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t仿真实验报告网络仿真课程_第1页
ONet仿真实验报告网络仿真课程_第2页
ONet仿真实验报告网络仿真课程_第3页
ONet仿真实验报告网络仿真课程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0P NET仿真实验报告1.0 PNET仿真过程1.1建立网络拓扑结构要创建一个新的网络模型,首先需要创建一个新的项目(Project)和一个新 的场景(ScenarioS。首先创建30台PC机的场景:1_first_30b(1)打开OPNET Modeler 10.(。(2)从File菜单中选择New.,(3)从弹出的下拉菜单中选择Project并单击0K按钮。(4)将项目命名为1_sim_network场景命名为1_first_30。(5)单击0K按钮。按照向导创建网络拓扑图。首先选择一个空的项目Create Empty Scenariqs然后选择办公网络Office

2、,然后确定网络的大小100mX100m,然后选择OP NET自带的对象模型家族种类,将Sm_lnt_Model_List设为Yes,最后确认场景,单击0K。(6)使用快速拓扑配置,一次性创建规则的拓扑结构,从Top ology菜单中选择Rapid Con figuration(7)从配置下拉列表中选择Star;单击0K。之后为该星形拓扑网络指定节点 模型和链路模型。即Center Node Mode设为3Com公司的交换机3C_SSII_1100_3300_4s_ae52_e48_gePeri phery Node Mode设为Sm_l nt_wkst n;Link Mode I设为10Bas

3、eT其中数量设为30。再合理设置位置和半径,单击0K。这样项目编辑窗口中会出现包含有一台交换机和30台PC结点的网络拓扑图。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网工二班陈子州濮存来课程名称:下面对上述该星形网络拓扑结构进行扩展。(8)添加服务器。 打开对象面板; 找到Sm_lnt_server对象, 并将它放置在工 作空间中。单击右键,结束节点放置。接下来,需要连接服务器和星型网络:(9)在对象模板中找到10BaseT链路对象。在服务器上单击鼠标左键,移动 光标,再单击星型网络的中心节点。这时出现连接两个节点对象的链路。单击 鼠标右键结束链路创建。最后需要为网络配置业务,包括应用定义(App lica

4、tion defini tio n)和业务规格 定义(P rofile defini tio n)。(10)在对象模板中找到Sm_Application_Config对象并将其放置在工作空间中。单击右键,光标重新移到对象模板中,单击Sm_Profile_Config并将其放置在工作空间中,单击右键。模板中应用定义对象和业务规格定义对象的参数 已经配置好(为Light databas业务),下面添加其他服务,0PNET在Application Config中预设了一些常用的服务,在Sm_Application_Config&键选择Edit Attributes选项,然后在Applicat

5、ion Definition参数下添加多行(rows),每一行可以设置sever支持的一个服务。如图1所示。图1 Application Config服务种类属性的设置与服务器应用配置相对应,需要配置业务主寻,即Profile Definition。右键选择Edit Attributes,然后在P rofile Con figuration中的App licatio n中添加行,并选择需 要的服务。如图2所示。图2 Profile Config业务主寻属性的设置当然客户端也需要设定业务主询。可供客户端选择的业务主询的种类和在 业务主询配置器中的设定要完全吻合。这里客户端的Application

6、 Support Profile属性中中选择前面配置的业务主寻Sm_Int_Profile。最终得到网络拓扑图见图3。图31.2收集统计量在网络模型中可以对单个对象收集统计量(Object statistics,)也可以对整个网 络收集全局统计量(Global statistics。)根据实验要求,我们需要收集的统计量有 , 整个网络平均延迟、服务器与 交换机链路的平均吞吐量、服务器CPU负载。(1)整个网络平均延迟是全局统计量,在空白处右键选择Choose IndividualDES Statistics然后将Ethernet中的Delay选项选中。如图4所示。图4整个网络平均延迟统计量设置

