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初步构建心理地图_第1页
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初步构建心理地图_第2页
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初步构建心理地图_第3页
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初步构建心理地图_第4页
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初步构建心理地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地图的初步培养广州市江南中学 冯穗红摘要:地图是地理教学的工具,被称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解决地理问题的关键。地理很多知识都是以地图形式来呈现的。心理地图则是包含各种地理信息的地图在人脑中形成的表象。地理学科的性质决定其思维的空间特色,各种思维活动常常借助正常的心理地图来进行的。从初中开始进行心理地图的初步培养,为高中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关键词:地图 心理地图 地理教学 一、心理地图的内涵及重要性初中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知识与技能中提到要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球仪、地图的基本技能;掌握获取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表达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地理实

2、验、地理调查等技能。由此可见在学生的地理素养中,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地图的初步培养是多么的重要。1 心理地图的内涵 地理心理地图就是包含各种地理信息的地图在人脑中形成的表象。这种表象具有很强的空间性,即对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空间状态和发展变化具有清晰、主体的反映。 可以说,心理地图是人们对地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内化了的印象。心理地图也称“脑中地图”,是学生学习地理的“资源库”。可以通过长期有意识的记忆训练,使学生获得一种比较稳定的知识认知。初中地理中常用到的有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分布图、人口分布图、矿产及工业分布图等等,一旦这些图在头脑中形成图像,也就是形成心理地图,我们就可以凭借这些进行形象思维

3、,可以确定地理事物的基本特征,可以解决各类地理问题,总结地理规律,推理地理知识。2 心理地图的重要性 有利于提高记忆的效率 初中的学生在学习地理时往往遇到“记不住”的现象,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形成心理地图。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本人在教授初二中国地理时,首先要求学生能把中国政区图形成自己的第一幅心理地图,在此作为底图的基础上,就可把之后学习的地形、气候、河流、人口和物产分布等内容轻松地叠加上去,整合出一幅幅新的心理地图。这样一来,在中国地理的学习过程中,记忆有了依托,就能持久,效率也会提高,也就不会感到记忆困难了,地理的学习也将不再是一种“负担”。 有助于形成空间概念 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普

4、遍存在一种“怪”现象:上课听,听了会,但考试仍然答不到点上或答不全,这就是无视了心理地图的形成。可以想象,如果学生没有形成中国地形的心理地图,你让他来答复某一山脉的走向或分布地区,那是多么困难啊!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图,有助于学生建立空间概念。例如:在讲授中国辽阔的疆域一节时,.教师在上课时,要尽可能把所有具有分布特征的地理事物都落实在地图上,引导学生多绘图,多用图,逐步训练学生在大脑中建立立体概念,促进其想象力的发展。没有想象,就没有心理地图。心理地图的建立,对学生的空间智力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整合能力 运用心理地图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通过心理己掌握的地理知识对

5、表象知识的整理过程。例如,遇到地理问题的时候学生会利用头脑中已储存的地理信息,结合媒体的信息在头脑中进行整合来解决问题。留神理地图的积累到达一定数量时,就为学生的对地理现象的综合分析提供了一个知识载体。当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准确的地图形象时,就会在轻松地解决地理问题的同时获得心理的满足感,激发学生有更大的热情继续利用心理地图学习。实践证明在地理教学中假设十分重视学生心理地图形成,则有助于使学生在获得地理知识的伺时,发展思维,提高想像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整合能力,更好地解决问题。如在认识中国气候复杂多样的成因时,就要引导学生回忆“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和“中国地形”三张地

6、图,把影响气候的诸因素联系起来,便可得出结论:“疆域辽阔,南北跨纬度广,东西距海远近差异极大,地势高低相差悬殊,地形类型齐全,分布错综复杂是造成气候复杂多样的主要原因”。初中学生在抽象思维能力方面,虽然没有到达高中学生的能力水平。但是初中生也能形成简单的心理地图。心理地图的训练是可以从初中学生开始。因此地理教师应该在课堂中注意训练学生的这方面的能力。这个过程应当是长期的,而且需要通过地图进行构建,而不是简单在地图上填注一些地理事物的名称。二、心理地图的形成与积累心理地图的构建应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由大尺度到小尺度,由粗到细的原则,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要依靠反复地读图、析图等,通过大量的积累来逐

