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全方位拓展农民增收渠道_第1页
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全方位拓展农民增收渠道_第2页
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全方位拓展农民增收渠道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全方位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渭滨区农民收入增长调查分析与对策建议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的核心。因此,保持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 核心目标之一。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关于促进农民增收 的有关要求, 了解掌握我区农民收入情况, 最近我们深入到全区 6个 乡镇及部分村组和有关涉农部门, 通过召开座谈会、 到田间地头和龙 头企业考察了解、 发放调查摸底表等方式, 对近三年来全区农民收入 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 并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农民增收趋势进行初步 分析。总的来看,我区农民收入增长潜力较大,增收势头良好,但要 实现农民收

2、入持续快速增长, 还存在一定困难, 任务相当艰巨。 为此, 必须大力调整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后山区农村开发步伐, 提高全区农业的整体效益,为农民增收拓宽渠道、夯实基础。一、近三年来我区农民收入的增长构成与分析近年来, 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 从结构来 看,以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为主, 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为 辅,呈多元化快速增长。主要特点和趋势如下:一是农民收入总额逐年增加。 近三年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 2004 年的 2566元增加到 2007年 3700元,三年净增 1134 元,平均每年净增 378元,除 2005 年外(晁峪、八鱼新近划归我区农民收入基数偏

3、低) , 其余两年增速均高于全国和省市平均水平。其中 2007年比上年增加 591 元,增速为 19%,为历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由此看出,近三年 来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二是家庭经营收入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2005年全区农民家庭 经营纯收入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 41.4%,2006年为 43.3%, 2007年为 44.4%。家庭经营纯收入在农民收入中占比较大。主要得益 于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的发展、 农产品的增加和价格回升, 也得益 于我们长期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三是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近几年, 随着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周边一部

4、分土地被征用, 城郊区大量失地农民和 后山区农民在农闲时间外出打工所得的劳动报酬收入在农民收入中 的份额加大。 这反映出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 政府通过采取政 策引导、加大劳动技能培训、劳务输出等方法促进农民增收。随着务 工人员技能的不断提高, 务工工资有所增加。 同时务工的农民工工资 的上调,使农民外出务工所得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 工资性 收入具有很大潜力。四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200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 8592元,2006 年为 9451元,2007年为 10993元,城乡居民收入比 由 2005年的 3.05:1 发展到 2007年的 2.97:1。由于近年

5、来区委坚持 实行城乡一体化战略,统筹城乡发展,城市经济发展辐射带动农村,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逐步缩小趋势。五是农民的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不断增长。 中央一系列惠农政 策的出台, 我区在积极落实中央各项惠农政策中, 大力实施税费改革 和退耕还林、粮食直补政策,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使农民的财产性 和转移性收入有了明显的增长。 2007年全区农民人均财产性和转移性 收入达到 845.5元,比 2005 年增加 260元,增长 44.3%。近年来, 我区农民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来分析:从全国政策来看,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树立了 城乡一体、 统筹发展的理念, 连续

6、出台了五个一号文件和一系列增加 农民收入的扶农惠民政策, 积极实施工业反哺农业、 城市支持农村的 方针,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深入,农业税、 特产税全部取消, 为这一时期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创造了良好的 外部环境。从我区发展思路来看, 换届以来,区委、区政府把后山区农村开 发作为全区“三大重点”工作之一,作为加快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 入的突破口。按照“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城乡统筹、一体发展”的 思路,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 于加快后山区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 关于开展创建新农村驻建设“示范村”活动的实施意见 等一系列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7、实行区级领导包乡镇、部门包村、 “扶贫帮困”等办法,为促进农民 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从我们工作措施来看, 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突 出生产发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逐年加大政策扶持和倾斜,加大支 农惠农力度,每年拿出 300 多万元,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移 民搬迁、文化事业、劳务培训五个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加强农村基础 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后山区农 村开发力度, 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农民人均纯收入 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从农民增收的特点来看, 农民收入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纯农业 户的收入低于非农业户和兼业农户,纯农业户基本上是中低收

