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性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解读_第1页
植物性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解读_第2页
植物性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解读_第3页
植物性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解读_第4页
植物性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植物性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植物性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对牲畜影响巨大。饲用植物中已知的有毒化学成 分或抗营养因子,大致可以分类为:生物碱、甙类、非蛋白氨基酸、毒肽与毒蛋 白、酚类及其衍生物、有机酸、非淀粉多糖、硝酸盐及亚硝酸盐、胃肠胀气因子、 抗维生素因子等。(一) 生物碱生物碱(alkaloids )是一类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含氮有机化合物,有类似碱的性 质,能和酸结合生成盐。广泛分布于植物界。毒性生物碱是植物有毒成分中占很大比例的一类化学成分。它们对动物具有 强烈的生物活性。许多生物碱是常用的药物,同时也是重要的毒物。生物碱种类繁 多,具有多种毒性,特别是具有显著的神经系统毒性与细胞毒性。例如紫

2、云英属植 物所含吲哚里西定烷类生物碱一斯旺松宁(swainonine )是一类特殊或强效的甘露 糖酶抑制剂,能使家畜产生甘露糖病。在植物体中的存在形式在植物细胞中,除少数极弱碱性生物碱如秋水仙碱类 以外,所有的生物碱都是与酸结合成盐的形式存在,常见的酸有柠檬酸、酒石酸、 苹果酸、草酸、琥珀酸等有机酸。在植物体内的分布生物碱在植物体组织各部分都可能存在,但往往集中在某 一部分或某一器官。一般来说,生物碱多存在于植物生长最活跃的部分,如子房、新发育的细胞、根冠、木栓形成层以 及受伤组织的邻近细胞中。其次分布于表皮组织,如叶表皮细胞、毛茸、根毛等。 其它如维管束内的细胞及其周围组织以及乳管中,也都有

3、存在。(二) 甙类甙类(glycosides又称配糖体,它是糖或糖醛酸等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 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其中非糖部分称为甙元或配基(aglyco ne ),其连接的键称为甙键。饲料中可能出现有毒有害物质的甙类有氰甙、硫葡萄糖甙和皂甙。氰甙的毒性 氰甙本身不表现毒性,但含有氰甙的植物被动物采食、咀嚼后, 植物组织的结构遭到破坏,在有水分和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氰甙经过与共存酶的作 用,水解产生氢氰酸(HCN )而引起动物中毒。单胃动物由于胃液呈强酸性,影响与甙共存酶的活性,所以氰甙的水解过程多 在小肠进行,中毒症状出现较晚。反刍动物由于瘤胃微生物的活动,可在瘤胃中将氰甙水解产生氢

4、氰酸,中毒症 状出现较早。氢氰酸急性中毒发病较快,反刍动物在采食 1530 min后即可发 病,单胃动物多在采食后几小时呈现症状。主要症状为呼吸快速且困难,呼出苦杏 仁味气体,随后全身衰弱无力,行走站立不稳或卧地不起,心率失常。中毒严重者 最后全身阵发性痉挛,瞳孔散大,因呼吸麻痹而死亡。氰甙(cyanogenic glycoside) 广泛存在于植物中,是指一类a羟腈的甙。在植物界约有2000多种生氰植物。生氰植物是指能在体内 合成生氰化合物,经水解后释放氢氰酸的植物。生氰植物在体内合成氰甙的过程为不同的氨基酸可以产生不同的氰甙,饲料中 最常见的氰甙有亚麻苦甙(linamarin ),是由L-

5、缬氨酸形成的,百脉根甙 (lota nstralin是由L-异亮氨酸形成的,蜀黍甙则是由 L-酪氨酸形成的。氰甙的水解 通常由酶催化进行,在含氰甙的植物中,都存在3葡萄糖甙酶(禺glucosidase)和羟氰裂解酶(oxynitrilase。在完整的植物体内,氰甙与其水解的酶在空间上是隔 离的,即二者存在于植物体同一器官的不同细胞中。因此,在生活期间的植物体 内,氰甙不会受到水解酶的作用,不存在游离的氢氰酸。只有当植物体完整的细胞 受到破坏或死亡后,使氰甙与其水解酶接触时,水解反应才会迅速地进行。氰甙的脱毒与利用 氰甙可溶于水,经酶或稀酸可水解为氢氰酸。氢氰酸的沸 点低(26C),加热易挥发。

