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股票期权薪酬制度基于百度案例上_第1页
对股票期权薪酬制度基于百度案例上_第2页
对股票期权薪酬制度基于百度案例上_第3页
对股票期权薪酬制度基于百度案例上_第4页
对股票期权薪酬制度基于百度案例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对股票期权薪酬制度基于百度案例上    【摘要】股票期权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特别是新经济时代日益受到重视并得到广泛运用的一种新的产权制度与分配制度形式。其作用在于可以弥补基本薪金和年度奖金的短期激励效应,能使管理者的利益和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通过解决代理问题减少由于经营者的短视行为对公司造成的长期损害。 本文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角度对股票期权的会计确认及其所导致的经济后果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对百度案例的学习,以期解读出更多股票期权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关键词: 股票期权;确认;计量 Abstract Stock options, which as a new p

2、roperty rights system and distribution form,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era of modern economy. The role of stock options is to counterbalance the inherently short-term orientation of base salary and annual bonuses. Designed to better align the interests of managers and outside shareholders, option

3、s arguably alleviate agency problems that cause managers to take actions to the long-run detriment of the firm. Based on finance accounting theory, the theme studies the 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 of stock options and analyzes its possible effect in economy. Then combined the case study of Baidu co

4、m.Inc, this theme is supposed to know more about the impact of stock options on firms. Key words: Stock options; Recognition; Measurement 目 录 一、序言 1 二、文献回顾 1 三、股票期权实施的理论基础 2 (一)人力产权与劳动者剩余价值索取权 2 (二)委托代理理论 3 (三)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3 四、股票期权的会计确认及影响 4 (一)股票期权的确认计量 4 (二)确认报酬成本的经济后果 7 (三)小结 8 五、百度案例分析 8 (一)公司背景简介 8

5、 (二)百度公司IPO概况 9 (三)百度期权事件 11 (四)案例分析 11 六、结论与局限性 14 (一)结论 14 (二)局限性 15 参考资料 16 一、序言 股票期权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特别是新经济时代日益受到重视并得到广泛运用的一种新的产权制度与分配制度形式。其作用在于可以弥补基本薪金和年度奖金的短期激励效应,能使管理者的利益和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通过解决代理问题减少由于经营者的短视行为对公司造成的长期损害。 股票期权作为硅谷神话的“创造工具”,曾对于美国新经济的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成为了许多国际大公司丑闻的导火索。为了规范股票期权会计的处理及规避不

6、正当的会计操纵,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先后强制规定“股票期权须费用化”。然而期权成本由“不计入成本”到“费用化”的转变,也使得更多公司已将目光转向股票期权以外的激励方式。那么股票期权对于企业而言,尤其是高科技企业,究竟是有效的激励方式,还是成本约束呢?带着这些疑问,本文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角度对股票期权的会计确认及其所导致的经济后果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对百度案例的学习,以期解读出更多股票期权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上述引言部分是对本文研究的内容、目的、意义的介绍;其次是对国内外关于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方法发展的文献回顾;第三部分则探讨了

7、股票期权实施的理论基础;第四部分是在现行会计模式下,结合已有对股票期权会计的研究,对股票期权的确认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且分析了股票期权确认为报酬成本所会导致的经济后果问题;第五部分则选取了百度期权事件作为案例学习分析,更深入地认识了股票期权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以及值得注意的问题;最后是结论和联系我国现在推行股份激励的现状所提出的一些建议。 二、文献回顾 作为激励机制的股票期权产生之后,国内外学者对这种全新的分配体制给予了巨大的关注,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本文主要从确认角度对国内外股权激励研究的文献进行评述。 (一)国外关于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方法的发展 在美国,目前对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主要

8、规则是1972年会计原则委员会(APB)发布的第25号意见书“发行给雇员的股票之会计处理”(APB Opinion No.25)和1995年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的第123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基于股票的报酬之会计处理”(SFAS No.123)。就股票期权的会计确认而言,APB25和SFAS123持有相同的观点:股票期权费用是企业的一项成本,是经营者在未来付出劳动的一种补偿。 2004年2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2号以股份为基础的支付(Accounting for share-based payment,以下简称IFRS2),该准则反映了股票期权会