7、步形成。1.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1教师对教学地图的态度与教学方法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要善于利用地图说明与解释各种地理问题、地理现象。这种习惯将直接影响学生,使学生在头心理形成一个思维定势:地理离不开地图。教师在引入新课或新的知识点时应多使用地图,每一节课的讲述都尽可能落实到地图上,通过地图来获得地理知识。如在地图上分析问题,凭借地图记忆知识,从地图中找出规律得出结论,用地图进行归纳、概括。这样,即强化了学生的地图意识,又在潜移默化中教会了学生熟知地理要素分布的方法。例如在讲授世界区域地理前,先从引导学生阅读世界政区图入手,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如此一来,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8、趣,又能为接下来的分区做了很好的铺垫。2教师应重视板图、板画的运用。尽管电化教学的发展运用很迅速,但是老师的板图板画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完全代替的。板图排除了无关信息的干扰,使地图更加清晰鲜明,重点突出。教师边讲边画,使每个知识点都能落实在图上,学生习惯看图、记图,图文转化顺利,这种多角度的训练在学生头心理积累了丰富的地图感性材料,更有助于心理地图的形成。例如:中国轮廓图是中国地理使用率最高的一幅板图做法:以长高比为4:3做一长方形,并将其各边四等分,连接对边相应的点,形成十六个网格,如图。从A点起顺时针连结B、C、D、E、F、G、H、I、J、K、A,就构成了中国大陆轮廓的几何图形

9、。其中B、C、D、E、H分别位于所在线段的1/3分点处,A、F、G、J、K都是网格的交点,I是线段的中点。 此处可考虑改为一笔画世界简图或太阳公转示意图3教师要对于同类知识点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地图的刺激,并加以概括和归纳。例如: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2.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好习惯良好的习惯来自于教师坚持不懈的培养,也有来自于教师标准用图的潜移默化。因此,不仅要培养学生课内注意跟着教师讲解读,跟着读图要求读,跟着教学挂图的指示读,还要课外勤看图,养成良好习惯,真正理解和掌握地图语言:1让学生“勤用地图”,养成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的习惯。对学习中遇到的地名无论是国家地区还是山河湖海都要在地图中一一找到

10、,并能在此过程中注意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和空间组合,通过观察地图、分析地图、理解和记忆地图,获取地理知识和地理信息,“功夫”到家了,心理地图的空间感觉自然就有了。2让学生养成“无意读图”习惯。所谓“无意读图”,是利用每天的“零星”的时间,如课间几分钟、饭后几分钟、睡前几分钟,“轻松地”“无意识(目的)”地翻看地图,随意看看山河大势、地区轮廓、熟悉的地名等:畅开想想那里的风土人情、资源物产、热点新闻等;还可相互考考有关地理知识、做做地理游戏等.日积月累,地图翻烂”了,心理地图也就内容日趋丰富。3. 加强以地图为载体的练习在学生读图、用图的基础上,为了加深地图的影响,应加强以地图为重点的练

11、习活动。以地图为重点的练习活动是指围绕地图进行记地图笔记、分析地图信息、绘制地图、图文转换、地图整合等练习。从内容上讲,练习的地图要源于教材,但不雷同教材,而又是教材所能到达的深度。例如让学生反复填注全国政区图,熟悉各省区的轮廓特征,从题型讲既要多题型又要多角度考虑。1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做地图笔记记地图笔记,即在事先设计的空白简图上让学生边听边填,将地理知识整理落实到地图中图一;或是在课本的相关地图中标注出重要知识点图二。以下为学生的两种笔记范例:2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绘制地图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教材内容的教学地图精心设计方案,有目的地指导学生编绘相关简图,如世界海陆分布略图、中