6、故一般采用水浸泡、加热蒸煮等办法即可脱毒。磨碎 和发酵对去除氢氰酸也有作用。应用含氰甙的饲料时,应限量饲喂,如木薯块根在 配合饲料中的用量一般以10%为宜。也可通过培育低毒品种控制饲料中氰甙的含 量。硫葡萄糖甙种类与含量硫葡萄糖甙(glucosinolate )是一类葡萄糖衍生物的 总称,广泛存在于十字花科、白花菜科等植物的叶、茎和种子中。硫葡萄糖甙的一般结构式是:硫葡萄糖甙由上式可以看出,其分子结构是由非糖部分和葡萄糖部分通过硫甙键连接起来的。其中R基团是硫葡萄糖甙的可变部分,随着R基团的不同,硫葡萄糖甙的种类和性质也不同。油菜植株的各部分都含有硫葡萄糖甙,以种子中含量最高,集中在种子的子

7、叶和胚轴中,其它部分较少。不同器官中含硫葡萄糖甙的顺序为种子茎叶 根。硫葡萄糖甙不同类型油菜种子中,硫葡萄糖甙的含量各不相同。徐义俊等(1982)对中国油菜品种进行了分析,大部分品种的硫葡萄糖甙含量在3%8%之间,甘蓝型油菜含量范围为1.10%8.62 %,白菜型油菜含量范围为0.97%6.25%,芥菜型油菜含量范围为2.73%6.03%。同样类型中,春油菜硫葡萄 糖甙含量都低于冬油菜。硫葡萄糖甙硫葡萄糖甙的降解 在含有硫葡萄糖甙的植物中,都含有与该糖甙共存的酶,称为硫葡萄糖甙酶(glucosinolase或称为芥子酶(myrosinaseo油菜籽在 榨油加工过程中或被动物摄入后,硫葡萄糖甙酶

8、因与硫葡萄糖甙接触而使其水解。硫葡萄糖甙在硫葡萄糖甙酶的作用下,降解为葡萄糖、硫酸氢根离子及配糖体。因 降解条件不同,配糖体可降解为硫氰酸脂、异硫氰酸脂(isothiocyanate,ITC )或 脱去硫原子形成腈(nitrile,CN,某些R-基团含有羟基的ITC可自动环化为噁唑烷 硫酮(oxazolidinethione,OZT硫葡萄糖甙硫葡萄糖甙降解产物的毒性 硫葡萄糖甙本身并不具有毒性,只是 其水解产物才有毒性。硫氰酸脂、异硫氰酸脂和噁唑烷硫酮可引起甲状腺形态学和功能的变化,例如,异硫氰酸脂和硫 氰酸脂中的硫氰离子(SCN )是与碘离子(I )的形状和大小相似的单价阴 离子,在血液中含

9、量多时,可与I 竞争,而浓集到甲状腺中去,抑制了甲状腺滤 泡浓集碘的能力,从而导致甲状腺肿大。噁唑烷硫酮的致甲状腺肿大作用与硫氰酸 脂不同,它是通过抑制酪氨酸的碘化,使甲状腺生成受阻,同时干扰甲状腺球蛋白 的水解,进而影响甲状腺素的释放。腈主要引起动物肝脏、肾脏肿大和出血。硫葡萄糖甙在较低的温度及酸性条件下酶解时会有大量的腈生成,大多数腈进 入体内后通过代谢迅速析出氰离子(CN ),因而对机体的毒性比ICT和OZT 大得多。硫葡萄糖甙脱毒及利用培育双低”油菜品种是解决菜籽饼粕去毒和提高其营 养价值的根本途径。双低”由菜是指油菜籽中硫葡萄糖甙和芥酸含量均低的品种。 加拿大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油菜 双

10、低”化,其饼粕中硫葡萄糖甙含量仅为一般油菜饼 粕含量的1/10左右。在中国, 双低”油菜品种的选育工作也有了很大进展,已开 始在全国推广。硫葡萄糖甙通过改进制油工艺、饼粕脱毒、控制饲喂量都可控制硫葡萄糖甙降 解产物对动物的毒性。国外研究了在预榨浸出制油以前,先灭活菜籽中芥子酶的新 工艺。我国采用先蒸炒整粒油菜籽使芥子酶灭活,然后再去壳和预榨浸出制油的工 艺比较合适。菜籽饼粕的脱毒方法中以含水乙醇浸出法、化学添加剂处理法较好。菜籽饼粕的安全限量与菜籽品种、加工方法、饲喂动物的种类和生 长阶段有关。一般来说,蛋鸡、种鸡为 5%,生长鸡、肉鸡为10%15%,母猪、 仔猪为5%,生长肥育猪为10%15

