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聚合法制备相变微胶囊_第1页
原位聚合法制备相变微胶囊_第2页
原位聚合法制备相变微胶囊_第3页
原位聚合法制备相变微胶囊_第4页
原位聚合法制备相变微胶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原位聚合法制备相变微胶囊引言相变材料(PCM,phase change material 在相变过程中能够储存或者释放大量热量,可用于热能储存和温度调控。相变材料的应用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向:一是利用其相变时的潜热,把它与传热流体混合,提高传热流体的热容,用于热量传输、冷却剂等;二是利用其相变温控特性,将其应用于纺织品1、建筑物、军事目标等,提高热防护性或者调节温度。例如将相变材料加入到建筑材料中制成储能建材,利用太阳能和季节温差能等再生能源, 可以降低建筑物室内温度波动, 有效利用低峰电力削峰填谷, 降低能源支出,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2;如果将相变微胶囊悬浮在液体介质中, 形成一种二元潜热型

2、悬浮液,将这种具有大热容的二元潜热型悬浮液作为电子设备的冷却液,能够提供1040倍于一般流体的等效热容,在相同冷却功率的要求下,冷却系统所需的泵功耗、冷却液流速及热沉体积均可大幅减小。本实验以硬脂酸丁酯为相变材料,蜜胺树脂为壁材,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相变储能微胶囊,采用光学显微镜、红外光谱等表征微胶囊的表面形态和结构特征,采用DSC 测定其热性能。 本研究性实验着重于制备工艺的优化,以改善相变微胶囊的储热性能。通过本实验,了解了微胶囊的制备方法,理解并掌握原位聚合法制备微胶囊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技术,探索制备条件对微胶囊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并尽可能优化制备工艺。1. 实验方法1.1仪器与试剂三聚氰胺,

3、37%甲醛,三乙醇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司班80,盐酸,柠檬酸,氯化铵,硬脂酸丁酯(芯材);匀质机(乳化搅拌机),电动搅拌机(数显可控搅拌仪),超声波振荡仪(一台),光学显微镜。1.2微胶囊的制备(1)MF 预聚体的制备在三口烧瓶中, 以2:1摩尔比混合甲醛(4mL ,37%)和三聚氰胺(2.30g, 20mL 水,在70 下充分溶解,用三乙醇胺调节pH 值到9.0左右,在68下搅拌反应至三聚氰胺完全透明后,继续搅拌反应10分钟, 得到MF 预聚体水溶液,将此溶液倒入锥形瓶中室温放置。(2)PCM 乳液的制备将5.00g 芯材(硬脂酸丁酯)加入到150mL

4、0.8%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中(乳化剂),用乳化均质机在2500rpm 速度下乳化10min (同时显微镜监测分散情况),得到O/W型稳定乳液,用柠檬酸调节乳液的pH 值为3。乳化条件选择: 0.8%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乳化10min ;酸性调节选择: 柠檬酸水溶液;芯/壁比例选择(质量比):(a )硬脂酸丁酯/MF预聚体=2.5:1;(b )硬脂酸丁酯/MF预聚体=2:1;(c )硬脂酸丁酯/MF预聚体=1.5:1(3)相变微胶囊的制备将上述PCM 乳液倒入三口瓶中,在70水浴加热,电动搅拌下,分三组实验分别称量2.00g ,2.50g ,3.33gMF 预聚体溶液缓慢滴加到上述PCM

5、 乳液中(大约67分钟滴加完毕),在此温度下继续搅拌反应,同时监测溶液的pH 值变化情况,半小时后将溶液pH 值调到56左右,1小时后调pH 值到34左右,并且每半小时取样监测微胶囊的成型情况(吸取一滴乳液至玻璃板上,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总计反应时间大约2小时后,得到固化的微胶囊。减压抽滤,用乙醇溶液洗涤2次,在80条件下干燥半小时, 得到相变储能微胶囊样品,称重。1.3 材料表征(1)载药量和包封率是衡量微胶囊制备中的两个重要指标,本实验中采用物理破碎清洗芯材的方法进行测试:取5克干燥后的微胶囊样品用玛瑙研钵研碎, 用丙酮浸泡,超声清洗30min ,使囊芯充分溶解(用锥形瓶,加塞 ,过滤、用

6、丙酮洗涤2次、干燥后称量, 计算囊芯材所占的比例(即载药量),根据芯材投料量,计算相变微胶囊的包封率。载药量=微球中药物的质量微球总质量100% 微球中药物的质量100%包封率=总投药量(2)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同反应阶段微胶囊形貌, 监控反应进程, 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进行分析优化。拍摄微胶囊照片。(3)用红外光谱仪测定囊芯、囊壁和微胶囊的红外光谱,并进行比较分析。(4)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 )研究囊芯和微胶囊相变材料的热性能, 温度范围075, 升温速率10/min。2结果与讨论2.1 红外光谱分析图1 所示曲线A 、B 、C 分别为壁材(蜜胺树脂 、芯材(硬脂酸丁酯 和微胶囊产品红外

