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12国民经济统计概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变化和完善_第1页
CH12国民经济统计概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变化和完善_第2页
CH12国民经济统计概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变化和完善_第3页
CH12国民经济统计概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变化和完善_第4页
CH12国民经济统计概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变化和完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文由hnhyzyun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变化和完善 李强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2002 年第 12 期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的宏观核算。 它源于统计、 会计、 业务核算, 是三大核算的综合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全面计算和 描述的宏观经济信息系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观测宏观经济运行与进行管理的“数据库”、 “平衡仪”和“晴雨表”。国民经济核算及其指标体系是地区经济与国际经济交往中的“标准语” 和“普通话”。建国以来,经过 40 多年的基础统计工作

2、建设和宏观经济核算工作实践,我国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不断探索中, 突破了一个又一个理论上的禁区和技术难点, 取得的很大 的进展, 基本完成了由 MPS 向 SNA 的转换, 确立了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状况的新国 民经济核算体系框架。 回顾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建立与发展的历史, 不仅可以正确地评价 这些进展的重要性,而且有助于正确认识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循序渐进的变化过程 由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对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反映, 它所显示的信息是宏观经济决策 和分析研究的依据,因此,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及发展,不仅与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密 切相关,而且与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密切相

3、关,它是随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有计 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而变化的, 迄今为止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的 1952 年至 1984 年。 这一阶段采用的是物质产品 平衡表体系,即 MPS 体系,是当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的历史产物。它适应了 当时社会的经济基础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需要, 为我国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为 科学的计划经济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是符合我国历史发展进程的。但是,由于受当时各种 条件的限制,我们并没有完整地实行 MPS,而只是根据当时的实际需要有重点地采用了一 些内容,因此,这一时期我国的国民经济

4、核算体系是不系统、不全面的,特别是随着经济体 制的发展变化,它的缺陷也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第一,体系不完整,不能 反映国民经济循环全貌;第二,生产范围狭窄,不能反映包括大量服务业在内的非物质生产 部门发展的情况;第三,提供的经济信息少,不能系统反映社会资金运动情况;第四,核算 方法单一,缺少联系性和严密性,不 能反映国民经济各环节之间联系和衔接情况。 第二阶段为 1985 至 1992 年。这一阶段是 MPS 和 SNA 两种核算体系共存阶段。当时 采用两种体系相互并存, 两者并用的方式, 主要是立足于当时我国国民经济的管理是实行有 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主导思想。 国民经济核算工作

5、既要考虑有计划指令为主导方面所需要的 指标体系, 又要兼顾有市场调节为辅所需要的数据资料, 以适应我国经济体制的发展变化过 程,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党政决策部门的需要。另外,国际上还存在着东欧和前苏联等采 用 MPS 体系的国家。可以说,这样阶段的两种体系共存的现象,深深打上了当时社会经济 发展水平和受经济理论发展制约的烙印,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在这一阶段,我国统计工作 者与经济、理论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密切合作,研制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能够把两种国民 核算体系相互转换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1992 年 ,并付诸实施,较好地 解决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时期的核算问题。 在

6、这一阶段, 国家统计局不仅 发布以 MPS 体系“国民收入”为挂帅指标的系列核算数据,同时发布以 SNA 体系“国内生产 总值”为挂帅指标的系列核算数据,并且成功地解决了历史国民核算资料的相互转换问题。 但是, 由于当时在经济理论上还存在一些禁铜, 人们的思想认识上或多或少受一些传统习惯 影响,并且原有的统计制度尚未改革,国民经济核算基础比较薄弱。因此,受上述诸多不利 1 因素的影响,新制定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第一,随着形 势的发展,保留 MPS 的内容已显得多余,使体系复杂化;第二,体系中机构部门的划分不 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 第三, 个别补充表如财政信贷资

7、金平衡表等与基本表或存在重复, 或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变的多余;第四,受核算基础薄弱的限制,相当一部分核算内容无法得 到实施。因此,这一体系的建立尽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是,它是一个具有很大局限性 的过渡时期的体系。 第三阶段为 1993 年至今。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取消 MPS,建立与 联合国新 SNA 接轨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新版本。党的十四大根据改革开放实践发展的 要求和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槁市场经济的思想, 确定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的改革目标, 实现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 为国民经济核算方面扫清了理论上的 障碍;从国际环境看,以前实行 MPS 的

8、前苏联、东欧国家也已陆续放弃了这个体系,而改 用 SNA,MPS 的国际比 较性与通用性已日趋淡化直至消失;我国国民核算工作的实践也表 明,MPS 在反映国民经济发展变化方面的缺陷和不足越来越明显,宏观经济分析和管理工 作者逐步适应了使用 SNA 的有关指标分析和处理经济问题。适应这种形势变化的需要,从 1993 年起,根据联合国 1968 年 SNA 的标准,并采纳了部分 1993 年 SNA 的标准,对 1992 年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 进行重大修改,探索建立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新版本。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综合报表制度是新版本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雏型。与混合体 系比较,新版本国民