9、计处理的最新研究成果。IFRS2对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采用的是权益法,将典型的股票期权(没有现金支付义务)确认为权益,采用授予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并且此后不随期权价值波动而调整。IFRS2同时要求相关企业,从2005年1月起必须将股票期权确认为成本;还要求采用权益基础薪酬的企业应该在财务报告中予以披露,特别要求反映对利润或亏损以及财务状况的影响。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2004年3月公布的SFAS123 的修改草案,其会计处理在主要方面上与IFRS2已基本相同。 (二)国内关于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方法的发展 国内对股票期权的确认研究是在“费用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股票期权的发展,国外

10、相关会计处理方法的进步以及我国理论研究的日益成熟,现在会计界对股票期权确认的观点主要包括“特殊权益观”、“非会计对象观”、“利润分配观”等。 李维友(2001)认为,按照所有者应享有的权利划分,股票期权不属于权益,按照负债的性质划分,股票期权也不属于负债,所以它既不是权益也不是负债,兼有两者的性质,在不改变现行会计模式的情况下,把经理人股票期权作为一种特殊的权益处理比较恰当,即“特殊权益观”。但他又认为,对股票期权而言,尽管它的发行没有导致负债的发生,也没有减少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但仍应确认由此而引起的报酬费用,理由与SFAS 123一致。这又回到了“费用观”。 徐珊(2001)则指出,股票期权

11、不符合费用的定义,因为它体现的是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分享关系。并且股票期权也不符合现有的所有会计要素的定义,它已经超越了会计系统处理对象的范围,而一般员工股票期权同员工工资一样构成了企业的费用。于是,徐珊(2001)建议,股票期权不应成为会计系统的处理对象,加上我国法律规定公司施行注册资本制,因此我国不宜要求企业通过会计报表正式确认股票期权。但是,股票期权的信息披露制度则必须从严规范,应尽早制定相应的信息披露准则。即“非会计对象观”。 谢德仁,刘文(2002)认为股票期权的价值在于企业剩余索取权进而企业剩余的分享。因此,只有将股票期权确认为利润分配,才能在会计上真正反映股票期权的经济实质,

12、即“利润分配观”。 中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了新会计准则,其中首次以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规范了企业以股份为基础进行支付的业务,其确认和计量的原则也趋同于国际准则,吸收了IFRS2和SFAS123中较为成熟的理念。 三、股票期权实施的理论基础 分配制度及产权制度的合理安排是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主要内容。分配制度通过产权制度安排取得进步革新,从业主制到现代企业制度,资本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一体分离融合三阶段。股权安排是分配制度革新的重要内容,也是硅谷地区高度发展的重要原因。下文将具体阐述股票期权制实施的理论基础。 (一)人力产权与劳动者剩余价值索取权 国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

13、科技进步,离不开科技创新,而人力资本却又是科技进步的源泉。但是同样的科技进步,同等的人力资本水平,却不一定能得到同样的结果,其中差异主要来自于与分配有关的制度不同。以人为中心的制度安排,是对人力资本的发掘,是现代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股票期权制就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强化人力资本贡献和分配保持对称的新型制度。 股票期权制的突破在于承认了人力资本的产权价值。从传统角度看,人们只承认资本产权而不承认人力产权,所以出资人可以获取企业净利润,而经营者却只享有劳务所得。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掌握科技知识和拥有管理才能的人在企业中的作用越发显得重要。无论从实践方面还是理论方面都应该承认人力产

14、权,即应该承认劳动者(主要指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核心人员)同样拥有企业剩余索取权。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资本产权”共同进行企业利润的创造。既然劳动力也可以创造利润,就符合“资本”的概念,可称之为“人力资本”,因而也就具有了产权的意义,并且这一产权归劳动者个人所有。承认人力产权是劳动者拥有剩余价值索取权的前提条件。 其次,股票期权制实质上是承认劳动者对剩余价值具有索取权。企业利润的创造依赖于货币、实物等传统资本的投入和劳动者实际劳动的投入。既然承认劳动力产权(人力产权),且该产权归其个人所有,也就应当承认劳动者对剩余价值的索取权。 (二)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作

