照其能量的来源可归纳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个原因。 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本身, 表现为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 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重力势能,其主要表现形式为风化,风力、流水等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等。本单元从内因到外因,通过指导学生亲历观察、假设、模拟实验、形成解释等一系列科学实践活动, 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的结构及其变化, 构建地形地貌是经过地球内、 外因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认知“计量时间”单元,研究的主题是与我们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计时问题

4、。 本单元按照从古至今人类计时方法的发展脉络组织课程内容,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实验、设计制作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研究太阳、水流、摆等的运动规律;经历古人运用事物变化的规律探索计时方法、制作计时工具的过程;发展工程思维;体会科学技术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健康生活”单元,基于现代健康新理念,立足于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在 四年级人体呼吸与消化系统学习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认识运动、血液循环及神经 系统。通过观察、体验、调查、建模等活动了解相关器官的结构功能,理解各器 官系统协调配合共同维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以及保护身体健康的意义,并由身体健康延伸到心理健康。单元内容始于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检测与评估

5、, 终于给自己 制订健康生活计划。整个单元的学习是引导学生不断建构的过程,其目的是让学 生建立科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牢固树立保护自己身心健康的意识, 使其养 成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良好生活习惯,本册内容覆盖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及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 均指向联系与变化。为了强化科学与生活的联系,四个单元均是从生活中的问题 或自然现象开展研究,最终解决或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及现象, 呈现事物结构与功 能、内部与外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协调统一。揭示事物是不断变化 的,事物的变化都是有规律的科学观念。2.单元概述第一单元“光”:从教师的角度而言,本单元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应该是“光

6、是什么”。历史 上,对光的研究曾经推动了科学和技术的长足发展,改变了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打通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通道。今天我们对“光”的认识,看似是对知 识本体的认知,实则是对光,抑或是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光是一种电磁波 ,按照 波长可以将光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射线等几个波谱区。其中,可见光区又可细分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 光。光具有波动和粒子的双重性质,凡是与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有关的 均是波动性的表现,凡是与光的碰撞、散射、叠加等有关的都是粒子性的表现。波粒二象性可以用爱因斯坦公式得到解释:Ehv , p=h/2 。这里能量E 和动量

7、p都是表征光的粒子性的量, 而频率 v 和波长人都是表征光的波动性的量, 波动性和粒子性通过普朗克常数h 联系起来了,这也可以解释“光是能量的表现形式”这一概念的出处。如此,我们对光的本质的认识可以帮助教师准确把握“光”单元教学的概念发展。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 教师没有必要指导学生从光的本质去认识光。教学中应该遵循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完成关于光的课程内容。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来自课程标准中 56 年级的下列相关学习内容。1.1.1.1 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如太阳光、灯光; 识别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如月光。1.1.1.2 知道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 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1.

8、1.1.3 知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1.1.1.4 知道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6.2.3 描述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形成的彩色光带, 知道太阳光中包含有不同颜色的光。18.2.2 将自己简单的创意转化为模型或实物。在课程标准中, 这三方面的课程内容要求, 都是光在传播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和对这些现象的解释, 由此形成对光的一些基本认知。 本单元希望帮助学生形成以下认知。1. 光在受到一个物体或物质的影响前能一直保持原方向传播。2. 光能够被吸收 ; 能被改变传播方向,产生反射或折射现象。3. 尽管太阳光用肉眼看上去几乎是白色的,但它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其他

9、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也是由不同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4. 有些物体折射或反射出的光波进人人的眼睛后,可以被“看到”,就如同某些声波进入人的耳朵后可以被“听到”一样。沿着上述概念发展线索,教科书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做了如下安排。第 1 课“有关光的思考”,主要了解学生有关光的前概念。通过思考和解释“在黑暗中你能否看到红苹果” 的问题, 了解学生对于光有哪些认识, 以及能做出哪些推测和解释第2课“光是怎样传播的,主要研究光在空气中是如何沿直线传播的。光 穿过小孔的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观察到光的行进路线,初步理解并建立光沿直线传 播的概念。第3课“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是对光沿直线传播的进一步深人研究。

