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_第1页
《谏太宗十思疏》_第2页
《谏太宗十思疏》_第3页
《谏太宗十思疏》_第4页
《谏太宗十思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谏太宗十思疏?导标显示屏幕1. 学习作者直言进谏的精神 ,领会课文“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的思想;2. 学习借鉴本文比喻论证和比照论证的写作手法;3. 积累掌握安、信、求、治、以、哉、所等实词和虚词的多种含义和用法;4. 背诵全文。导学点拨窗口魏征这篇奏疏 ,虽然以进言为务 ,不事雕琢 ,但写得声情并茂 ,文质兼美。这种内容充实、形式典的文风 ,成为后世奏议类文章的典范。学习时 ,要结合时代背景和魏征的生平深入理解作者论述“居安思危对当时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性。在理解内容的同时 ,注意文章骈散结合的文体特点 ,参照课文注解 ,理清层次结构、段落大意和论证手法 ,在此根底上背诵全文。词语方面 ,除

2、了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辨析词义:安、信、求、治、本、简、克等)和文言虚词(辨析用法:以、哉、所、那么等)外 ,还要注意古今词语用法的比照 ,可以从文中找出一些例子进行辨析 ,如“元首“得志“知足“何必等。一般来说 ,文言词语的用法有“字字落实的倾向 ,词意较实;而越到后来 ,就越虚化、抽象。这是一个规律 ,可以结合下面的跟踪试题认真体会。本课的成语典故也较多 ,可参照注解中的提示 ,查找其出处 ,以加深理解 ,更好地体会它们在文中的表现力。魏征以敢于直言进谏著称 ,而本文又意在劝唐太宗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积其德义。为达此目的 ,作者反复申述论说。先以比喻推理出之 ,说明“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3、的重要性 ,深入浅出;继以历史经验证之 ,说明德义的有无关乎人心向背和政权安危 ,振聋发聩;再以具体做法结之 ,指明实现理想政治的正确途径 ,语重心长。全文思路严谨 ,论证有力 ,令人信服。结构如图:根本固那么木长现实要求: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泉源浚那么流远德义积那么国安历史经验: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 竭诚待下取之易纵情傲物守之难见可欲那么思知足以自戒理想政治:文武并用 ,垂拱而治 ( 十 思)罚所及 ,那么思无以怒而滥刑·本文在论证上有何特点?本文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比喻论证和比照论证。文中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 ,借以阐发治国安民的思想 ,言简意赅 ,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4、。如文章开篇谈论治国要注重“积其德义这一根本原那么时 ,从两个方面比喻论证 ,即“木之长者 ,必固其根本和“流之远者 ,必浚其泉源 ,“固其根本是树木长得高的必要条件 ,而“浚其泉源 ,也是流水流得长远的前提 ,运用自然中的现象而比治国的原那么 ,浅显易懂而又生动形象。同样 ,魏征以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来比喻人民的力量的重要性 ,至今人们还记忆犹新。文中正反比照论证 ,加强了说服力。正反比照论证集中在一、二自然段 ,正反比照 ,使被说明的道理突出来了。如“求木之长者 ,必固其根本 ,而从反面来说“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知其不可 ,因此 ,根本与长的关系自然而然被人们接受了。再有第二段中引用历史

5、的教训来劝戒太宗时 ,也注意了正反比照论证 ,“善始者实繁 ,克终者盖寡一繁一寡 ,最能触动太宗的心吧 ,即使不用再提具体的例子 ,已走过建国历史的太宗也会有很多的想法 ,从而引以为戒的。··魏征“十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十思的核心内容是居安思危、正己安人 ,以到达“治平天下的目的 ,但具体又有所侧重。它大体上是每两句成对 ,两句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密切 ,因而可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知足“知止(克制物质欲望) ,不奢纵扰民;二是“谦冲自牧 ,不骄傲自满;三是“慎始敬终 ,不好逸无度;四是“正身黜恶 ,不受蒙蔽利用;五是赏罚公正 ,不凭个人喜怒。徐此之外

6、 ,又有“简能而任之 ,择善而从之两条 ,也应包括在“治平天下的条件之内 ,因为选能择善权在人君。但这两条与“十思性质不同 ,做到“十思 ,才能选能择善。果能做到“十思 ,“宏兹九德 ,选能择善 ,那么 ,政治前景一片光明:(从秉性气质、品格能力区分)智、勇、仁、信四种人各尽其长 ,(从职役划分)文、武两类人各尽其用。人君垂衣拱手 ,就能治理好天下。1.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臣虽下愚 ,知其不可 ,而况于明哲乎!评析:本句紧承第一句继续运用比喻论证手法从反面推理 ,连用四个“不字 ,用后一个“不否认前三个“不 ,否认之否认 ,加强了对“积其德义的肯定。

