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测信号地采集与存储_第1页
超声检测信号地采集与存储_第2页
超声检测信号地采集与存储_第3页
超声检测信号地采集与存储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学生姓名:万媛媛学 号: 1305034403学院:信息商务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题目: 1超声检测信号的采集与存储2双极性码的基带传输仿真3单极性归零码的功率谱密度分析1111111111 4吉布斯现象的 MATLAB实现指导教师:王浩全职称 :教授12016年6月9日中北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学院:信息商务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生姓名:万媛媛学 号: 1305034403课程设计题目:1 超声检测信号的采集与存储2 双极性码的基带传输仿真3 单极性归零码的功率谱密度分析4 吉布斯现象的 MATLAB实现起迄日期:2016年 6

2、月 13日2016年 7月 1 日2课程设计地点:系专业实验室指导教师:王浩全系主任:王浩全下达任务书日期:2016年 6 月 9 日课程设计任务书1设计目的:掌握信号的采集、存储和处理方法2设计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参数、条件、设计要求等):1、掌握 PCI 总线(或 USB)的基本结构,了解基于PCI 总线(或 USB)A/D 卡的通用结构。写出关于基于PCI 总线(或 USB)发展趋势的报告。2、通过 A/D 卡,编写检测信号的采集、存储程序。3、对双极性码进行数字基带传输,利用MATLAB进行仿真。4、单极性归零码的功率谱密度分析。5、吉布斯现象的MATLAB实现。3设计工作任

3、务及工作量的要求包括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论文 ) 、图纸、实物样品等:3程序演示、毕业设计说明书一份课程设计任务书4主要参考文献:要求按国标 GB 7714 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书写,例:1 傅承义,陈运泰,祁贵中 . 地球物理学基础 .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5(5 篇以上)5设计成果形式及要求:程序6工作计划及进度:42016 年 6 月 13日 2016 年 6 月 20 日:查资料,写PCI 总线的发展现状6 月 21 日 6 月 29 日:对检测信号进行分析处理6 月 30 日 7 月 1 日: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系主任审查意见:签字:年月日设计说明书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4、1)封面:课程设计题目、班级、姓名、指导教师、时间( 2)设计任务书( 3)目录( 4)设计方案简介( 5)设计条件及主要参数表( 6)设计主要参数计算( 7)设计结果( 8)设计评述 , 设计者对本设计的评述及通过设计的收获体会( 9)参考文献56目 录一、 PC总线及 A/D 卡 .21.PCI 简介 .22.A/D 卡信号采集在 Matlab 上实现编程 .6二对极性码进行数字基带传输 .81.MATLAB的简介 .81.1 软件介绍 .81.2 MATLAB的特点 .82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简介 .83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模型 .84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设计及仿真 .115仿真结果分析 .14

5、三单极性归零码的功率谱密度分析。 .201教学实习的内容 .202教学实习的目的 .203教学实验的基本原理 .203.1单极性归零码 .203.2各种码的比较 .214仿真思路 .215仿真源代码 .226 结果及分析 .27四吉布斯现象的 MATLAB的实现 .27一 什么是吉布斯现象? .28二 吉布斯现象的由来 .28三 MATLAB程序: .29四 结果图.31五 . 心得体会 .367六 . 参考文献378一、 PCI 总线及 A-D 卡1.1 PCI简介1.1.1 PCI含义PCI 是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设部件互连标准) 的缩写

6、,是由 Intel公司 1991 年推出的一种局部总线。1.1.2 PCI总线与 A/D 卡的连接PCI 总线是一种不依附于某个具体处理器的局部总线。从结构上看,PCI 是在CPU和原来的系统总线之间插入的一级总线,具体由一个桥接电路实现对这一层的管理,并实现上下之间的接口以协调数据的传送。管理器提供了信号缓冲,使之能支持 10 种外设,并能在高时钟频率下保持高性能。PCI 总线也支持总线主控技术,允许智能设备在需要时取得总线控制权,以加速数据传送。PCI 它是目前个1人电脑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接口,几乎所有的主板产品上都带有这种插槽。PCI 插槽也是主板带有最多数量的插槽类型,在目前流行的台式机