10、 当光遇到遮挡物时,会因遮挡物的不同,出现通过、部分通过、不能通过三种情 况。对本课所有实验现象的解释,最终都将成为“光沿直线传播”的证据。第4课“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主要探讨当光从空气进人水中时, 传播路径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对于光而言,空气和水是不同的传播介质,因此光 的传播方向(传播路径)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具结果是产生了折射现象。第5课“认识棱镜”,主要建立光与颜色的关系。我们看到的“白光”通过 三棱镜后,会发生折射,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棱 镜实验可帮助学生观察到因光的折射而产生的彩虹颜色, 初步将光和颜色建立联 系。第6课“光的反射现象”,主要探讨光的反

11、射现象。通过观察光的镜面反射 现象,了解什么是光的反射;通过光的反射实验,对反射光的路径做出预设,初 步建立人射光与反射光的关系;对光的传播特点做进一步探讨,即光遇到物体会 发生反射,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第7课”制作一个潜望镜”,主要利用光的反射特点,制作一个简易潜望镜。 潜望镜的制作,需要综合运用和理解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 首先需要观察、了解潜望镜的结构以及工作过程和原理,其次需要设计、制作简 易的潜望镜,最后通过展示、实践、评价、交流来进一步理解本单元的知识和技 能。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本单元中的“地球表面”主要指地球表面的形态,简称地形,又称为地貌。 地球表

12、面的地形复杂多样、不断变化。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指向“变化” 一词,即 地形地貌的变化。是什么原因引起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呢?教科书通过指导学生亲历观察、假设、模拟实验、形成解释等一系列的科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逐步 建构起“地球现今的面貌不是本来就有的, 而是经过地球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这一基本认知。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来自课程标准中 5-6 年级的下列相关课程内容。14.2.1 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14.2.3 举例说明水在地表流动的过程中,塑造着地表形态。14.5.1 描述地球内部有地壳、地慢和地核三个圈层,14.5.2 知道地壳运动是地震、火山喷发等

13、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14.5.3 说出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构成。15.3.1 了解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知道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15.3.2 说出人类不合理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15.3.3 举例说出人类保护环境的举措,能够针对现实环境问题提出适当建议。为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 本单元在设计上顺应学生的认知与心理特点, 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模式。 在单元的起始课, 引导学生对主要地形的成因进行假设,埋下探索的伏笔, 引发探究的兴趣在后续各课的学习中, 引导学生亲历相应的一系列科学实践活动, 完善或修正已有认知, 逐步形成对地形变化成因的科

14、学解释,在单元最后一课, 带领学生回顾、 反思学习过程, 建构起关于地球表面变化原因的新认知。本单元共安排了 7 节课 , 第 1 课“地球的表面”,作为单元起始课,除担负明确学习主题的任务外, 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个亮明 “影响地形变化因素”这一观点的机会, 为学生后续学习提供反思、 建构相关科学概念的基础。 本课的设计线索 : 对地球全貌的观察一陆地内部主要地形的观察每一个典型地形地貌的观察。 初步让学生建立一个地球尺度的概念知道我们所看到的平原、 高原、 山地、丘陵和盆地这些地形只是地球整体面貌的冰山一角, 是地形变迁到现今的具体呈现。 对地球全貌的观察, 能够使学生在建立与以往学习内容关

15、联的同时, 为今后更深人学习相关知识埋下一颗探索的种子。第 2 课“地球的结构”,在前后课之间起着桥梁与纽带的作用。本课主要承载两个任务: 一是第 1 课学习内容的延续,由地球外部形态的认识延伸到对地球的内部构造的学习,包括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组成、地壳的运动等,丰富和完善对地球的整体认知 ; 二是为第 3、第 4 课学习地震. 永山喷发形成原因奠定知识基础, 知道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的。 本课最后安排一个制作地球模型的活动, 旨在增强学生对地球结构的感知,进一步激发兴趣与培养实践能力。第 3 课“地震的成因及作用”和第 4 课“大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让学生通过学习, 知道地震和大山喷发是引发地

