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机 - 文赋 - 中的语言提炼原则-_第1页
陆机 - 文赋 - 中的语言提炼原则-_第2页
陆机 - 文赋 - 中的语言提炼原则-_第3页
陆机 - 文赋 - 中的语言提炼原则-_第4页
陆机 - 文赋 - 中的语言提炼原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05年第9期(总第176期学术论坛ACADEM ICFORUMNO.9,2005(Cumulatively NO.176陆机文赋中的语言提炼原则陈莉(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摘要文章对陆机文赋中的语言提炼原则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探讨了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中所包含的美学价值和理论意义;认为重视语言提炼是魏晋时期文学相对独立的产物,是文学创作由质朴到华丽、由简到繁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关键词语言提炼原则;创作原则;美学观念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434(200506-0149-05陆机文赋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史上第一篇系统探讨文章写作的专论,受到研究者

2、的普遍推崇。然而,多年来关于文赋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对创作过程、想象、灵感、“诗缘情”的意义以及创作年代的考证等问题的研究上,而对其中的语言提炼原则却重视不够,即使有评价也是贬者多褒者少。如郭绍虞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中说:“大抵陆机所得,也只在作文之利害所由,所以说普辞条与文律,良余膺之所服。重在辞条文律,于是即选辞、谋篇、剪裁诸法也成为讨论的材料,这就不免陷于泛论纤悉之病”1(P46,认为论及到语言问题是造成陆机文赋巧而碎的根源。那么,到底应当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陆机文赋中的语言提炼观念?这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本文对文赋中的创作观念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进一步探讨了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中所包含的美

3、学价值和理论意义。一在文赋的前言部分,陆机明确指出写作文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创作中普遍存在的“意不称物,文不逮意”2(P1的问题。也就是说,在创作中总是担心语言文字不能恰切地表现作家的思想 。“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2(P1,并不是知道这种情况有多么困难,而是要做到言、象、意的一致是非常困难的。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状况呢?这是因为“夫放言遣词,良多变矣”2(P1,即遣词造句有很多变化,所以,如何掌握遣词造句的规律是解决“意不称物,文不逮意”问题的关键,也就是说,创作成败的关键是如何用适当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思想。这是创作中最令人头痛但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陆机写作文赋的动机和目的。接着陆机

4、分别论述了创作从准备到构思、再到谋篇布局的整个过程,以及文体划分、“诗缘情”等问题,文赋中对如何进行遣词造句的问题虽没有进行过集中论述,而是穿插在对其他问题的论述过程中,然而语言的提炼却是贯串文赋始终的根本问题。关于语言提炼,陆机提出了一些很有意义的原则,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收稿日期2005-05-15作者简介陈莉(1969,女,陕西咸阳人,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咸阳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化诗学。941当深则深,语句运用应当恰当。“苟铨衡之所裁,固应绳其必当”2(P104,权衡裁剪,应以恰切地表达思想为标准。“虽离方而遁圆,期穷形而尽相”2(P71。只要能恰当贴切地描绘

5、事物,超越语言运用的常规也是可以的。“离方遁圆”指文学语言以表情达意为目的,可以超越语法规范。这就是陆机以“缘情绮靡”为出发点的词语运用规则。从这一原则,可以看出陆机对文学语言的特点的认识。同时,陆机还反对文辞拖沓,废话连篇;强调“要辞达而理举,故无取乎冗长”2(P71;要求文辞能准确地表达思想,说明事理,而不要拖沓。第二,语言的创新原则。“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2(P25是创新原则最好的概括。晨花开得无论多么美丽,但若他人先我而言,就是雷同,这样的句子就应当删除。晚上开放的花儿,只要有独创精神就是优秀的,就应当保留。“必所拟之不殊,乃暗合于曩篇。虽杼轴于予怀,怵他人之我先。”2(P10