7、主板上,ATX结构的主板一般带有5 6 个 PCI 插槽,而小一点的MATX主板也都带有2 3 个 PCI 插槽,可见其应用的广泛性。图 1.2 PCI数据采集工作原理图图 8.1 A/D 转换过程图如图 8.1 所示,当启动采集后, A/D 转换后的数据经锁存,然后保存于每通道独立的卡上存储器中。卡上存储器相当于环形缓冲,如果 A/D 转换的数据样点数超过了卡上存储器的最大容量,新数据会覆盖旧数据。这个过程是周而复始的,只有当触发条件满2足后,门阵列开始计数,计数达到指定值(该值由采集长度决定)后,采集结束,卡上存储器保存了满足用户需要的采集数据。上位机通过 PCI 接口门阵列经由门阵列控制

8、核心取得卡上存储器样点数据。上过程每通道是独立进行的。每通道卡上存储器最多可存储8M 样点,且此参数可由 DIP 开关设置。1.1.3 PCI总线发展趋势从 1992 年创立规范到如今,PCI 总线已成为了计算机的一种标准总线。PCI总线取代了早先的ISA 总线。当然与在PCI 总线后面出现专门用于显卡的AGP总线,与现在的PCI Express总线相比,功能没有那么强大,但是PCI 能从 1992 用到现在,说明他有许多优点,比如即插即用(Plug and Play)、中断共享等。在这里我们对PCI 总线做一个深入的介绍。从数据宽度上看,PCI 总线有 32bit 、64bit之分;从总线速

9、度上分,有33MHz、 66MHz两种。目前流行的是32bit 33MHz ,而 64bit系统正在普及中。 改良的 PCI 系统,PCI-X ,最高可以达到64bit133MHz,这样就可以得到超过1GB/s 的数据传输速率。PCI 总线系统要求有一个PCI 控制卡,它必须安装在一个PCI 插槽内。这种插槽是目前主板带有最多数量的插槽类型,在当前流行的台式机主板上,ATX结构的主板一般带有 5 6 个 PCI 插槽,而小一点的 MATX主板也都带有 2 3 个 PCI 插槽。根据实现方式不同, PCI 控制器可以与 CPU一次交换 32 位或 64 位数据,它允许智能 PCI 辅助适配器利用

10、一种总线主控技术与 CPU并行地执行任务。 PCI 允许多路复用技术,即允许一个以上的电子信号同时存在于总线之上。 由于 PCI 总线只有 133MB/s 的带宽,对声卡、网卡、视频卡等绝大多数输入/ 输出设备显得绰绰有余,但对性能日益强大的显卡则无法满足其需求。 Intel 在 2001 年春季的 IDF 上,正式公布了旨在取代 PCI 总线的第三代 I/O 技术,该规范由 Intel 支持的 AWG(Arapahoe Working Group) 负责制定。 2002 年 4 月 17 日, AWG正式宣布 3GIO1.0 规范草稿制定完毕,并移交 PCI-SIG(PCI 特别兴趣小组,

11、PCI-Special Interest Group )进行审核。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以为它会被命名为Serial PCI( 受到串行 ATA的影响 ) ,但最后却被正式命名为 PCI Express , Express 意思是高速、特别快的意思。 2002 年 7 月 23 日, PCI-SIG 正式公布了 PCI Express 1.03规范,并于 2007 年初推出 2.0 规范(Spec 2.0 ),将传输率由 PCI Express 1.1 的 2.5GB/s 提升到 5GB/s;目前主流的显卡接口都支持 PCI-E 2.0 。PCI-8310 数据采集卡硬件说明一.概述PCI-8310

12、模入接口卡适用于提供了PCI 总线插槽的PC 系列微机,具有即插即用(PnP)的功能。其操作系统可选用目前流行的Windows 系列、高稳定性的Unix 等多种操作系统以及专业数据采集分析系统LabVIEW 等软件环境。在硬件的安装上也非常简单,使用时只需将接口卡插入机内任何一个PCI 总线插槽中并用螺丝固定,信号电缆从机箱外部直接接入。PCI-8310模入接口卡允许采用32 路单端输入方式或16 路双端输入方式。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测量单极性信号或双极性信号。其输入的模拟信号由卡前端的37芯D型插头直接接入。本卡还提供了TTL电平的 16 路输入和 16 路输出信号通道, 这些信号通道由卡后端