16、表变化的内在因素, 相对于风、 水等很缓慢的外力作用, 是一种刚烈变化。 两课在整体安排上较为相似, 均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 感受地震和大山喷发时的现象, 了解其形成原因。 教科书中分别提供了地震和火山喷发的资料, 通过阅读与研讨, 让学生了解地震和大山喷发时的真实情景以及给地表带来的改变。 两课的学习是针对第 1 课呈现的弯曲岩层和长白山天池两幅图片,引导学生探索其形成的原因,形成科学解释。第 5课“风的作用” 和第 6 课“水的作用” , 主要研究的是引发地表变化的外在因素,第 5 课, 研究风的作用对地表的影响。 本课主要通过风卷起沙子利蹭岩石的模拟实验以及对沙漠、 戈壁、 蘼菇

17、岩和雅丹地貌等的观察活动, 引导学生认识到风的作用是可以使地球表面的地形、 地貌发生改变的。 通过与地震和火山喷发对地表影响力的比较, 知道风对地形地貌的改变是极为缓慢的过程。 本课学习是对第 1 课呈现的教煌雅丹地粮形成原因猜测的回应, 学生由此认识到风的作用是巨大的。第 6 课, 带领学生认识水对地表改变所起的作用。 本课关于水的作用主要指地表流水对地球表面形态的影响,主要涉及两个方面: 一是降雨,二是河流。降雨对地表的侵蚀现象是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感知的,而河流对地表的影响与重塑作用是通过观察图片和阅读资料使学生了解的。 本课学习是对第 1 课中黄土高原上的沟壑和黄河人海口的沙洲形成原因猜

18、测的回应,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阅读资料等学习方式,最终形成对两种典型地形地貌形成原因的科学解释。第 7 课“总结我们的认识” , 是作为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总结和学生认识的提升来设计的。主要安排两个内容: 一是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针财第 1 课填写的班级记录表中的“情测主要形成原因”进行反思,比较学习前后认识的不同,感受自己在“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的学习中获得的成长; 二是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 作为大自然的主要成员, 人类的活动也影响着地表的变化。 本课通过模拟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到植被覆盖可以减少外力对土地的侵蚀, 由此可以增强学生爱护树木、保护土地的意识,提高他们的自觉性。第三单元“计量时间”:

19、自具有“时间”概念比来,人们便不断地寻求着准确计量时间的方法。古人 经过长时间的观测和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 发现太阳等天体在天空有规律地改变 着位置,并且星现出周期性的运动。根据太阳东开西落固有的周期性, 人们制定 了历法并用此描述时间,这是我们能够追溯到的较早的划分时间的方法。“天” 成了最早的时间单位。那么,一天内的时间进程又如何把握呢?古人发明了日密, 还研究制作出了沙漏,水钟等计量时间的装置。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 到精确计量时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7世纪以后,钟表工艺迅猛发展,在时间 计量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根据伽利略发现的单摆的等时性,惠更斯制造了历 史上第一个摆钟,使时钟

20、的误差从每天 15分钟减少到5分钟。后来惠更斯又首 次造出了第一个依靠发条驱动的机械表,并由此推动了18世纪高精度航海钟的发明,从而解决了困扰人类近两个世纪的经度测定问题,大大推动了航海事业的发展。不仅如此,机械钟的出现还促进了当时整个机械工业的发展,使以钟表、 罗盘、检炮、印刷术等为代表的技术革命成为近代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动力之一。回顾整个科学发展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计时工具的发展史是与整个人类文 明发展史同步的,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要大致了解人类计时工具发展的几个 比较典型的阶段:燃香钟-水钟一摆钟。学生要学会观察、研究这些不同计时工具 的差异性,以及保障计时准确的科学原理。在此基础上

21、模拟设计和制作水钟、钟 摆等计时工具。如同古人一样,学生通过亲历科学实践活动会发现一些计时方法 的局限和不足,于是便会产生改进计时工具的内在需求。由于燃香钟受外界因素 影响较大,因此,计时方法直接进阶到水钟。水钟可以说是时钟发展史上比较典 型的机械计时工具了,但是其准确性和方便性都有待提高,于是又进阶到摆钟。另外,在研究同一种计时工具时,学生的认知和思维也是在不断向前推进的,例 如研究水钟,一开始发现初始水位高度和孔径不变, 流出相同多的水,时间是相 等的;继而又发现当水位变化后,水流速度并不是相等的,最后认识到只有保持 水位不变时,水流速度才是相等的。再比如,对于单摆的研究,学生一开始会发