6、4指的是如果所写的文章没有特色,就会暗中重复前人的诗文。即使诗文确实是自己写出来的,也总担心没有创新性。一定要写出前无古人的创新性文章才是陆机的追求。第三,语言的“尚巧”和“贵妍”原则。陆机说:“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2(P94在陆机眼中,文学的语言除了恰当和穷形尽相外,更应当巧妙、美丽,应当像音乐一样富有音韵美,像绘画一样富有色彩美,即“藻思绮合,清丽芊眠,炳若缛绣,凄若繁弦”2(P104。词藻和文义结合得如同彩绮,花纹清丽、色泽鲜艳,光彩耀眼有如锦绣,声音动人好像繁弦。我们可以想象陆机所要求的文学语言是怎样的多彩多姿。这是美学意义上的语言,绝不是一般的日

7、常语言及逻辑语言可以比拟的。第四,语言符合逻辑、符合礼仪规范的原则。“或辞害而理比,或言顺而义妨。离之则双美,合之则两伤。”2(P103有时上下文虽在言辞上相妨碍,但在义理上却是统一的;有时前后文在言辞上虽然贯通顺当,但在义理上却互相妨碍。如果出现道理上讲得通但语言不顺畅,或者出现语言流畅而道理却不通的情况,那就应删除。因为如果文中有这样的句子,言和意便都得不到充分的展现。对于不符合礼仪的诗句,即使心存珍爱之情,也应当删除,即“苟伤廉而愆义,亦虽爱而必捐”2(P104。第五,诗文创作中的警句原则。警句是一篇文章中最生动、鲜明的诗句,它体现了全篇的中心思想和具有典型意义的感情,因而能起到画龙点睛

8、、锦上添花的作用,即“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2(P104。文中的警句,就像众多山峰中的最高峰,是诗文中最突出的句子,其他的诗句由于有了这些句子而有了秩序、有了精神。第六,诗文创作中的秀句原则。文赋中是这样论述秀句原则的:“或苕发颖竖,离众绝致。形不可逐,响难为系。块孤立而特峙,非常音之所纬。”2(P104诗文中的有些句子过于突出而显得与其他诗句很不协调,就像超群出众的苇花、禾穗一样独立不群,甚至其他句子根本就不能与它相配。陆机为这些诗句的去留感到矛盾和犹豫,他说:“心牢落而无偶,意徘徊而不能扌帝。”2(P104经过一段痛苦的思索,还是将它们保留了下来。如果说“警句”对于文章而言是锦上添花

9、,那么,“秀句”与诗文中其他诗句的关系是一只仙鹤与鸡群的关系。“秀句”与诗文中其他诗句是不相协调的,它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黑暗背景上的鲜艳花朵,是鹤立于鸡群之中。虽然警句和“秀句”都是诗文中的亮点,但它们给人的感觉不一样,“警句”往往让人感到顺理成章,而“秀句”却让人感到一枝独秀、异峰突起。由此可见,“秀句”甚至有悖于注重整体结构协调的创作原则,它太突出而不能与诗文中其他的句子相协调。但是,陆机认为这些“秀句”在诗中就像石蕴玉而使整个山川大放光辉、水怀珠而使整个河流变得妩媚一样,可以提升和点缀其他平庸的句子,甚至使其成为优秀的诗篇。由此可见陆机对秀词丽句的珍爱之情。此外,“应”、“和”、“悲”、

10、“雅”、“艳”的审美标准虽然是针对整篇诗文提出来的,然而这些标准却要体现在遣词造句之中。如果诗文“靡应”,那是因为其“托言于短韵”2(P129,即语言不够丰富;“不和”,是因为“寄辞于瘁音,言徒靡而弗华”2(P130,语言表达的是憔悴无力的声音,浮靡而没有光华;“不悲”,是因为“言寡情而鲜爱,辞浮飘而不归”2(P130,即诗文中没有真情实感,缺乏爱憎,言词就飘忽而不着边际;“不雅”,是因为语言“嘈杂而妖冶”、“徒悦目而偶俗”2(P130,即文辞奢华不实,只知道去投合世俗的爱好;“不艳”指文辞过于清虚、婉约,缺乏文采。灵感现象也与语言表达有一定的联系。当有了灵感时“言泉流于唇齿”2(P168、“