11、%。皂甙皂甙由皂甙元(sapogenins)和糖、糖醛酸或其它有机酸组成。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叶、:茎、根、花和果实中。分类和理化性质按照皂甙被水解后生成的皂甙元的化学结构,可将皂甙分为甾体皂甙(steroidalsaponins和三萜皂甙(triterpenoid saponinS 2大类。各种饲用植 物如苜蓿、油茶籽饼、大豆中的皂甙均为三萜皂甙。皂甙多具苦味和辛辣味,因而 使含皂甙的饲用植物适口性降低。皂甙一般溶于水,有很高的表面活性,其水溶液 经强烈振摇产生持久性泡沫,且不因加热而消失。皂甙生物活性和毒害作用 降胆固醇作用:皂甙能与胆固醇结合生成不溶于水的复合物,可以减少胆 固醇在肠道的吸收

12、,因而具有降低血浆中胆固醇含量的作用。反刍动物摄入皂甙后 不会降低血浆及组织中的胆固醇含量,是由于皂甙在瘤胃中受微生物的作用而发生 了变化。 溶血作用:皂甙水溶液能使红细胞破裂,故具溶血作用。一般认为溶血作 用与皂甙和红细胞膜中胆固醇的相互作用有关。将皂甙水溶液注射入血液,低浓度 时即产生溶血作用,但皂甙经口摄入时无溶血毒性。 臌气作用:当反刍动物大量采食新鲜苜蓿时,由于皂甙具有降低水溶液表 面张力的作用,可在瘤胃中和水形成大量的持久性泡沫夹杂在瘤胃内溶物中。当泡 沫不断增多,阻塞喷门时,使暧气受阻,致使形成瘤胃臌气。 毒鱼作用:皂甙对鱼类、软体动物等冷血动物有很强的毒性,致死量每千克体重为1

13、00mg。(三)非蛋白氨基酸、毒肽和毒蛋白1. 非蛋白氨基酸2. 毒肽和毒蛋白(1) 植物红细胞凝集素(2) 蛋白酶抑制剂(3) 脲酶非蛋白氨基酸饲用植物中,有些氨基酸不是组成一般蛋白质的成分,称为非蛋白质氨基酸(non protein ami no acidS在正常情况下,动物机体中不存在这些氨基酸,一旦它 们被摄入机体后,由于这些"异常"氨基酸与正常的蛋白质氨基酸的化学结构类 似,可成为后者的抗代谢物,从而引起多种类型的毒性作用。毒肽和毒蛋白植物中天然存在一些肽类化合物,包括一些呈环状结构的多肽。它们具有特殊 的生物活性或强烈的毒性。通常将这些具有一定毒性的肽类和蛋白质

14、类化合物分别 称为毒肽和毒蛋白。饲用植物中,影响较大的毒蛋白是植物红细胞凝集素(haemaggluti nin )、胰 蛋白酶抑制剂(trypsin inhibitor,TI )和尿酶。毒肽和毒蛋白之植物红细胞凝集素植物红细胞凝集素 是一类可使红细胞发生凝集作用的蛋白质。这种凝集素在 作物中普遍存在,尤其多存在于豆科作物种子中。不同豆科植物种子中的凝集素对红细胞的凝集活性不同,如以大豆的凝集活性 按100%计,则豌豆为10%,蚕豆为2%,豇豆和羽扇豆几乎为零。大豆粉中约含 有3%的凝集素。植物凝集素降低饲料中营养物质在消化道的吸收率,并且可使动 物的生长受到抑制或停滞,甚至还可呈现其它毒性。凝

15、集素不耐热,只要对饲料进行充分的热处理,使凝集素灭活或破坏,就不会对动物引起危害。在常压下蒸汽处 理1h,便可使凝集素完全破坏。凝集素在湿热处理时较干热处理时容易破坏。毒肽和毒蛋白蛋白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 在自然界已发现数百种蛋白酶抑制剂,其中对动物营养影响最 大的是胰蛋白酶抑制剂。胰蛋白酶抑制剂主要存在于大豆、豌豆、菜豆和蚕豆等豆 科籽实及其饼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剂具有抗营养作用,主要表现为降低蛋白质的利用率、抑制生长 和引起胰腺肥大。毒肽和毒蛋白蛋白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抑制动物生长的原因,一般认为是由于它能抑制肠道中蛋白水解酶对饲料蛋白质的分解作用,从而阻碍动物对饲料蛋白质 的消化利用,导致