22、现同一个单摆在摆动起来的时候具有等时性(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相同),但是不 同单摆的摆动速度却不同。进一步研究发现,摆绳长度会影响单摆在统计各组自 制摆的摆动次数时,学生发现,不同摆的摆动建度不同,由此引发出新的问题,摆的速度受什么因素影响?第5课“摆的快慢”,承接上一课,学生讨论并预测哪 些因素影响摆的摆动速度,并通过两组对比实验分别研究摆锤质量、摆绳长度与 摆动速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认识到,摆速快慢与摆锤质量无关,与摆绳 长度有关,摆绳越短,摆速越快,反之,摆速越慢。第 6课制作钟模”。在前 两课的研究基础上,学生将设计制作一个 1分钟摆60次的单摆。这是一项需不 断调试,改进以达成预

23、期目标的简易工程。同样,需要经过设计(尤其是制订如何根据试验结果更有效、更快捷地改进设计方案的策略 )、制作、测试,研讨等 环节。学生将简单评估完成这个产品的可行性, 预测使用效果,并将自己简单的 创意转化为实物。在此基础上,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继续研究, 设计一个1分钟 摆动30次或120次的摆,让学生简单体会摆的次数跟摆绳长度之间的比例关系,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换索出规律,为了让摆的次数变为原来的2倍(或1/2),绳子的长度需要增长到约4倍(或缩短到约1/4)。这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抽象思维、 逻辑思谁,以及利用数学理解物理现象的意识第 7课”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 学生将回顾本单元探究过的

24、几种计时工具, 调查比较人类计时工具的演变,归销 并初步发现自然界一些周期性运动的事物可用于计时。 本课引导学生关注计时和 我们生活的关系,举例说明情确计时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以及计时不情确可能 导致的严重后果。最后,期望学生将所学用于现实,在实际生活中关往计时,珍 惜时间,准确用时。第四单元“健康生活”:健康是人生存之本,是指一个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都处于良好 的状态。身体的健康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身体主要器官无疾病,各系统、器官、 组织、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理功他,协调作用完善 ;二是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强, 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各种生理刺激以及致病因素对身体的影响。 上面所说的身体

25、健康指向我们常说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 良好或正常的状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好的心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 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等。 社会适应指人与社会的关系它包括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人对社会的适应等多方面 的内容。传统健康理念只关注身体(机体)是否有疾病,现代健康理念对于健康的 关注是多元的、广泛的,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各方面。其中社会适应取决于身体和心理的素质状况, 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 身体健康又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 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 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某种功能而引起

26、疾病。 生理和心理是紧密依存的两个方面, 生理状况的改变可能带来相应的心理问题,生理上的缺陷、疾病,特别是痼疾,往往会使人产生烦恼、焦躁、忧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各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本单元基于现代健康新理念, 立足于提升学生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良好状态的意识,在四年级学习人体的呼吸与消化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组织了人体运动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相关知识的学习内容,以此为依托,进一步帮助学生建构“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各系统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的认知, 学习维护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来自课程标准 5-6 年级的下列相关学习内容。 10.1.1

27、举例说出人体对某些环境刺激的反应方式和作用。1.1 1.2 列举保护这些器官的方法。10.3 简要描述脑是认知 ; 情感,意志和行助的生物基础。10.4 举例说出为保护脑的健康需要来取的主要措施。比如,人需要克足的睡眠,需要避免长期的精神压力,防止外界的激烈冲撞,保持愉快,积极的情绪等。10.5.1 列举睡眠、饮食,运动等影响健康的因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10.5.2 列举噪声、露在、污水等时人体健康的影响,养成环保意识。本单元共 7 课, 以身体健康为线索, 始于对自己身体素质状况的检测与评估,终于制订健康生活计划。中间 5 课,其中第 2 课至第 5 课侧重对人体运动系统,血液循环系统、

