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血管狭窄_第1页
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血管狭窄_第2页
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血管狭窄_第3页
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血管狭窄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血管狭窄    【关键词】  支架 颅内血管狭窄 0   引言     脑血管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CVD),即卒中(stroke),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其中缺血性卒为80%85%,而出血性卒仅为15%20%,因此,缺血性卒中是威胁人类健康重要因素之一1. 缺血性卒中可以由很多疾病导致,如血液系统疾病和心源性疾病等原因引起的栓子,颈部血管闭塞或者斑块脱落,颅内血管病变形成栓塞或者,最终引起脑组织的血流的减少或者中断,使供应区域的脑组织发生了可逆或

2、者不可逆的改变,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1-4. 其中,颅内血管狭窄是常见的病因之一,根据人种的不同,发生率不同,中国人的比例比较高4-6,大约1/31/2. 1   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分型和造影分型1-3 1.1   临床分型   颅内血管引起临床症状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有:(1)血液灌注不足;(2)狭窄部位血栓形成;(3)外来栓子堵塞于狭窄部位;(4)狭窄部位小穿支血管闭塞. 对于因穿支血管闭塞引起的症状,血管成形术无法令其得到改善. 动脉狭窄的临床分型的主要临床意义是评估血管重建术的价值,但是目前尚无合适和简便的临床分型

3、用于判断血管重建术后患者是否获益. (1)无症状性狭窄. (2)症状性狭窄:型狭窄,引起狭窄相应区域的缺血性临床表现;型狭窄,引起了侧支血管供血区域缺血症状. 各型又细分为三个亚型:A型,相应区域无梗死灶,或有小梗死灶但无神经缺损后遗症,乙酰唑胺(diamox)激发试验异常,预计血管重建术后患者能获益. B型,相应区域小面积梗死,患者发生过小卒中,或合并远端血管串联性狭窄,或合并远端主干闭塞,但该支动脉尚参与其它狭窄血管的侧支血供,预计血管重建术后患者能部分获益. C型,相应区域大面积脑梗死,有大卒中后遗症,或合并远端主干慢性闭塞且该动脉未参与其它狭窄血管的侧支血供,预计血管重建术后患者不能获

4、益甚至有害. 1.2   影像分型   颅内动脉狭窄的分型最常用的是Mori(1998)的分型方法:A型:长度<5 mm,同心性或适度偏心性;B型:管形狭窄长度510 mm,重度偏心性或成角性(>45°)狭窄,或短于3 mo的完全闭塞;C型:弥漫性病变长度>10 mm,成角性(>90°)及狭窄近端过度迂曲,或超过3 mo的完全闭塞. 姜卫剑根据病变部位、形态学和路径对大脑中动脉狭窄进行分型(classifications of location,morphology and access,LMA 分型),有助于

5、预测颅内支架成形术的结果和制定个体化方案6. 其中的路径分型:型路径,适度的弯曲,路径光滑;型路径,较严重的迂曲或路径的动脉壁不光滑;III型路径,严重的迂曲. 我们认为可以综合二者对所有的颅内狭窄进行术前评估,预判治疗的难易程度、成功率的高低、治疗的风险以及治疗后转归的情况. 2   颅内动脉狭窄 2.1   药物治疗   目前研究显示颅内血管狭窄患者的预后相对悲观7-8. Akins通过脑血管造影发现,大约40的狭窄继续加重;1995年和2005年Wasid两项研究显示,即使服用阿司匹林或者华法林每年仍然具有10的患者出现急性脑梗

6、塞,而GESICA研究显示颈内动脉颅内狭窄患者2 a的缺血事件发病率为38.2%,严重狭窄患者发作率更是高达60.7. 因此,目前虽然没有强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大量病例观察结果显示,单纯应用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应该进行积极的干预治疗,包括球囊成形和支架成形. 但是药物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包括术前及术后的药物治疗,对于保证成形术的顺利安全实施和防止术后缺血性事件的发生是不可缺少9-13. 2.2   支架成形术   最早对颅内血管狭窄进行干预是应用球囊成形术,但是由于球囊对血管损伤以及术后血管弹性回缩的缺点,应用受到限制14-16. 逐渐应用心脏球囊支架对颅内

