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职教育研究动态高职教育研究动态2010 年第2 期 ( 总第14 期 )主主办办: 四四川川托托普普学学院院职职业业教教育育研研究究所所 2010 年年 5 月月 31 日日编者按:编者按:民办高等教育历经多年发展,已进入到一个转型期,民办高校进入了两极分化、优胜劣汰的阶段,民办高校数量已从 2002 年的 1202 所减少到目前的 866 所。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是民办高校成功转型和持续发展的核心。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是现阶段指导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新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因此,本期动态信息重
2、点介绍了 16 号文件的要点,以便帮助大家重温 16 号文件,深入理解 16 号文件的精髓,推动学院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1目目 录录政策解读政策解读.2 2教高教高200616200616 号文件出台的背景号文件出台的背景 .2 2教高教高200616200616 号文件的要点号文件的要点 .2 2教高教高200616200616 号文件的解读号文件的解读 .5 5专家视点专家视点.9 9袁贵仁: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核心任务袁贵仁: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核心任务.9 9吴启迪:职业教育不光看数量还要重质量吴启迪:职业教育不光看数量还要重质量.1010
3、马树超:职业教育也需提高质量马树超:职业教育也需提高质量.1111课程建设课程建设.1212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课程改革.1212高职教育的高职教育的“双证双证”课程及其开发策略课程及其开发策略.1313师资队伍师资队伍.1515构建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团队的研究与探索构建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团队的研究与探索.1515围绕提高质量强化高职教师队伍建设围绕提高质量强化高职教师队伍建设.1717参考信息参考信息.1919民办高校面对生源减少如何度过民办高校面对生源减少如何度过“招生寒冬招生寒冬”.191920092009 年高职院校的就业能力分析年高职院校的
4、就业能力分析 .212120102010 年专业预警年专业预警“红黄绿牌红黄绿牌”专业专业 .23232政策解读政策解读教高教高200616200616 号文件出台的背景号文件出台的背景我国高职教育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后,至 1999 年,高职院校数量、招生规模、在校学生总数在整个高等教育中均占的比例逐步扩大,但高职教育质量提高并不快。究其原因,与高职教育没有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专业型教育体系有关,本质上还是沿用本科学科型的教育模式,导致人才培养模式与本科并没有实质型的区别。许多教师仍然采用研究型特征的本科教学理论、理论体系和知识结构、实验课程和教材来培养与训练高职专科学生。这是高等职业教育严重脱离
5、行业与产业链所致。为了使高职教育办出特色和水平,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实效,为了接受教育的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教育部于 2006 年 11 月 16 日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 号) 。教育部 16 号文件的颁发,标志着我国政府已经将高职教育由高等教育的一个层次升格为一种类型,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待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与工作重心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重点抓扩大规模转变为以内涵建设为中心,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课程设置为核心,标志着我国的高职教育已进入以质量和特色求生存、谋发展的新时期。教高教高200616200616 号文件的要点号文件的要点
6、16 号文件 3800 多字,教育部提出的 9 条意见要点如下:1高等职业教育的使命、定位、重点、发展道路高等职业教育的使命、定位、重点、发展道路使命使命 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定位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重点重点 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适当控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全面提高质量。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
7、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3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2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目标根本任务根本任务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培养目标培养目标 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专业群建设、双证书制度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专业群建设、双证书制度特色特色 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
8、一个重要特色。专业群建设专业群建设 高等职业院校要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企业,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双证书制度双证书制度 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使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的人数达到 80%以上。4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建设是核心、方法和手段、课程与教材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建设是核心、方法和手段、课程与教材课程建设是核心课程建设是核心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改的重点和难点。教学做一体
9、化教学做一体化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1000 门精品课程门精品课程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启动 1000 门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地方和学校加强课程建设。3000 种国家规划教材种国家规划教材 重点建设好 3000 种左右国家规划教材,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5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点、教学模式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点、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10、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点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4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达到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关性,课堂环境与实习地点的相似性。教学模式教学模式 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6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资金筹措、建设模式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资金筹措、建设模式资金筹
