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新课_第1页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新课_第2页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新课_第3页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新课_第4页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新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1排列的概念【教学目标】1. 了解排列、排列数的定义;掌握排列数公式及推导方法;2. 能用“树形图”写出一个排列问题的所有的排列,并能运用排列数公式进行计算。3通过实例分析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总结数学规律,培养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排列的定义、排列数公式及其应用教学难点:排列数公式的推导【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合作探究一: 排列的定义我们看下面的问题(1)从红球、黄球、白球三个小球中任取两个,分别放入甲、乙盒子里(2)从10名学生中选2名学生做正副班长;(3)从10名学生中选2名学生干部;上述问题中哪个是排列问题?为什么?概念形成1、元素:我们把问题中被取

2、的对象叫做元素2、排列: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 m ( m乞n )个元素(这里的被取元素各不相同)按照一定的顺序 排成一列,叫做从 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说明:(1)排列的定义包括两个方面:取出元素,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与位置有关)(2)两个排列相同的条件:元素完全相同,元素的排列顺序也相同+合作探究二排列数的定义及公式3、排列数: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 m ( m乞n )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 n 个元素中取出m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 Am表示-议一议:“排列”和“排列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4、排列数公式推导探究: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2个元素的排列数 人2是多少? A

3、3呢? Am呢?A: = n(n 1)(n 2),(n m+1) ( m, n运 N Jm兰n)说明:公式特征:(1)第一个因数是n ,后面每一个因数比它前面一个少1,最后一个因数是n - m 1,共有m个因数;(2) m, n N , m < n即学即练:1.计算(1)A4 ;(2)A ;(3)a| - a32已知 A; =10 9 I” 5,那么 m 二3.N ,且k乞40,则(50-k)(51 -k)(52 -k川1(79-k)用排列数符号表示为()AA50± b a29 c a30 da3079-k .79 _k .79-k 50-k答案:1、5040、20、20; 2

4、、6; 3、C典型例题例1.计算从a,b,c这三个元素中,取出 3个元素的排列数,并写出所有的排列。解析:(1)利用好树状图,确保不重不漏;(2)注意最后列举。解:略点评:在写出所要求的排列时,可采用树状图或框图一一列出,一定保证不重不漏。变式训练:由数字1, 2, 3, 4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并写出所有的排列。5、全排列:n个不同元素全部取出的一个排列,叫做n个不同元素的全排列。此时在排列数公式中,n=n全排列数:A = n(n -1)(n - 2)|丨|21二n!(叫做n的阶乘).即学即练:口答(用阶乘表示):(1) 4A3(2) A44(3) n (n -1)!想一想:由

5、前面联系中(2 ) ( 3)的结果我们看到,A和Af ' A33有怎样的关系?那么,这个结果有没有一般性呢?排列数公式的另一种形式:n!(n - m)!另外,我们规定0! =1 .想一想:排列数公式的两种不同形式,在应用中应该怎样选择?例 2求证:A; mAmA = Am.i.解析:计算时,既要考虑排列数公式,又要考虑各排列数之间的关系;先化简,以减少 运算量。解:左边=二A:.i二右边n!m n!(n - m 1) n! m n! (n 1)!(n - m)!(n - m i)! (n - m i)!(n - m i)!点评:熟记两个公式;(2)掌握两个公式的用途;(3)注意公式的逆

6、用。思考:你能用计数原理直接解释例 2中的等式吗?(提示:可就所取的 m个元素分类, 分含某个元素a和不含元素a两类)变式训练:已知 A1 :A1 =89,求 n 的值。(n=15)A5归纳总结:1、顺序是排列的特征;2、两个排列数公式的用途:乘积形式多用于计算,阶乘形式多用于化简或证明。【当堂检测】'卄n!i 右 x ,则 x =()3!(A) Y(b)a(C) a (D) aL2 若a;二2 a;,则m的值为 ()(A) 5 (B) 3 (C) 6 (D) 723 已知An = 56,那么n二;4 .一个火车站有 8股岔道,停放4列不同的火车,有多少种不同的停放方法(假定每股岔道只