9、经济核算体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取消了 MPS 的内 容, 简化社会再生产核算表。 取消了基本表和补充表中国民收入指标以及物质生产部门和非 物质生产部门的划分, 精简掉了补充表中的财政信贷资金平衡表等; 二是采用 SNA 的标准, 修改社会再生产核算表式。按照 SNA 的机构部门分类标准,修改资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 中机构部门的划分,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制定的第五版国际收支手册修改国际收 支平衡表,规范部分指标的名称和定义等;三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考虑可操作性,修改 经济循环帐户。暂时取消经济循环矩阵,简化收入分配及支出帐户(即将收入初次分配帐户 和可支配收入及支出帐户合并

10、为一个帐户) ,按照新的行业分类标准修改产业部门综合帐户 等。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新版本的主要框架内容目前基本都在实践中得到实施, 尽管其中 还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 特别是与全面过渡到 1993 年 SNA 的标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但是, 经过几代人的长期探索和艰苦努力, 建立起来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新版本, 不仅能比较全面 地反映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情况,保持理论上的合理性,而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是我国国 民经济核算工作的一大飞跃。 二、建立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过程中实现的突破 从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变化过程看,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变, 第一 次转变是从 MPS 向 MPS 和

11、 SNA 两种体系并存的混合体系转变;第二次转变是从混合体系 向 SNA 转变,每一次转变都是对原有体系的突破和改进。 第一次转变是在实现了三个方面的突破后才得以完成的。 一是理论认识上的突破。 MPS 以传统的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为指导, 因此, 建立包括所有服务业活动在内的新国民经济核算 体系,首先需要在指导思想和理论认识上有所突破,尤其是面对长期“左”的思想的影响,更 需要拿出很大的勇气,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和运用马克思理论,才能突破认识上 的限制。正 是在实现了这一突破后, 才将生产范围扩展到国民经济所有行业, 明确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第一次转变的生产范围;二是核算技术上的突破。基于当时人们

12、的思想认识水平以及宏观 经济分析和决策的需要,在核算技术上大胆突破,寻找 MPS 和 SNA 的结合点,根据 我国当时的实际情况, 将国际上存在的两大核算体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并且使之可以相互 2 转换, 这样既满足了习惯于使用 MPS 人们的需要, 又满足了全面反映经济发展情况的需要, 这一创新成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第一次转变最突出的特点; 三是突破核算基础比较薄弱的限 制,全面系统地制定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实际核算工作的指南, 因此,它不仅要在理论上具有合理性,而且还应在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如果核算基础比较 薄弱,可操作性差就会成为建立新体系的一大制约因素。但是,在第

13、一次转变中,我们并没 有困于核算基础薄弱的客观实际, 而是在试点和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反复进行可行性论 证,大胆突破这一限制,从发展的角度,制定出了全面、系统地反映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新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第二次转变实现的突破主要集中在取消 MPS 体系、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即完善核算 方案、改善核算基础、全面开展实施三个方面(见表 2) 。在完善核算方案方面,提高了新 体系的简洁性、规范性和相互协调性。具体表现在,取消混合体系中 MPS 的核算内容,以 及实际中难以操作的部分,并根据 1993 年 SNA 的一些原则方法进行修改,简化新体系:对 机构部门划分、产业部门分类、核算表中有关指

14、标的设置、部分帐户形式、部分指标名称如 总投资、固定资产形成、库存增加、总消费、社会消费等,按照新的核算标准进行修改,提 高新体系的规范性; 对五张基本核算表与经济循环帐户相互间的具体核算方法和规定进行衔 接和协调,消除核算体系内部不同部分之间存在的矛盾现象,提高新体系的协调一致性。在 改善核算基础方面,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以必要的统计报表、 重点调查、综合分析等为补充,搜集、整理基本统计资料的统计调查制度的确立,为改善核 算基础提供了保证,1994 年开始的统计方法制度改革,以及已经完成的第一次全国第三产 业普查,极大地改善了核算基础资料的质量,是新体系得以实施的前提

15、。同时不断加强与有 关业务部门的协调,疏通资料来源渠道,1996 年国家统计局、计委、财政部、人民银行、 经贸委和国有资产管理局 6 单位联合下发了国统字 (1996 )43 号文件,即关于进一步贯 彻国务院通知精神保证完成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全面过渡任务的通知 ,为疏通资料来源渠 道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全面开展实施方面,积极推进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全面实施,通过 “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首次编制出国家及省两级 1995 年经济循环帐户和资产负债表,填 补了我国国民核算中的空白,并由此完成了新版本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实际中的全面实施。 三、建立和实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已经取得的成果 1基本建立了新版