7、“不可既是自己的判断 ,也是代人君作出的判断。 “虽(犹)而况乎的句式 ,巧妙地把人君拉到作者的立场上来 ,使人君不能有别的观点选择。先肯定人君“明哲 ,必能分辨是非 ,既是对人君的尊重 ,也促其乐于从谏 ,而且使谏诤不显得突兀。运用:(翻译)源头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 ,根系不稳却想要树木长得好 ,德行不厚却指望国家安定 ,我虽然愚昧无知 ,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更何况您这样明智的人呢?2. 怨不在大 ,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评析:这一句是对段首“岂取之易守之难乎?这一问题的总结性的答复。在前文分析了 “竭诚以待下和“纵情以傲物的不同结果后 ,在此郑重地警告:“怨不在大 ,可畏惟人;严

8、肃地告诫:“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说明人君生死存亡在于人心向背 ,人君必须竭诚待下 ,才能使群众思念其仁德 ,并从内心产生恭顺之心。将君与民的关系比作舟与水的关系 ,确实切中要害 ,无怪乎唐太宗读后 ,说它“言穷切至 ,使自己“披览忘倦 ,每达宵分 ,不但取消了当年消耗民脂的封禅“盛举 ,而且常用“载舟覆舟的比喻来告诫太子 ,并以此作为临终遗训。本言简意深 ,语重心长 ,能振聋发聩 ,令人警觉。运用:(翻译)怨恨不在大小 ,可怕的是民心向背;老百姓就像水一样 ,既能承载船只 ,也能倾覆船只 ,这是应该深切警惕的。( 1993年全国高考试题第二题16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完成1118题。开元

9、四年 ,山东大蝗 ,民祭且拜 ,坐视食苗不敢捕 ,崇奏:“?诗?云:‘秉彼蟊贼 ,付畀炎火。’汉光武诏曰:‘勉顺时政 ,劝督农桑。去彼螟蜮 ,以及蟊贼 ,’此除蝗谊也。且蝗畏人易驱 ,又田皆有主 ,使自救其地 ,必不惮勤。请夜设火 ,坎其旁 ,且焚且瘗 ,蝗乃可尽。古有讨除不胜者 ,特人不用命耳。乃出御史为捕蝗使 ,分道杀蝗。汴州刺史倪假设水上言:“除天灾者当以德 ,昔刘聪除蝗不克而害愈甚。拒御史不应命。崇移书诮之曰:“聪伪主 ,德不胜袄 ,今袄不胜德。古者良守 ,蝗避其境 ,谓修德可免 ,彼将无德致然乎?令坐视食

10、苗 ,忍而不救 ,因以无年 ,刺史其谓何?假设水惧 ,乃纵捕 ,得蝗十四万石。时议者喧哗 ,帝疑 ,复以问崇 ,对曰:“庸儒泥文不知变。事固有违经而合道 ,反道而适权者。昔魏世山东蝗 ,小忍不除 ,至人相食;后秦有蝗 ,草木皆尽 ,牛马至相啖毛。今飞蝗所在充满 ,加复蕃息。且河南、河北家无宿藏 ,一不获那么流离 ,安危系之。且讨蝗纵不能尽 ,不愈于养以遗患乎?帝然之。蝗害讫息。 (?新唐书·姚崇传)注蟊贼:吃禾苗的害虫。 付畀(bi):付与。螟蜮:同注。刘聪:十六国时期汉国国君 ,无道。袄(yao):同“妖.13以下各句中的“以字与“不愈于养以遗患乎中的“以字意义、用法相

11、同的是(2分)A吾必尽吾力以拯吾村。B故为之说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C赵亦设盛兵以待秦 ,秦不敢动。D孤违蹇叔 ,以辱二三子。解析:此题是考查学生对于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的辩析能力。“以字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虚词 ,其用法应在本单元掌握。“以字的用法主要有作连词 ,表多种连接关系;作介词 ,表凭借、时间、原因、对象等。此题ABC三项中的“以都是表顺接的连词 ,可译为“来 ,而题干和D的“以都是表因果的连词 ,可译为“因而 ,所以取D。16“谓修德可免 ,彼将无德致然乎?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2分):A是说修德可以免除蝗虫灾害 ,恐怕是刘聪那里缺少德行导致这样的吧?B是说修德可以免除蝗虫灾害 ,