11、措资金筹措 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建设模式建设模式 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7高等职业教育的双师队伍建设与认证体系高等职业教育的双师队伍建设与认证体系双师队伍建设双师队伍建设 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
12、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引导教师为企业和社区服务。双师型认证体系双师型认证体系 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研究制订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8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评估体系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评估体系教学评估体系教学评估体系 完善 5 年一轮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体系,在评估过程中要将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双证书”获取率与获取质量、职业素质养成、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顶岗实习落实情况以及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作为
13、重要考核指标。9高等职业教育的管理高等职业教育的管理中央政府的管理中央政府的管理 国家将实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重点支持建设 100所所示范性院校。地方政府的管理地方政府的管理 各地要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加大经费投入,引导高等职业院校主动服务社会,鼓励行业企业积极参与院校办学,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5改革和发展成果的宣传,增强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了解,提高社会认可度。高职院校的管理高职院校的管理 重视高等职业院校领导班子的能力建设,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把学校的发展重心放到内涵建设、提高质量上来,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考核学校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教高教高2
14、00616200616 号文件的解读号文件的解读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为什么说这个为什么说这个若干意见若干意见不仅是不仅是“一般的一般的”重要,而且是重要,而且是“相当的相当的”重要,理由有三条:重要,理由有三条:1.该意见是教育部首次对高职教育进行了恰如其分的正确定位“高等职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我们自己早就知道: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而且其“职业教育”的属性,才是高职教育“质”的属性、本质的属
15、性;现在是由教育部明确了:“高职教育”不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层次,而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样一个正确定位。2.该意见由教育部对高职教育作用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准确确认“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意见同时也指出:我们要从一个人力资源大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高等职业教育要发挥巨大的作用、作出重大的贡献;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
16、化道路,以及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职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3.意见总结了十年来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系列经验和教训,吸纳了国外同类高职教育先进的理念和成功的做法,特别是针对当前进一步提高质量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全新的思想、最新的理念、创新的办法,这些“三新”对于指导我们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到提高教学质量上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意见提出:高职院校“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到提高质量上来;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的要求,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到提
17、高质量上来;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6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这个这个若干意见若干意见的具体内容包括的具体内容包括“一个重点,两个性,三个建设,四一个重点,两个性,三个建设,四个加强,五个重视个加强,五个重视”1一个重点一个重点这“一个重点”就是以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
18、点是“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要从贯彻科学发展观和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2两个性两个性这“两个性” 就是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生产力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知识经济和新型工业化道路对劳动力的知识技能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职教育质量是时代赋予我们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3三个建设三个建设这“三个建设”就是全面提
19、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应着力“实践基地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保障体系建设”。第第 1 1 个建设个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的重点。这里有“六个要”: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要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20、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要力争进入建设优质资源共享的高水平高职教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重点专业领域。第第 2 2 个建设个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团队建设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教学团队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也是“六个要”: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7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要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学习经历和科
