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珠江新城F1-1地块单体设计_第1页
广州珠江新城F1-1地块单体设计_第2页
广州珠江新城F1-1地块单体设计_第3页
广州珠江新城F1-1地块单体设计_第4页
广州珠江新城F1-1地块单体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广州珠江新城F1-1 地块单体设计引言:二零零九年初,公司作为中方设计顾问与美国skidmore,owingsand merrill llp (som)公司启动了广州珠江新城f1-1 地块项目单体的设计与开发工作,本人作为建筑设计团队中的一员参与了本项目的方案设计阶段与技术设计阶段的工作。下文中就该项目单体方案与技术设计进行相关介绍。1 总体规划设计1.1 区位分析珠江新城 f1-1 项目用地位于广州市新城市中心区- 珠江新城中轴线西侧,为新的城市中心商务区cbd 的核心组成部分,珠江新城将发展成为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集国际金融、商贸、文化活动、行政和居住等城市功能设施为一体的基地。1.2

2、 用地现状分析f1-1 地块位于珠江新城中央绿化景观轴的西侧,已经建成的西塔北面,总用地面积17580 平方米,整个地块东西向相对较宽,南北向相对较短,地块呈近似方形;用地交通组织便捷,可达性强;东侧紧邻珠江新城中轴线中央绿化带,享有高质量景观及区位优势。基地地势平坦,场地平整,无现状建筑物及大型构建物。1.3 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f1-1 地块规划建筑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位于用地西北部分总高度 200 米的主塔楼及其南侧裙楼;位于用地东半部总高度65 米的附楼及其裙楼。规划空间格局严格执行珠江新城总体规划要求,与所处城市空间环境及东面中央绿化公园形成和谐统一的关系。西侧主塔楼建筑功能为某集团总部

3、办公楼,其裙楼主要功能为银行营业厅;依照总体规划要求,建筑在东、南、北三面设有架空公共连廊分别与君悦酒店、全球通大厦、烟草大厦相连,形成统一的城市步行系统。1.4 交通规划地面车流组织:地面机动车流主要在用地北面及南面结合办公和酒店出入口组织,在场地北侧道路及南侧小区路各设一个对外的机动车出入口。在用地内北侧出入口两侧各设有一个地下车库出入坡道,并结合主塔楼与商业裙楼相连接大雨蓬内的上落客区,形成内部环形机动车道,合理组织机动车流;同时在西侧结合主塔楼的办公人流设一个环形交通疏散道;后勤服务使用的大型机动车辆通过北入口东侧坡道下至地下一层。地面人流组织: 办公、酒店、商业及银行均就近朝市政道路

4、设人行出入口。办公人员主要出入口位于用地北部主楼首层大厅东侧,次要出入口位于主楼大厅西侧,沿华夏路进入;同时,结合商业裙楼设计了架空公共连廊,分别将周边建筑物及东侧中央绿地与二、三层商业空间相连,并在用地东侧沿街设连续的骑楼空间,形成珠江新城立体步行系统的一部分。各主要功能均分别设置独立出入口大堂以减少相互间的干扰。地面消防车流线:位于用地西部的主塔楼及裙楼设环形应急消防车道;位于用地东部的附楼及其裙楼在北、东、南三面设置应急消防车道。1.5 绿地系统规划珠江新城 f1-1 地块绿地主要分为两部分:布置于用地边界内东面、西面及北面的带状绿地,主要以沿街树木为主;位于用地中央向南面敞开的集中绿地

5、,集中绿化景观主要以树木和水景为主,结合办公楼及商业的入口大厅营造舒适休闲的气氛。建筑的二层平台及位于商业裙楼五层的屋顶设置平台绿化和屋顶花园;同时附楼东西主立面外墙每层设置花池形成立体绿化。2 建筑设计概念2.1 根据场地特性所形成的建筑特点:在主要的中央公园建立连接。大楼必须联系于中央公园,成为街道上注目的魅力景观。主楼位于地块的西北角,与北面的雅居乐大厦形成门户。确定建筑朝向使用户获得最佳的景致低层的用户主要面向东面的中央公园,位于高出东面凯悦酒店建筑高度的高层住户可以面向城市的不同方向。这种几何形状也将视线从邻里建筑的表面移开,提供了公园和城市的远景。酒店的布置沿中央公园一侧形成了街道

6、,同时酒店还面向地块内的庭院,为使用者最大限度的提供了景致和安静的环境。创建了一个绿化茂盛的可持续性内部花园,联合邻里绿色空间,联合整个地块内的人流,使之成为新城大型城市构造的一部分。地块规划将城市发展原理、环境问题及功能要求结合在一起,创造出空间的流动感,为城市创建了特殊的生活体验。2.2 建筑功能与开发2.2.1项目的高度和面积:f1-1 项目为集团总部办公大楼, 包括 227.7 米高的 45 层办公楼,一个 75 米高的酒店,以及一幢 4 层的包含银行大厅 / 办公、商业和餐厅的裙楼建筑。总地上面积 152,496.94 平方米,地下面积 56, 759 平方米。 227.7 米高的塔

7、楼包括面积约 4,764.62 平方米的银行办公空间,从 5 层到 15 层;以及面积为 51 ,796 平方米从 16-40 层的可出租办公空间, 8,736 平方米从 41 层至 45 层的某集团总部办公空间。设备层位于 4 层, 31 层及屋顶。裙房包括 4,581 平方米的银行大厅 / 办公室, 14,271.82 平方米的商业 / 餐厅。酒店位于5-17 层,总计 319 套单元和辅助设施, 地上总面积 34,053 平方米。2.2.2地下层:该建筑共有地下室4 层。地下一层包括装卸区域,消防指挥中心,员工餐厅,银行金库,机械、电气和电话设备空间以及大楼主要进线服务。地下二层至地下四