13、的 40 芯扁平电缆转换为 37 芯 D型插头提供给用户。二. 主要技术参数1 模入部分 ( 标 * 为出厂标准状态,下同 )(1)输入通道数:单端32 路* ;双端 16 路(2)输入信号范围: 0V 10V*; 5V 5V; -10V 10V (3)输入阻抗: 10M(4)AD 转换分辨率: 12 位(5)AD 转换速率: 10S(6)AD 启动方式:程序启动(7)AD 转换非线性误差:± 1LSB(8)AD 转换输出码制:单极性原码* 双极性偏移码(9)系统综合误差: 0.1 F.S2. 开关量部分(1)输入路数: 16 路 TTL 电平(2) 输出路数: 16 路 TTL 电

14、平(3)电源功耗: 5V(±10) 500mA(4)环境要求:工作温度:10 40相对湿度:40 80存贮温度: -55 85(5) 外型尺寸 ( 不含档板 ) :长×高 164.8mm× 106.7mm( 6.5英寸× 4.2 英寸 )三.工作原理PCI-8310 模入接口卡主要由模拟多路开关选通电路、差分放大器电路、模数转换电路、开关量输入输出电路和接口控制逻辑电路组成。1 模拟多路开关选通电路:模拟通道开关由 4 片 MPC508(或同类产品)及跨接器 KJ1、KJ2 组成,可以从 32 路单端信号或 16 路双端信号中任选一路,送入差分放大器。2

15、差分放大器电路:4差分放大器由 3 个运算放大器以及相关的电阻、 电容组成一个标准的仪用差分放大器,用以对通道开关选中的模拟信号进行变换处理。3模数转换电路:12 位逐次逼近式 AD 转换器 ADS774片内自带精密基准源, 并经激光修调,具有较高的转换速率和转换精度, 其转换时间仅为 10 S。AD转换器由程序启动, 其转换状态的结束可由程序查询读出或产生结束中断申请。 AD 转换器的模拟输入信号幅度由跨接器 KJ3 选择, A D 转换后的输出代码形式由跨接器 KJ4 选择,可分别输出二进制原码或双极性偏移二进制码。电位器 W1 用于零点调节, W2 用于双极性偏移调节, W3 用于满量程

16、增益调节。4 开关量输入输出电路:本卡还提供了各 16 路的开关量输入输出信号通道。使用中需注意对这些信号的要求应严格符合 TTL 电平规范。5 接口控制逻辑电路:接口控制逻辑电路用来将 PCI 总线控制逻辑转换成与各种操作相关的控制信号。四. 安装本卡的安装十分简便,只要将主机机壳打开,在关电情况下,将本卡插入主机的任何一个空余 PCI 扩展槽中,再将档板固定螺丝压紧即可。本卡采用的模拟开关是 COMS电路,容易因静电击穿或过流造成损坏,所以在安装或用手触摸本卡时,应事先将人体所带静电荷对地放掉, 同时应避免直接用手接触器件管脚,以免损坏器件。禁止带电插拔本接口卡。 本卡跨接选择器较多, 使

17、用中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设置操作。设置接口卡开关、跨接套和安装接口带缆时均应在关电状态下进行。当模入通道不全部使用时,应将不使用的通道就近对地短接,不要使其悬空,以避免造成通道间串扰和损坏通道。为保证安全及采集精度,应确保系统地线(计算机及外接仪器机壳)接地良好。特别是使用双端输入方式时,为防止外界较大的共模干扰,应注意对信号线进行屏蔽处理。当本卡使用的信号环境较为恶劣时,为保护本卡和主机,用户可以在本卡前端的预留位置加装双向 TVS舜态电压保护管。但加装 TVS管后, TVS管的特性将使本卡的输入阻抗下降,同时对信号源的驱动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否则将降低本卡的采样精度。五 . 使用注意事项1

18、模入部分:本卡前端 37 芯 D型插座(CZ1)的信号定义见表 1 ,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连接信号线( 单端 ) 或信号线组 ( 双端 ) 。为减少信号杂波串扰和保护通道开关,凡不使用的信号端应就近与模拟地短接。表 1 CZ1 模拟输入信号端口定义 ( 括号内表示双端方式 )插座引脚号信号定义插座引脚号信号定义1模拟地20模拟地2CH1(CH1+)21CH17(CH1-)3CH2(CH2+)22CH18(CH2-)4CH3(CH3+)23CH19(CH3-)5CH4(CH4+)24CH20(CH4-)6CH5(CH5+)25CH21(CH5-)7CH6(CH6+)26CH22(CH6-)58CH