15、为激励约束机制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本质上是一种契约理论。由于现代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是相互分离的,在存在利益不对称及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情况下,作为委托人的所有者和作为代理人的经营者各自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的行为必然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冲突,也就是委托代理问题(Berle和Means,1932;Fama和Jensen, 1983)。而由代理问题造成的价值损失即为代理成本。 由于代理成本不能完全免除,委托人只能通过寻求一种合理的方式达到激励与约束的平衡,即同时实现代理人和委托人的效用最大化。也就是说,委托代理理论的核心就在于通过设计一种合理的激励机制,给代理人提供各种激励和动力,使代理人能按照委托人的预

16、期目标努力工作,使委托人与代理人在相互博弈的过程中实现“双赢”的格局。 而股权激励计划就是一种旨在解决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矛盾的制度安排,其不仅弥补了基本薪金和年度奖金的短期激励效应,而且能使管理者的利益和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通过解决代理问题减少由于经营者的短视行为对公司造成的长期损害(Jensen和 Meckling,1976;Rajgopal和Shevlin,2002)。股票期权正是通过将经营者的补偿收入与自身的经营业绩相挂钩,以股票增值使经理人获取企业的部分剩余索取权,从而使得委托人与代理人的目标函数趋于一致,形成利益与风险的共同体,达到降低代理成本,实现对经营者的长期激励并促进企业的长期

17、发展的目的。 (三)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期权制度必须精心设计,区别对待。对不同经济类别、不同行业的企业必须采取不同的方法。如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可以推行股票期权计划,市场化程度较低的企业和不能上市的企业,则不宜盲目地推行期权计划,可采取其它较强的经济激励手段。甚至对于同一个企业,在其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也应采取不同的薪酬制度,这样才能有效发挥薪酬制度的激励作用。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大致将企业的发展历程分为起步阶段、增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落阶段(如图所示),在这四个不同阶段,企业的薪酬制度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结合表,我们可知: 在企业的初创阶段,如何吸引关键的人才和促进创新是企业考虑的主要问题,此

18、时风险很高,销售增长很慢,收入很低。因此,公司此时所提供的基本工资和福利水平都要低于市场水平,与此相对应的是大范围的短期和长期的鼓励措施,以此来吸引人才和刺激创新。 在企业的成长阶段,销售得到迅速增长,而收入呈现中等幅度增加。企业会对创新和销售增长提供奖励,也会提供股票期权以鼓励员工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效力。20世纪90年代的后半期,高技术行业中不少企业就处于此发展阶段。 在企业的成熟阶段,企业增长步伐逐渐放缓,但更加有序。此时,市场上的产品已经饱和,高进入成本和高退出壁垒使得竞争对手的数目减少了,企业更关注自身的利润水平。在此阶段,企业可能会提供与短期、长期增长挂钩的利润分享、现金红利和股票奖

19、励等,以及以竞争为基础的工资和福利措施,以留住为企业付出主要贡献的人才。 在企业的衰退阶段,企业的市场份额逐渐减少,已不具备竞争优势,甚至难以提供与市场水平相当的工资和福利保障,同时员工对企业的信心大减,利用短期或长期激励已无法  达到留住人才和促进企业的成长的作用。 比较可知,股票期权在企业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侧重点是不同的,在起步及成长阶段,企业更应偏重范围较广的股票期权,主要发挥激励作用;在成熟阶段,企业可能需要更关注于期权的约束作用。如2003年7月,微软公司宣布终止实行了17年之久的股票期权计划,代之以限制性股票作为其新的激励方式,这一举动意味着微软由创业公司向成熟企业的转变

