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已亥杂诗行路难饮酒1_第1页
诗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已亥杂诗行路难饮酒1_第2页
诗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已亥杂诗行路难饮酒1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诗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已亥杂诗行路难饮酒(其五) 1【教学目的】1、阅读背诵,体悟诗的情感和意境。2、研读品味,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3反复阅读,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教学步骤】饮酒(其五)(一)导入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 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 出现过不少流派, “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 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 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 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 田园诗人。二)诵读理解1、反复诵读饮酒 ,注意读出诗人清高

2、、自得的感2、学生介绍作家作品 (复习五柳先生传的文学常识)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 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 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 20年(417 年)。3、解读诗歌通过课堂讨论,师生共同研讨诗歌,1)这首诗还有没有不能解好的字词了?2)“结庐在人境”和“而无车马喧”不是矛盾了吗?3)“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作者什么样的意?4)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这首诗歌你最喜欢哪几句?为什么?明确:1)喧:吵闹的声音。君: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

3、了。辨:说明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2)不矛盾,因为“车马”是达官贵人奔走于仕途的 喧嚣,而诗人归隐田园,虽没离开“人境” ,但心情舒适, 志趣高远自然不受搅扰。3)人的自然的本性。4)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的虚伪、黑暗,从自然中悟 出人生的真意,获得恬静的心境的思想感情。5)各抒己见(三)当堂背诵行路难(一)导入:李白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比,希望能 成就一番伟业,但世事艰难,他二十四岁“仗剑去国”漂泊 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由人引见做了供奉翰林,其间扮演的 是一个以文娱君的半弄臣角色,根本谈不上施展自己的政治 抱负和理想,两年后黯然离京,这使他不经发出“行路难” 的感慨。(二)朗读

4、1、指名朗读2、全班齐读(三)思考探究:1)行路难 (其一 )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 的内心情感 ?2)李白诗中“欲渡黄河” “将登太行”是写实吗 ?作者 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 ?3)作者为什么提到吕尚、伊尹的故事?4)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欣赏板块一李白和他的诗歌行路难 选自李白集校注 ,作者李白 (701-762) ,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 (今甘肃天水附近 ),先 世在隋末因罪徙居中亚。他诞生于中亚的碎叶,五岁时随父 迁居四川彰明县的青莲乡。李白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 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 带,最后病死于当涂。其诗多强烈抨击当

5、时的黑暗现实,深 切关怀时局安危, 热爱祖国山河, 同情下层人民, 鄙夷世俗, 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 思想。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像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 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 主义诗人。现存作品有李太白全集 ,收诗九百多首。欣赏板块二李白的志向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 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 。李白约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此后十年内, 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开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天宝 元年( 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

6、奉翰林,作为文学侍从之 臣,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此后 11年内,继续在黄河、 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 “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 。他仍然关心国事 ,希望重获朝廷 任用。天宝三载,李白在洛阳与杜甫认识,结成好友,次年 分手后未再会面。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 城(今属安徽) 、庐山一带隐居。次年十二月他怀着消灭叛 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应邀入永王李幕府。永王触怒肃宗 被杀后,李白也因此获罪,被系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不 久流放夜郎 (今贵州桐梓一带) 。途中遇赦得归, 时已 59 岁。 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 61 岁时, 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 临淮, 讨

7、伐安史叛军, 还北上准备从军杀敌, 半路因病折回。 次年在他的从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的寓所病逝。明确: 1)能充分反映作者内心情感的动作,主要在诗 的前四句。第一、二两句写的是美酒佳肴。这样的美酒佳肴 谁见了都会产生食欲, 更何况是以饮酒出名的作者呢 !但是作 者却是端起酒杯又推开,拿起筷子又放下,拔出佩剑,举目 四顾,使他感到一片茫然。这“停、投、拔、顾”四个前后 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 起伏。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在诗中不 是写实。这两句诗是承上句而来的比喻和象征。当时作者的 心情非常苦闷抑郁,自己受诏入京,有幸接近了皇帝,仕途 渐现生

8、机之时,却不能被皇帝继续任用,被“赐金还山” , 遭受打击之大,无以复加。他感到这处境犹如想渡黄河却被 冰塞满,无法可渡;想登太行山而大雪封山无路可登。因而 “冰塞川”“雪满山”有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 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令作者痛苦万分。3)借吕尚、伊尹的故事来说明贤臣在明君治下倍受 重用,而自己也希望得到君主的器重发挥自己的才干。4)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悲凉处境,同时在悲愤中 又不失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感情。(四)背诵课堂抽背已亥杂诗(一)导入 龚自珍曾有“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 名句,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二)朗读1、男生、女生互读

9、互查缺漏2、教师范读(三)探究:1)前两句诗抒情叙事,叙了什么事?抒了什么情?2)这首诗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是哪两句?你是怎样理解 的?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欣赏板块三龚自珍清道光十年 (1839) 春末,龚自珍因事辞去礼部主事之 职,于农历四月二十三日动身南归。诗人客居京城达二十年 之久,北京已成了他的第二故乡。今日一旦离去,已届四十 八岁的晚年了。 “先生官京师,冷署闲曹,俸入本薄,性既 豪迈,嗜奇好客,境遂大困,又才高触动时忌。 ”其辞官离 京时的万端枨触,可以想见。阳西沉、 暮色苍茫的气氛, 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 怅惘、失落、孤独的种种情怀。诗人南下,本是回到故乡, 然

10、而他的仕途却一事无成,便油然而生出天涯断肠之感。可是他的视野里出现了落花他在好几篇诗中吟 咏过的“薄命花” 、“断肠花”!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 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 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 真正的生命价值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 春天!这哪里是落花的葬词?这分明是一首新生命的赞歌!龚自珍此次南下,是到杭州主掌书院,聚徒讲学。他 不无怨恨、不无留恋地告别了过去,但又满怀希望地迎接新 生活,致力于培养年轻一代。他对国家民族的那一份执著的 忠忱,至此化为薪尽火传、泽被后人的一种使命感, “落红” 的形象,就成了崇高献身精神