12、恐怕是汴州那里缺少德行导致这样的吧?C是说修德可以防止蝗虫入境 ,恐怕是汴州那里缺少德行导致这样的吧?D是说修德可以防止蝗虫入境 ,恐怕是刘聪那里缺少德行导致这样的吧? 解析:此题考句意的理解 ,综合了对实词、虚词、句式、文意的检测。按文句意免除蝗灾指国君之德 ,汴州不是国君 ,决定排除B项;同理 ,D句的“防止蝗虫入境也要排除;C项兼有BD二项之错更得排除。“恐怕是是据句意所作必要补充 ,看句意和词义 ,再看A项 ,正确。18从姚崇三次讲话的内容看 ,他关于灭蝗的实际见解是(2分):A既要做到合道 ,又要做到适权 ,就能战胜蝗灾妖异。B既要有德行 ,又要上下齐心合力 ,就能战胜蝗灾妖异。C既

13、要有德行 ,又要有正确的方法 ,就能战胜蝗灾妖异。D既要有正确的方法 ,又要上下齐心合力 ,就能战胜蝗灾妖异。解析:此题主要是检查考生对整个文章内容的理解。D项的“正确的方法“上下齐心合力概括了崇三次讲话的主要内容 ,又客观又实际 ,必然会“战胜蝗灾妖异。而BC的强调“德行及或缺少“上下齐心合力或缺少“有正确的方法 ,都不妥;A的“合道、“适权相去更远 ,当然更不妥。这三项都不可取。答案为D剪辑1:太宗新即位 ,励精政道 ,数引徵入卧内 ,访以得失。徵雅有经国之才 ,性又抗直 ,无所屈挠 ,太宗与之言 ,未尝不欣然纳受。徽亦喜逢知己之主 ,思竭其用 ,知无不言。太宗尝劳之曰:“卿所陈谏 ,前后

14、二百余事 ,非卿至诚奉国 ,何能假设是?其年 ,迁尚书左丞。或有言徵阿党亲戚者 ,帝使御史大夫温彦博察验无状 ,彦博奏曰:“徵为人臣 ,须存形迹 ,不能远避嫌疑 ,遂招此谤。虽情在无私 ,亦有可责。帝令彦博让徵 ,且曰:“自今后不得不存形迹。他日 ,徵入奏:“臣闻君臣协契 ,义同一体。不存公正 ,唯事形迹 ,假设君臣上下 ,同遵此路 ,那么邦之兴丧 ,或未可知。帝瞿然改容曰:“吾已悔之。徵再拜曰:“愿陛下使臣为良臣 ,勿使为忠臣。帝曰:“忠、良有异乎?徵曰:“良臣 ,稷、契、咎陶是也。忠臣 ,龙逢、比于是也。良臣使身获美名 ,君受显号 ,子孙传世 ,福禄无疆。忠臣身受诛夷 ,君陷大恶 ,家国并

15、丧 ,空有其名。以此而言 ,相去远矣。帝深纳其言 ,赐缎五百匹。(选自?旧唐书·魏徵传?)剪辑2:古人说“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即使君子 ,也难免有过 ,不同的是“过也 ,人皆见之 ,及其更也 ,人皆仰之而已。古代帝王置谏官 ,自己有了错误 ,臣下可以进谏。帝王 ,自以为是“天之子 ,富有四海 ,臣服万民 ,行为万世师 ,言作万世法 ,坐在高高的宝座上 ,俯视切 ,能倾听逆耳之言 ,采纳美芹之献的 ,历史上并不多见。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也有少数聪明一点的 ,为了坐稳江山 ,笼络人心 ,也能从谏如流。有圣君 ,有贤臣 ,使政治稳定 ,国泰民安 ,历史上称为太平盛世。像唐太宗

16、与魏征 ,就是一例。而最突出最典型的 ,要数邹忌与齐威王了。讽谏帝王 ,是冒险的事。批“龙鳞 ,逆“圣听 ,需要大勇与大智。多少忠臣义士 ,赤心耿耿 ,尽忠进谏 ,结果呢 ,有的被挖心 ,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悲惨的故事 ,千古流传。(选自臧克家?纳谏与止谤?)能力演练题库一 选择题:1. 以下加点词语的注音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木(chang)之长者 浚(jun)其泉源B虑雍(yong)蔽 正身黜(chu)恶C克终者盖(gai)寡 董(dong)之以严刑D垂拱(gong)而治 仁者播(bo)其惠2. 以下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念高危 ,那么思谦冲而自枚:加强自身修养B 乐盘游

17、 ,那么思三驱以为度:狩猎时网开一面以示有度C 宏兹九德 ,简能而任之:选拔有才能的人D 劳神苦思 ,代百司之职役:老百姓3. 以下句子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无以怒而滥刑 B何必劳神苦思 ,代百司之职役哉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岂人主之子孙那么必不善哉C恩所加 ,那么思无因以谬赏 D将有作 ,那么思知止有安人山峦为晴雪所洗 此那么岳阳楼之大观也4. 以下四组句点词 ,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 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 B仁者播其惠 ,信者效其忠项王曰:“沛公安在? 明智而忠信 ,宽厚而爱人B 求木之长者 ,必固其根本 D文武并用 ,垂拱而治不求闻达于诸侯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二 填空题:5