16、本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新版本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仍 然由社会再生产核算表和经济循环帐户两大部分组成。 社会再生产核算表包括: 经过修改的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平衡表、资产负债表 5 张基 本表,以及正在修改但尚未确定的人口平衡表:劳动力平衡表、自然资源表、企业部门产出 表、企业部门投入衰、综合价格指数表 6 张补充表;经济循环帐户包括经济总体帐户、机构 部门帐户、 产业部门综合帐户三个部分。 新版本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具体体现在国家统计局 制定的 1997 年、1998 年、1999 年、2000 年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综合报表制度中。 2 编写了实施新版

17、本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具体核算方法。 为了规范国民经济核算方法, 为国民经济核算工作实践提供正确的指导, 国家统计部门先后编写了 中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实施指南国民经济核算方法问题研究中国年度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法中国 、 、 、 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法中国资金流量表编制方法中国投入产出表(延长表)编 、 、 制方法 、 中国式投入产出总表的若干编制技术问题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编制方法 、 中 国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中国国民经济循环帐户编制方法等核算方法方面的书籍,编译 、 了联合国 1993 年 SNA ,从而为实施新版本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提供了方法上的保证。 3编制出了一整套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在

18、建立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过程中,随着新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逐步实施,国民经济核算资料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先后编制了 1987、 3 1990、1992、1995、1997 年投入产出表;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 1998、1999、2000 年资金流量表;1981 年至 2000 年各年方的国际收支平衡表;1995 年至 1999 年各年的资产负债表; 在利用科学的方法合理补算历史资料的基础上, 编制出版了 1952 一 1995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 。特别是 1997 年,我们按照新版本国民经济 核算 体系的框架,采用多种方式广泛搜集

19、资料,首次编制出了国家和省级 1995、1996 年一 整套国民经济核算资料,为进行经济决策和分析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4利用国民经济核算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取得成果。针对丰富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在 充分利用核算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为经济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展。 如我国 国民经济运行的主要指标、财政预算、信贷、货币发行计划的制定,主要是以国民经济核算 体系提供的数据来制定的;再如 1990 年初,面对市场疲软、停产、半停产增多,财政困难 等状况,根据国民核算体系作出的定量分析,建议适时调整操作力度,追加 400 亿投资, 保持国民经济的适度增长,被国务院所采纳,取得了重大的经济和社

20、会效益;又如根据国民 核算体系的有关指标,对国家关于统配煤炭、民用煤、邮资、食用油、粮食调价的方案进行 了测算,提出了建议,引起了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其中有不少建议被采纳。 5是为提高宏观统计数据质量,扼制统计数据弄虚作假方面提供了有力的工具。由于 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以国民经济整体作为观察对象, 通过一整套相互联系、 逻辑严密的核 算表,对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进行跟踪、描述和监督的宏观经济信息系统,通过它可以发现 数据的矛盾,经过综合平衡,可以把数据统一协调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大大提 高宏观数据质量。近几年,我们就利用国民核算体系这个武器,对宏观数据质量进行评估、 检营和平衡分析。可以

21、说,针对当前社会上的虚报、瞒报、数据不实的问题,我们做了大量 的工作,这些都得力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6为我国对外交往,进行国际比较提供了标准。由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特别是与 我国经济交往比较多的国家,都采用的是联合国推荐的新 SNA 体系,因此,外国了解中国, 在我国投资, 与我贸易都首先要了解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中国了解世界, 要对外开放, 要观察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所处的位置,也需要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四、尚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及发展方向 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家统计工作规划, 本世纪初要基本实现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与联合国 1993 年 SNA 接轨, 明确了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22、的发展方向, 当前尽管新版本的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本框架已经建立起来,但是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1993 年 SNA 的一 些原则和方法并没有被吸收进来,实现全面转向 1993 年 SNA 还需要做很多工作。首先,要 解决认识问题。其次,当前尚待解决以下技术问题: 1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行业分 类、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分类以及政府职能分类、按目的 划分的个人消费分类、 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的目的分类、 技目的划分的生产者支出分类 有待研究。目前在核算中的行业分类基本上使用我国 1994 年制定的标准行业分类,与国际 标准行业分类有较大的差异,如何改进我国核算中的行业分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另外,固 定资本形成总额目前主要是按行业进行分类的, 如何建立按资产类型进行分类, 也需做进一 步研究;联合国 1993 年 SNA 版本颁布后,近几年又陆续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