19、7(CH7+)27CH23(CH7-)9CH8(CH8+)28CH24(CH8-)10CH9(CH9+)29CH25(CH9-)11CH10(CH10+)30CH26(CH10-)12CH11(CH11+)31CH27(CH11-)13CH12(CH12+)32CH28(CH12-)14CH13(CH13+)33CH29(CH13-)15CH14(CH14+)34CH30(CH14-)16CH15(CH15+)35CH31(CH15-)17CH16(CH16+)36CH32(CH16-)18NC(空脚)37模拟地19模拟地2. 开关量部分:本卡后端 40 芯扁平线插座 (CZ2) 的信号定义见

20、表2 。表 2 CZ2 开关量输入输出信号端口定义插座引脚号信号定义插座引脚号信号定义1+5V 电源输出2+5V 电源输出3DI14DI25DI36DI47DI58DI69DI710DI811DI912DI1013DI1114DI1215DI1316DI1417DI1518DI1619DO120DO221DO322DO423DO524DO625DO726DO827DO928DO1029DO1130DO1231DO1332DO1433DO1534DO1635数字地36数字地37数字地38数字地39数字地40数字地3 40 芯扁平电缆转换为37芯 D 型插头后的信号定义见表 3 。表 3转换为 3

21、7芯 D 型插头时开关量输入输出信号端口定义插座引脚号信号定义插座引脚号信号定义1+5V 电源输出20+5V 电源输出2DI121DI23DI322DI44DI523DI65DI724DI86DI925DI1067DI1126DI128DI1327DI149DI1528DI1610DO129DO211DO330DO412DO531DO613DO732DO814DO933DO1015DO1134DO1216DO1335DO1417DO1536DO1618数字地37数字地19数字地4 . 控制端口与数据格式:(1) 各控制端口的地址与功能见表 4:表 4端口地址与功能表端口地址操作命令 (字操作

22、)功能基地址 +0写写通道代码基地址 +2写启动 A D转换,清除中断申请基地址 +2读读 A/D 转换标志和结果基地址 +4读读 DI 开关量数据基地址 +6写写 DO开关量数据注:所有操作均为16 位。(2) 模入通道代码数据格式见表 5( 端口地址为基地址 +0) :表 5 模入通道代码数据格式通道号十进制代码十六进制代码输入方式通道号十进制代码十六进制代码输入方式1000H单双171610H单2101H单双181711H单3202H单双191812H单4303H单双201913H单5404H单双212014H单6505H单双222115H单7606H单双232216H单8707H单双2

23、42317H单9808H单双252418H单10909H单双262519H单11100AH单双27261AH单12110BH单双28271BH单1312OCH单双29281CH单1413ODH单双30291DH单15140EH单双31301EH单16150FH单双32311FH单(3) 读 AD转换标志和结果,数据格式见表 6( 端口地址为基地址 +2) :表 6 读 A D 转换标志和结果数据格式 (x 表示任意 )命令D15D14D13 D12D11D10D9D8D7D6D5D4 D3D2D1D0 A D转换状态读1xxxxxxxxxxxxxxx正在转换7读0000DB11 DB10 DB

24、9 DB8 DB7 DB6 DB5 DB4 DB3 DB2 DB1 DB0转换结束注:双极性时 DB11为符号位(4) 开关量输入输出信号的数据格式:开关量输入输出信号的数据格式采用的是位方式, 即一个字中的任意一位对应一路输入输出信号(端口地址为基地址+4;+6)。表 7开关量输入输出信号数据格式端口地址操作命令D15D14D13 D12D11 D10D9D8 D7D6D5D4D3 D2D1D0基地址 +4读DI16 DI15 DI14 DI13 DI12 DI11 DI10 DI9 DI8 DI7 DI6 DI5 DI4 DI3 DI2 DI1基地址 +6写DO16DO15DO14DO13

25、DO12DO11DO10DO9 DO8DO7 DO6 DO5 DO4 DO3DO2 DO12. 信号的采集与显示PCI-8310 数据采集卡驱动说明一、驱动适用范围1. 适用于 windows98,2K,XP 系统2. 编程适用于 VC,VB,Delphi 等决大多数编程语言二、与上一个版本驱动的区别1. 增加了一些错误号2. 函数名普遍加了前缀“ ZT8310”3. 增加了成批 AD的函数 ZT8310_AI4. 废弃了用结构体传递参数的方式三、驱动函数的参数说明请以这个版本驱动中的 PCI8310.h 文件中所述为准。 PCI8310.h 是一个纯文本文件,可用写字板或WORD打开。推荐:

