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忽视的课题——外国直接投资与贸易摩擦:关联、影响、政策取向_第1页
不容忽视的课题——外国直接投资与贸易摩擦:关联、影响、政策取向_第2页
不容忽视的课题——外国直接投资与贸易摩擦:关联、影响、政策取向_第3页
不容忽视的课题——外国直接投资与贸易摩擦:关联、影响、政策取向_第4页
不容忽视的课题——外国直接投资与贸易摩擦:关联、影响、政策取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不容忽视的课题外国直接投资与贸易摩擦:关联、影响、政策取向        随着开放的不断扩大,贸易摩擦越来越困扰着我们。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学者们给出了许多答案。然而人们常常忽略外国直接投资(FDl)对贸易摩擦的影响。本文专题尝试探讨这一问题。 一、FDI影响投资母国、东道国贸易规模变化的机理 1.FDI对母国和东道国贸易流量存在着不同的影响。(1)从母国的角度看,FDI产生出口引致效应、出口替代效应、进口转移效应和反向进口效应。实际上,出口引致效应和反向进口效应都属于贸易创造效应范畴,

2、进口转移效应相对于投资前而言属于贸易替代效应。 一般来说,成本导向型FDI,出口引致效应、反向进口效应和进口转移效应较强,出口替代效应较弱,主要表现为FDI输出国生产设备、原材料出口量增加;同时,对生产所需的进口中间投入品的需求减少,从而引起投资国的进口减少。另一方面,由于国外分支机构在当地生产的产品返销到投资母国,会引起投资母国进口的增加。市场导向型FDI,出口引致效应、出口替代效应和进口转移效应较强,反向进口效应较弱。主要表现为投资母国生产设备、原材料出口量增加;同时,对生产所需要的进口中间投入品的需求减少,从而引起投资国的进口减少。另一方面,由于国外分支机构产品在当地销售并被出

3、口到第三国,从而引起总公司的出口减少。 当然,这些效应很难同时出现,还受投资阶段的影响。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一般地,出口引致效应是最早出现的,随着国外分支机构的生产取得规模经济效应以后,出口替代效应开始出现,进口转移效应和反向进口效应是比较晚出现的。 (2)从东道国的角度看,FDI的流入产生进口替代效应、进口引致效应和出口创造效应,其总效应取决于这几个效应的力量对比。进口引致效应属于贸易创造效应范畴。一般来说,成本导向型FDI有利于增加东道国出口,市场导向型FDI有利于扩大东道国生产能力,满足国内需求,与同类国产和进口产品形成竞争关系,从而减少进口。当然,这两种类型的FD

4、I只要它们在生产过程中依赖国外生产设备和原材料,就会增加东道国对这些生产设备和原材料的进口。 如果我们由生产转换为消费视角分析,还可以得出FDI对东道国进口贸易增减变化的机理:外资进入如果带动东道国工资上涨和就业扩张,将提高国民消费能力,部分偏好外国产品的消费者有能力消费进口产品,从而进口增加。当然,该类商品的进口总量变化要视其他消费者对外资企业产品的消费倾向而定。如果进口需求量大于国产产品的消费量,则会增加进口,反之,则减少进口量。 2.FDI流入的产业部门与贸易规模变化。一般来说,FDI流向东道国比较优势(出口)部门,会加强比较优势产业的扩张,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是扩张性的

5、。FDI流向东道国比较劣势(进口竞争)部门,会减少进口竞争品的进口,满足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对贸易的影响是收敛的,有减少贸易的效应。前者的FDI属于出口扩张型投资,后者属于进口替代型投资。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外资主要来源于港、澳、台地区,并主要分布在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从事低技术含量的电子及通讯设备、纺织服装、金属制品、皮毛羽绒及制品、鞋类、塑料制品等产品的生产加工,这些行业的进出口贸易随后有了大幅度的增长。90年代后期以来,大型跨国公司相继投向中国的电力与供热、电子及通讯设备、化工、工业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制药等资本密集型部门,这些行业中除电力与供热属于非贸易部门外,化

6、工类、工业设备类、汽车类、制药类行业是中国当时的比较劣势部门,投资的贸易效应总体上是收敛的。即便是电子及通讯设备产业中,部分部门仍然属于比较劣势部门,投资替代贸易的特征相对比较明显。 二、FDI带动国际产业转移与贸易摩擦 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在内的众多学者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的多位专家反复强调: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产业结构的不断转移,中国在21世纪上半叶将真正成为世界的产品加工中心,世界最大的产品供给者之一,并可能成为拉动世界经济的第四个火车头。 不管中国是否已经成为世界工厂,随着FDI的流入,在带来许多我们渴望的利益的同时,也埋下了一定

7、的隐患。中国劳动力在一个可预见的时期内供给几乎是无限的,比较优势产业依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FDI的进入在短期内仍然难以改变中国的比较优势格局,中国的出口贸易格局依然会是比较优势产业扩张的结果,FDI过度刺激出口增长,会给中国带来不少风险。 1.产业转移与贸易扩张加重了中国能源供给压力与初级产品价格风险。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尤其是FDI增长,世界工业加工中心向中国转移,中国对能源、原材料等初级产品的进口依赖度不断增大,初级产品进口增长速度很大,净进口贸易额从2000年到2004年5年间增长加多倍,初级产品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国际初级产品市场价格风险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日益凸显。同时,迅