8、入户。 实践证明,农民群众中从事传统农业、分散生产的,收入就低;用现 代方式规模经营的种田大户、养殖大户,收入相对就高。特别是处于 偏远闭塞地区、 一家一户为单位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农民群众, 是低 收入者最低层,生活普遍十分困难。目前,农民收入构成中来自非农 产业比重已经接近一半, 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近 60%。这表明当 前农民收入增长的大部分主要靠非农业, 而不是靠种地, 这预示着今 后农民收入增长的发展方向。二、我区农民增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差距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有所增加,但是与全国、全省 相比,农民收入水平不高、 后劲不足、渠道不多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与外部相比, 存在与全

9、国平均水平和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 与内部相 比,既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又有不同地区农民收入之间的差距和不 同经营类型农民收入之间的差距。具体来看:一是农民人均纯收入有了较大幅度增长,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 平。这几年,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与以往相比增长较快,高于全市、 全省平均水平, 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2007年与全国 平均水平相差 440元,与东部 10 省 5700元相比,差距还很大。这主 要是由于我区农业基础薄弱,主导产业不大不强 ,尤其是龙头企业与 农户利益联结不紧密 ,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农民增收缺乏新的支撑 点。二是地域性差距明显, 不平衡性突出。 从全区 6 个乡镇

10、农民收入 变化情况看,从市郊、川道到后山区,呈现出由高到低的特征,差异 比较明显。 2007年马营、神农、高家三镇高出全区平均水平,而其余 3 个乡镇均低于全区平均水平。 2007 年农民纯收入最高的高家镇与最 低的晁峪乡相差 1762元,农民增收缓慢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后山区。 这说明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特别是个后山区农村发展滞后, 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全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短腿”。三是农民工资性收入虽占较大比重,但比例呈下降趋势。 2005 年农民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 37.8%,2006 年为 35.6%,2007 年为 32.7%,呈逐年微弱下降趋势。这与我区地处城郊型农村的实

11、际 不相称,主要是因为劳务经济总量不大,发展不快,劳力型居多,技 能型输出较少,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增幅不大。三、制约我区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分析当前,制约和影响农民收入增加的因素很多, 既有工农之间的 差异、农业的弱质性 ,又有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二元化”经济结构、 农业投资不足、 农业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 农民素质偏低以及农民负 担过重等主观因素; 既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矛盾的现实反映, 又是 国民经济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集中体现。 认真分析和把握主 客观因素的成因、 现状和影响,对于正确把握形势, 研究制定科学性、 针对性强的工作措施,推动问题的顺利解决,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一是主导产业

12、不大不强, 农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比较低。 近年 来,我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面加强“一村一品”示范村、推 进村建设,大多数村基本形成了一定的主导产业,但效益较高的菜、 果、畜主导产业产品总量少,尚未形成规模效益,大都是农民以户为 主的传统手工生产方式,未形成良好的产、供、销链条,导致具有资 源优势和市场前景的农产品生产规模小, 产业化程度低, 抵御市场风 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弱。 因此,我区地方特色农产品因未形成规 模效益而使市场竞争力大大削弱,农民收益减少。二是农业生产成本增加,比较效益降低。 我区山、川、塬并存, 山塬区面积占到 80%以上,受特殊的地理条件制约,耕地面积少,山 塬

13、村群众仍然以低产出、 低收入的粮食作物为主, 缺乏特色产业和高 附加值种植作物,产品结构不合理、质量水平不高,大部分农民群众 常年累月地劳动,收入却并不高。另外 ,农产品大都是分散经营 ,投入 产出率低,成本偏高,农民从中获得的实际收入有限。其次,化肥、 农药、种子等生产资料价格居高不下, 而农产品价格多年以来又处于 较低的水平, 农业的收益与其它产业相比呈不断下降之势, 导致农业 生产的比较效益下降。三是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小, 带动能力较弱。 我区现有 农业产业化整体发育程度不高, 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大都偏 小,产业关联度低,市场竞争力弱,龙头企业拉动农户生产、加工、 销售的