7、能停放1列火车)? 答案:1、B; 2、A; 3、8; 4、1680。【课外作业】见同步练习20.1.2排列应用题【教学目标】1. 进一步理解排列的意义,并能用排列数公式进行运算;2. 能用所学的排列知识和具体方法正确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通过实例分析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总结数学规律,培养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排列应用题常用的方法:直接法(包括特殊元素处理法、特殊位置处理法、捆绑法、插空法),间接法教学难点:排列数公式的理解与运用【教学过程】情境设计从19这九个数字中选出三个组成一个三位数,则这样的三位数的个数是多少?新知教学排列数公式的应用:例1、(1)某足球联赛共有1

8、2支队伍参加,每队都要与其他队在主、客场分别比赛一场,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解:略变式训练:(1)放假了,某宿舍的四名同学相约互发一封电子邮件,则他们共发了多少封电子邮件?(2)放假了,某宿舍的四名同学相约互通一次电话,共打了多少次电话?例2、( 1 )从5本不同的书中选3本送给3名同学,每人1本,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送法?(2)从5种不同的书中买3本送给3名同学,每人各1本,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送法?解:见书本16页例3例3、用0到9这10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解:见书本19页例4点评:解答元素“在”与“不在”某一位置问题的思路是:优先安置受限制的元素,然后再考虑一般对象的安置问

9、题,常用方法如下:1) 从特殊元素出发,事件分类完成,用分类计数原理.2) 从特殊位置出发,事件分步完成,用分步计数原理.3 )从“对立事件”出发,用减法4) 若要求某n个元素相邻,可采用“捆绑法”,所谓“捆绑法”就是首先将要求排 在相邻位置上的元素看成一个整体同其它元素一同排列,然后再考虑这个整体内部元素 的排列。5) 若要求某n个元素间隔,常采用“插空法”。所谓插空法就是首先安排一般元素, 然后再将受限制元素插人到允许的位置上.变式训练:有四位司机、四个售票员组成四个小组,每组有一位司机和一位售票员,则 不同的分组方案共有()(A) A8种(B) A8 种(C) A A4 种(D) A 种

10、答案:D例4、三个女生和五个男生排成一排.(1) 如果女生必须全排在一起,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2) 如果女生必须全分开,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3) 如果两端都不能排女生,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4) 如果两端不能都排女生,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5) 如果三个女生站在前排,五个男生站在后排,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答案: 4320; (2) 14400; (3) 14400; 36000 ; (5) 720点评:1) 若要求某n个元素相邻,可采用“捆绑法”,所谓“捆绑法”就是首先将要求排 在相邻位置上的元素看成一个整体同其它元素一同排列,然后再考虑这个整体内部元素 的排列。2) 若要求某n个元素间隔

11、,常采用“插空法”。所谓插空法就是首先安排一般元素, 然后再将受限制元素插人到允许的位置上.变式训练:1、6个人站一排,甲不在排头,共有种不同排法.26 个人站一排,甲不在排头,乙不在排尾,共有种不同排法答案: 1600 2 504 归纳总结:1、解有关排列的应用题时,先将问题归结为排列问题,然后确定原有元素和取出元素 的个数,即n、m的值.2、 解决相邻问题通常用捆绑的办法;不相邻问题通常用插入的办法.3、解有条件限制的排列问题思路:正确选择原理;处理好特殊元素和特殊位置,先让特殊元素占位, 或特殊位置选元素; 再考虑其余元素或其余位置; 数字的排列问题, 0 不能排在首位4、 判断是否是排

12、列问题关键在于取出的元素是否与顺序有关,若与顺序有关则是排列, 否则不是 .5、由于解排列应用题往往难以验证结果的正确性,所以一般应考虑用一种方法计算结 果,用另一种方法检查核对,辨别正误【当堂检测】1用 1, 2, 3, 4, 5 这五个数字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其中偶数共有()(A) 24 个 (B)30 个 (C) 40 个 (D) 60 个2甲、乙、丙、丁四种不同的种子,在三块不同土地上试种,其中种子甲必须试种,那么 不同的试种方法共有( )(A) 12种 (B) 18种 (C) 24种 (D) 96种3某天上午要排语文、数学、体育、计算机四节课,其中体育不排在第一节,那么这天上

