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获奖说课稿_第1页
《蜀道难》获奖说课稿_第2页
《蜀道难》获奖说课稿_第3页
《蜀道难》获奖说课稿_第4页
《蜀道难》获奖说课稿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蜀道难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李白的蜀道难,我准备从下列七个方面谈一谈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教学设计及其依据和意图。一、说教材和学情(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3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是一首乐府诗。李白承袭乐府旧题,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并抓住蜀道各处的山水特点而作,具有极大的社会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二)说学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高二学生对诗歌有一定了解,对诗歌语言美,意境美有所领会。但他们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培养形成中,并且,他们对乐府诗还比较陌生,鉴于此种情况,我必须让学生对乐府诗有一定的认识,以便更好的分析鉴赏本篇课文。依据:“新课标”要求教师要研

2、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 发。二、 说教学目标课文特点:蜀道难是李白根据乐府旧题的传统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所以课文有些地方难免晦涩难懂。 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新课标”:教学目标要求“三个维度”并重的理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本课的生难字词和重点句子以及乐府诗的相关知识。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整体感知:诵读(诵读法)鉴赏(合作探究法)总结(归纳法)拓展(比较法:与杜甫登高比较)(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领悟作者追求美好境界的思想

3、感情,使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 说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的生难字词和重点句子。 培养学生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依据:“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二)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依据:单元目标要求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会与古人的情感世界。四、 说教法和学法我会采用关注感知鉴赏总结拓展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通过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归纳法、比较教学法法展开我的教学过程。以合作探究法和比较教学法为主。合作探究法:在深入赏析课文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法来

4、分析解决问题,加强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同时我会适时,适度的启发,使整个教学过程行之有序,从而构建师生之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完成拓展训练。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陶行知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子依据: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为此,我设计如下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课前预习,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 课中积极进行小组探讨。 课后复习,了解更多有关乐府诗的知识。合作探究法: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法来对课文进行鉴赏,发挥集体的智慧,以小组探究的形式来寻找课文中所运用的浪漫主义手法,并以小组发言的方式在课堂上展开。

5、 5、 说教学过程 关注 13分钟 导入 3 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5 解题及乐府介绍 5 感知 7分钟 教师范读4 学生美读3 鉴赏 65分钟 字、词、句 15 环节赏析 30 艺术特征 20 总结 5分钟 (一)关注(13分钟)1、导入新课(3)从以前学过的李白的诗导入,引出李白浪漫主义诗风,板书课题、作者。论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 作者以及写作背景介绍(5) 知知人论世 由于大家对李白已经比较熟悉,所以在介绍李白时要注意突出人物鲜明的特点及其作品的特点,介绍写作背景主要引用唐代孟棨本事诗·高逸所记载的一则故事来进行介绍。孟子: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

6、也 。 3、解题及乐府介绍(5) 点出蜀道难是乐府诗,从而引出对乐府诗的讲解。(二)整体感知(7分钟) 读读文见义 1、初步感知:由我范读,提醒学生在我范读时注意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并标明有难度的字、音、词、句。(4) 2、学生美读。(3) 依据:“新课标”要求要在语文教学中突出整体感知。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三)深入赏析(65分钟) 探探究鉴赏 首先,我会对学生不能解决的一些字、音、词进行明确,把文章中 特殊词的用法概括为“一为二互三使”供学生记忆,疏通重难点句(如 危乎高哉;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等)。(15)接着,我会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法来对课文进行鉴赏,体验蜀道之难,领悟作者所

7、要表达的情感,以小组探究的形式来寻找课文中所运用的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并以小组发言的方式在课堂上展开。依据:“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50)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苏格拉底 礼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 设计的问题:1、 课文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2、“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全诗的作用是什么?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4、“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描写好在哪里?5、 作者为什么要写剑阁的险要?6、 课文怎样来描写蜀道的雄奇险峻?(结合课文中运用的神话传说、夸张、虚写映衬、神情动作、借景抒情来阐述) 7、分析课文的艺术特征。 (探讨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想象美、夸张美、神秘美) 叶圣陶: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四)总结(5分钟)1、回顾全文,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明确课文结构。2、总结课文的重点 (字、词、句)和难点(感情)。3、明确课文的风格和特点(课文中所运用的浪漫主义手法)。六、 说拓展训练和作业安排 迁迁移拓展背诵这篇课文,并与本单元第二课中杜甫的登高进行比较,由此来体味浪漫主义诗歌与现实主义诗歌的不同,并作出具体分析,写一篇作文,字数不限。这主要是趁热打铁,达到一种学以致用的效果。依据:毛泽东“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七、 说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