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ⅱ岳麓版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_第1页
历史必修ⅱ岳麓版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_第2页
历史必修ⅱ岳麓版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_第3页
历史必修ⅱ岳麓版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单元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一、选择题1中华民国时期,一位住在南京的普通市民想要前往重庆,你认为最适合他出行的交通工具是()A汽车B火车C轮船 D飞机【答案】C【解析】南京和重庆都在长江沿岸,且在中华民国时期虽然已经有了四种交通工具,但作为普通市民而言,坐轮船最便宜。21910年,假如你想从张家口到北京旅游,为方便和实惠,你会选择()A坐火车 B乘飞机C骑马 D坐船【答案】A【解析】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通行。3(2010·海淀)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送者未及返

2、,群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近代社会景象是()A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徒B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C追求自由观念日益深入人心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答案】B【解析】作为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诗中描写的与“车舟”相关的内容,反映了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这一社会现象。4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商人约翰打算到中国上海淘金。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他可以从英国乘飞机到上海B. 他可以通过英国领事处理与中国人之间的纠纷C他可以在上海永久性地居住D. 他可以在上海租赁房屋并开设经营西餐的餐馆【答案】A【解析】当时中国没有飞机。5(2010·清江)若100年前在上海举办世博

3、会,中国百姓前往上海不可能采用的方式是()A乘坐蒸汽轮船 B乘坐火车机车C乘坐民航客机 D乘坐马车【答案】C【解析】题干中的100年前是1910年,中国航空事业起步于1918年,故当时中国百姓乘坐民航客机是不可能的。6历史照片记录着历史发展的脚步,是再认、再现历史的宝贵资料。下图所示是上海从杨树浦到外滩的3路电车的照片,对照片反映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上海已出现了城市公共交通上海的电车极有可能是引自西方国家该照片的拍摄不会早于19世纪80年代A BC D【答案】C【解析】世界上电力的广泛应用是在19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更不会早于这个时间。7“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鸿雁少,

4、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A铁路运输 B航运C航空 D电报通讯【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中的信息“铁索”“电气”“万里一时通”等可知。8(2009·上海·18)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答案】A【解析】近代中国出现的“乘客不分男女”体现了新式交通工具打破了封建等级、伦理道德的束缚,“可怜坐下挤非常”

5、体现出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存在一定的错误认识,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64年江海关道丁日昌密查:“内地商人买雇洋商火轮夹板船只,写立笔据,多托洋行出面,赴领事衙门呈报更名入册,领取船牌行驶,未赴地方官报明立案。缘洋商之货,进出只须完税,并无捐项,华商之货,进出既应完税,又须报捐。华商避捐,因托洋行。洋商图利,愿为代报。”海防档材料二福建“间有商人向外国人雇买洋船,仍须与外国人合伙。是不仅资其管驾之力,实须购其修葺之料也。是不过商人图借洋船之便利,而洋人之稽查防范,不使内地商人窃擅其技,已可概见”。海防档(1)早期中国轮船航运业是以什么形式出现的?为什么要以这种形

6、式出现?【答案】早期中国航运业,商人购买洋船后,多托洋行出面,赴领事衙门呈报更名入册,领取船牌行使。原因:避免报捐。或是商人雇买洋船与外国人合伙经营。原因是不仅借助洋人的管理和技术,又可购买轮船零件。(2)中国轮船航运业艰难兴起的史实,可以反映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些规律性东西?【答案】中国轮船业艰难兴起的史实,可以反映出中国资本主义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束缚,同时对他们又有一定的依赖性。一、选择题10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据上海研究资料)年份人力车马车轿子马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公共汽车有轨电车188969845449110000019261460000034

7、591943764172922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该表反映了上海()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A BC D【答案】A【解析】表中只体现了汽车从无到有的情况,不能体现汽车制造业的发展,且当时的汽车主要是进口的。11(2010·江苏期末)1880年4月25日的上海申报发表了以下竹枝词“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洋楼更比蜃楼好,谁读坡仙海市诗”。这反映了()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B民主革命思想起到开启民智作用C中西文

8、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D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答案】D【解析】A项不正确,当时的西方物质文明只是逐步融入中国社会,远没有达到“深入”的程度。B项的表述与史实不符,当时民主革命思想尚未兴起。C项“相互渗透”没有在材料中体现出来。材料中对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抱以赞许,表明D项是符合题意的。12轮船、火车等交通运输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B促进了人口流动,信息交流C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D减缓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答案】D【解析】D项所述严重扩大了新式交通工具的作用。13(2010·潍坊)民国六年年底,有四位亲兄弟相聚在北京,一天他

9、们在谈论这些年来所经历的一些趣事:甲:1912年元旦我在南京做生意,正好赶上了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场面!乙:袁世凯刚当皇帝那会,我在无锡,看到无锡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很快啊!丙:今年五月初大学生在北京天安门示威游行,我也参加了,最终迫使国民政府让步啦!丁:前两天,我从天津坐民航回北京,飞机飞的贼快!一会就到北京了。从这四个兄弟的言语中,明显不符合史实的是()A甲、乙、丙、丁 B甲、丙、丁C甲、乙、丁 D甲、丁【答案】D【解析】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甲表述错误;民国六年即为1917年,而中国航空业起步于1918年,丁表述错误。14(2010·广

10、州)“如果说工业化在开始时不得不满足于现有的交通工具,那么现在它就自己来发展新的交通工具,新的交通工具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以下对新的交通工具“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的理解正确的是()A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反过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B工业化开始时的交通工具主要有汽船、火车等C生产力发展对交通工具的革新提出了新的要求D生产力发展为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创造了条件【答案】A【解析】注意题目考查的是对新的交通工具“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的理解,即交通工具的发明对生产力的反作用。B项与题干无关。C、D两项与题目要求不符。二、非选择题15(2010·马鞍山)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1750年以后,一批筑路工

11、程师约翰·梅特卡夫、托马斯·特尔福德和约翰·麦克亚当发明了修筑铺有硬质路面、能全年承受交通压力的道路的技术。乘四轮大马车行进的速度从每小时4哩增至6哩、8哩甚至10哩,夜间旅行也成为可能。因此,从爱丁堡到伦敦的旅行,以往要花费14天,这时仅需44小时。1830年以后,公路和水路受到了铁路的挑战。这种新的运输方式分两个阶段实现。首先出现的是到18世纪中叶已被普遍使用的钢轨或铁轨,它们是供将煤从矿井口运到某条水路或烧煤的地方用的。据说,在轨道上,一个妇女或一个孩子能拉一辆载重四分之三吨的货车,一匹马能干22匹马在普通的道路上所干的活。第二个阶段是将蒸汽机安装在货车上。

12、这方面的主要人物是采矿工程师乔治·斯蒂芬森,他首先利用一辆机车把数辆煤车从矿井拉到泰恩河。1830年,他的机车“火箭号”以平均每小时14哩的速度行驶31哩,将一列火车从利物浦牵引到曼彻斯特。短短数年内,铁路支配了长途运输,能够以比在公路或运河上所可能有的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到1838年,英国已拥有500哩铁路;到1850年,拥有6600哩铁路;到1870年,拥有15500哩铁路。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概括1819世纪公路交通变革的历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交通运输业在该时期得以迅速发展的因素。(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中国近代交通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3)根据材料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