28、神经系统生理结构相关知识的学习, 指向认识身体各系统器官及其功能、保护身体各系统器官的健康,即身体健康; 第 6 课通过“管理和控制自己” 相关内容的学习, 指向引导学生提升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状态的意识和能力。第 1 课“我们的身体”,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 年修订 )对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监测的主要项目为依托, 组织学生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检测与评估。 通过研讨交流, 学生进一步了解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 关往自己的心 理健康状况, 构建现代健康生活新理念, 提升养成健康生活习惯的意识, 形成健康生活的行为方式,第 2 课“身体的运动” 。 身体的运动机能状况是检验身体健康与否的

29、最外显的指标之一。 与所有生物体一样, 人体的身体结构都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 是为了满足自身生长发育、 生存的需要。 本课引导学生悉心体验在移动哑铃过程中上肢各部分的变化,认识骨、关节和肌肉,构建骨、关节、肌肉协同配合完成运动的肢体运动模型, 从而了解保护运动器官的重要性以及促进其健康生长发育的方法与策略。第 3 课“心脏和血液”,心脏、血管和血液属于人体血液循环系统,承担着运输养料和氧气、 废物和皮气的作用。 血液循环系统能否正常工作, 直接影响着身体各器官的健康。 心跳是人体的主要生命体征之一, 心脏停止跳动, 意味着生命的终止。 本课通过模拟实验, 帮助学生了解心脏跳动维持血液在血管中的

30、流动,培养学生建模与推理能力。 通过测量和比较不同学生运动后恢复正常心跳所用的时间,感悟体育锻炼有益于心脏健康: 通过阅读资料,讨论交流,提升关注心脏健康的意识。第 4 课“身体的。总指挥”,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人脑具有高级功能, 控制着人体的大部分生命活动现象, 使够指挥人的行动, 产生思想和情感,进行认知和决策,是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生物基础。本课将引导学生认识脑的结构特点, 依据日常生活和游戏体验了解脑的功能, 通过讨论交流进一步增强保护脑及科学用脑的意识。第 5 课“身体的联络员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我们通常所说的神经是周围神经系统。 它是连接中

31、枢神经和身体各个部分的 “联络员” , 负责收集身体受到的环境刺激的信息, 并将其传递给脑、 脊髓, 再将脑,脊髓发出的指令传递给身体相应部分, 使其做出相应的反应。 本课在认识脑的基础上, 通过扔和接乒乓的体验活动感受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反应, 体会人脑与神经是怎样工作的, 从而了解神经系统的工作机制以及神经系统对身体健康及学习的重要性,提升保护神经系统的意识和能力。第 6 课“学会管理和控制自己”,大脑不仅控制人体各器官的活动,还管理人体的情绪、 意志等心理活动。 现代健康理念在关注人的身体健康的同时, 还关往人的情绪、 意志等心理健康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等社会适应状况。 脑是人体情感、意志

32、,行为等的物质基础。本课将在学习脑及保护身体健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压力对人的身体和心理造成的影响, 学会管理自己、 缓解压力、 控制情绪,保持愉悦的心情,打造健康的生活。第 7 课“制订健康生活计划”,我们的身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身体的一个部分出现问题, 会导致身体其他部分甚至心理出现问题。 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是维护身体健康的有效措施。 本课在学生了解人体生理结构及如何保护各器官系统健康的基础上, 进一步强化他们的健康意识。通过制订有效的健康行为计划,切实引导学生将理念转变为具体行为,并希望能对其健康产生终身影响。 综上所述, 本单元重在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并建立 “人体由害个系统组

33、成, 各系统分工配合, 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的科学概念;学习用系统和联系的方法认识事物 ;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提高健康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护身体健康,打造幸福生活。本单元教学涉及一些人体内部生理结构及功能的相关知识,比如骨、关节、肌肉,心脏、血管,脑、神经等, 在教室内无法通过直接观察进行探索。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 体验活动、推理、建模等方式学习。此外,这些内容的学习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健康生活的视角组织教学活动, 重在理解它们与健康的关系, 学会保护身体器官,维护身体健康。三 、教学目标(一)“光”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1. 有的光直接来自发光的物体, 有

34、的光来自反射光的物体。 能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当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或折射,会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会形成阴影。2. 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3. 光的反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汽车反光镜、 潜望镜等都是对光反射原理的运用。( 2)科学探究目标1. 能用实验验证光的传播方式。2. 会观察光的折射现象。3. 能利用镜面反射实验,推测反射光规律,并预测反射光位置。4. 会做棱镜分光实验,能推测彩虹的颜色序列并制作彩色轮。5. 能自制潜望镜并进行观察。( 3)科学态度目标1. 形成对光研究的兴趣。2. 认识到认真观察、实验和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数据的重要性。3. 在实