11、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盈耳”2(P168,语言像泉水一样从唇齿间流出,文辞自然而然地涌现于耳目之间;而当灵感悄然而逝时又表现为语言的艰涩,“兀若枯木,豁若涸流”2(P168,呆呆地坐着像一段枯木,头脑051中一片空白,语言迟钝如干涸的河流。二在陆机看来,遣词造句绝不是简单的机械操作,作品中的词语包含着作家的辛酸苦辣,熔铸着作家的生命情感。创作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形:“或操觚而率尔,或含毫而邈然。”2(P43就是说,有时候拿起笔来还能顺当地写下去,有时候则不然,口里含着笔却思绪茫然。尤其当言词艰涩时,对作家来说,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是非常痛苦的,“沈词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2(P25,

12、就像从万丈深渊中将游鱼缓缓地、谨慎地钓上来;而当文词丰富时,则“浮藻连翩,若翰鸟缨缴而坠层云之峻”2(P25,就好像飞鸟中了带丝的箭,从高高的云层纷纷落下,其轻松愉快之情跃然纸上。“言恢之而弥广,思按之而愈深”2(P64是说在创作中经过反复推敲,意义的表达才会顺畅而深广,语言才会显出茂盛的生命力,就像鲜花芬芳和青条森盛,充满了朝气。可见,创作中有着痛苦的思索,也有着无比奇妙的快乐和感奋,而这些欢乐和痛苦都来源于语词运用得顺利与否。语词的提炼充满了困苦与困苦之后的欢乐,才使得写作成为充满苦涩的欢乐。有着丰富创作经验的陆机深知其中的甘苦,所以对诗文中的语词表现出珍爱之情。带着这样的情感态度,在语言

13、的提炼问题上,陆机就有了一些不同寻常的观点。对于不合礼仪的诗句,陆机认为理应删剪,即“苟伤廉而愆义,亦虽爱而必捐”。“捐”是剪除、舍弃的意思。“捐”是必然的,但显然是带着“爱”而不舍的情感去删除的。遵循“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的创新原则,避免雷同前人,但是一旦要删除已写就的诗句也是很犹豫的。提炼诗句绝不是毫不留情的大删大剪,而是“虽杼轴于予怀,怵他人之我先”,文章的确是我自己的,也总担心别人在我以前就已经说过它了。一个“怵”字写出了陆机对词语的维护与珍爱。可想而知,就算有雷同的地方,需要删除,也是颇费心思的。尤其是“苕发颖竖”、“榛木苦勿剪”的创作原则的提出,就更显示出陆机对语词的偏爱之

14、情。诗文中有些句子就像开放的苇花、挺立的禾穗一样与众不同,显得非常突出。但是,遗憾的是这些秀句过于突出,以致于与其他诗句不能融为一个和谐的整体,经过内心的犹豫和抉择,对秀句的喜爱之情最终占了上风,宁可使全文显得不和谐,也要留下这些美好的诗句。陆机经过思索认为这些秀句也有很重要的美学价值,它们的存在不但可以点缀平庸的句子,甚至能“济夫所伟”,从而使整首诗有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如果进一步推论的话,可以说这些诗的价值不在于立意和整体的和谐,而在于个别秀美的句子。这个有悖于惯常的以整体效果为上的语言提炼原则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陆机对词语本身的珍爱之情。带着这样的珍爱之情,在言词处理问题上,陆机是

15、很谨慎的,要“考殿最于锱铢,定去留于毫芒”2(P104,工作细致到锱铢必考、毫芒必较的地步。三将陆机的语言提炼原则放回到它所产生的具体语境中,就会发现文赋如此珍爱词语又如此重视词语的提炼绝不是偶然的现象。第一,它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的自觉与文的自觉的体现,是文学摆脱了经学附庸地位,得到独立发展之后,在大量创作实践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理论结晶。先秦两汉时期文学更多的时候被看成政治教化的工具,温柔敦厚、发乎情、止乎礼仪是诗歌的突出品质。伴随着中央集权的衰落而来的是政教对文学束缚和限制的减少,文学成为独立的审美领域。文学独立的突出表现就是对个体性情感的重视,就是对作为诗文的重要基石的语言的关注。孔子“辞达