7、(2)服务器CPU负载是对象统计量,在服务器上右键单击Choose IndividualDES Statistics然后选中Node Statistics Ethernet Load(bit/sec)如图5所示。图5服务器CPU负载统计量设置(3)服务器与交换机链路的平均吞吐量是对象统计量, 在该链路上右键单击Choose Individual DES Statistics然后选中point-to-pointthroughput(bits/sec)-和throughput(bits/sec)-,如图6所示。1_first_30网络拓扑图图6服务器与交换机链路的平均吞吐量统计量设置设置好后,保存

8、一下项目。1.3运行仿真首先,需要确定repositories属性设置正确:(1)在Edit菜单中选择P refere nces(2)在查找文本框中输入“repositories,单击Find按钮。(3)在弹出的对话框的左下角单击Insert按钮,在文本框中输入stdmod,然后回车。(4)单击OK按钮关闭repositories和Preferences对话框。(5)设置优化仿真的方法如下:在Edit菜单中选择Preferences在查找文本框中输入kernel_type单击Find按钮。将对应的value设置为optimized。接下来运行仿真。(6)在Simulation菜单中选择Con

9、figure Simulation或者在工具栏中选择运 行仿真按钮。(7)将仿真时间Duration设置为0.5,即模拟执行半小时的仿真。(8)单击Run按钮运行仿真。 运行完毕后如下图7图7仿真结束完成(9)运行完毕后单击Close按钮关闭对话框。1.4 60台PC场景1_expand_60这里我们在上一个场景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创建60台PC的网络拓扑。为了保留刚才的网络场景,以便和扩展的网络场景的仿真结果相比较,需要复制场 景:(1)在Scenarios菜单中选择Duplicate Scenario。.(2)命名新的场景为1_expand_60。(3)单击OK按钮。 这时出现和刚才网络模型

10、一模一样的场景。(4)接下来,需要构建网络的另一部分,即另外30台PC。这里我们让这30台PC和前一个场景的30台同构,同样通过快速配置,配置一个30台客户端的星形 拓扑网络,然后再连接两个子网。Cisco2514路由器并将它放置在两个局域网之间。单10BaseT链路图标,在项目编辑器中分别连接刚才放3Co m的交换机。最终网络拓扑图见图 &图8 1_expand_60网络拓扑图1.5 90台PC场景1_expand_90这里我们继续在上一个场景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创建90台PC的网络拓扑。 复(5)在对象面板中选中 击鼠标右键结束放置。(6)在对象模板中选中 上去的路由器已经另外两台

11、之后按照前面第一个场景设置统计量并且运行仿真。制场景:(1)在Seenarios菜单中选择Duplicate Seenario。.(2)命名新的场景为1_expand_90。(3)单击OK按钮。(4)接下来,需要构建网络的另一部分,即另外30台PC。这里我们让这30台PC和前两个场景的30台同构,同样通过快速配置,配置一个30台客户端的星形 拓扑网络。(5)在项目编辑区再放置一个Cisco2514路由器,然后把该路由和刚才创建的子网中的3Com交换机相连,并且与前一个场景的交换机相连。(6)最后连接两台路由器。在对象面板的下拉菜单中选取internet_toolbox,然 后选取其中的PPp_

12、DS3链路,连接两个路由。最终网络拓扑图如图9。之后按照前面第一个场景设置统计量并且运行仿真。图9 1_exPand_90网络拓扑图2.O PNET仿真结果及分析OPNET有一个针对结果进行比较的模块并具有Html报告生成功能。在1_sim_network工程中,空白处右键选择Com pare Results则会弹出生成曲线图的 面板,见图10。通过该面板可以生成以下对比图。图10曲线图生成面板2.1整个网络平均延迟对比曲线图图11整个网络平均延迟对比曲线图通过该图可以发现,随着客户端的增多,网络的平均延时量出现了间断性 的下降。2.2服务器与交换机链路的平均吞吐量对比曲线图见图12、13。其中图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