14、作用有限,能够带动生产大批量、高质量、符合市场需求农产 品的龙头企业和基地不多。另外,缺乏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龙头企 业与农民利益衔接不紧, 大都为松散型联系, 加之农民组织化程度较 低,从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等环节获得收益较难。四是后山区基础条件相对较差, 农民持续增收任务艰巨。 我区后 山区农村涉及秦岭北麓山区丘陵沟壑残塬地区和地处我市西部山区 晁峪乡两大区域, 共 44 个村,占全区总面积 60%。人口 3.7万人,其 中贫困人口大约有 1.5万人,占全区贫困人口总数的 70%。由于长期 以来地域差异和人为因素交织在一起, 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区平均水 平相差较大。近年来,经过全区上下的不懈

15、努力,后山区生产生活条 件得到初步改善,三分之二的后山村基本形成了主导产业, 农民收入 较前有了很大增长。但由于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教育、文化、 医疗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加之大部分群众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造成贫困人口比较多,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还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 解 决好后山区农民增收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五是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加。总体来看,农民素质与农民收入是一种正比例关系。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农民, 比较容易学习和掌握农业科技知识,择业门路广,来自二、三产业的 收入也多。目前大部分农民仅局限于以简单的体力劳动为主,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大部分从事城市建筑、环保、家政、

16、餐钦等简单的体力劳 动,同时,虽然大部分农民工对现在目前岗位能够适应,但是接下去 对更高学历的劳动力的需求会不断增多,特别是随着机械化水平的逐 步提咼,单靠体力劳动增收的机会越来越少, 如果不尽快提咼农民群 众的素质,农民增收的目标就很难实现。从我区来看,有相当部分农 民不熟悉商品生产知识,不了解外界市场信息,接受先进生产技术的 能力较弱,影响了自身收入提高。以八鱼镇八鱼村为例,共有 478户 2031人,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180人,占全村人口的8%;受过初中 教育的350人,占全村人口的16%;其余群众只受过小学教育。通过 了解,90%的村民认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群众文化素质 低,

17、劳动技能不高,很难对诸多的市场供求信息作出准确判断。 因此, 提高全区11万多农业人口的素质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任务。四、实现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的对策措施从农民收入构成分析,可分为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 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近年来,我区农民增收主要来自于工资性 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我们要从这两大收入来源入手,坚持以产业化提 升农业,以工业化富裕农民,以城镇化带动农村,形成多元化增收格 局。第一,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发展高产优 质高效农业,以产业化提升农业。 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特色 产业突破性发展步伐,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是我区农民增加收入的 主要途径。

18、按照“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发展农村、富裕农民”的思 路重点发展无公害蔬菜、鲜杂果、禽蛋奶等特色产业,促其上规模。 根据不同的环境类型,引导特色农产品向适生区集中。从全区范围来 看,在川道村,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加快转移,增加 农民收入;在台塬村,以经济作物为重点,大力发展蔬菜、鲜果,打 造品牌,提升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在山区村大力发展花椒和板栗、 核桃、柿子等干杂果。积极规范发展乡村旅游业,建设具有地域特色 的冯家塬、解甲滩“农家乐”品牌。具体讲,晁峪乡突出以种植花椒、 核桃和家庭养殖为主;高家镇以核桃、板栗等干杂果为主;神农镇依 托炎帝陵以发展综合旅游业为主;石鼓镇以鲜杂果和观光

19、农业为主; 马营镇以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无公害蔬菜生产为主;八鱼镇以季节性蔬 菜和品牌水果基地为主,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优势产 业,旅游产业,观光农业和畜牧养殖业。第二,完善利益机制,发展壮大龙头企业 ,以工业化富裕农民。 发展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产品增值、农民增收的关 键。我们要紧紧抓住发展壮大龙头企业这个“牛鼻子”,加快实施农 业产业经,拉长产业链,带动农民增收。 一要 靠龙头企业的自身实力 带动。宝佳农业、 香源食品、爱姆食品和冯氏食品等农产品加工企业 有广阔的发展潜力。 从目前的实际出发, 要把着力点放在这些龙头企 业的内涵扩大再生产上,采取多种方式,加大资金、技