7、光谱图。如图1 中C 曲线所示, 波数在3300cm- 1 左右出现了宽而强的吸收峰, 是由N-H/ O-H 伸缩振动峰叠加产生的, 1560 和814cm- 1 出现的吸收峰是芳环上C N 的伸缩振动峰, 这些吸收峰正是B 曲线显示壁材的特征吸收峰; 波数在1400 和3000cm- 1 附近出现的吸收峰为甲基的伸缩振动峰,1059cm- 1 附近出现的吸收峰是伯醇的伸缩振动峰, 而这些吸收峰正是曲线B 显示芯材的特征吸收峰。从上述分析说明微胶囊产品中包含了壁材和芯材的物质。 图1 芯材、壁材和微胶囊的红外谱图Fig 1 F T2IR spect ra of core material ,

8、shall material and microcap sules2.2微胶囊的形态微胶囊可呈球形、粒状或絮状, 囊壁可以是单层或多层结构, 芯材可以是单核或多核。 图1 芯/壁比(质量比)=2.5:1条件下制备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2 芯/壁比(质量比)=2:1条件下制备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2 芯/壁比(质量比)=1.5:1条件下制备的扫描电镜照片本次实验在乳化剂为0.8%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酸性调节使用柠檬酸水溶液的条件下,通过改变芯/壁比例选择(质量比)来探索芯/壁比例对微胶囊的制备的影响。由乳化图可看出,乳液中芯材的分布并不十分均匀,粒径偏小,可能是搅拌转速过快,时间不够。30min ,

9、60min ,120min 图可以看出固化时微胶囊的成形过程。由图可以看出囊壁并没有完全包裹芯材。可以看出,三次条件下,囊芯都没有成功被包裹,以致抽滤后几乎没有沉淀。分析原因,主要是:(1)制备过程没有一直长时间监控PH 值,后来跟踪PH 值发现过程中可能因为搅拌不均匀等原因使得局部酸度不够。(2)如乳液制备时的转速过小,乳化时间短,体系内各组分分散程度低,, 平均粒径越大。(3)反应温度的控制,开始反应时没有留意到水浴锅温度比烧瓶内温度高3度,这也是影响反应的一个重要原因。2.3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 )研究囊芯和微胶囊相变材料的热性能, 温度范围075, 升温速率10/min。 相变

10、微胶囊的DTA 图可以看出,其失重过程与芯材失重过程相若,260-450芯材即开始分解,但随着温度的升高,微胶囊的失重过程比较缓慢,说明微胶囊包裹之下,相变储热材料发挥了储热作用。由TGA 曲线我们可以知道微胶囊相变材料有三个失重过程,第一个在200-250,第二个在260-450,第三个为500以上; 200-250以内, 树脂基本没有分解, 热失重是由水分及残余的甲醛挥发所引起的;分解反应主要发生在260-450之间, 分解的初始阶段是醚键的断裂;随着温度的升高, 亚甲基桥和三嗪环自身开始分解。2.4目前相变微胶囊的潜在的应用和制约着其应用的性能差异:相变材料的应用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向:一

11、是利用其相变时的潜热,把它 与传热流体混合,提高传热流体的热容,用于热量传输、冷却剂等;二是利用 其相变温控特性,将其应用于纺织品、建筑物、军事目标等,提高热防护性或 者调节温度。例如将相变材料加入到建筑材料中制成储能建材, 利用太阳能和 季节温差能等再生能源, 可以降低建筑物室内温度波动, 有效利用低峰电力削 峰填谷, 降低能源支出,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如果将相变微胶囊悬浮在 液体介质中, 形成一种二元潜热型悬浮液,将这种具有大热容的二元潜热型悬 浮液作为电子设备的冷却液,能够提供1040倍于一般流体的等效热容,在相 同冷却功率的要求下,冷却系统所需的泵功耗、冷却液流速及热沉体积均可大

12、幅减小。 与纯相变材料相比,由于壁材对芯材传热有阻隔作用,相变焓小于纯相变 材料。又由于微胶囊分为壁材和芯材两部分,相变材料的有效成分不如纯相变 材料,从而使储热量有所降低。这些原因都制约着相变微胶囊的应用。 2.5 影响微胶囊制备(颗粒大小、形态、稳定性等)的因素和提高该实验体系 的乳化效果的乳化剂是: A微胶囊的平均粒径随乳化转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转数达到3000r/min 后 粒径大小趋于一致;粒径随乳化时间延长而减少,到乳化时间达到10min后粒径 变化不大。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乳化剂用量的减少,微胶囊的形貌反而较好;同时,胶囊 的粒径随着乳化剂量的减少有递增的趋势。乳化转数和囊芯比

13、对微胶囊壁也有 所影响,最优条件为壁材:芯材=1:2(质量比),转速为3000r/min。 向预聚物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分散剂NaCl,能提高微胶囊的包封率;在微胶囊 成型后期加入分散剂能明显改善胶囊颗粒的分散性和表面光洁度;随着分散剂 用量的增加,胶囊颗粒的分散性增加,但用量太多反而会促使团聚。 B 以司班80(Span-80)、吐温80(Tween-80)为乳化剂时,制得的胶囊表面圆 滑,形貌较好。尤其以Tween-80为乳化剂时所制备的胶囊最理想。 2.6 结论 作为相变储热材料,微胶囊的粒径并不是越小越好,颗粒太小可能会导致整 体的储热能力下降。 以蜜胺树脂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得到了相变储热微胶囊。采用SEM、 DSC、F T-IR、等测试手段对产品进行了分析。并且通过分析芯/壁比例对制备 的影响,确定了制备相变材料微胶囊的最优条件为芯材壁材= 2:1(质量比 参考文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