16、生长减慢或停滞。蛋白酶抑制剂都是一些糖蛋白,对热不稳定,充分加热可使之失活,从而消除 其抗营养作用。但过度加热会使一些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受到破坏,故应适 度加热。加热处理的方法可采用湿加热法和干加热法。一般认为湿加热法较为有 效。可采用常压蒸气加热30mi n。毒肽和毒蛋白脲酶脲酶生大豆中脲酶活性很高,本身对动物生产无影响。若和尿素等非蛋白氮 同时使用,饲喂反刍动物,会加速尿素等分解释放的氨,进而引起氨中毒。脲酶不耐热。脲酶和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在加热时能以相近的速率变性,且脲酶 活性容易测定,故常用其活性来判断大豆蛋白加热强度及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被破坏 的程度。(四) 酚类衍生物酚类衍生物1

17、. 棉酚2. 单宁。酚类衍生物棉酚棉酚(gossypol )是棉籽中色素腺体所含的一种黄色多酚色素,分子式为C30H28O6,含量约占棉饼干物质量的0.03%,并以结合或游离2种状态存在。棉酚和氨基酸或其它物质结合的棉酚称结合棉酚。具有活性羟基和活性醛基的棉酚称游离棉酚。游离棉酚游离棉酚的毒性 由其活性醛基和活性羟基产生毒性和引起多种危害。棉酚被家畜摄入后,大部分在消化道中形成结合棉酚由粪中直接排出,只有小 部分被吸收。游离棉酚的排泄比较缓慢,在体内有明显的蓄积作用,因而长期采食 棉籽饼会引起慢性中毒, 游离棉酚 游离棉酚是细胞、血管和神经的毒物。棉酚进入消化道后,可刺激胃肠粘 膜,引起胃肠炎

18、。吸收入血后,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促使血浆和血细胞向周围组 织渗透,使受害组织发生浆液性浸润、出血性炎症和体腔积液。游离棉酚易溶于脂 质,能在神经细胞中积累而使神经系统的机能发生紊乱。 降低棉籽饼中赖氨酸的利用率。在棉籽榨油过程中,由于受湿热的作用,游离棉酚的活性醛基可与棉籽饼粕中的赖氨酸的&氨基结合,降低棉籽饼中赖氨酸的可利用率。 影响雄性动物的生殖机能。游离棉酚能破坏睾丸的生精上皮,导致精子畸 形、死亡、甚至无精子。因此,降低繁殖力,甚至造成公畜性不育。 干扰动物体正常的生理机能。游离棉酚在体内可与许多功能蛋白质和一些重要的酶结合,使它们丧失正常的生理功能。 影响鸡蛋品质。产蛋鸡饲

19、喂棉籽饼粕时,产出的蛋经过一定时间的贮藏后,蛋黄中的铁离子与游离棉酚结合,形成黄绿色或红褐色的复合物。当饲粮中含游离棉酚 50mg/kg时,蛋黄就会变色。游离棉酚去毒措施 培育无腺体棉花的品种。含量在 0.04%以下。 改进棉籽的加工工艺与技术。现行的传统加工工艺,由于强烈的湿热处理、棉籽中的游离棉酚与蛋白质等结合形成结合棉酚,使棉籽中蛋白质的消化率和 赖氨酸的有效性降低。为了在制油工艺中排除游离棉酚并保持棉籽饼蛋白质的品 质,采取先压后浸法,即先将料坯轻度蒸炒(蒸炒温度低,结合棉酚形成少,赖氨 酸损失也少),用自动螺旋机榨出大部分棉籽油(大部分游离棉酚随棉籽油排 出),然后再用有机溶剂将剩余

20、棉籽油从油粕中浸提出来。这种制油工艺可达到既 充分提净游离棉酚,又保持棉籽饼粕营养价值的效果 棉籽饼粕的脱毒处理。对于棉酚含量超过 0.1%的棉籽饼,尤其是土榨棉籽 饼,应进行脱毒处理。一般采用的方法有:硫酸亚铁法、碱处理法、加热处理法和 微生物发酵去毒法。硫酸亚铁去毒法是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方法。其原理是硫酸亚铁中的Fe2+能与棉酚螯合,使棉酚中的活性醛基和羟基失去作用。游离棉酚合理利用一般含游离棉酚0.06%0.08%的机榨或预压浸出的棉籽饼粕,可不经去毒处 理,直接与其它饲料配合使用,在生长肥育猪、肉鸡饲粮中可占10%20%,母猪及产蛋鸡饲粮中可占5%10%。游离棉酚含量超过0.2%的棉

