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共13页)_第1页
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共13页)_第2页
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共13页)_第3页
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共13页)_第4页
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共13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2气压带和风带 第1课时 学习目标:(1) 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2) 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学习重点(1) 三圈环流的形成机制;(2)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一、复习:1热力环流原理 (根据a、b两地冷热状况,画出热力环流) A(热) B(冷) 学习过程: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概念:_的大气运动,它反映了大气运动_的 状态。 成因:不同纬度地区得到的 _不同,造成高低纬度间产生_,从而引起大气运动。意义:促进了_间、_ 间的_ 和_ _ 的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平衡,是影响各地_ _ 和_ 的重要因素。2

2、、气压带风带的形成(1)冷热不均使其动假设:(假设前提:a地球不自转;b阳光直射赤道;c地表均匀。)(此时:影响大气运动的因素是_)图1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流在右图右侧地球表面上的近地面和对流层顶标出大气运动方向的箭头,表示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并比较赤道与极地近地面气压的高低。 结论:_环流 想一想:赤道和极地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为什么? (2)地球自转使其偏假设:(假设前提:a阳光直射赤道;b地表均匀。)(此时:影响大气运动的因素除_外,还要考虑_力)在下图中填注各气压带、风带的名称(可略写,只写关键字),并用箭头表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用弯曲的箭头表示偏转后的风向。想一想

3、:1.各气压带的形成原因相同吗?气压带的形成原因是 ,属于 作用;气压带的形成原因是 ,属于 作用; 气压带的形成原因是 ,属于 作用,也属于 作用形成。结论:_环流 近地面的表现为:_个气压带,_个风带2.气压带和风带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气压带和风带 分布,南北半球 分布。高气压带和低气压带 分布,南北半球相应的风带的风向在南、北方向上相 ,在东、西方向上相 。探究点一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探究材料 教材P33图2.9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教材P34图2.10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二战”期间,日本释放的众多氢气球炸弹飞落到美国本土,造成美国西部森林大火,引起美国民众恐慌。1、假设

4、地球表面是均匀的,也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全球的热力环流会怎样? 2如果地球自转,南、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是怎样形成的? 3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各有什么特征? 【考例探究1】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箭头表示大气运动方向。该图表示北半球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理由是 _。(2)一般地说A地比B地降水量_,原因是_。(3)C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_。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_。C与D之间形成的气压带是_,该气压带是_原因形成的。地表各地在气压带和风带的控制下,气流的运动方向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风带中气流的水平运动,二是气压带中气流的垂直运动。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如表:

5、名称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信风带西风带东风带气流运动方向上升下沉上升下沉高纬低纬低纬高纬高纬低纬性质湿热干热温湿干冷干热温湿干冷气压带、风带的概况气压带分布成因特征气流影响气候极地高气压带(2个)南、北纬90°附近热力原因冷高压下沉干冷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南、北纬60°附近动力原因冷低压上升温湿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南、北纬30°附近动力原因热高压下沉干热赤道低气压带(1个)赤道附近热力原因热低压上升湿热1 气温高的地区气压低,气温低的地区气压高这种说法不准确。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大气的膨胀上升或收缩下沉运动,从而导致近地面形成低

6、气压区或高气压区的原因,称之为热力原因。在水平方向上,由于气流运动造成的空气在一定区域内聚集辐合或辐散,导致气压发生变化的原因,称之为动力原因。在近地面,气流辐合上升,气压降低;气流辐散下沉,气压升高。2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成因相同,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成因相同这种认识混淆了气压高低的表现和形成过程。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均是气流上升形成的低压,但赤道低气压带是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而形成的,属于热力成因;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被迫抬升而形成的,属于动力成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均是气流下沉形成的高压,但副热带高气压带是高空气流聚集被迫下沉形成的,属于动力原

