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弯曲正应力、切应力与强度条件._第1页
12弯曲正应力、切应力与强度条件._第2页
12弯曲正应力、切应力与强度条件._第3页
12弯曲正应力、切应力与强度条件._第4页
12弯曲正应力、切应力与强度条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梁截面上的正应力is"J处二?;&s码匡a 口*2毛匪皿二3!血应湖r旳§ 93当梁上有横向外力作用时,一般情况下,梁的横截面上mMni又有剪力Fs。既又弯矩M ,Fsill'ti Fs tn只有与切应力有关的切向内力元素dFs = T dA才能合成剪力只有与正应力有关的法向内力元素dFN = bdA才能合成弯矩所以,在梁的横截面上一般既有 正应力,又有 切应力一,纯弯曲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RappaaPa横力弯曲梁的横截面上同时有弯 矩和剪力的弯曲。纯弯曲梁的横截面上只有弯矩 没有剪力的弯曲。横截面上只有正应力而无切应力。推导 纯弯曲 梁横截面上正应力的计算

2、公式。几何 物理 静力学取一纯弯曲梁来研究。m ana梁变形后观察到的现象(1)变形前相互平行的纵向直线(aa , bb等),变形后均为圆弧线GF, bF,等),且靠上部的缩短靠下部的伸长。aabb(2)变形前垂直于纵向直线的横向线等)变形后仍为直线(nVinXirir等),但相对转了一个角度,且与弯曲后的纵向线垂直。纯弯曲的变形特征基本假设1:平面假设 变形前为平面的横截 面变形后仍为平面, 且仍垂直于梁的轴线。基本假设2:纵向纤维无挤压假设纵向纤维间无正应力。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称为中性轴。中性轴与横截面的对称轴成正交O中性层与中性轴纵向对称面横截面的 对称轴横截面的对称轴横截面横截面/中

3、性层中性层d0X将梁的轴线取为X轴。横截面的对称轴取为y轴。中性轴取为Z轴Op为中性层上的纵向线段OQ2变弯后的曲率半径。在横截面上取距中性轴为y处的纵向线AB。作O2B1与0 A平行。的长度为y 0deo.dxVVdOBAOiAB|为变形前AB的长度BB为AB的伸长量AAB£为A点的纵向线应变。AZ _ AAB _ BB£ = _ _I ABxO O2y(d0)dxdeP02yd0ROidx中性层的曲率为dePo.dxVVdOBAO|ABi BB y(d0) ABi O1O2 dx1 _d0P dx该式说明,e和y坐标成正比,因而,横截面上到中性轴等远的各点,其线应变相等

4、。dePO2yd0RAOidxX2,物理方面假设:纯弯曲时横截面上各点处的处于单轴应力状态O材料在线弹性范围内工作,且拉,压弹性模量相等。由单轴应力状态下的胡克定律可得物理关系a =E£b=Ew=E yp上式为横截面上正应力变化规律的表达式。<7 = Ee = E p上式说明,横截面上任一点处的正应力与该点到中性轴的距离y成正比;在距中性轴为y的同一横线上各点处的正应力均相等O需要解决的问题3,静力学方面O=E£ =E*如何确定中性轴的位置?如何计算P?在横截面上法向内力元素bdA 构成了空间平行力系。该空间平行力系简化为X轴方向的主矢对y轴和Z轴主矩M y= J4Z

5、(也4)cr = Ee = E、 p1 EI A ydA = Sz = 0'PMy = fz(odA) = p1 ELzy =/z = 0"2("尸砰"EEF N =CT-dA=ydA = Sz = OppSz = O中性轴必通过横截面的形心I中性轴过截面形心且与横截面的对称轴y垂直;中性轴中性轴MCZy中性轴中性轴将横截面分为受拉和受压两部分。EEA/ J = (orfA) = Jaz * y 血4 = /并=0PPI yz=因为y轴是横截面的对称轴,所以Q定为零。该式自动满足中性轴是横截面的形心主惯性轴P El,EI,称为截面的抗弯刚度<5 =

6、Eg = E PIz该式为等直梁纯弯曲时横截面上任一点处正应力的计算公式式中:M横截面上的弯矩。横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求应力点的y坐标OIz公式的适用性由于推导过程并未用到矩形截面条件,因而 公式适用于任何横截面具有纵向对称面,且 载荷作用在对称面内的情况。公式是对等直梁得到的。对缓慢变化的变截 面梁和曲率很小的曲梁也近似成立。公式是从纯弯曲梁推得,是否适用于一般情 形(横力弯曲)?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横力弯曲时横截面上有切应力(翘曲)一寵此外,横力弯曲时纵向纤维无挤压假设也不成立.由弹性力学的理论,有结论:当梁的长度/与横截面的高度力的比值:-5 h 则用纯弯曲的正应力公式计算横力弯曲时的正

7、应 力有足够的精度。l/h>5的梁称为细长梁。Iz4,讨论(1)应用公式时,一般将M, y以绝对值代入。根据梁变形的实际情况直接判断b的正,负号。梁变形后凸出边的应力为拉应力(b为正号)以中性轴为界梁变形后凹入边的应力为压应力(b为负号)Iz(2) 横截面中性轴上各点的正应力最小。且bmin=0中性轴中性轴Iz(3) 最大正应力发生在横截面上离中性轴最远的点处中性轴为对称轴tnuixtnuixy升rraxrraxAerraxAerraxniatnwynuxAcrraxrraxM VM V用ymax表示最大拉(压)应力点到中性轴的距离。y t max y c max ,maxnuiyArrraxiraxM yb =Izbmaxmax厶Wz= “y maxWz称为抗弯截面模量。中性轴是对称轴的梁横截面上最大正应力的计算公式为brnax32矩形截面的抗弯截面系数maxbh?6?圆形截面的抗弯截面系数maxIz =Tr £/64d/2.4矩形截面梁横截面上正应力分部图Ocmax =6 max CTmax对于中性轴不是对称轴的横截面y rmaxFin”y cnuxy t rnax应分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