11、的象征。反复吟诵此诗,便会 深感诗人一片冰心,照人肝胆!明确: 1)记叙自己满怀离愁地离开京城的事, 抒发了自 己仍系心国事,为国尽忠的感情。2) “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言外之意是: 自己虽然离开国家政治权利的中心但仍然关心国家的前途 和命运。3)表达作者离开京城、离别好友的忧伤,也抒发自己 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同时对脱离黑暗官场感到喜悦。(四)背诵五分钟当堂成诵,抽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导入 展示杜甫草堂原貌图片,简不简陋?这样的大诗人为 什么住在这样简陋的草堂当中?他处境悲凉,内心绝望吗? 欣赏板块四杜甫杜甫 (712-770) ,字子美,河南巩县人,祖籍襄阳 (今

12、湖北襄樊市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青年时代曾漫游吴、 越、齐、鲁等地。三十五岁到长安求仕,寓居十年,不得志。及安禄山陷长安,诗人逃至凤翔,退见肃宗,官左 拾遗,因直言极谏,改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人蜀。严 武再任四川节度使时,表为节度使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后携家出蜀,漂泊于湘鄂一带,病死途中。杜甫出生于“奉儒守官”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处在 唐朝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时代,他怀抱忠君爱国,积极用世的 心情,但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又历经祸乱,因而能够体 念和同情人民的疾苦。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深刻反映了 这个时代,后世称为“诗史” 。杜

13、甫创造性地发挥了各种诗 体的功能,发展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丰富 和提高了诗歌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表现力,并且形成了“沉 郁顿挫”的独特风格。此诗作于上元二年 (761) 八月。茅屋,即成都草堂,是杜甫入蜀后,在成都浣花溪边盖的一座茅屋。诗中描绘了 秋风破屋,长夜沾湿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二 )朗读老师示读 学生再读(三)思考探究1)本诗中还有哪些疑难未解的字词?2)诗中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3)诗中哪写词你觉得精妙?为什么?4)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你怎么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皆 欢颜”的崇高理想?明确: 1)虚词:俄顷:时间副词,一会儿。 向:

14、副 词,渐渐。安:疑问代词,怎么。 呜呼:感叹词,哎。 实词:向昏黑:变暗变黑 (形容词作动词 )风雨:刮风下雨 (名词作动词 )。2)秋风破屋惨 群童抱茅悲 长夜难眠 哀 广厦庇寒一愿3)“怒号”写风势之大, “卷”“三重”写受害之重。 “三重”不是确数, 是“多重”的意思。下面“飞”“洒”“挂 胃”“飘转”“沉”等动词细致地写出了风吹茅草的情状,读 者不难体味出诗人焦灼、苦痛的心情。 “倚仗自叹息”不仅 可以想像出诗人气喘吁吁的情形,也可窥视到诗人悲叹群童 抱草,屋破难修的无可奈何的心情。“俄顷”二句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 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 “布衾”二句,写布被使用

15、 多年,已变得“冷似铁”了,又被娇儿踏破。 “床头”二句, 写大雨给诗人全家造成的灾难。 “白经”二句,表明从安史 之乱以来,诗人因忧国忧民,早已难以入眠,更何况“长夜 沾湿”,又怎么能挨到天亮呢 ? “广厦”“千万间”“大庇”“天 下”“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粗犷有力,壮阔深达。4)不记小我,忧国忧民、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事世情 怀。5)各抒己见(四)背诵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导入 唐代天宝年间,李唐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边境战事不 段,许多文人也纷纷投军入幕,为国效力,在体验到边塞紧 张的军旅生活和新奇独特的自然风光之时,他们以笔著录了 自己的军旅生涯和感慨。岑参就是边塞诗人的代表。(二)

16、解题:欣赏板块五边塞诗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 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 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据统计, 唐以前的边塞诗, 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 首。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内容包括: A、边塞风光;B、边疆战 士的艰苦生活;C、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D、边疆将 士思乡的情思。格调高亢。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 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高之 燕歌行、岑之白雪歌 、 走马川行等七言长篇歌 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

17、浑、磅礴、豪放、 浪漫、悲壮、瑰丽。盛唐边塞诗的特点,在于以下四个方面:(1)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 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 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 个方面。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2)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3)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4)体裁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三)朗读1、听录音朗读,辨别节奏。2、学生自由散读一次后齐读,(四)探究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为什么说 这两句诗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2)“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情景?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

18、情 ?明确: 1)“忽如”两句写雪后美景,飞雪奇大,一夜 之间,雪压枝头。 “忽”字显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传出 诗人赏雪时惊喜的心声。以春花喻冬雪,贴切动人。雪压枝 头,犹如雪白的梨花, 不仅是一朵一朵, 而且是一团一团的, 压枝欲低。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幻化为一片明丽 的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春意盎然。人称“妙 手回春”,正是咏雪的千古名句。2)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看到一 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经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 地写出了天气奇寒。而那白雪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 调的画面上的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清白,更寒冷。可见一 切都显示这里是冰天雪地的边塞。3)这首诗气势飞动、描写逼真、气魄宏大,描写了唐 代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 限惆怅之情。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 云惨淡,令人怨怅。拓展欣赏 1、请你从龚自珍的生平说说这两首诗歌的主题? 欣赏板块六  七绝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七绝杂诗(清龚自珍)不论盐铁不筹河,独倚东南涕泪多。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栽禾。2、从时代背景来赏析杜甫的垂老别的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