16、而已矣”的训导成为历史,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文学语言大为发展的时期。陆云在给陆机的信中,就曾讲到“往日论文,先辞而后情,尚而不取悦泽”3(P188,意思是以前论文很关注诗文的语言问题,把词语的提炼放在首位。这应当说是陆机语言提炼原则的文化语境。第二,西晋时期的社会政治氛围及时尚是陆机语词提炼原则产生的历史语境。由于西晋政权的建立是从阴谋篡权和残酷杀戮开始的,从一开始它就缺乏正义和正气,所以正直文人很难从传统伦理纲常角度去认同司马氏政权,并对它寄予政治上的神圣厚望。甚至强权之下,大多数文人只有通过与西晋政权合作,才能摆脱死亡的恐惧与生之痛苦。西晋武帝司马炎,虽然不再对文士大加杀戮和残害,但是文士已形

17、成了低劣卑弱和贪生怕死的性格。加之在对社会矛盾的处理上,司马炎缺乏明确的是非观念和正义感,对戚属臣子又过于放纵,使得朝廷上下弥漫的不再是为政权效力、建功立业的积极向上气氛。而且从曹操开始,人才观念中的伦理道德成分被解构了,传统的仁义礼智信标准被消151解掉了。所以,西晋士人很少怀有崇高圣洁的精神境界,相当多文士有自我放纵倾向,思想偏颇,道德观念淡薄,社会责任感减少,追求个人私欲,甚至出现道德沦丧、精神崩溃现象。像陆机、潘岳等热衷功名,并没有多少社会责任感和拯世济民的志向,更多的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功利心。陆机为了功名,好游权门,攀附权贵,甚至成为笑柄,晋书陆机传中记载“然好游权门,与贾谧亲善,以进

18、趣获讥”4。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社会上流行的哲学思潮已不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儒家思想,而是远离社会矛盾的玄谈。胸中没有了大气魄、大气度,不再关注诗文的社会功用,文人的关注点自然变成词藻的运用,而在时人看来,拥有词藻的才华就如同拥有财富一样。露才扬己是西晋文士的普遍性格,它们炫耀财富,也以才华自负;它们努力驰骋文思,以展示自己的才华。在这样一个精神放逐,而文人大都以华辞丽藻相尚的时代,陆机在文学理论中提出遣词造句的原则也是时代的必然。第三,陆机词语提炼原则的提出也是对当时的文人价值观念的总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西晋是中国历史上较短暂的统一时期,社会暂时呈现出繁荣、安定景象。晋书武帝记称“民和俗静,家

19、给人足”。在暂时承平与表面繁荣的景况下,以富商石崇为首、以豪戚贵游子弟为首的二十四友集团成为西晋文学史上的一道特别景观。文士名流之间多攀龙附凤、歌功颂德、酬唱应答,在浮华的都市生活和有闲阶层中对文学形式美学的追求是不可避免的。西晋文学以模拟和技巧为尚。西晋大部分重要作家,包括傅玄、傅咸、张华、夏侯湛、陆机、陆云等人,都有许多模拟之作,其中陆机模拟作品最多。模拟之作关注的不是文章的精神气度,而是辞藻的运用。如苦寒行,陆机诗与曹操原作在内容上并无二致,意象也是从曹诗演化而来,曹诗浑然一气,以情动人,使人忘其辞采之所在,陆诗则在词采刻画上下功夫。再如张协杂诗就用蜻蜓、飞蛾、蜘蛛等多种小动物,多个角度

20、来衬托佳人独守空房的孤寂,以显词语之丰富、才华之横溢。所以说陆机文赋中对词语的关注是西晋时期文学现象在理论中的反映。四我们将陆机的语言观念还原到它所产生的语境中,认识到了它存在的必然性,而更重要的是如何认识和评价这样的理论观点,它对我们当下的理论建设有何意义。首先应当肯定的是,陆机认识到语言提炼在创作中的重要性,并力求去解决这一问题,这在中国文论史上是有进步意义的。陆机从理论上认识到了从构思到形成文章的关键问题是语言。语言是从构思到形成作品的桥梁,是文学作品的存在形式。“体有万殊,物无一量,纷纭挥霍,形难为状。辞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为匠。”2(P71世界上的事物是纷纭多变的,只有拥有词语才能捕