7、血管进行支架成形,安全性及术后效果可以接受,逐渐得到认可和推广. 随后出现专用于颅内血管狭窄,相对柔软的球囊支架Neurolink System和Apollo,进一步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2007年应用于临床的颅内自膨式支架Gateway-Wingspan系统,初步显示其安全性和短期结果均可以接受,但是和文献报道的球囊扩张支架相比并没有显示明显的优势,长期结果和后期再狭窄率目前仍然不确定,需要进一步的观察研究17. 无论怎样,对颅内严重狭窄的血管进行支架成形术已经得到普遍支持,具体哪种材料更好,值得探讨和研究. 3   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cerebrovascu

8、lar stenting,CVS)对医师要求 3.1   具有特殊的知识和技能   CVS医师应熟练掌握相关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并能合理地应用和安全地操作CVS. (1)能够客观评价CVS,外科手术和药物治疗的疗效. (2)掌握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筛查方法以提高检出率和效价比,掌握TIA的病理生理分型和卒中的临床表现,特别是低血流性TIA和分水岭梗死;进行确当的问诊和查体如两侧桡动脉触诊、两侧上肢血压测量和颈、锁骨下和椎动脉听诊区的听诊;然后进行合理的影像学检查如:颈部血管超声、经颅多谱勒超声、MRI / MRA和实验室检查(如血脂、血糖和同型半胱氨酸等)

9、. (3)全面掌握脑和脑血管解剖、血流动力学、生理和病理生理. 能够对狭窄所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别是Willis环情况、侧支代偿和脑血流储备进行正确分析. 熟悉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好部位(颈内动脉起始部及虹吸部、大脑中动脉主干、基底动脉起始部、椎动脉起始部及入颅处). 熟悉不同部位狭窄所致的缺血性神经事件的病理生理机制(如颈内动脉狭窄所致的TIA多数为栓塞性,而其他部位的狭窄则多数为低血流量性). (4)具有丰富的临床和神经影像学经验:包括各部位狭窄的临床表现、自然病程、预后,正确分析CT,MRI/MRA,超声和有关的灌注检查资料,以及新的神经影像学进展如MR张力成像等. 能够正确评估患者(如孤立

10、性后循环的基底动脉狭窄将会发生致命性后果)和正确评价手术,如手术干预的神经事件高于自然病程时,应当及时终止这类手术,积极探索原因. (5)能够进行效益风险评估,有能力识别相关病变,辨别它所致的是直接抑或间接(盗血)供血不足,从而预测手术干预的效益. (6)有防范并发症发生的能力. (7)掌握各种脑保护技能,包括:脑缺血保护技术,它需要进行的脑缺血耐受性评估,选择合理的麻醉方法,设计球囊成形术时间和进行药物脑保护;高灌注的预防和保护技术;栓子保护技术(血流反转保护技术和机械保护技术)等. (8)必需能够进行临床神经病学检查和处理围手术期的有关情况,及时识别有关并发症并进行初步的临床处理如:基础生

11、命支持和处理心律失常和大的血压波动,能够对血管并发症及时地进行合理的血管内治疗. (9)掌握可能使用的各种药物及其监测,包括血脂、血糖、血压和心律失常的调控药物,抗血小板、抗凝和溶栓药物及其拮抗治疗,扩血管药物以及各种可能使用的抢救药物等. (10)要接受放射物理和安全培训,加强对患者、自己和他人的放射线防护;要接受严格的脑血管造影和CVS培训,获得可以接受的能力,并需要继续保持. 3.2   CVS操作培训   颈段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应参照CAS质量指南12. (1)脑血管造影培训:无导管经验者,在合格医师的监督下(至少半数以上作为主要术者)完成20