20、过程。 表 1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下的薪酬战略 薪酬战略 起步阶段 增长阶段 成熟阶段 衰落阶段 短期激励 股票奖金 现金奖金 利润分享, 不太可能 现金奖金 长期激励 股票选择 股票选择 股票购买 不太可能 (广泛参与) (有限参与) 基本薪金 低于 等于 等于或高于 等于或低于 (与市场水平相比) 福利 低于 低于 等于或高于 等于或低于 (与市场水平相比) 四、股票期权的会计确认及影响 (一)股票期权的确认计量 1、 确认的涵义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将确认定义为:“确认是指把一个事项作为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等正式加以记录和列入财务报表的过程。确认包括以文字和数字来描述一个项

21、目,其数额包括于财务报表合计数之内。”而且,“就资产或负债而言,确认不仅包括记录该项目的取得或发生,还要记录它的后来的变动,包括从财务报表中将其注销”。(SFAC No.5, 1984, P 6) 从定义上可以看出,确认是一个动态过程,它意味着一些项目的确认并非一次就可以完成。从会计程序来看,在记录时应当确认,然后在列入报表时也要确认,我们通常把前者称为“初始确认”,后者称为“再确认”。但从会计时序看,如果把列入报表作为确认过程的终结,则许多项目在正式计入报表过程中则可能要经过初始确认(Initial Recognition)、后续确认(Subsequent Recognition)、终止确认

22、(Derecognition)。 确认包含四条基本标准:1)可定义性,即应予确认的项目必须符合某个财务报表要素的定义;2)可计量性,即应予确认的项目应具有相关并充分可靠的可计量属性;3)相关性,即项目的有关信息应能在使用者的决策中导致差别;4)可靠性,即信息应如实反映、可验证和不偏不倚。一个经济事项必须同时符合这四条基本确认标准才能予以确认,这四条标准是确认一切要素的共同条件,是确认的前提和基础。同时,确认标准也要符合效益大于成本和重要性的约束条件。 在会计实务中,确认主要解决三方面的问题,即能否记录和在报表中列示、何时记录和在报表中列示、如何记录和在报表中列示。但四项基本标准只是主要回答了“

23、能否”确认的条件而没有回答“何时”和“如何”如何确认这两个问题,特别是没有回答“何时”确认这个关键问题。权责发生制则对此做了原则性的补充:收入在实现时确认,费用在支付义务发生时确认,同时,应遵循配比原则。 2、 股票期权的确认负债或权益 2.1股票期权的性质特征 股票期权制是指通过企业奖励或参照股权当前市场价值向受益人出售或赠予股权,使受益人直接获得股权,同时规定受益人在一定时期内必须持有企业股票,不得出售。作为企业给予受益人在将来某一时期内以一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股票的权利,要对受益人的行权(即行使购买股票的权利)期限做出规定。股票期权受益人可以在到期时行使或放弃这个权利,购股价格一般参照股

24、票当前市场公允价格确定。其具有如下特征: (1)股票期权作为一种长期激励制度,摆脱了过去传统的以会计利润等指标为业绩评价标准的做法,通过与企业股票增值挂钩的方式,使代理人能够分享股票增值的好处,进而得以分享剩余索取权。股票价值是公司未来收益,股票价格是股票内在价值的外现,二者的长期变动趋势是一致的。但在行权之前,期权受益人是不享有股票分红权以及股权表决权的。 (2)股票期权作为金融衍生工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以股票为标的的看涨期权。就公司而言,公司负有向符合条件的雇员发行股票的义务。公司所承担的风险是无限的,股价上涨越多,公司的潜在损失可能越大;公司享有的收益是有限的,仅为雇员提供的劳动。对雇员

25、而言,他没有一定要提供劳务的义务,他可以选择是否提供劳务,而不必受合约限制。如股价未能上涨或是下跌,他损失的仅是所提供的服务;他享有的收益是无限的,股价上涨越多收益就越大。 (3)股票期权期限较长 认股权证的期限一般较短,短则几天,长不过几个月;作为衍生金融工具的股票期权的期限可能稍长,一般不超过一年;股票期权的期限则较长,短的几年,长的可达十年以上。 2.2股票期权的归属 在本文的文献回顾中已提到,对于股票期权的确认,一般持有“费用观”、“特殊权益观”、“非会计对象观”和“利润分配观”等四种观点。 从负债和权益的基本概念出发(参见表2),我们可知: 负债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引发的、在现在