13、午课程表的不同排法共有( )( A) 6 种 ( B) 9 种( C) 18 种( D) 24 种4五男二女排成一排,若男生甲必须排在排头或排尾,二女必须排在一起,不同的排法共 有种答案: 1、 A; 2、 B; 3、 C; 4、 480。【课外作业】见对口单招20.2.1 组合教学目标】(1)理解组合的定义,掌握组合数的计算公式(2)正确认识组合与排列的区别与联系(3)会利用组合数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组合问题【教学重难点】 :掌握组合定义及与排列的区别,会计算组合数【教学课时】 :二课时【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问题一:从甲、乙、丙 3名同学中选出 2 名去参加某天的一项活动,其中 1 名同

14、学参加上午 的活动, 1 名同学参加下午的活动,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问题二:从甲、乙、丙 3 名同学中选出 2 名去参加某天一项活动,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合作探究:探究 1:组合的定义?一般地,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m < n)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 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探究 2:排列与组合的概念有什么共同点与不同点?不同点 : 排列与元素的顺序有关,而组合则与元素的顺序无关 .共同点:都要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 m个元素”问题三:判断下列问题是组合问题还是排列问题 ?设集合A=a,b,c,d,e,则集合A的含有3个元素的子集有多少个?(2)某铁路线上有 5 个车

15、站,则这条铁路线上共需准备多少种车票 ?组合是选择的结果,排列是选择后再排序的结果探究3:写出从a,b,c,d四个元素中任取三个元素的所有组合abc , abd , acd , bed每一个组合又能对应几个排列?交流展示精讲精练例1判断下列问题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1) a、b、c、d四支足球队之间进行单循环比赛,共需要多少场比赛?(2) a、b、c、d四支足球队争夺冠亚军,有多少场不同的比赛?变式训练1已知ABCDE五个元素,写出取出 3个元素的所有组合例2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C96C97变式训练2(1)解方程3C:二-5Ax .4课堂测评:117 七 m(2)已知 cf Cm 二C8

16、1、判断下列语句是排列冋题还是组合冋题(1)某人射击8次,命中4枪,且命中的4枪均为2枪连中,不同的结果有多少种(2)某人射击8次,命中4枪,且命中的4枪均为3枪连中,不同的结果有多少种2、计算C82c3 c| -(A120B240C60D48023、已知 Cn =10,则 n=()A10 B5 C3 D24、如果An = 60爲,则m=()A6 B7 C8 D9【板书设计】:略。【作业布置】:略。课外练习:1、 给出下面几个问题,其中是组合问题的有()由1,2,3,4构成的2个元素的集合 五个队进行单循环比赛的分组情况由1,2,3组成两位数的不同方法数由1,2,3组成无重复数字的两位数ABC

17、 D2、C;。1 C;防的不同值有()M共有A1个 B2个 C3个 D4个3、 已知集合 A=1,2,3,4,5,6,B=1,2,若集合 M满足B二M二A,则这样的集合( )A12个 B13个 C14个 D15个C m c m c m 14、 已知 一n =n,贝V m与n的值为234x _2x 15、若x满足2CX 1 : 3Cx 1,则x值是:6、已知20C篇=4(门+4):;+15人,求n的值参考答案:1C 2B 3C4 m=14, n=34 52,3,4,5,6n=220.2.2排列组合综合应用一、教学目标:1、掌握排列和组合数的各个性质并能熟练运用。2、认识分组分配和分组组合问题的区