21、技开发服务能力,引导教师为企业和社区服务;要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要加强骨干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培训,争取成为在高职教育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重视建设优秀教学团队,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第第 3 3 个建设个建设保障体系建设保障体系建设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管理要强化质量意识,尤其要加强质量管理保障体系建设。要重视过程监控,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高职院校质量管理保障体系的建设:要着力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双证书”的获取率与获取质量;要致力于学生的职业素
22、质养成、顶岗实习落实;要着力于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要致力于能很好地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4四个加强四个加强这“四个加强”就是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应“加强素质教育,加强专业改革,加强课程建设,加强模式改革”。第第 1 1 个加强个加强加强素质教育加强素质教育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这里有“五个要”: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以中发200416 号文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
23、守法意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要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党团组织建设,积极发展学生党团员;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第第 2 2 个加强个加强加强专业改革与建设加强专业改革与建设针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8重要特色。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要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
24、置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与此同时有“六个要”:要对基础条件好、特色鲜明、办学水平和就业率高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要优先支持在工学结合等方面优势凸显,以及培养高技能紧缺人才的专业;要力争进入国家、地方、学校三级重点专业建设体系,推动专业建设与发展;要在行业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专业教学标准的指导下,加强和规范专业建设;要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第第 3 3 个加强个加强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加强
25、课程建设与改革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做十个方面的工作: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加强课程建设,建设精品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教材建设,参与国家规划教材建设,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26、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第第 4 4 个加强个加强加强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为此强调“五个要”: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要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
27、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要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保证在校生至少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要按照企业需要开展对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9究和技术开发;要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5五个重视五个重视这“五个重视”就是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应“重视高职教育理论研究实践总结,重视高职院校领导班子能力建设,重视内涵建设提高质量,重视从严治校规范管理,重视健全制度完善机制持续发展”。(1)应重视高职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加强对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成果的宣传,增强社会对高职教
28、育的了解,提高社会认可度。(2)应重视高职院校领导班子的能力建设,院校领导要更新理念、拓宽视野,增强战略思维和科学决策能力,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考核学校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3)应重视内涵建设提高质量,要求党政领导班子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把学校的发展重心放到内涵建设、提高质量上来,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4)应重视从严治校规范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招生管理。(5)应重视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运行机制,维护稳定,保障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这个这个若干意见若干意见的根本宗旨的根本宗旨这个若干意见的根本宗旨在于要求我们高职教育、高职院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
29、质量,建设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要求我们高职教育、高职院校要主动服务社会,吸引行业企业积极参与,促进办学水平的提升,成为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院校;要求我们高职教育、高职院校要加强领导,规范管理,强化办学特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资料来源:)专家视点专家视点袁贵仁: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核心任务袁贵仁: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核心任务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发表演讲时表示,未来中国的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提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离不开根植于高等教育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应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高等教育将把提高质量作为发展的核心任务,更10加