7、因;极地高气压带是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的,属于热力成因。探究点二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探究材料 教材P35图2.11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1读图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什么规律? 2若黄赤交角变为0°,气压带、风带还会移动吗? 【考例探究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18世纪产业革命前,人们航海的动力主要依靠风。航海家们和商人经过多次航行发现30°纬度附近总是无风,帆船上装运的到美洲大陆的马匹,由于草料和淡水不足,相继死掉,马肉又吃不完,不得不把马肉投到大海里喂鱼。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无风的30°纬线叫做“马的死亡线”,又称“马纬度”。他们凭多年的

8、航海经验,逐渐总结出:在大西洋和太平洋进行贸易往来时,可利用常年吹着一个方向的“守信”信风,既省力又迅速,他们还称这种风为“贸易风”。(1)材料中提到的信风是全球六个风带中的_。(2)全球还有哪些和“信风”一样“诚实守信”的风带? (3)“马纬度”无风的原因是什么? (4) 除30°纬度外,下列哪些地区还是无风带( )A南北纬80°附近 B南北纬40°附近C赤道地区 D南北纬70°附近(5)假如让你选择,你认为何时是越过“马纬度”的最佳时段? 下图为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甲、乙表示风带、丙表示气压带。读图回答12题。1下列有关上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

9、、乙风带的风向一定不同B甲、乙中有一支为中纬西风带C甲、乙可能同属一个风带D丙气压带夏季向低纬度移动2若甲、乙风向相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风带为低纬信风带B受乙控制的地区温和多雨C受丙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D甲、丙交替控制区为热带草原气候读0°经线的部分大气环流剖面示意图,回答35题。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相比,气流控制区的降水量最少B、气流上升的原因相同C风带的风向为东南风D气压带与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4图中Y地有“雾都”之称,其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A终年受西风的控制,气候温暖湿润,空气中水汽充足,容易凝结成雾B近海有寒流流经,导致沿岸空气遇冷凝结成雾C城市

10、污染严重,空气凝结核丰富,容易导致水汽凝结成雾D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形成的水汽凝结核多5“二战”期间,日本曾用氢气球携带燃烧弹袭击美国,给美国许多地区造成森林大火,氢气球借助的是( )A东南信风 B西风C极地东风 D西南季风读某月某条经线上部分气压带、风带和气流的相互关系示意图,回答68题。6图中气压带或风带的气流运动方向和性质分别为( )A下沉 干燥 B上升 湿润C由高纬流向低纬 干燥 D由低纬流向高纬 湿润7图示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亚洲低压强盛 B上海盛行西北风C东南信风带位置偏北 D印度半岛高温多雨8受、之间的气压带或风带影响的地区不可能有( )A东非高原 B巴西高原

11、C撒哈拉沙漠 D马达加斯加岛探究点二1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的变化而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引起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2若黄赤交角变为0°,则太阳始终直射在赤道上,气压带和风带不移动。考例探究2 (1)东北信风、东南信风(2)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3)30°纬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大气稳定。 (4)C(5)夏至日或冬至日前后经过较好。解析 古代的帆船都利用风进行助航,来往于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商人,利用的是处于赤道到30°之间的信风带,全球还有5个类似的常年盛行单一风向的地区,这就是全球的信

12、风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第(3)题,这里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第(4)题,南北纬40°附近位于西风带,南北纬80°附近为极地东风带,南北纬70°附近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均多风;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无风。第(5)题,结合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规律思考,当盛行风移到这里时越过最好。解析: 第1题,图中显示丙处气流下沉,则丙为高压带,可能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或极地高压带;若是极地高压带,则甲、乙同属于极地东风带,故C正确,A不正确。由于不能确定丙是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故也不能确定甲、乙中有一支为中纬西风带,则B不正确;由于没有明确该图所示的半球,则D选项也不能确定。第2题,若甲、乙风向相反,说明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受下沉气流控制而多晴朗天气,故C正确;由于不能确定南北半球,而不能确定甲、乙哪个是信风带或西风带,故A、B、D都不能确定。答案: 1.C 2.C解析: 第3题,处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处为西风带,受两者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第4题,伦敦之所以多雾,从自然角度来讲主要是由于其终年受湿润的西风控制,空气中水汽相当丰富,容易凝结成雾。第5题,由美国和日本的相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