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_第1页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_第2页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_第3页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_第4页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電磁輻射防護規定 GB 8702-88Regulation for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protection國家環境保護局1988-03-11 批准 1988-09-01 實施1. 總則1.1為防止電磁輻射污染、保護環境、保障公眾健康、促進半有電磁輻射的正當實踐的發展,制定本規定。1.2 本規定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產生電磁輻射污染的一切單位或個人、一切設施或設備。但本規定的防護限值不適用於為病人安排的醫療或診斷照射。1.3 本規定中防護限值的適用頻率範圍為100 kHz 300 GHz。防護限值與頻率的關係見下圖。1.4 本規定中的防護

2、限值是可以接受的防護水平的上限,並包括各種可能的電磁輻射污染的總量值。1.5 一切產生電磁輻射污染的單位或個人,應本著”可合理達到盡量低”的原則,努力剪紹齊電磁輻射污染水平。1.6 一切產生電磁輻射污染的單位或部門,均可以制定各自的管理限值(標準),各單位或部門的管理限值(標準)應嚴於本規定的限值。2 電磁輻射防護限值2.1 基本限值2.1.1 職業照射:在每天8h工作期間內,任意連續6min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應小於0.1 W/kg。2.1.2 公眾照射:在一天24h內,任意連續6 min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應小於0.02 W/kg。2.2 導出限值2.2.1 職業照射:

3、在每天8h工作期間內,電磁輻射場的場量參數在任意連續6 min內的平均值應滿足表一要求。表一 職業照射導出限值頻率範圍MHz電廠強度V/m磁場強度A/m功率密度W/m20.1387(20)1)330150/(60/)1)303000(28)2)(0.075)2)2300015000)2)2)f/15001500030000(61)2)(0.16)2)10注:1)系平面波等效值,供對照參考。 2)供對照參考,不做為限值。表中f是頻率,單位是MHz,表中數據做了取整處理。2.2.2 公眾照射:在一天24h內,環境電磁輻射場的場量參數在任意連續6 min內的平均值應滿足表二要求。表2 公眾照射導出限

4、值頻率範圍MHz電廠強度V/m磁場強度A/m功率密度W/m20.1340(40)1)33067/(12/)1)303000(12)2)(0.032)2)300015000)2)2)f/75001500030000(27)2)(0.073)2)2注:1)系平面波等效值,供對照參考。 2)供對照參考,不做為限值。表中f是頻率,單位是MHz,表中數據做了取整處理。2.2.3 對於一個輻射體發射幾種頻率或存在多個輻射體時,其電磁輻射場的場量參數在任意連續6 min內的平均值之和,應滿足式(1): .(1)式中:第i個輻射體j頻段輻射的輻射水頻; 對應於j頻段的電磁輻射所規定的照射限值。2.2.4 對於

5、脈衝電磁波,除滿足上述要求外,其瞬時峰值不得超過表中1、2所列限值的1000倍。2.2.5 在頻率小於100 MHz的工業、科學和醫學等輻射設備附近,職業工作者可以在小於1.6 A/m的磁場下8h連續工作。3 對電磁輻射源的管理3.1 下列電磁輻射體可以免於管理3.1.1 輸出功率等於和小於15 W的移動式無線電通訊設備,如陸上、海上移動通訊設備以及步話機等。3.1.2 向沒有屏蔽空間的輻射等效功率小於表3所列數值的輻射體。表3 可豁免的電磁輻射體的等效輻射功率頻率範圍,MHz等效輻射功率,W0.13300>33000001003.2 凡其功率超過3.1所列豁免水平的一切電磁輻射體的所有

6、者,必須向所在地區的環境保護部門申報、登記,並接受監督。3.2.1 新建或購置豁免水平以上的電磁輻射體的單位或個人,必須事先向環境保護部門提交”環境影響報告書(表)”3.2.2 新建或新購置的電磁輻射體運行後,必須實地涼測電磁輻射場的空間分布。必要時以實測為基礎畫出防護帶,並設立警戒符號。3.3 一切擁有產生電磁輻射體的單位或個人,必須加強電磁輻射體的固有安全設計。3.3.1 工業、科學和醫學中應用的電磁輻射設備,出廠時必須具有滿足”無線電干擾限值”的證明書。運行時應定期檢查這些設備的漏能水平,不得在高漏能水平下使用,並避免對居民日常生活的干擾。3.3.2 長波通訊、中波廣播、短波通訊及廣播的