30、关注发展理念的战略性转变,更加关注培养模式创新和体制改革,更加关注质量保障评估的制度建设。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质量。袁贵仁说,这一主题不仅契合当今全球范围内高等教育的大趋势,而且是中国政府即将启动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最为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正在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著的努力,加快推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有特色、高水平大学步伐。袁贵仁强调,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政府把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三大国家战略,对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
31、断作出新的部署。在高等教育规模增长的同时,中国始终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重点,不断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努力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突出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袁贵仁指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2008 年 8 月中国政府作出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决策,对到 2020 年中国教育进行全面部署。“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全面深化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提高高校人才培养与国家人才需要的契合度;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形成有利于人才培养成长的终身学习体制。” ( 来源: 新华网 )吴启迪:职业教育不光看数量还要重质量吴启迪
32、:职业教育不光看数量还要重质量“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不等于职业教育不需要提高质量。任何不注意质量的教育都是不可持续的。”日前,全国人大常委、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在浙江省温州市召开的教育服务型高校论坛上说。 自去年上半年以来,一边是大量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边是制造企业招不到合适的高技能人才,这种“两难”现象除了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更重要的是我国实体企业仍以制造外包业为主,职业院校还未大量培养出满足这些行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何向荣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跳出教育才能客观地评价教育;跳出教育才能理性地反思教育;跳出教育才能真正地发展教育。当前职业院校的重要任务
33、就是,完成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升级,根据产业链开设专业,11根据技术链调整课程,根据人才链塑造能力,依托服务链提升价值,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而不是片面地追求一次性就业率。 吴启迪认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既不同于澳大利亚的“厚基培植”系统,又不同于德国的双元制,还不同于美国的社区教育系统,是一个以全日制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80%以上学生为适龄青年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与此同时,我国正处在后工业化时期,再加上是人口大国,地区差异大,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是旺盛与长期的。“不是这段时间紧缺,将来就不需要了。”吴启迪说,到 2009 年全国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 1215 所,招生 3
34、13 万人,比 1998 年增长了六倍多;在校生达到 1280 万人,占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生的 61,基本实现了教育结构调整的战略意图。 不过,国外对我国技能型人才认可度不高。虽然这没有什么道理的,但要用行动来证明我们培养的技能人才过硬。较之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度高,职业院校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较小,自主改革、创新的空间更大。 吴启迪认为,中国高职院校要有成为国际一流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并培养国际性技能人才的魄力与志气。尤其是示范性高职院校不但要在国内建成一流,而且要在世界上有影响。 ( 来源: 中国青年报 )马树超:职业教育也需提高质量马树超:职业教育也需提高质量
35、 职业教育仍然是整个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不少家长不愿意让孩子报考职业学校,初中毕业生也不情愿报考职业学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职业院校办学条件不好、教学质量难以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教学课程设计难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与提高质量应互为前提。职业教育吸引力越低,其提高质量就越困难。学生及家长对教育类型的选择,归根结底是对教育培养质量与未来发展空间的综合认可度。职业教育培养的生产、服务一线的劳动者,就业环境、劳动强度与白领岗位相比不具比较优势,加上学费价格和学生发展空间也不具优势,职业教育怎么会有吸引力?与此同时,职业院校连年扩招以后,生均办学条件明显稀释,教学质量较难保证,1
36、2也使职业教育吸引力进一步下降。学生不愿意选择职业院校,就难有学习热情。尽管职业院校满腔热忱,想方设法使教育绩效增量,但学生学业与能力难以满足企业要求,突出表现在就业状态上“有事没人做、有人没事做”的现象普遍存在。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在社会层面,需要拓展一线劳动者的可持续发展空间。从提高一线劳动者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待遇方面着手,强化就业准入制度,保障受过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技能及其技能证书人群的基本权益,为一线劳动者的继续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在教育层面,真正把职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结构和教育布局中的战略重点。(1)要改变中等职业学校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连年下降的状态;(2)要加大