18、别。3、能够区分和解决分组分配和分组组合问题。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熟练掌握排列和组合数的各个性质并能熟练运用难点:能够区分和解决分组分配和分组组合问题。三、教学过程:前面,我们已经分别对排列组合问题做了较全面的研究,我们知道排列组合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在实际问题中,有些问题既涉及排列问题又涉及组合问题, 因此只有将两个知识 点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先解决以下几类综合问题。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分组分配问题探究:将3件不同的礼品(1 )分给甲乙丙三人,每人各得1件,有多少种分法?(2 )分成三堆,一堆一件,有几种分法?答案:(1) A:=6(2)1 种22 / 22例Is将

19、6件不同的礼品C1)分给甲乙丙三人,每人各得两件,有多少种分法?r怕给三人,甲得1件,込堆BSL1B-有几种分法?卩汾成三堆,一堆1件,一堆2件.一堆3件,有几种分法?3粉给三人,一人得】件一人得2件一人得3件.有几种分法?厲评均分成3堆,有几种分法?解析分清均分、非均分的区别,定佝*非定向的区别°Hi(1)人一人地分,共有=90种.(2)m人齒顺序分,共有= 种.(3)第一堆有V种分法,第二堆直种分法,第三堆有0;种分法!所以一共有= 60 分法.(4)因为没有规定谁得1件,谁得2件和3件,那么谁都可以得1,2,或3件,故应比(2) 扩大 A倍,则一共有C6C;C;A; =360种

20、。(5)解法一:第一堆有 c;种分法,第二堆有 c2种分法,第三堆有c;种分法,所以一2 223共有C6C4C2种分法,但因为堆与堆之间没有区别, 故每 A种情况只能算一种情况, 因此,c2c2c2共有C6C4C2 =15种分法。解法二:设6件礼品分3堆有x种分法,在平均分成3堆后再分给三个人,又有A种分法,故将6件礼品分给三个人,每人2件共有XA3种分法,再由(1)知它应等于C6C4C2种,列方程得可得-15点评:本题中的每一个小题都提出了一种类型的问题,搞清类型的归属对今后的解题大有裨益。其中:均匀不定向分配问题非均匀定向分配问题非均匀不定向分配问题非均匀 分配问题均匀分配问题。这是一个典

21、型的问题,要认真体会。变式训练1、按下列要求把12个人分成3个小组,各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1 )各组人数分别为2,4,6人;(2 )平均分成3个小组;(3)平均分成3个小组,进入3个不同车间。简答:(1)C&C爲C;=13860,(2)G;C;C=5775,(3)分两步:第一步平均分成3组,第二步让 3个小组分别进入不同车间,故有CCsC4AT3 444A =C12C8 C4 =34650种不同的分法。2分组组合问题例二:6名男医生,4名女医生选3名男医生,2名女医生,让他们到 5个不同的地区巡回医疗,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派方法? 把10名医生分成2组,每组5人且每组要有女医生,有多少

22、种不同的分派方法?若将这两组医生分派到两地去,并且每组选出正,副组长2人,又有多少种方法?解:(1)法1:分三步:从6名男医生中选3名C6从4名女医生中选2名C4对选出解析:取部分元素进行排列,一定要先取后排。的5人全排列A5,故一共有C6c4c5 = 14400种法2:分两步: 从5个地区中选出3个地区,再将3个地区的工作分配给 6个男医生中的3个,再将剩下的2个地区的工作分给 4个女医生中的2个A2,故一共C;A3 Af =14400(2)医生的选法有两类:第一类:一组女医生 1人男医生4人,另一组女医生 3人男医生2人,因为组合组之间 没有顺序,故一共有 C:C;种不同的选法。c2c3第

23、二类:两组都是3男2女,考虑两组没有顺序,因此有育种不同的选法,因此医c2c3生不同的选法总数为C;C; + c-120种.A2分派到两地 A种方法,每个小组选出正副组长各有A种选法,故一共有 N 二 A; 120A; A/ =96000。,再排列(将选出的这些元素按点评:对于排列组合的综合题,常采用先组合(选出元素)要求进行排序) 变式训练 2 、从 6 个男同学和 4 个女同学中,选出 3 个男同学和 2 个女同学分别承担 A、B、C、D、E五项不同的工作,一共有多少种分配工作的方法? 简答:一般方法是先选后排,按元素的性质“分类 ”和按事件发生的连续过程分步,故有3 2 5C63C42