8、猛的出口造成了对能源、电力、煤炭和运输等瓶颈行业压力进一步增大(2003年至今,东南沿海地区因为电力缺口过大而承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许多贸易合同因此而延期)。 资料显示,我国已经成为铁矿砂、铜矿砂、锰矿砂等多种初级产品的最大进口国,这些产品的价格上涨已经对我国构成相当大的价格风险,而对我国经济影响最大的要属石油天然气的价格风险。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不仅加大了我国国内部门的通货膨胀压力,而且损害了我国出口部门的国际竞争力。一般来说,出口商转嫁价格风险的能力在于是否具有垄断市场能力,而垄断能力因行业差异其来自点也不同:在技术密集型行业,垄断能力来自对核心技术的掌握;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垄断能力

9、来自对销售渠道的掌握。我国出口规模尽管庞大,却在这两个行业中不具有垄断能力,向买方转嫁进口投入品价格上涨压力的能力显然不足。这就意味着,我国在未来若干年内,一方面要承受进口初级产品价格上涨的压力,另一方面还得在最终产品出口上继续遭受外国贸易壁垒的阻挡,利润空间和市场空间会进一步缩小。 2.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流向我国的FDI,对其投资母国而言,具有较强的出口替代效应,减少了投资国对我国的出口。也就是说,中国在得到FDI的同时,减少了从投资国的进口,对中国而言,早期的确缓解了进口用汇的压力,有助于国际收支平衡。长期来看,进口的减少,加上FDI进入后促进出口增

10、长,这样,容易产生对投资国的贸易顺差。同时,中国在一个比较长的历史时期,仍然扮演着FDI东道国的主角,而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尽管增长很快,但还会继续扮演母国的配角,无力在国外大规模投资设厂,就地生产就地销售以替代出口贸易。由此,外向FDI与内向FDI及其对贸易影响作用的结果,就是不断扩大中国的贸易顺差。近年来,一些商品出口市场过于集中,持续贸易顺差,引起了贸易伙伴的不满,贸易顺差成为中国遭遇贸易摩擦的主要因素。根据维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FDI是投资国比较优势变换的结果,FDI带动的国际产业转移,中国成为世界加工贸易的中心之一,投资国从中国进口的数量会随着资本输出规模的增长而不断扩大,反过来看

11、,就是中国出口市场的高度集中。如此看来,中国成为世界加工中心意味着中国从此要不断地遭受贸易摩擦的折磨。 顺便提一下,长远来看,强大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集中度会发生变化,在与外资的较量过程中,部分内资可能退出国内市场去国外谋求发展,中国出口贸易的主体随之发生移位。那么,加工贸易将会继续增加。动态地看,随着中国人力资本的成长,工资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的比较优势变化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低水平世界加工中心和出口基地会发生转移。如果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动机是市场导向,那么,会产生替代出口贸易的效应,减少与目前的出口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贸易顺差减少;如果是生产成本导向动机,按照

12、维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中国就有可能增加该产品的进口量,其国际收支效应要看净出口规模,以及净资本差额的大小。中国与贸易伙伴的摩擦领域和特点可能随之发生变化。 3.FDI大规模流入、世界制造中心转移到中国的时期,也正是诸如劳工标准、技术标准、环境标准以及反倾销等新型贸易壁垒流行和发挥威力的时期,中国在接受国际产业转移并成为世界重要加工基地后,这些新型贸易壁垒也正好针对性地成为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拦路虎”。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纷纷挥舞保护主义大棒,采取各种措施对我国产品进行进口限制,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环境标准、技术标准、劳工标准等新旧武器,几乎都密集地打向中国。中国已经成为世

13、界上受反倾销困扰的第一大国家,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花样翻新,劳工标准问题已经成为导致贸易摩擦的原因之一(因劳工标准而退货的案例越来越多)。贸易高速增长的时期,也是贸易摩擦高发的时期。FDI促进中国贸易发展的同时,也在考验着中国企业应对新型贸易壁垒的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出口的高速增长,必然会对某些国家的国内市场和相关产业造成竞争压力,在此情况下,引起贸易摩擦是非常正常和自然的。这是不应该回避的问题。这里需要讨论的问题是,出口贸易引起的贸易摩擦必然是某些产业竞争的结果,而这些产业的竞争,一方面源于进口国产业衰落,或者与我国产业存在着同构化。另一方面,也与我国多年来为了追