21、捉和把握这纷纷扰扰的外在世界,使瞬间变为永恒;语言可以“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函绵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2(P64,从虚无中创造出形象,从寂寞中发出声响,在尺素之上包容深远的意境,于方寸之心倾吐博大的内容。艺术形象在作家脑海里呈现出来之后,就一定要用语言形式把它固定下来,这就是文学创作过程的物化阶段。构思的结果最终还得落实到笔墨功夫上来,也只有通过“选义按步,考辞就班”2(P43的写作过程,才能使“抱景者咸扣,怀响者毕弹”2(P43。语言是表达思想的手段和工具,接受者完全可以“得鱼而忘筌”,但在创作论中,语言的运用却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但是这个过程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拥有丰富的想象力

22、,不一定就可以成为一个作家,正如刘勰所说:“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5(P245想得可能天花乱坠,但拿起笔来,就会发现要把所想的表达出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将构思的成果固定下来,就必须拥有深厚的语言组织能力,这是创作的门坎。陆机认识到了将思想物化、固定化的这一难题,而力求解决这一难题。这在文学理论发展史上是有独特贡献的一个进步。从文学发展的规律来看,由质朴到华丽、由简到繁是文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如萧统所说:“盖踵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6(P3事物的发展都有经过一个从质朴到华丽的发展过程,文学的发展尤其如此。先秦到

23、两汉的文学主要是作为政治宣传的工具而存在,文学作品普遍显得质朴、厚重,饱含思想内容,到了汉大赋就已经显露出对词藻重视的趋势。建安文人如曹植就已相当重视词采的华茂,讲究形式技巧。所以说西晋文学从创作到理论都追求形式华美,是文学发展的趋势使然。不仅陆机,而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其他理论家也都认识到了语言本身的价值和意义。钟嵘诗品将文辞华美作为评诗的一个标准,认为陆机“气少于公,文劣于仲宣”,然而,其诗“咀嚼251英华,厌饫膏泽”7(P25,故置于上品。评张协“词采葱,音韵铿锵”7(P27,都是将词藻当成诗文的主要因素进行评论。刘勰文心雕龙中练字章句等篇都是对语言提炼的研究。陆机文赋对词语的重视虽然有形

24、式主义倾向,但是这是文学发展的必然阶段。“豪华落尽见真淳”应在修辞炼句的基本功有了充分发展之后。整首诗从立意到言词都浑然一体,应在词语的用心提炼之后。当文学成为一个独立的审美领域时,对语言形式本身的关注就成为文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有人说陆机文赋是六朝绮靡文风的前声,是形式主义的表现。我们认为陆机的语言提炼确实过于关注语言本身,缺乏精神向度,这是西晋时期文人缺乏治国平天下的宏大政治理想的必然结果。所以说陆机是六朝绮靡文风的前声,也不无道理。过分关注语言形式,是容易导致淫烂和绮靡文风的。然而在纯文学发展的初始阶段,对词语的重视有些刻意与造作,在一定程度上说,又是不可避免的。并且,联系文赋前后文来看,就会发现,陆机重语言形式,但不唯形式是重,他的语言理论是建立在构思、立意、言情等问题的基础之上的,不是空谈语言。他甚至还批评只重词藻“务嘈杂而妖冶,徒悦目而偶俗”2(P130、“辞浮飘而不归”2(P130、“言徒靡而弗华”2(P130、“寻虚而逐微”2(P130、“遗理而存异”2(P130等纯粹追求绮丽语言的现象。陆机文赋在文学理论史上较早地对作品语言提出美学要求。陆机所设想的文学,色彩斑斓,光彩照人,“炳若缛绣,凄若繁弦”,所有的语言都一枝独秀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