37、对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的投入,应使职业院校办学条件真正适应基本现代化的要求以改变目前职业院校生均办学水平连年下降的现状;(3)改变目前仍有部分省区职业院校学费高于同类普通教育的现象,使职业教育具有价格竞争优势,提高其对学生的吸引力;(4)建立一支比例合理、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建议政府部门加快完善制度,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逐步明确兼职教师的水平要求与比例结构。(来源:人民日报)课程建设课程建设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本文作者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胡野,介绍创建精品课程建设思路、要求、
38、措施。一、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路一、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路1根据产业、行业、职业、专业特点,请企业专家参与制定“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和核心课程。2依据行业、企业、职业标准,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确定教学内容、制定课程标准。3以真实工作任务及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灵活设计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4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实训教材、课程网站、教学及评价用量表等教学资源。13二、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二、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1基地建设模式: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2建设专兼结合、一体化管理的专业教学团队。3实行按周排课制,以适应教学场所和教学时段多元化的要求。4制定过程
39、质量控制量表,及时测量、分析、反馈和修正,实现精细化的过程管理。三、精品课程建设的措施三、精品课程建设的措施 1 1建立学习与研讨机制建立学习与研讨机制。先后邀请课程专家来校讲座 16 人次;派遣 21 位专业骨干教师赴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学习国外先进的职教理念和实践做法,派遣 90 余人次参加国内课程进修班;举办校内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报告会 6 场;形成校内课程研讨,教学工作例会、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暑期教学工作会议等机制。2 2发挥示范专业的引领作用。发挥示范专业的引领作用。组织观摩、讲座让一般专业及时分享专业课程建设经验,推进全校各专业课程建设。3 3培育重点苗子。培育重点苗子。建立精品
40、课程遴选机制,每年组织“分板块、多轮次”的课程遴选,层层选拔,优中选优,发现重点培育目标,给与建设经费保障。2008、2009 两年内,从 140 门课程中,通过七轮遴选确定 27 门重点培育课程推荐申报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其中 7 门课程向教育部推荐、4 门课程推荐为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4 4引入竞争机制。引入竞争机制。(1)建立校内专家网评、开放式说课、专家现场打分、会议集中评审到校外专家网评的评审流程;(2)将课程建设任务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考核结果与评优选优相挂钩。(来源: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高职教育的高职教育的“双证双证”课程及其开发策略课程及其开发策略 本文作者为武汉职业技术学
41、院刘晓欢教授,重点阐述双证课程的内涵、表现形式、开发策略。一、一、“双证双证”课程及其特征课程及其特征“双证”课程,是指将职业资格证书内容与相关专业课相融通的课程,是“双证”融通的载体。具有以下特征:(1)技能性。)技能性。“双证”课程突出对职业技能的要求,具有职业技能方面的很强的针对性;(2)标准性。)标准性。一方面“双证”课程是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的课程,另一方面,“双证”课程还是国家职业资格培训的重要途径;14(3)综合性。)综合性。既满足学历教育,又满足职业资格标准要求,是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高度融合的课程。二、二、“双证双证”课程的表现形式课程的表现形式 (一一)专业层面的专业层面
42、的“双证双证”课程课程指某专业的培养方向与某一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统一起来,该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在满足学生普适性能力的基础上,完全按照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来确定。(二(二)职业技能模块层面的职业技能模块层面的“双证双证”课程课程 按照模块式课程体系的思路,可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在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按照教学的规律,将相同、相近的能力进行归纳和组合,形成课程模块。包括文化基础模块、专业技术基础模块和职业技能模块等。 (三三)单门课程层面的单门课程层面的“双证双证”课程课程单门课程层面的“双证”课程,即一门课程就对应一种职业资格证书,或者说这门课程是专门为某种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设计的
43、。三、三、“双证双证”课程的开发策略课程的开发策略(一一) “双证双证”课程开发的思路课程开发的思路以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的岗位工作能力为主线展开设计与开发,按照工作程序或结构的要求来形成课程建设的思路与结构,使课程能够提供给学生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遵循“以工作任务引领专业知识、以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规范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二(二)“双证双证”课程的开发过程课程的开发过程 1 1综合分析职业资格证书、学历证书和岗位技能要求。综合分析职业资格证书、学历证书和岗位技能要求。确定课程目标与一般职业教育课程的目标比较。 2 2根据根据“双证双证”知识的性质对课程进行分类知识的性质对课程进
44、行分类“双证”课程分类方式主要有:第一,按照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所包含的知识与技能的“公共性”与“专业性”,将课程分为“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两大类;第二,依据职业资格所覆盖的专业中单元课程的性质,将课程分为通识学历课程、通用技术课程、双证书培训课程、专业任务课程等类型;第三,按照“宽基础、活模块”的方式,将课程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长课程”、“毕业设计15与实习”课程类型等。 3 3形成形成“双证双证”课程结构课程结构“双证”课程的结构的特点应是:(1)“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应当并列开设,并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贯穿始终。(2)“专业课程”按照职业资格证书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之