24、A55 =14400 种方法。(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四、板书设计:五、作业布置:1、六本不同的书,分为三组,一组四本,另外两组各一本,有多少种分法?2 .有5个男生和3个女生,从中选5个担任5门学科代表,求符合下列条件的选法数。 有女生但人数少于男生某女生一定要担任语文科代表。 某男生必须在内, 但不担任数学 科代表。某女生一定要担任语文科代表,某男生必须担任科代表,但不是数学科代表。3、把 12 本相同的笔记本全部分给 7 位同学,每人至少一本,有多少种分法?六、课外作业:1、若9名同学中男生 5名,女生 4名(1) 若选 3名男生,

25、 2名女生排成一排,有多少种 排法?( 2) 若选 3 名男生 2 名女生排成一排且有一男生必须在排头,有多少种排法?(3)若选 3 名男生 2 名女生排成一排且某一男生必须在排头,有多少种排法?(4)若男女生相间,有多少种排法?2、在 9件产品中,有一级品 4件,二级品 3件,三级品 2件,现抽取 4个检查, 至少有两件一级品的抽法共有( )(A 60 种(B)81 种(C)100 种(D)126 种3、 某电子元件电路有一个由三节电阻串联组成的回路,共有6个焊点,若其中某一焊点脱落,电路就不通.现今回路不通,焊点脱落情况的可能有()( A) 5 种( B)6 种( C) 63 种( D)6

26、4 种20.3.1 二项式定理 (一)、教学目的:1掌握二项式定理及二项式展开式的通项公式2.会利用二项展开式及通项公式解决有关问题二、教学重点:二项式定理及通项公式的掌握及运用三、教学难点:二项式定理及通项公式的掌握及运用四、授课类型:新授课.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内容分析:二项式定理是初中乘法公式的推广,是排列组合知识的具体运用,是学习概率的重要基础.这部分知识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和思维训练价值.中学教材中的二项式定理主要包括:定理本身,通项公式,杨辉三角,二项式系数的性质等.通过二项式定理的学习应该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同时在求展开式、其通项、证恒等式、近似计算等

27、方面形成技能或技巧;进一步体会过程分析与特殊化方法等等的运用;重视学生正确情感、态度和世界观的培养和形成.二项式定理本身是教学重点,因为它是后面一切结果的基础.通项公式,杨辉三角,特殊化方法等意义重大而深远,所以也应该是重点.二项式定理的证明是一个教学难点.这是因为,证明中符号比较抽象、需要恰当地运用组合数的性质2、需要用到不太熟悉的数学归纳法.在教学中,努力把表现的机会让给学生,以发挥他们的自主精神; 尽量创造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让学生在直接体验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尽量引导学生的发展和创造意识,以使他们能在再创造的氛围中学习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山(a +b= a2 + 2ab +b

28、2 = C0a2 + c2ab + C;b2 ;(ab)3 =a33a2b3ab2bc3°a3 C;a2bC/ab2c3b3-(ab)4 =(ab)(ab)(ab)(a b)的各项都是4次式,即展开式应有下面形式的各项:a4, a3b , a2b2 , ab3, b4 ,展开式各项的系数:上面4个括号中,每个都不取b的情况有1种,即C0种,a4的系数是C0 ;恰有1个取b的情况有C4种,a3b的系数是C:,恰有2个取b的情况有C:种,a2b2的系数是C42,恰有3个取b的情况有C3种,ab3的系数是C:,有4都取b的情况有C:种,b4的系数是C:,二(a +b)4 =C:a4 +C;

