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虚拟化技术构建新型应用云平台的研究第1期_第1页
基于应用虚拟化技术构建新型应用云平台的研究第1期_第2页
基于应用虚拟化技术构建新型应用云平台的研究第1期_第3页
基于应用虚拟化技术构建新型应用云平台的研究第1期_第4页
基于应用虚拟化技术构建新型应用云平台的研究第1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摘 要:本文介绍通过使用Citrix虚拟化应用技术为用户提供安全的应用操作运行环境,使系统运维主要集中到数据中心,有效提高企业信息系统的性能、效率和管理能务,降低信息化的总体成本。【关键词】应用虚拟化 Citrix XenApp ICA协议1 现状及问题随着国家电网公司SG186系统的推广和深化应用,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项业务更多地倚重于信息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显著成效,为公司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但与此同时也给各类计算软硬件系统的运维带来较大的压力。如何实现高效、安全的客户端管理,成为池州公司当前的一项难题。1.1 难于管理当前,池州供电公司内部的用户环境仍属于传统的使用方式,每位员工都

2、使用独立的PC机,特别是供电所、营业厅的PC机,部署分散,而国网公司对终端信息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偏远站点操作人员的IT水平无法达到维护机器软硬件要求时,面对应用故障时往往只能束手无策。1.2 维护成本高虽然PC机硬件成本较低,但却抵不过高昂的管理与维护成本。软件部署、更新及补丁安装等都属于随时要进行的PC机维护工作,这些需要IT人员亲临现场提供技术支持,中间不可避免产生交通,餐饮等费用,降低了工作效率又增加了运维成本。1.3 难以实现数据保护与保密有些图纸及数据分散存放在个计算机上,由于分散保存,很难对文档的进出进行有效控制及备份。技术人员经常需要对因PC机故障或文件丢失等情况下对数据进行

3、恢复,不能做到数据随时备份,数据丢失的风险仍然会威胁到重要数据的保密性。1.4 资源利用率不高由于PC机的分布性,很难通过资源归集共享的方式来提高利用率、降低成本。1.5 维护工作量大每一台计算机都需要安装软件,客户端软件的安装部署需要一台台操作,时间长,工作量大。2 解决方案针对上述面临的问题,经过多方选型,池州供电信息运维人员研究采用了Citrix 虚拟应用技术。它能为池州供电的用户提供安全的应用操作环境,使系统运维主要集中到虚拟服务器端,降低终端的运维需求。Citrix XenApp应用虚拟化平台使用的核心是虚拟化技术,虚拟化计算的核心是ICA协议,ICA协议连接了运行在Citrix应用

4、虚拟化平台上部署的应用客户端运行环境和远端终端设备,通过ICA的32个虚拟通道(分别传递各种输入输出数据如鼠标、键盘、图像、声音、端口、打印、USB设备等等),运行在数据中心服务器上的应用运行环境的输入输出数据重新定向到远端客户端终端设备的输入输出设备上,因此虽然应用客户端软件并没有运行在客户端设备上,但是用户使用起来和在客户端安装运行客户端软件相比,没有感觉任何操作上的改变。如图1所示。Citrix ICA协议是一种高效率的数据交换协议,采用了数据压缩、加密和连接优化技术,每一个用户的连接只占用少量的网络带宽,而实际运行的客户端软件位于后台的局域网内,因此终端用户相当于用少量的网络带宽就可以

5、享受到局域网内的运行速度。如系统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有大量的数据交互,使用Citrix集中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数据传输,大大提高整体性能。它的另一大优势就是数据安全得到增强。ICA协议在整个传输过程中,不传输真实数据,只传输客户端的鼠标移动,键盘敲击和屏幕图像变化量,所有程序运行处理都是在后端运行,确保所有数据不出数据中心。如图2所示。3 系统架构通过对Citrix XenApp应用虚拟化进行深入研究测试,池州公司决定构建基于Citrix XenApp应用虚拟化的应用云平台。基于电力营业厅和变电所硬件配置简单、执行应用程序较为单一的特点,池州公司通过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在信息机房构建云服务器为平台,并

6、安装业务系统软件( 营销系统、生产管理系统、门户及协同办公系统) ,为终端提供一个虚拟的应用运行环境。在实现方式上,电力终端应用虚拟化以整合业务系统为技术特点,实现在任意不同操作系统平台无需做任何修改、无需IT人员现场部署,实现业务系统快速部署、快速恢复、快速升级;同时,在数据中心后台创建多个应用虚拟化集群实现全局无单点,高可用性的目标;最后,利用Citrix的ICA协议的不传输真实数据的安全特性,提升了整个电力系统的网络安全性。如图3所示。4 应用效果员工利用现有计算机,以WEB或客户端方式登陆Citrix Web服务器,认证成功后,用户获得有后台管理员预先分配好的应用程序。由于服务器通过I

7、CA协议只是传输屏幕图形变化量、键盘敲击及鼠标移动不传输真实数据,对网络的带宽占用量极低,在收费或作业高峰期时可以大大降低对带宽占用,减少用户等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由于虚拟化技术交付的是服务器上部署的浏览器,而不是客户端上的最终浏览器。在实际运维过程中,池州信息运维人员可以选择最稳定或者高效的浏览器版本进行虚拟应用发布,统一了业务系统的浏览器版本,避免终端PC上浏览器版本不同差异造成业务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使用虚拟应用交付,业务系统的升级维护也变得很简单。业务系统管理员只需要在后台同时发布正在使用的业务系统和即将升级正式使用的系统,应用会平滑的交付到终端,就可以实现双系统的同时运行互