45、间的内在逻辑进行排列。(3)“公共课程”中的涉及基础职业能力的课程应安排在后期开设,其目的在于拓展学生关于技术的理解能力。 4 4开发并组织课程内容开发并组织课程内容(1)“双证”课程中普通文化课程内容的选择。基于我国职业教育的性质,“双证”课程体系中普通文化课的内容的开发应来自国家学历证书要求的标准。(2)“双证”课程中专业课程内容的开发。通过工作任务分析,弄清楚某一职业或职业群包含哪些工作项目,以及完成这些项目需要哪些步骤,然后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分析出具体任务所包含的知识、技能和态度。(3)采用“模块化”方式组织“双证”课程内容。按照职业资格证书所要求的能力标准将课程内容分解成一个个
46、小单元,并将其标准化。(4)形成“双证”课程教材。在教材的编写中,要遵循“以工作任务引领专业知识、以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规范课程内容”的原则。5 5教学模式与方法的选择教学模式与方法的选择 “双证”课程在教学模式上,强调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标准与规范,强化技能训练,实行“教、学、练”合一的一体化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任务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比较适合“双证”课程。 (三三)“双证双证”课程的开发机制课程的开发机制一是“双证”课程开发的主体问题。“双证”课程的特征决定了其开发活动应由单一的学校主体转向政府、学校与行业、企业相结合,形成多元化开发主体。二是相关的政策环境问题。“双证”课程需要政府相
47、关部门制定具体的、系统化的国家职业能力标准,形成与职业教育密切结合的职业资格标准认证体系使“双证”课程能够与资格认证相联系。三是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问题。职业院校应强化教学体系的改革,形成有利于校企深度合作、有利于教师参与课程改革、有利于实施“双证”课程的内部环境。(来源: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16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构建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团队的研究与探索构建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团队的研究与探索本文作者孙秋高教授,重点介绍教学团队的内涵和特征,存在的问题,建设途径。一、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团队的内涵与特征一、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团队的内涵与特征 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团队以培养行业企业所需人才为目标,由校企专兼教师共同组
48、成,在课程教学实践中成员间知识技能互补、分工协作,并相互承担责任。专兼结合、亦教亦工、实践创新、合作多赢是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团队最鲜明的特色。二、现阶段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团队存在的突出问题二、现阶段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团队存在的突出问题 主要体现在:(1)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缺少企业有效参与;(2)缺失有利于团队形成和发展的制度保障与团队文化;(3)团队缺少领军人物、创新能力不足:(4)团队结构不尽合理,兼职教师偏少;(5)“双师”特征不明显,难以适应课程改革需要;(6)成员间合作意识淡薄,缺乏协调沟通;(7)科研能力偏弱,服务企业能力不足。三、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方法与途径三、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团队
49、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一一)创建合理的制度环境创建合理的制度环境 1扩大团队管理权限。高职院校应在制度层面明确教学团队应有的权力和地位,扩大团队的自主管理权。 2完善人事管理制度。鼓励在全院范围内选聘专任教师,在校外实训基地选聘兼职教师,组建跨专业、跨院系、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同参与的课程教学团队。 3改革考评激励机制。绩效考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团队目标的实现程度,以业绩为核心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二是团队带头人绩效考核,主要评价其在团队中的贡献:三是团队成员绩效考核,评价各成员承担任务及完成业绩情况;四是团队合作意识、创新能力的考核与评价。 (二二)建立高效的管理模式建立高效的管理模式 高职院校课程
50、教学团队是由知识技能互补的专兼职教师组成,组织结构上必须是扁平化的松散型组织,在理念上必须坚持民主、平等、沟通、协作、共同进步。 (三三)营造独特的团队文化营造独特的团队文化 高职课程教学团队文化是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结合体,它把高校倡导的求真、17求实、求新精神,理性、批判精神,以及企业所追求的严谨、效率、敬业、奉献精神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亚文化”。 (四四)利用好校内外两种资源利用好校内外两种资源 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性、实践性的特点,要求其课程教学团队必须充分利用校内外两种资源,强化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建好校内校外实训基地。1打造一支专兼职教师队伍; 2建设好校内外实训基地
51、。(来源:中国高教研究2010 年第 3 期)围绕提高质量强化高职教师队伍建设围绕提高质量强化高职教师队伍建设 本文作者教育部高教司副处长林宇,文章从我国高职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的成果入手,但同时理性剖析面临的问题,最后从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上提出解决办法。一、以发展成果考量取得的进步一、以发展成果考量取得的进步1专任教师总数快速增长2教师学历结构大幅改善3“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普遍得到重视4专兼结合教师队伍建设思想获得认可并得以贯彻5教师培训工作得到加强二、以理性认识剖析面临的问题二、以理性认识剖析面临的问题 1数量相对不足,教师队伍结构不能满足专业教学需要数量相对不足,教师队伍结构不能满足专业教学
52、需要 2009 年,高职专任教师占本专科专任教师总数的 30.5,而同期高职教育在校生占到整个高等教育在校生的 38.2。“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仅为 29.9,数量还远不能满足专业教学需要;专任教师中 26.2%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比例也还没有达到 35 的要求。 2多数地方高职专业教师职称评审标准与职业岗位要求相背离多数地方高职专业教师职称评审标准与职业岗位要求相背离 现行高教职称评定工作中,大多把在不同级别刊物发表论文的数量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这使得符合高职院校教师在晋升职称时处于不利地位。 3体制限制,体制限制,“双师型双师型”教师引进渠道不畅教师引进渠道不畅 受限于当前体制和人事制度,很多从
53、企业引进的技术人才解决不了教师身份和教师系列的职称,使得已经引进的人才不安心,继续引进人才困难。184制度真空,教师入职标准与制度真空,教师入职标准与“双师双师”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缺失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缺失在教师的入口上,很难按照职业教育“双师”素质教师的要求把关,导致事业越发展“双师”素质教师的培训任务越沉重,总体上影响到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5缺少有特色的科研,社会服务能力有限缺少有特色的科研,社会服务能力有限 当前高职学校的社会服务很大程度上还仅限于为行业企业输送人才,协助或牵头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的能力还比较弱,基于解决实际生产技术问题的科研水平还比较低,人才高地的优势不明显,社会服务能力有限。