35、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光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二)“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1. 地球内部运动和外力作用是形成和重望地球表面多种地形地貌的原因。2. 地球表面的地形地就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有的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如风、水等自然作用对地形的改变,有的却是一个比较迅猛的瞬间,如地震和火山喷发对地球表面的改变。 地球土的水在陆地、 海洋及大气之间不问断地循环。3. 地球表面是崎岖不平的,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多种多样的地形。4. 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5. 地壳主要由岩紫岩、沉职岩

36、和空质岩三大美岩石构成,地壳运动是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 地震、 大山喷发等自然灾害会对人类产生一定的影响,抗震防灾是有方法可循的。6. 人类的活动也会改变地表形态, 有些活动对地球有积极的影响, 有些则是清极影响。( 2)科学探究目标1. 能通过观察世界地形图,描述地球表面的整体样貌。2. 能播述典型地形地貌特点,并对其形成原因做出猜测。3. 会做地震、 火山喷发、 风蚀岩石、 降雨侵蚀土地以及植被对侵蚀的影响等模拟实脸。,会通过观察围片和阅读资料来搜集信息,作为科学解释的证据,4. 能基于搜集到的证据, 运用科学思维, 进行科学解释并展开科学论证, 最终形成科学结论,能反思学

37、习过程,不断调整、完善认知结构,感知自己的进步与成长。 会用科学记录单的方式表达想法, 作为学习反思、 形成科学解释的重要依据。( 3)科学态度目标。1. 具有不断探索地球表面形志变化原因真谛的兴趣与愿望。2. 敢于提出猜想,并尝试通过实证的方式证明猜想的正误。3. 具有尊重证据、乐于与同学基于证据展开科学论证的品质。( 4)科学、技术,杜会与环境目标感受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类探索、 了解自然带来的可能与便利。 认识到人类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应自觉保护环境。(三)“计量时间”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1 .水流在一定情况下匀速变化, 单摆具有等时性。 这些具有周期性运动特点的事物可以用来计

38、时。2 . 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主要依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 2)科学探究目标1. 能观察和记录燃香长度变化的信息2. 能辨别和控制实验中的可变因素。3. 能预测和测试怎样改变一个可变因素从而影响实验结果。4. 能解释结果并能总结可变因素是如何改变、影响实验结果的。5. 会用图表等记录、整理,交流信息会设计、制作和改进“水钟”“提钟”等简易计时器。6. 能通过阅读和研究科学资料来获取更多的信息。( 3)科学态度目标1. 发展探究时间以及计时工具的兴趣。2. 意识到重复实验证实结果的重要性。3. 欣赏前人在测量时间和解释自然现象方面所做的贡献。4. 初步体验到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39、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体会社会的需求是计时工具发展的动力。2. 体会计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3. 意识到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 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四)“健康生活”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1. 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身体各部分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生命活动。2. 关节、 肌肉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 它们相互配合, 共同完成身体的各种运动。3. 心脏、血管、血液组成了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它们相互配合,共同承担体内物质的运输。4. 脑、脊髓、神经组成了人体的神经系统,它们相互配合。指挥人体对环境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脑是神经中枢

40、,管理人体绝大部分的生命活动。大脑可以帮助我们控制情绪。5.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等。 . 身体的一个系统或器官出现问题,会影响整个身体的健康状况,6. 充足的睡眠、 坚持体育锻炼、 保持愉悦的心情等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益于身体健康。7. 噪声、雾霾,污水等不良环境对人体健康有害。良好的生存环境有益于健康。( 2)科学探究目标1. 能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利用有关数据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做出客观的评估。2. 能根据需要,通过查阅资料、收集有效信息获得问题的答案。3. 能基于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学习, 用制作模型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研究结果, 能运用模拟实验研究人体运动系统、 血液情环系统等系统内各器官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 能基于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 从系统和联系的角度分析保护脑及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重要性, 并提出保护身体的有效策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