20、术投入,支持 其挖掘内部潜力,扩充生产能力,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水平,发挥产业 化龙头作用。 二要靠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接机制带动。 通过 农民资金和土地使用权入股、 龙头企业和农户签订产销合同、 建立风 险基金等形式, 使企业和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 让农民分享农产品加 工、流通环节收益,促进双方共同发展。三要靠培育新的龙头企业带 动。立足农业优势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粮食、畜禽、食用 菌、水果、蔬菜、乳品等农副产品加工业,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第三,立足城市近郊实际,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以城镇化 带动农村。从我区实际来看,我区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具有四大优势, 即城郊优势,距离市区相对

21、较近,城市对其有辐射和带动作用;市场 优势,市区人口是一个具大的消费市场, 便于种类农副产品销售和劳 务输出;信息优势,目前山区村已基本实现“三通”,个别村具备连通远程信息和互联网条件;社会力量优势,驻区部省市属大中型企业 多,社会扶贫具有很大潜力。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大力发展农 村二、三产业。随着全市东扩南移和高新区快速发展,随着郑西铁路 快客专线的开工建设,随着我区大学园区、工业园区、商贸园区、旅 游园区的深入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基础建设、劳务输出、农民增收 等都面临极大的发展空间。具体讲,要引导失地农民管好用活土地补 偿款,鼓励他们将征地款投向建筑租赁、施工机械、交通运输、房屋 租赁

22、等行业,实现产业安置和就业转移。同时,新的市场格局对消费 市场形成了新的需求,要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积极着手 进行商贸流布局,引导与大城市建设接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形 成以城区店为中心、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集农副土特产品、 日用工业品连锁配送为一体的新型城乡消费品市场网络体系。 今后几 年,筹备并建成固川农村集贸市场、八鱼蔬菜水果综合批发市场、太 寅畜禽交易市场和环宝鸡火车南站商贸三产服务物流中心,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第四,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结构调整、 农民增收的有效 组织载体。在我区,新型中介

23、组织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比如, 明星村组建东区开发协调办公室, 积极同入驻企业协商用工、非招标 工程施工等工作,为农民打工找到了门路。永清村以村民剩余土地入 股,成立经济合作协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村民持股分红,实现了 土地向产业集中。再比如,张家沟村以农民合作协调形式,将参会农 民土地以股份制合作方式进行整合,发展无公害蔬菜。等等。这些都 是通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行土地规模化经营模式。因此,我们要 鼓励农民以产品和产业为纽带, 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 兴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在合作组织的创建和运作中, 充分 尊重农民意愿,突出农民主体地位,使农民能够独立自主地开

24、展劳动、 资本、技术和营销合作,逐步形成功能齐全、体系完备、结构合理的 农民合作组织体系,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进而改变在市场中的弱 势地位。第五,加快后山区农村扶贫开发步伐, 提高全区农民增收的整体 水平。从我区农民收入的分布来看,后山区农民收入严重滞后。这主 要是因为我区后山区面积大,贫困人口多,遗留问题多,农业抵御自 然灾害能力差,导致农民增收缓慢。近年来,虽有较大发展,但由于 长期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自然条件所限, 农民增收单纯依靠种养 业,后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由此可见实现全区农 民收入有持续较快增长的难点在后山村。 下一步,在后山区要加快扶 贫开发步伐,通过发展主导产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移民搬迁等方 式,加快后山区脱贫。 一要 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培育主导产业。 比如,晁峪乡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努 力建设万亩花椒基地。目前,全乡花椒发展到 12234亩,万亩花椒生 产林带已经形成,基本实现了全乡人均栽植一亩花椒的目标。因此, 要为每个后山区村确定一个适生适养、 市场效益好的主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