26、如果用 VC 或 UltraEdit 打开,其中的注释及关键字会有不同的颜色,从而有助于阅读。四、编程1. 首先在程序初始化时调用 ZT8310_OpenDevice 函数,用于打开设备,只调一次即可;2. 调用其他函数,完成 AD、DI、 DO等工作3. 在程序退出前调用 ZT8310_CloseDevice 函数提示:在这版驱动中,板卡的序号是从1 开始的;如果函数返回-1 ,应该调用ZT8310_ClearLastErr函数得到错误号,然后去PCI8310.h 文件中查找这个错误号对应的含义;一旦错误号不为 0,如果想重新使函数正常工作,必须调用 ZT8310_ClearLastErr

27、函数清除错误号。8相关程序:void CMy8310_demo_vcDlg:OnButton1()/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 开始采集/32通道, 010000mV采集ZT8310_AIinit(m_cardNO, 1, 32, 2, 0, 0, 0, 0, 0, 100);SetTimer(IDC_TIMER_AD, 100, NULL);void CMy8310_demo_vcDlg:OnTimer(UINT nIDEvent)/ TODO: Add your message handler code h

28、ere and/or call default if( nIDEvent = IDC_TIMER_AD )long wantCount, retCount; wantCount = 32;retCount = ZT8310_AI(m_cardNO, m_saveData, wantCount);CString tempStr;tempStr.Format("error number: %d", ZT8310_GetLastErr(); SetWindowText(tempStr);/ 显示前 32 个数 for(int i=0; i<32; i+)tempStr.Fo

29、rmat("%d mV", m_saveDatai); SetDlgItemText(IDC_STATIC_AD0+i, tempStr);UpdateData(TRUE);9CDialog:OnTimer(nIDEvent);void CMy8310_demo_vcDlg:OnButton2()/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 停止采集KillTimer(IDC_TIMER_AD);MATLAB下实现信号的显示10材料A026B001','r');q=fscanf(fi

30、d,'%8f',1,600);fclose(fid);plot(q);grid on;11二对极性码进行数字基带传输2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简介2.1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数字基带传输系统:不使用调制和解调装置而直接传输数字基带信号的系统。基带脉冲信道信号基带脉冲形成器信道接收抽样滤波器判决器输入输出同步提取图 2-1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方框图图 2-1 是一个典型的数字基带信号传输系统方框图。可见,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是由发送滤波器(信道信号形成器) 、信道、接收滤波器和抽样判决器组成的。为了保证系统可靠有序地工作,还应有同步系统。3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模型3.1 基带系统传输模型和工作原

31、理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基本组成框图如图3-2 所示,它通常由脉冲形成器、发送滤波12器、信道、接收滤波器、抽样判决器与码元再生器组成。系统工作过程及各部分作用如下。M 进制 数字信息发送带限接收输出滤波器信 道滤波器抽样抽样判决判决+定时信号图 3-2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方框图发送滤波器进一步将输入的矩形脉冲序列变换成适合信道传输的波形。这是因为矩形波含有丰富的高频成分,若直接送入信道传输,容易产生失真。基带传输系统的信道通常采用电缆、架空明线等。信道既传送信号,同时又因存在噪声和频率特性不理想而对数字信号造成损害,使得接收端得到的波形与发送的波形具有较大差异。接收滤波器是收端为了减小信道特性不理

32、想和噪声对信号传输的影响而设置的。 其主要作用是滤除带外噪声并对已接收的波形均衡,以便抽样判决器正确判决。抽样判决器首先对接收滤波器输出的信号在规定的时刻(由定时脉冲控制)进行抽样,获得抽样信号,然后对抽样值进行判决,以确定各码元是 “1”码还是“0” 码。133.2 基带系统设计中的码间干扰和噪声干扰解决方案1. 码间干扰及解决方案码间干扰:由于基带信号受信道传输时延的影响,信号波形将被延迟从而扩展到下一码元,形成码间干扰,造成系统误码。 解决方案: 要求基带系统的传输函数H(f) 满足奈奎斯特第一准则:若不能满足奈奎斯特第一准则,在接收端加入时域均衡,减小码间干扰。基带系统的系统函数 H(