21、籽饼应去毒后用作饲料,但应小 心使用。用棉籽饼作饲料时,配方中蛋白质含量最好稍高于规定的饲养标准。由 于棉籽饼粕中赖氨酸的含量和利用率均低于豆饼,故在饲料中补充合成赖氨酸或适 量的鱼粉、血粉均可获得较好的效果。酚类衍生物单宁又称鞣质,是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组织中的一种多元酚类化合 物。植物单宁的种类繁多,结构和属性差异很大。通常将其分为可水解单宁 (hydrolysable tannins和结晶单宁(condensed tannins 次类。酚类衍生物单宁谷物饲料中高粱子粒的单宁含量较高,其含量因品种不同而变 动范围很大,中国高梁(3039个样品)的单宁平均含量为0.982%,变幅为 0.03%

22、3.274%。高粱单宁主要存在于种皮中,且含量与种皮颜色呈正相关。羽扇 豆(lupin ),蚕豆(faba bear、和香豌豆(chick bean等豆科籽实以及红豆草 (sainfoin、百脉跟(lotus、胡枝子和沙打旺等豆科牧草中均含较高的单宁。单宁理化性质单宁与蛋白质发生多种交联反应,与胶体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性的复合物,使 蛋白质从分散体系中沉降出来;与高铁盐发生颜色反应,呈现蓝色或绿色;与某些 生物碱作用生成沉淀;与维生素、果胶、淀粉及无机盐金属离子作用,生成复合 体。单宁的抗营养作用 生成不溶性物质。单宁与在口腔起润滑作用的糖蛋白结合,形成不溶物,产生苦涩味,影响动物的采食量。单胃

23、动物较为敏感,其饲料中结晶单宁的含量一般不能超 1%,反刍动物对饲 料中的单宁含量有较高的耐受力,但单宁含量过高,反刍动物的采食量也呈下降趋 势。 抑制消化酶活性。可水解单宁和结晶单宁均能明显抑制单胃动物体内胰蛋 白水解酶、禺葡萄糖苷酶、a淀粉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因而降低饲料中干 物质、能量和蛋白质以及大多数氨基酸的消化率。 增加内源氮消耗。单宁与消化道粘膜蛋白结合,形成不溶性复合体排出体 外,使内源氮排泄量增加。 降低氨基酸利用率。无论可水解单宁还是结晶单宁,都可发生甲基化反应。甲基化增强了对甲基供体(蛋氨酸和胆碱)的需求,使蛋氨酸成为第一限制性 氨基酸,降低其它氨基酸的利用效

24、果。单宁危害控制措施除控制含单宁原料在饲粮中的用量外,对于高粱,用脱壳的方法可除去其中大 部分单宁。可通过配制高蛋白饲粮或在饲粮中添加胆碱和蛋氨酸等甲基供体来克服 单宁产生的不利影响。在饲粮中添加能与单宁结合的化学物质(如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 )和聚乙 二醇(PEG )等高分子聚合物,可以结合其中的单宁,从而使单宁失去结合蛋白质 的能力。用石灰水溶液浸泡处理,可使单宁与钙、铁等离子结合,降低单宁与蛋白质结合的能力。(五)有机酸有机酸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各个部位,但以游离形式存在的不多,而多数是与 钾、钠、钙等阳离子或生物碱结合成盐而存在,也有结合成酯存在的。在这一类物 质中,抗营养作用较强的有

25、草酸、植酸和环丙烯类脂肪酸。有机酸草酸草酸(oxalic acid )又名乙二酸,以游离态或盐类形式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在 植物组织中,草酸盐大部分以酸性钾盐、少部分以钙盐的形式存在,前者是水溶性 的,后者是不溶性的。草酸危害草酸盐在消化道中能和二价、三价金属离子如钙、锌、镁、铜和铁等形成不溶 性化合物,不易被消化道吸收,因而降低这些矿物质元素的利用率。大量草酸盐对 胃肠粘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引起腹泻,甚至引起胃肠炎。可溶性的草酸盐被大量吸收入血后,能夺取体液和在组织内的钙,以草酸盐的 形式沉淀,导致低钙血症,从而严重扰乱体内钙的代谢。当长期摄食可溶性草酸盐,草酸盐从肾脏排出时,由于形成的草酸