54、三、以制度建设推进队伍的建设三、以制度建设推进队伍的建设1按照学校规模重新核定专任教师编制按照学校规模重新核定专任教师编制各地给高职院校所核定的教师编制数,很多已是经年不变,存在大量编外教师的现象。有必要重新核定高职院校的发展规模和教师编制。2研究制定职业教育专任教师入职标准并加以实施研究制定职业教育专任教师入职标准并加以实施 “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具有不可替代性,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实施高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的入职标准,提高入行标准,体现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技术性和规范性,才能稳定教师队伍,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职教教师队伍。 3建立独立的高职教师职称评审标准和体
55、系建立独立的高职教师职称评审标准和体系 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研制出台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师职称评审标准,应把专业行业影响力、技能等级、指导技能人才培养的能力等列为重要参考指标。在执行不同评审标准的基础上,单列高职专业教师的职称指标额度。 4建立职教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岗位人员定期交流制度建立职教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岗位人员定期交流制度选派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学习技术、顶岗实践,并逐步形成制度。同时,采取配套措施,鼓励有潜力的教师通过与生产一线岗位的交流,成长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5建立健全兼职教师引进机制建立健全兼职教师引进机制建立健全包括人事制度和劳动补偿机制在内的职业教育兼职教师引进机制。
56、在政策上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保证高职教育兼职教师引进渠道畅通。 6引导、鼓励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积极开展横向技术合作与技术攻关引导、鼓励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积极开展横向技术合作与技术攻关鼓励和引导高职院校发挥自身优势,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横向技术攻关,并将其作19为密切校企合作、加强“双师”队伍建设、提升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以服务求发展,以服务求支持,实现校企合作共赢的和谐发展局面。(来源: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参考信息参考信息民办高校面对生源减少如何度过民办高校面对生源减少如何度过“招生寒冬招生寒冬”受到金融危机、高考生源减少等影响,民办高校招生人数普遍下滑 民办高校如何度过“招生寒冬”。
57、“2009 年是民办高等教育的拐点年。”在日前由北京 CBD 教育集团和中关村软件园联合主办的“2010 年全国民办高校发展与改革论坛”上,很多与会人士都提出,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民办学校生源不足、学生就业受到影响,很多民办高校都遭遇发展困境,民办高等教育转型迫在眉睫。 一、民办高校招生人数平均下滑一、民办高校招生人数平均下滑 50%50% “学校普遍感受到了招生的压力,个别民办高校陷入难以为继的困境。有的民办学校招生量只达到前一年的 60%至 70%,原先能容纳 6 万学生的某大学城,2009 年只招到 3 万人。”在论坛上,来自西安外事学院的黄藤院长一语道破民办高校目前的发展困境。 而据主
58、办方提供的数据显示,2009 年民办高校普遍遭遇招生寒流,众多高校的生源数量和质量都受到很大影响,新生数量平均下滑 40%至 50%。 与公办高校有财政补贴不同,由于民办高校基本上依靠收学费来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生源减少直接影响到学校收益和发展,很多民办高校开始缩小办学规模甚至停办。在河北省廊坊市的东方大学城,30 多所民办高校已经锐减到了十几所。 事实上,民办高等教育历经多年发展,已进入到一个转型期。一方面,近年来民办高校规模不断减小。据了解,从 2002 年至今,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从 14020万人下降到 92 万人。另一方面,民办高校进入了两极分化、优胜劣汰的阶段,民办高校数量已从
59、 2002 年的 1202 所减少到目前的 866 所。 二、政策缺乏是民办高校受困原因之一二、政策缺乏是民办高校受困原因之一 民办高校招生为何出现萎缩现象?有的民办高校表示是因为许多学生回去复读了;而有的高校则说,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家长觉得民办学校的费用太高,毕业后还不一定找得到工作,因此就没有让孩子继续读书了。 北京一所民办高校的负责人则表示,高考生源减少、普通高校扩招等,是导致民办高校生源减少的客观背景。据了解,2009 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 1020 万,比 2008年减少 40 万人。而教育部公布的 2009 年全国高招计划录取率接近 62%,比 2008年提高了 5 个百分点。一方面
60、是考生人数的减少,另一方面是高考录取率的提高,这都导致了民办高校生源的萎缩。 不过,也有与会代表认为,金融危机是导致民办高校遭遇招生寒流的重要原因,但却不是根本原因,此次困境是民办高校长期积累弊端的总爆发。民办学校定位不准、招生恶性竞争、教育质量不高、办学特色不明、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学生就业能力倍受争议等等,在历数民办高校诸多发展弊端的同时,与会代表还指出,国家政策支持的缺乏也是导致民办高校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专家指出,民办学校在办学经费资助、用地、人才待遇、社会保障等方面得不到强有力的支持,再加上我国教育公益事业发展较慢,民办高校得不到足够的社会捐赠,使得民办高校长期处于弱势地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年级上册语文科教学工作计划范本
- 2024年秋季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 学期学生工作计划范文
- 临沂大学《民族民间舞-藏族舞蹈》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聊城大学《语文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幼儿园体育教学计划开头范例
- 聊城大学《基础写作一文学文体写作》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聊城大学《动画基础创作》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初一心理健康教学计划书
- 六年级教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锦集
- 2022年二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计划
- 成都市家庭装饰工程施工合同模板
- 学术报告厅舞台灯光音响系统项目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及技术措施
- JJF 1318-2011 影像测量仪校准规范-(高清现行)
-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PPT幻灯片课件
- 动火安全作业票填写模板2022年更新
- 建设工程监理概论(PPT)
- 闸室及交通桥施工方案
- 加强民航空管设施建设实施方案
- 读者文摘精选100篇【文摘】
- (高清正版)T-CAGHP 032—2018崩塌防治工程设计规范(试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