29、a3b +C:a2b2 +C:a3b+ C:b4.二、讲解新课:二项式定理:(a+b)n =期 +C眉b + IH+cnaF +|+C:bn(n壬 N")(a b)n的展开式的各项都是 n次式,即展开式应有下面形式的各项:nnn _c rna , a b,a b,b ,展开式各项的系数:每个都不取b的情况有1种,即C种,an的系数是C:;恰有1个取b的情况有C:种,a nb的系数是C:,恰有r个取b的情况有C:种,an_rbr的系数是Cnr,有n都取b的情况有C:种,bn的系数是C:,- (a +b)n =C:an +cnanb + |+C:anmi + C;nbn(nJ ,这个公式

30、所表示的定理叫 二项式定理,右边的多项式叫(a b)n的二项展开式,它有n 1项,各项的系数Cnr(r=0,1,|n)叫二项式系数,cnan_rbr叫二项展开式的 通项,用Tr1表示,即通项Tr q =C:an_rbr .二项式定理中,设 a =1,b =x,贝y (1 + x)n =1+C;x + | + cnxr +| + xn三、讲解范例:例1.展开(1 )4.解一:x(1 1)1 d C) C1(丄)2 C:C)3 (丄仁1 4号 4314 .xx xx xx x x x解二: (1 1)(1)4(x 1)4 (1)4 X4 c4x3 c4x2 C:x 1x xX J1 4-n- 6

31、11 x x2 x3 x4 .例 2.展开(2-1二)6 解:(2- 一J)6 =W(2x -1)6VxVx x16152433221=3 (2 x) C6(2x) +C6(2x) C6(2x) +Ce(2x) C6(2x)+1 x32 60 12 1= 64x3 -192x2240x -16023 .x x x例3.求(X a)12的展开式中的倒数第 4项+12解:(x a)的展开式中共13项,它的倒数第4项是第10叽T9 112_99a3393 9=C12x a220x a .例4.求(1) (2a 3b)6, (2) (3b 2a)6的展开式中的第3项.解:(1) T21 二C:(2a)

32、4(3b)2 =2160a4b2 , (2) T2 厂 Cf (3b)4(2a)2 = 486Cb4a2 .点评:(2a 3b)6, (3o 2a)6的展开后结果相同,但展开式中的第r项不相同.例5.( 1 )求(| A)9的展开式常数项;(2)求(| -I)9的展开式的中间两项+3解:Tr1 七;(3)9工(3)r 二C; 32匕9扌,3( 1)当9 r =0,r =6时展开式是常数项,即常数项为T7 = C: 3 2268 ;(2) (£ -I)9的展开式共10项,它的中间两项分别是第5项、第6项,154 卫-9 9/2 425 10-9 9' 3T5 = C9 3 X3

33、 , Ts = C9 3 X = 378 一 XX四、课堂练习:,* 61. 求2a 3b的展开式的第3项.62. 求3b 2a的展开式的第3项.3.写出(3 x - 31 )n的展开式的第r+1项.2Vx374. 求X 2X 的展开式的第4项的二项式系数,并求第 4项的系数.11 116. 化简:(1) (1 、.x)5 (1 .X)5 ; (2) (2x至 3x_2)4 _(2x 3xP)47. x xlgx展开式中的第3项为106,求x .&求展开式的中间项.答案:1兀 4 =cf(2a)6,(3b)2 =2160a4b22T2 C|(3b)6(2a)4860a2b4.3.T1

34、心3匸)2(一£;)十£ C;x=4展开式的第4项的二项式系数 C; =35,第4项的系数c;23 =280.5. (1) (a 3b)5二 a55a4 3、b10a3 3 b210a2b5ab3 bb3 b2;(2)护普x 5斤2町4吩吟.6. ( 1)(1 .x)5 (1、x)5 =2 20x 10x2 ;432(2) (2x2 3x 2)4 -(2x2 -3x 2)4 =192x +x7.(x+xlgxj展开式中的第3项为C;X3地x=106二X3缺x=105x =10, x =10002 5二 2lg x 3lg x - 5 = 0 = lg x = 1,lg x