8、层部分包括停车库和冷却器机房,给排水空间等。2.2.3地上层首层:首层主要包括办公楼主大堂、某集团总部大堂,主银行大厅,零售和酒店入口大堂。2 层至 4 层: 2-4 层包括银行大厅及其辅助办公空间、某集团总部上层大堂、零售、餐厅、厨房和水疗中心。裙楼与邻里建筑/ 公园通过北面、南面、东北角和东南角的连桥相连。2.3 建筑设计手法2.3.1理念:建筑形式的生成来源于周边环境的影响。它旨在通过呼应并充分利用环境的自然力量,来达到其基地区域内的平衡与和谐。高性能随此概念应运而生:一个与环境相协调、能自身持续发展、具有高效率高性能的未来智能化建筑的范例。2.3.2建筑形式:塔楼的建筑形式是根据非常有

9、效的矩形建筑平面及弧形水平遮阳装置带片状拐角生成的- 与城市周边环境呼应。与建筑底部相对比,坚固的裙房底部足以支撑起整幢建筑。酒店本身是一个轻质玻璃盒,玻璃盒后面内置木屏层,创建了动态分层形象。外部弧形遮阳装置的流畅建筑造型代表了富有活力的形象,在日间不同时间产生动态阴影-修长的结构线条更加深了人们的印象。建筑的形式展示了性能与美观的平衡。2.3.3建筑性能:大楼优化了建筑性能,旨在成为leed 认证项目。通过高性能玻璃幕墙系统与高效遮阳装置来减少太阳辐射增热。在不透明的楼层窗间墙位置处结合单元式玻璃幕墙安装石材外包面的水平遮阳装置,并包括带有保温衬板的开口接合系统。额外的内部百叶可以提供遮阳

10、并获得最大日光。塔楼低区的银行办公区由5 部载重量分别为1600 公斤的客梯提供电梯运输服务, 2 组 8 部载重量 1600 公斤的客梯服务于办公中区和高区。 2 部服务电梯指定为消防电梯,为办公塔楼所有楼层提供服务,其中一部电梯容量应能将变压器运输至设备层。消防电梯也为所有地下层提供服务。 3 部客梯及 2 部消防 / 服务电梯为酒店提供服务。另外的停车场专用电梯、服务电梯及自动扶梯将为办公大堂/ 零售 / 餐厅以及银行大厅区域提供服务。2.3.4 剖面设计a、地下部分层高:地下一层: 6.0 米、局部 7.07 米、 4.5 米;地下二层: 4.0 米;地下三层: 3.5 米;地下四层:

11、 4.7 米(不含地面垫层厚度 0.30 米)。b、地上部分层高:主楼:裙房:一层为 6.5 米;二、三层为 5.0 米;四层为 7.0 米;办公:办公为 4.2 米;顶层 8.5 米;附楼:裙楼:一层、二层、三层、四层为5.0 米;五层为 4.5 米;酒店:酒店标准层为3.2 米;3 结构设计广州珠江新城项目的结构体系由一幢高层办公塔楼,一栋邻近的银行裙房,两幢中高层多重功能的住宅/ 商业裙房(结构上为一栋),及连接地面建筑和遍及场地范围地下机电/ 停车库的地下室所组成。项目地上建筑面积约15 万平米,地下约6 万平米。3.1 地上部分:广州珠江新城项目的高层办公塔楼,高 227.7 米(屋

12、顶楼盖高 200.0 米),其结构系统为一高效的其结构系统为一高效的框架 - 核心筒组合, 充分结合利用了中心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及其外围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水平和竖向传力能力。这一组合使建筑所承受的风力降至最低,并消散了地震能量。3.2 地下部分:地下结构将包括四个地下层。上部结构的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系统及于主要轴线上的外围框架钢筋混凝土柱将埋入深至地下层。基坑支护系统为 1,200mm大直径人工开挖钢筋混凝土灌注排桩并于顶部使用支护连梁及钻孔锚杆嵌固。在没有地下层的地方,最低层将会是钢筋混凝土地坪,其下为隔气层及压实回填土的粒状填土。最低的地下层和管道设施将有铺面板及排水系统。4、消防设计4.1 总

13、平面消防设计本工程用地近似长方形,四周均与城市道路贴邻,并利用周边市政道路作为消防环形通道,在主塔楼与附楼裙房之间设有贯穿用地南北的消防通道;用地内建筑与其周围相邻建筑的防火间距满足消防规范要求。用地内 227.7 米高的主塔楼周边设环形消防车道,其道路最窄处不小于 4 米,满足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4.3.1 以及其条文解释的要求;并在主楼西北侧设置 15 米宽消防施救登高场地,其长度大于主体建筑 1/4 周长,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直接落地,满足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 4.1.7 的要求。用地内沿东侧布置 65 米高的酒店附楼,在北、东、西三面设应急消防车道,其道路宽度不小于 4 米, 并利用东侧和南侧市政道路及与建筑物之间的人行道作为消防登高扑救通道,满足其长度大于主体建筑 1/4 周长,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直接落地的规范要求。4.2 塔楼部分建筑消防设计4.2.1办公主塔楼的防火分区与安全疏散:4 层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