33、) 应具有升余弦滚降特性。 如图 2 所示。这样对应的 h(t) 拖尾收敛速度快,能够减小抽样时刻对其他信号的影响即减小码间干扰。图 3-3升余弦滚降特性2. 噪声干扰及解决方案噪声干扰:基带信号没有经过调制就直接在含有加性噪声的信道中传输,加性噪声会叠加在信号上导致信号波形发生畸变。解决方案: 在接收端进行抽样判决;14 匹配滤波,使得系统输出性噪比最大。4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设计及仿真4.1 基带系统设计方案信源的选择 :常见的基带信号波形有:单极性波形、双极性波形、单极性归零波形和双极性归零波形。双极性波形可用正负电平的脉冲分别表示二进制码“1”和“ 0”,故当“ 1”和“ O”等概率出

34、现时无直流分量,有利于在信道中传输,且在接收端恢复信号的判决电平为零,抗干扰能力较强。本次设计所采用的曼彻斯特码就是一种典型的双极性不归零码。在 simulink的环境下产生该信号需将“BernoulliBinary Generator ”模块和“ Pulse Generator”模块各自产生的信号经过一个“Relay ”模块判决后再经过一个相乘器“ Product ”模块。发送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的选择 :基带系统设计的核心问题是滤波器的选取,根据对信源的分析, 为了使系统冲激响应 h(t) 拖尾收敛速度加快, 减小抽样时刻偏差造成的码间干扰问题,要求发送滤波器应具有升余弦滚降特性, 同时为了

35、得到最大输出信噪比,在此选择平方根升余弦滤波器作为发送(接收)滤波器,滚降系数为 0.5 ,接收滤波器与发送滤波器相匹配。以得到最佳的通信性能(即误码率最小)信道的选择 :信道是允许基带信号通过的媒质,通常为有线信道,信道的传输特性通常不满足无失真传输条件, 且含有加性噪声。因此本次系统仿真采用高斯白噪声信道。抽样判决器的选择 :抽样判决器是在传输特性不理想及噪声背景下, 在规定时刻 ( 由位定时脉冲控制 ) 对接收滤波器的输出波形进行抽样判决,以恢复或再生基带信号。根据曼彻斯特码的码性特点,故在接收中的判决门限为 0。即采用由“ Pulse Generator ” 脉冲模块“ Relay ”

36、判决模块“ Product ”相乘器模块“ Triggered Subsystem ”保持模块构成的抽样判决器4.2.4 基带传输系统的总模型:155 仿真结果分析5.1 曼彻斯特编码前与编码后波形图 4-14 曼彻斯特码编码前与编码后波形5.2 发送数据波形与接收数据波形。图 4-15 发送数据波形与接收数据波形16从以上两图可以看出,曼彻斯特的编码完全正确,发送数据波形与接收数据波形完全吻合,由于误码率很低且示波器的显示范围有限,在图 4-15 中看不到传输错误的码元。通过接收端与发送端时域波形对比,可以看出设计的抽样判决器的抽样判决门限比较合理,可以顺利的完成对基带信号的抽样判决,与理论

37、分析相一致。5.3 经过滤波器、信道的各点时域波形图 4-16 经过滤波器、信道的各点时域波形上图第一个波形为发送滤波器输出端时域波形,产生了规律的比较适合信道传输的波形,比较光滑。中间的波形为信道输出端的时域波形,由于信噪比不是太高,对发送滤波器输出的信号影响不明显。最下端的波形为接收滤波器输出时域波形。可以见的,噪声被基本滤除,接收滤波器输出波形比较平滑。175.4 曼彻斯特码元与解码后的波形比较图 4-17 曼彻斯特码元与解码后的波形比较通过这两个波形比较,可以看出数据经过发送滤波器、 AWGN信道、接收滤波器、采样、判决恢复后,基本完全与原波形一致。5.5 接收眼图波形与分析图 4-18接收眼图波形(1)从上图中可以看出,眼图的线迹比较细,比较清晰,并且“眼睛”很大, 说明误码率比较低,码间串扰与噪声对系统传输可靠性影响不大。(2)从上图中可以看出最佳时刻是0.2,0.7,1.2,1.7左右等时刻“眼睛”最大即抽样18最佳时刻。(3)因为眼图眼边的斜率比较大,所以看出定时误差灵敏度比较敏感。(4)“眼睛”张开的宽度为可抽样的时间范围。(5)抽样时刻,上下两个阴影区的间隔距离之半为噪声容限,若噪声瞬时值超过它就可能发生错判。5.6 发送信号与接收信号功率谱估计与分析。图 4-19 发送信号功率谱图 4-20 接收信号功率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