18、. 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填空: 人君当神器之重 ,居域中之大 ,_塞源而欲流长也。 怨不在大 ,可畏惟人;_。 忧懈怠 ,_;惧谗邪 ,_; 总此十思 ,宏兹九德 ,_ ,_;文武并用 ,垂拱而治。6.魏征(580643) ,字_ ,唐太宗封之为_ ,文集有?_?。疏是_的一种专用文体。三 阅读下面一段选文 ,完成7-10题:臣闻求木之长者 ,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 ,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臣虽下愚 ,知其不可 ,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 ,居域中之大 ,不念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塞源而欲流长也。

19、凡百元首 ,承天景命 ,善始者实繁 ,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 ,必竭诚以待下 ,既得志 ,那么纵情以傲物;竭诚那么吴越为一体 ,傲物那么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 ,振之以威怒 ,终苟免而不怀仁 ,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 ,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7.以下加点的实词含义全不正确的一组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 B善始者实繁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春华秋实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 叶徒相似 ,其实不同C振之以威怒 D塞源而欲流长也振长策而御宇内 流水不腐振臂一呼 ,应者云集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8.以下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克终者盖寡 B根不固而求木之长盖在殷忧 ,必竭

20、诚以待下 而况于明哲乎C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D而况于明哲乎臣闻求木之长者 青取之于蓝9.以下加子翻译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人君当神器之重 ,居域中之大-帝王位高权重 ,处者天地间重大的地位。B 凡百元首 ,承天景命 ,善始者实繁 ,克终者盖寡-历代帝王 ,接受上天使命 ,刚开始人才兴旺 ,到后来却成了孤家寡人。C 竭诚那么吴越为一体 ,傲物那么骨肉为行路-竭尽诚心 ,就能联合敌对的势力;傲视别人 ,就会使亲人成为陌生人。D 苟免而不怀仁 ,貌恭而不心服-虽免于刑罚但不会感谢 ,外表上恭顺但内心并不服气。10.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第一段提出了全文要说明的人君必须

21、“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的主旨。B 第一段用了两个比喻 ,先从正面喻证治国必积德 ,再从反面说明德不厚国不可长治久安。C 第二段以历代帝王为例说明打天下容易 ,守天下难的道理。D 第二段指出了历代帝王不能善始善终的根本原因是无视了人民的力量。四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完成11-14题。武德末 ,魏征为太子洗马 ,见太宗与隐太子阴阳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 ,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 ,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假设 ,沉着对曰:“皇太子假设从臣言 ,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 ,厚加礼异 ,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 ,访以政术。征雅有经国之才 ,性又抗直 ,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

22、 ,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 ,竭其力用。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 ,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 ,何能假设是?三年 ,累迁秘书监 ,参预朝政。深谋远虑 ,多所弘益。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钧 ,我任卿逾于管仲 ,近代君臣相得 ,宁有似我与卿者乎?六年 ,太宗幸九成官 ,宴近臣。长孙无忌曰:“王硅、魏征 ,往事息隐 ,臣见之假设仇 ,不谓今日又同此宴。太宗日:“魏征往者实我所仇 ,但其尽心所事 ,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 ,何惭古烈?征每犯颜切谏 ,不许我为非 ,我所以重之也?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 ,臣所以敢言。假设陛下不受臣言 ,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大悦 ,各赐钱十五万。七年

23、 ,代王硅为侍中 ,累封郑国公。寻以疾乞辞所职 ,请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 ,任卿以枢要之职 ,见朕之非 ,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 ,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 ,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 ,以卿为良工。虽有疾 ,未为衰老 ,岂得便尔耶?征乃止。(?贞观政要·任贤?)11.以下句中加点词语和现代汉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汝离间我兄弟 魏征为太子洗马喜逢知己之主 往事息隐但其尽心所事 沉着对曰征慷慨自假设 臣所以敢言A B C D12.对以下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雅有经国之才-很有治理国家的才干。B 君臣相得-君臣各有收获C 臣见之假设仇-我看见他们就好象仇敌一样D 自比于金 ,以卿为良工-我自己好比是金子 ,你好比是优秀的冶金的高手。13“但其尽心所事 ,有足嘉者是指:A见太宗与隐太子阴阳倾夺 ,每劝建成早为之谋。B累迁秘书监 ,参预朝政 ,深谋远算 ,多所弘益。C征亦喜逢知己之主 ,竭其力用。D。任卿以枢要之职 ,见朕之非 ,未尝不谏。14.斗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文中“建成“隐太子“息隐这三人与太宗都是兄弟关系。B“王硅、魏征 ,往事息隐 ,臣见之假设仇 ,不谓今日又同此宴。这话说明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