14、求外资数量和出口增长,在利用外资的产业布局方面缺乏远见有关,即便制定了产业导向目录,但在具体执行中处于部门或地方利益考虑而不进行严格筛选和论证,造成FDI流入的产业雷同、重复投资现象严重。这类投资所创造的出口,往往与发展中国家形成竞争关系,发生贸易摩擦成为必然的结果。 三、政策思路 1.宏观政策选择。面对持续的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顺差,中国必须做出一个两难选择让资本项目顺差导致经常项目逆差,或者保持经常项目顺差而限制FDI流入。一些学者建议,第二种选择需要解决更为复杂的问题,第一种选择可能更为合适,且还要看FDI和出口哪个能够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笔者认为,如果流入的FDI是成

15、本导向型的,第一种方案也是行不通的。短期的应急做法是采取扩大从逆差国进口,长期的出路在于产业结构进而贸易结构的调整。不过,由于中国拥有近乎无限供给的劳动力,产业结构转型的过程会比较长。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从吸引国际产业转移逐步发展到对外产业转移,从接受委托来的加工贸易逐渐演变为主动对外委托加工贸易,将转移进来的贸易顺差再转移出去。 当然,如果采取人民币升值的办法来抑制出口增长和贸易顺差,还需要我们很好地组合政策。譬如,调整和合并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可以比较有效地抑制外资过度流入和外贸转移的现象。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对我国2004年出口的快速增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地方分担

16、超基数出口退税部分的压力将会在今后集中显现出来。由于全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地方政府负担超过基数部分出口退税的财政能力差异较大,一些地区难以足额退税。新的退税机制将带来出口增长越快、地方政府负担越重的问题。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不鼓励异地收购出口、对流通类出口企业的设立进行限制的现象,这均不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和资源的市场化配置,需要进一步探讨。 2.贸易政策、外资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过去,我们的贸易政策和外资政策往往是分别制定的,各自都具有多重目标,这些目标之间既可能交叉重合,也可能相互矛盾,同时还受短期目标和衡量标准的影响,常常导致贸易政策与外资政策不协调。其后果或是阻碍贸易的发展

17、,或是影响利用外资的效果,最终会影响政府预期政策目标的实现。 贸易政策与外资政策协调的好处有:(1)有助于产业升级,减少贸易摩擦。由于过去政策上鼓励加工贸易的发展,致使外资竞相投资于加工工业领域,从而影响了高新技术的引进效果和产业升级的效果。不仅如此,政策的矛盾还加剧了国内市场的低水平竞争,并延伸到国际市场,国外对华反倾销案件越来越多。(2)有助于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经验研究表明,贸易与投资具有替代和互补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变化往往与贸易政策和外资政策有关。如果单独地实行贸易限制政策而不实行外资限制政策,就难以实现改善国际收支(如贸易收支)逆差的政策目标。因为政府通过对进口商品征收高关

18、税或建立非关税壁垒限制了进口,但进口替代型外国投资的增加却又导致了资本品或中间品进口的增加,贸易收支仍然得不到改善。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就出现了类似的情况。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由于贸易壁垒的阻碍作用,贸易替代型投资较多。FDI替代进口的经济意义在于,增加就业,减轻进口用汇压力,提供差异消费品,增加生产领域的竞争程度。随着国内市场开放度的提高,竞争日趋激烈,外资进入反过来又促进贸易壁垒的降低。加入WTO后,贸易自由化程度提高,贸易替代型投资减少,贸易促进型投资增加,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顺差逐年增加。(3)在跨国公司贸易投资功能一体化的背景下,政策协调有助于维护本国利益。跨国公司在某些情况下对某种产

19、品会根据成本一收益的比较,选择向东道国出口产品,而非直接投资。在此情况下,出于对国内产业的保护,就需要进口国运用贸易政策,一方面限制商品进口,另一方面通过贸易障碍,迫使跨国公司前来投资。反之,则可以限制投资而刺激进口。 贸易政策与外资政策的协调,最终要统一到产业政策上来。离开产业成长这一目标的贸易政策和外资政策是不能长久的。过去,产业政策鼓励了相对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而贸易政策则刺激了劳动相对密集的加工出口的增长。越是鼓励出口创汇,出口贸易增长越快,出口贸易结构就越偏向劳动相对密集的产品,加工贸易的成分就越高,贸易与国内工业的发展和产业升级的目标就越加背离。政策不协调的后果减缓了产

20、业升级的步伐,使得出口产品缺乏足够强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容易遭到发达国家诸如技术标准、环境标准、劳工标准等新型贸易壁垒的阻挡,贸易摩擦越来越频繁。作为WTO的新成员,传统贸易保护政策使用的空间越来越变得狭窄,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从以贸易政策保护为主调整为主要依靠产业政策支持上来。产业政策调整方向不仅仅是制定或调整产业投资目录,不仅仅是对鼓励、限制或禁止投资的产业予以界定,而且应当逐步转向产业竞争政策上来。在政策工具选择上,作为发展中国家和WTO的成员,现阶段中国尚不宜采用结构关税政策,而应通过对高新技术产业和规模经济产业的资金支持和研究开发补贴,促进信息化和产业升级。 笔者认为,消除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的不利影响,关键在于提高本国的工业化水平。只有通过产业结构升级,不断提高出口产品中的熟练劳动和知识技术要素的密集程度,才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