12、0例以上的脑血管造影;有外周血管造影和介入经验者,至少进行100例脑血管造影. (2)动脉支架经验:有25例非颈动脉支架经验者,需要参加CAS手工课程,在合格医师的监督下作为主要术者,成功地完成至少4例CAS,并且无并发症,此外,必需参加有关的国家级继续教育. 或在合格医师的监督下作为主要术者连续进行10例CAS,获得可以接受的成功率和并发症率. (3)资格认证(国内尚未全面实施). (4)有CAS资格者,必须继续保持能力. 需要有一定的CAS手术量以保持高成功率和低并发症,同时需要参加质量提高课程和参加有关CAS进展的继续教育课程.    对颅内动脉狭

13、窄支架成形术医师,必须具备CAS资格胜任者在掌握了神经微导管和微导丝技术(20例)后,或从事栓塞术的神经介入医师,在合格医师的监督下,作为主要术者进行10例颅内支架成形术,获得可以接受的成功率和并发症率,同时进行资格认证. 有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资格者,需要继续保持能力. 4   展望    颅内血管狭窄支架成形术已是神经介入比较成熟的技术,但风险性、复杂性和技术要求都远高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存在许多技术难点.首先是由颅内血管的解剖结构所决定,与人体其它部位的血管相比较,颅内血管肌层和弹力层结构薄弱,治疗过程中稍有不甚可导致血管破裂,发生致命

14、大出血;其次是颅内血管异常迂曲,走行距离长,同时近心端骨性结构狭窄,往往使支架无法输送到位,而导致手术操作失败;再次,颅内血管管径普遍较小,支架选择需要相当的精确度,防止支架不贴壁和过渡扩张. 因此,具备娴熟的微导管技术是完成颅内血管成形术的必备条件;术前、术中正确的影像和临床评估,以及丰富的手术经验是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应对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5,18. 随着科技的进步、颅内支架成形术的推广和神经介入医生经验技术的提高,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血管狭窄将会更趋安全和有效. 【参考文献】  1 Hartmann M,Jansen O.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of

15、 intracranial stenosisJ.Curr Opin Neurol,2005,18(1):39-45. 2 Cross DT 3rd,Moran CJ,Derdeyn CP. Technique for intracranial balloon and stent-assisted angioplasty for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J. Neuroimaging Clin N Am,2007,17(3):365-380. 3 Meyers PM,Schumacher HC,Higashida RT,et al. Use of stents to tr

16、eat extracranial cerebrovascular diseaseJ. Annu Rev Med,2006,57:437-454. 4 Lylyk P,Vila JF,Miranda C,et al. Endovascular reconstruction by means of stent placement in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J.Neurol Res, 2005,27(Suppl 1):S84-S88. 5 赵振伟,曲友直,秦怀洲,等.滤网式脑保护装置下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研究J.实用

17、放射学杂志,2007,23(3):386-388. 6 姜卫剑,杜 彬,王拥军,等.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造影分型与支架成形术J.中华内科杂志,2003,42: 545-549. 7 N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rial Collaborators. Beneficial effect of carotid endarterectomy in symptomatic patient with high-grade carotid stenosisJ. N Engl J Med,1991,325: 445-508. 8 E

18、xecutive Committee for the Asymptomatic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Study. Endarterectomy for asymptomatic carotid artery stenosisJ. JAMA,1995,273: 1421-1428. 9 Gebel JM,Brott TG,Howard VJ,et al. Brain injury as detected by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in CT scan in ACAS(abstr) J. Stoke,2003,34: 238. 10 Perr

19、y JR,Szalai JP,Norris JW. Consensus agaist both endarterectomy and routine screening for asymptomatic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Canadian Stroke ConsortiumJ. Arch Neurol,1996,54: 25-28. 11 Books WH,McClure RR,Jones MR,et al. 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versus carotid endarterectomy: randomized tr

20、ial in a community hospitalJ. J Am Coll Cardiol,2001,38: 1589-1595. 12 Barr JD,Connors JJ,Sacks D,et al. Quality improvement guidelines for the performance of cervical 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 placement. Developed by a Collaborative Pane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 and Therapeuti

21、c Neuroradiology,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uroradiology,the 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J. J Vasc Interv Radiol,2003,14: 1079-1093. 13 Kastrup A,Groschel K,Krapf H,et al. Early outcome of 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with and without cerebral protection devices: A systematic reviw of the literatureJ. Stroke,2003,3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