35、=2(1 2n8. X I展开式的中间项为(一1)nC;n* l x丿五、小结:二项式定理的探索思路:观察一一归纳一一猜想一一证明;二项式定理及通项公式的特点六、课后作业:七、板书设计(略)八、课后记:”20 . 3.2二项式定理(二)、教学目的:1 .掌握二项式定理和二项式系数的性质,2.能灵活运用展开式、通项公式、二项式系数的性质解题二、教学重点: 如何灵活运用展开式、通项公式、二项式系数的性质解题三、教学难点: 如何灵活运用展开式、通项公式、二项式系数的性质解题四、授课类型:新授课-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二项式定理及其特例:(1

36、) (a+b)n =C0an +怖+川+牯咄 +|+C:bn(2 N),(2) (i+x)n=i+cnx+in+cnxr +iii+xn.2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Tr cnan_rbr.3求常数项、有理项和系数最大的项时,要根据通项公式讨论对 r的限制;求有理项时要注意到指数及项数的整数性.4二项式系数表(杨辉三角)(a b)n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当n依次取1,2,3时,二项式系数表, 表中每行两端都是1,除1以外的每一个数都等于它肩上两个数的和 5二项式系数的性质:(a+b)n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是 C0, C1, C',C; Cnr可以看成以r为自变量的函数f(r),定义域是0,1,

37、2,川,n,例当n =6时,其图象是7个孤立的 点(如图)(1) 对称性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个二项式系数相等( cm二)直线r是图象的对称轴.2n(2) 增减性与最大值:当n是偶数时,中间一项 Cn2取得最大值;当n是奇数时,中间两项n 4n 1CnT , C7取得最大值.(3) 各二项式系数和: (1 x)n =1 C:x 川 C;xr III xn,令 x=1,则 2n=c0+cn+c;+iii+cn+川+c;二、讲解范例:23n例 1 设 1x 1x 1 x1 xa0yx a2x2川 anxn ,当 a0 a1a |an=254 时,求n 的值+解:令x =1得:ao a a2 11

38、) a* =2 2 2 111 2“ = 22 D = 254 , 21 2n =128, n=7.点评:对于 f (x) = a0(x -a)n ax -a)n,令 x-a=1,即 x=a,1 可得各项系数的和ao a1 a2 J H an的值;令x-a-1,即x二a-1,可得奇数项系数和与偶数项和的关系.例2.求证:C: 2C; 3C; III nC: -n 2nJ.证(法一)倒序相加:设C; 2C2 3C3 JU nC;又 S = n C;+( n -1以亠+( n -2)C: +III + 2C; +C:cn=c:,黑=4,4=4二川,由 + 得:2S = n(C: +d +C: +川

39、 +C;),1- S = n 2n =n 2nJL,即 C: +2C: +3C;十|11 + nC; = n,2n_l.2(法二):左边各组合数的通项为rCn!r!(n _r)!n (n 1)!(r -1)!(n -r)!=n cn,- cn +2C: +3C; + 川+ ncn = n(C0+cL1+C:”)1+弟)=n 2n.2例3已知:(x3 3x2)n的展开式中,各项系数和比它的二项式系数和大992 .(1)求展开式中二项式系数最大的项;(2)求展开式中系数最大的项*解:令x =1,则展开式中各项系数和为 (13)n = 22n,又展开式中二项式系数和为 2n , 22n - 2n =

40、992 , n = 5 .(1 ) n =5,展开式共6项,二项式系数最大的项为第三、四两项,2 2 22 T3 =C;(x3)3(3x2)2 =90x6, T4 二 C;(x巧2(3x2)3 = 270x2 ,210 4r(2)设展开式中第r 1项系数最大,则Tr1 二C;(xV(3x2)r =3rC;xkr r r 1 r 13 C5 _3 C57 . .9r 3rC5 _3r1C5 1222 26 即展开式中第5项系数最大,TC54(x3)(3x2)405xT .例 4.已知 Sn =2n -C12nl -Cn2nCnnJL -2-1( N .),求证:当n为偶数时,Sn _ 4n_1能被64整除.分析:由二项式定理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