26、承担的责任;对企业来说必须是一项强制性的责任,其通常在未来某一时日通过交付资产(包括现金和其他资产)或提供劳务来清偿。而权益的定义是从权益的计量角度阐述的,并没有涉及到权益的经济内涵。所有者权益是对资产减去负债的差额所拥有的权益,是剩余利益。在现行会计模式下,负债和权益均是资金的来源,但是定义的角度不同,人们一般根据负债“将来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付”这一特征来判断一项衍生工具是否是负债,一般来说,如果不是负债就是权益。 表 2负债和权益的概念比较    FASB的定义(SFAC No.6)    IASC的定义(19

27、89)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    负债是某一特定主体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在现在承担的将在未来向其他主体交付资产或提供服务的责任。这种责任将引起可预期的经济利益的未来牺牲。    负债是指企业由于过去的事项而承担的现有义务,这种义务的结算将会引起含有经济利益的企业资源的流出。    第二十三条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权益指在减去某一主

28、体的负债后留剩在资产中所体现的剩余权益。    权益是指企业的资产扣除企业全部负债后的剩余权益(Residual Interest)。    第二十六条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对于股票期权而言,期权享有者在行权前一般不享有投票权、分红权、剩余财产分配权等所有者所享有的权利,所以股票期权不符合权益的性质。但是,股票期权的结算将导致股票的发行,股票是一种权益工具,而不是“资产或劳务的偿付”,从这一角度看,股票期权又不属于负债,则应属于权益。由此可见,按权益

29、的性质划分,股票期权不属于权益;按负债的性质划分,股票期权也不属于负债,股票期权是具有负债与权益的双重性质。 3、 股票期权的计量 概括地说,股票期权的计量方法有内在价值法、最小价值法和公允价值法。 内在价值法是首先出现的基本计量方法,在1972年由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发布的第25号意见书规定经理人股票期权采用内在价值法进行计量并确认报酬成本。所谓内在价值,就是赠予日的股价与行权价之间的差额。只有在行权价低于赠予日股价时,期权才具有内在价值,即只有在此种情况下,才确认报酬成本。由于上市公司出于业绩的考虑,都将行权价等于或高于赠予日股票市价,导致这些公司的报酬成本为零。而对于条款不确定的

30、经理股票期权计划,要求在财务报告日确认报酬成本,这样就会使不同期权计划的会计处理产生混乱和差异。同时内在价值法没有考虑授权期、股价的变动、无风险利率等与股票期权价值密切相关的因素,忽略时间价值的存在,所得出的结果有失科学性和客观性,存在着较大的主观操作的空间。 最小价值法是在内在价值法的基础上修改而得,1984年APB决定修改第25号意见书,于1986年暂时提出:与经理人股票期权相关的报酬费用应该在授予日按“最小价值法”模型进行计量,得出经理人股票期权的最小价值。但是此方法忽略了股价的波动性,即假定股价波动为零。若不考虑利息因素,期权的最小价值就是它的内在价值。所以最小价值法并不常用,不过对于非上市公司而言,该方法不失为行之有效的计量方法。 公允价值法是按照“期权定价模型”对股票期权进行定价的,相比较而言有其科学性和客观性。而且也使得对股票期权的计价与其它金融工具的计价统一起来。在公允价值法下,期权价值一经确定,便不再调整,可避免会计处理上产生混乱。当然,使用该方法时,应尽可能地考虑到各种影响期权价值的因素,适当地对期权定价模型进行修正,以便计量出真正的公允价值。现在主流的会计准则都要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法计量股票期权,公允价值法已成为了股票期权核算中的主要方法。 4、股票期权的主要表现形式 (1) 激励性股票期权 激励性股票期权,是指那些必须满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