7、發射天線,離開人口稠密區的距離,必須滿足本規定安全限值的要求。3.4 電磁輻射水平超過2.2.1規定限值的工作場所必須配備必要的職業防護設備。3.5 對伴有電磁輻射的設備進行操作和管理的人員,應實行電磁輻射防護訓練。訓練內容應包括: a. 電磁輻射的性質及其危害性; b. 常用防護措施、用具以及使用方法; c. 個人防護用具及使用方法; d. 電磁輻射防護規定。4. 電磁輻射監測4.1 對超過豁免水平的電磁輻射體,其擁有者必須對輻射體所在的工作場所以及周圍環境的電磁輻射水平進行監測,並將監測結果向所在地區的環境保護部門報告。 a. 新建、改建、擴建後的輻射體,投入使用後的半年內提交監測報告。

8、b. 現有的輻射體在本規定生效後半年內提交監測報告。4.2 工作場所監測:4.2.1 當電磁輻射體的工作頻率低於300 MHz時,應對工作場逤的電場強度和磁場強度分別量測。當電磁輻射體的工作頻率大於300 MHz時,可以只測電場強度。4.2.2 測量儀器應盡量選用全向性探測的場強儀或漏能儀。使用非全向性探測時,測量期間必須不斷調節探測方向,直至測到最大場強值。 儀器頻率響應不均勻度和精確度應小於3 db。4.2.3 測量儀器探測應盡量置於沒有工作人員存在時工作人員的實際操作位置。4.3 環境監測:4.3.1 環境中的電磁輻射大多可視為平面波,因此只需測電場強度。但在不能當成平面波的場所,需對電

9、場強度和磁場強度分別測量。4.3.2 測量儀器可以用干擾場強儀,頻譜儀,微波接收機等。測量誤差應小於3 db,頻率誤差應小於被測頻帶中心頻率的1/50。4.3.3 針對某一輻射體的特定環境測量,應依據所測輻射輻射體的天線類型,在距該天線2000 m以內最大輻射方向上選點測量或根據輻射方向圖,分方位選點測量。4.3.4 對於一般的電磁輻射環境監測布點,通常可依主要交通幹線為基礎,以一定的間距劃分網格進行測量。4.3.5測點膺選在開闊地段,要避開電力線、高壓線、電話線、數木以及建築物等的影響。4.4 監測結果評價:4.4.1 當工作場所的瑱辭輻射水平超過限值時,必須對電磁輻射體的工作狀態和防護措施

10、進行檢查,查明原因,並應採取有效治理措施。4.4.2 某電磁輻射體使環境電磁輻射水平超過本規定的限值時,必須盡快採取措施降低輻射水平,同時向環境保護部門報告產生過量輻射照射的原因以及準備治理的措施。4.4.3 在對輻射水平進行評價時,應考慮到某一輻射體可能存在的幾種輻射頻率的貢獻以及多個輻射體的貢獻,即應滿足式(2): (2)式中:第M個輻射體N頻段輻射的輻射水平; 對應於N頻段的電磁輻射所規定的照射限值。5 監測的質量保證5.1 電磁輻射監測事先必須制定監測方案及實施計劃。5.1.1 監測點位置的選取應考慮使監測結果具有代表性。不同的監測目的,應採取不同的監測方案。5.1.2 監測所用儀器必

11、須與所測對象在頻率、量程、響應時間等方面相符合,以便保證獲得真實的測量結果。5.1.3 監測時要設法避免或盡量減少干擾,並對不可避免的干擾估計其對測量結果可能產生的最大誤差。5.1.4 監測時必須獲得足夠多的數據量,以便保證測量結果的統計學精度。5.2 監測儀器和裝置(包括天線或探測)必須進行定期校準。5.3 監測忠義常數據的取捨以及監測結果的數據處理應按統計學原則處理。5.4 電磁輻射監測應建立完整的文件資料。儀器和天線的校準證明書,監測方案,監測布點圖,測量原始數據,統計處理程序等必須全部報存,以備複查。5.5 任何存檔或上報的監測結果必須經過複審,複審者應是不直接參與此項工作但又熟悉本內

12、容的專業人員。6 名詞解釋6.1 電磁輻射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能量以電磁波的型式通過空間傳播的現象。6.2 比吸收率 (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SAR):指生物體每單位質量所吸收的電磁輻射功率,即吸收劑量率。6.3 功率密度 (power density):在空間某點上電磁波的量值用單位面積上的功率表示,單位為 W/m2。 或在空間某點上坡印廷矢量的值。6.4 等效輻射功率 (equivalent radiation power):6.4.1 在1000 MHz以下,等效輻射功率等於機器標秤功率與對半波天線而言的天線增益的成積。6.4.2 在1000 MHz以上,等效輻射功率等於機器標秤功率與全向天線增益的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