26、钙结晶在肾 小管腔内沉淀,可导致肾小管阻塞性变性和坏死。长期摄食含钙量低、含草酸盐多 的饲料时,尿中草酸盐排出量增多,从而使尿道结石的发病率增高。草酸控制措施为了预防草酸盐中毒,可在饲料中添加钙剂。此外,将青饲料用水浸泡,用热 水浸烫或煮沸,可除去水溶性草酸盐。植酸广泛存在于植物体中,其中禾谷类籽粒和油料种子中含量丰富。它是植物籽实中肌醇和磷酸的基本贮存形式。植酸在植 物体中一般都不以游离形式存在,几乎都以复盐(与若干金属离子)或单盐(与一 个金属离子)的形式存在,称为植酸盐(phytate ),或称肌醇六磷酸盐。较为常 见的是以钙、镁的复盐形式存在。有时也以钾盐或钠盐的形式存在。在谷物籽粒中

27、 以植酸形式存在的磷含量约占籽粒总磷量的 60%90%。植酸抗营养作用植酸不仅本身所含的磷可利用性差,而且它是一种重要的抗营养因子,在饲料 中被畜禽采食后,能影响畜禽特别是猪鸡对矿物元素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消化吸 收。植酸抗营养作用消除途径 应用植酸酶。 维生素D3与植酸酶有协同作用,可在饲粮中添加高水平的维生素D3 ; 注意日粮中的钙、磷水平与植酸酶的关系。 应用发酵、热处理、酸处理、水浸等方法降解植酸。钙、磷水平影响植酸酶的活性。钙:总磷比值为1 : 11.4 : 1时,植酸酶效率最高。有机酸环丙烯类脂肪酸棉籽油及棉籽饼残油中含量较高。由于这类酸是不饱和酶(脱氢酶的阻害物,结果使血液中饱和

28、脂肪酸含量提高,进而影响体脂肪中脂肪酸的组成,使体脂和蛋黄硬化。由于卵黄中C18:0的增加,不仅使种蛋受精率下降,而且使卵黄磷蛋白膜 通透性提高,促使卵黄中铁离子向卵白移动,导致卵白 呈桃红色,使鸡蛋品质下降。(六)非淀粉多糖 Non starchpolysaccharidesNSP。NSP是细胞壁的重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多糖。纤维 素构成细胞壁的骨架;半纤维素为细胞壁间质的组成成分,包括阿拉伯木聚糖、-葡聚糖、甘露糖等;果胶多糖为细胞间粘结物,包括聚半乳糖醛酸等。(六)非淀粉多糖 谷物中非淀粉多糖含量 谷物中的NSP主要由阿拉伯 木聚糖和葡聚糖 组成。大麦和燕麦中-葡聚糖含

29、量较高,小麦、黑麦中阿拉伯木聚糖含量较高。NSP抗营养作用NSP可使家禽日粮代谢能值降低,饲料转化率下降,生长缓慢,排粘性粪便,其原因是阿拉伯木聚糖和-葡聚糖一旦溶 解,便能形成具有高度粘性的溶液。小肠内溶物粘度的增加可 使消化酶及其底物的扩散速率下降,从而阻 止它们在粘膜表面 相互作用和养分的吸收。NSP抗营养作用的消除 在小麦基础饲 粮中添加酶制剂能改进饲养效果,因为NSP酶制剂能把粘性多糖降解成较小的聚合物,因而改变了多糖形成粘性溶液和抑制养分扩散的性质。(七)硝酸盐及亚硝酸盐 青绿饲料及树叶类饲料等都不同 程度的含有硝酸盐 (nitrate )在 新鲜的叶菜类饲料中N03 的含量可 达,2000mg/kg以上。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硝酸盐在体内先被还原 为亚硝酸盐(n itrite),再由亚硝酸盐还原成氨,然后再合成有 机含氮化合物。植物体内亚硝 酸酶的含量比硝酸还原酶的含量 要高的多,因此,亚硝酸盐含量很低,而硝酸盐 含量很高。植物体内的硝酸盐含量不仅与植物的种类、品种、植株部位及生育阶段有关,而且还与土壤、肥料、水分、温度、光照等因素有关。(七)硝酸盐及亚硝酸盐 硝酸盐、亚硝酸盐的毒性与危害(1)引起亚硝酸盐急性中毒 亚硝酸盐吸收入血后,亚 硝酸离子与血红蛋白相互作用,使正常的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