12、国地形分布图等等。在编绘过程中加强图图转化、图文转化的思维训练,针对图中的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设问,培养一图多思的良好习惯。学生经过亲自动手绘制简图,以加强自身的参与度,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加深对所绘图中知识的理解,把图示印象深深地烙在脑中。案例:绘制“法国图”3在地图学习中,采取图文结合,做到图像与文字的转换,以文释图,以图释文,以图释图,到达图文的互换;这样会大大促进心理地图的形成。例如:.4按事物的地域联系、因果关系等,将不同的地理要素进行组合叠加,形成新的地图载体,进行地理问题的分析,有利于心理地图的形成与积累。例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手到脑、由感知到记忆,通过长期的综合练习,

13、逐步熟悉地图信息以到达在头心理再现。这种再现越明显、越精细,记忆就越准确,越牢固,心理的地图辨析能力就越强,地图思维越活跃。在地理教学中,教学地图的运用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运用教学地图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构建脑中地图。所以,构建心理地图的方法、途径,主要从如何运用教学地图入手。本文分别从用图读图、填图绘图、做地图笔记等几个方面比照分析了它们对学生构建心理地图的影响。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训练学生的读图、析图、用图、填图、绘图和做地图笔记的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将这几种教学地图的运用方式合理搭配,以地帮助学生构建心理地图。中学生构建心理地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教师的教学方式直

14、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心理地图,首先教师本身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教师地理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还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地理教学的研究者。他们对地理教材设计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内容编排、设计程序等都了如指掌,因此,他们将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所有信息,既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充分地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地理课程的实施过程。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心理地图,自己就要有丰富的地理知识,有完善的心理地图,对教学方式熟练掌握,才能从较高的角度,用联系的观点去讲解地理知识,才能使学生较快的掌握地理知识,构建心理地图。三、心理地图的强化建议初二阶段1将不同的地理

15、信息在心理地图上叠加,使内容更加丰实学生大脑中形成的地图彼此之间是比较孤立的、松散的,甚至相邻区域间会发生错位,因此对各张地图进行有机整合、叠加,最终形成完整的心理地图。2提高心理地图的准确性和清晰性心理地图与实际地图总有一定误差,经常翻看地图,将心理地图与实际地图比照,提高心理地图的准确性利清晰性。另外随着个人的实践和学习,认识会更加精确、完整,心理地图会得到不断修正、完善。3以地图和图表为纽带,构成系统的心理地图地理教材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和知识点,还有些章节与章节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我们可以根据其内在的联系,将相关地图与图表有机整理、调整、组合,构成一套套相对系列化的知识关系图,分门别类

16、,有体系、成系统.这样,学生在把握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对相关概念、相关内容就不易混淆了。尤其是在知识小结、复习过程中,对地图与图表的归类与整理就更具重要性与必要性了.这样有利于学生心理地图的系统化,运用起来更加方便。4 反复训练,强化心理地图随着时间的推移,脑中留下的“地图”容易淡化、模糊,为此,依托心理地图所储存的地理信息,对学生反复进行空间的思维训练。训练学生从空间位置出发,分析比较区域的空间地理特征,形成线索联系,强化心理地图。例如. 心理地图的构建是长期、有意识的训练过程。当学生形成心理地图后,就可以使头脑中形成可视、可感的地图形象,自主有效进行空间思维活动,心理地图越丰富,地理思维越活

17、跃,他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越强。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必须运用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图),训练学生从读图、用图、绘图到进行无图思考,帮助学生构建心理地图,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及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逐渐到达一种每思考地理问题,头脑中立即浮现出一幅地图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以及地理学科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到达真正为学生减负增效、提高地理学习效益。通过帮助学生学会构建脑中地图,既帮助学生记忆,又能使学生把握知识的整体及内在联系,促进了空间思维的发展,并能运用脑中地图分析各类地理事物,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新问题的创新能力。【参考文献】1苏宝荣浅析中学生心理地图的构建方法J.科教文汇,2008,09 中旬刊2杨新.地理教学论【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