8、不干涉,终端用户只需按照实际情况随时切换选择待升级的系统和正在使用的业务系统。基于ICA的专用协议,数据安全得到大大增强,由于无法获得业务系统类型及操作界面,即使黑客截获并破解到数据也无法还原到对应的业务系统上,只是获得一堆键盘敲击数据和鼠标移动信息,无法获得有价值的数据,核心数据被泄露的风险大大降低。从而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性。由于Citrix XenApp是集中管控应用程序,按需交付,并且应用程序是运行在数据中心高性能服务器上,客户端设备只是传输相应的变化量,对客户端的计算处理能力也会大大降低,这样就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硬件成本投入。应用虚拟化自带远程运维管理工具,员工使用中有任何问题,管理员

9、通过Citrix自带远程连接工具就可以连接到用户会话界面进行排错,十分方便。如图4所示。采用应用虚拟化,无需对现有网络环境,业务系统,终端PC做任何额外配置,不需要二次开发,直接就在现有环境上部署安装。如图5所示。采用应用虚拟化以后,应用发布变得非常方便。管理员通过在后台部署好要发布的应用程序,终端用户通过已安装的Citrix客户端插件刷新一下,就可以立即看到和使用应用程序。比传统部署方式时间大大缩短。后期移除时只需要在服务器端删除该应用,那么所有用户或指定用户将无法看到和使用该应用。5 结语虚拟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促进信息资源整理,实现云计算及“应用即服务&rdqu

10、o;理念提供了解决方案,该技术&ldquo;一次管理,随处交付&rdquo;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了快捷、方便、安全的应用,是对企业IT架构的桌面应用的创新。随着虚拟化技术、远程桌面协议及配置管理工具等的完善,应用虚拟化技术一定会更加广泛运用,从而进入电力&ldquo;应用即服务&rdquo;的云信息化时代。<div class="hot_page">摘要目的 探讨撬拔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II型跟骨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SandersII型跟骨骨折患者80例,采用

11、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0例)和B组(40例),分别采用撬拔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B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 相较于撬拔复位内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II型跟骨骨折可有效促进术后足部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关键词 撬拔复位;内固定;跟骨骨折;疗效;安全性;切开复位流行病学研究显示1,跟骨骨折患者人数约占跗骨骨折总数55%60%;相较于其他部位,跟骨周围结构较为复杂,缺少软

12、组织覆盖,在增加临床治疗难度的同时术后恢复时间亦显著延长。目前临床跟骨骨折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撬拔复位与切开复位,但有何种术式更具优势尚存在一定争议。该次研究以该院于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SandersII型跟骨骨折患者80例,分别采用撬拔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探讨撬拔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II型跟骨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随机选取该院骨科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SandersII型跟骨骨折患者80例,均经X线检查确诊,排除开放性骨折、合并其他部位骨折及神经损伤者。入选

13、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其中A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3478岁,平均年龄为(58.44&plusmn;6.72)岁; B组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3278岁,平均年龄为(58.38&plusmn;6.7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1.2 治疗方法A组患者撬拔复位内固定治疗,即腰麻下于患侧足部跟腱止点外侧插入克氏针,斜插角度20&deg;X线透视下撬起跟骨后关节面,并在一侧挤压辅助复位;待复查影像学提示骨折愈合,则可将克氏针拔除;B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即腰麻下于于患侧

14、足部跟腱外踝上方4 cm至第5跖骨基底部切开至暴露跟骨,切口呈&ldquo;L&rdquo;型,切开深度至跟骨2;在充分暴露跟距关节的同时应避免误伤腓骨肌腱及腓肠神经;采用骨膜分离器将凹陷后关节面撬起,有效牵引跟骨结节,并挤压跟骨至解剖复位3。 1.3 观察指标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包括切口感染、皮肤坏死、足跟疼痛及腓肠神经损伤等,计算发生率。1.4 疗效判定标准5参照Maryland Foot Score足部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4:优,Maryland评分&gt;90分;良,Maryland评分为7690分;可,Maryland评分为6175分;差,Maryla

15、nd&le;60分。治疗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times;100.00%1.5 统计方法此次研究数据录入、查重及逻辑纠错采用Epidata 3.10软件,数据分析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其中计数资料采用&chi;2检验,以百分比(%)表示;P&lt;0.05表示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结果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A组和B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分别为75.00%(30/40),92.50%(37/40);B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1。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

16、生率比较A组和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00%(8/40),10.00%(4/40);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2。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三、讨论跟骨骨折是临床骨科常见足部骨折类型之一,好发于青壮年;患者骨折后可见距下和跟骰关节损伤变形,易导致创伤性关节炎和外伤性平底足发生,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质量5。跟骨属于松质骨,其关节面易受外力冲击塌陷,而撬拨复位无法有效恢复塌陷关节面及后续植骨;塌陷骨块被撬起后关节面平整程度低,而部分严重损伤骨块撬起后其下方空腔明显,单纯克氏针应用无法牢固固定,再次塌陷风险较高6;同

17、时因跟骨体部增宽过大无法以闭合复位有效恢复7。相较于撬拔复位内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用于SandersII型跟骨骨折具有以下优势8:手术过程中切开骨折部位,直视下可更有效进行骨折复位,有助于提高关节、Bohler&rsquo;s角、Gissane角及跟骨恢复效果;在复位同时进行骨缺损修复,可应用植骨技术提高跟骨牢固程度,避免关节面塌陷;切开复位后内固定稳定程度更高,有助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及负重行走,对于预防术后足踝部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此次研究结果中,A组和B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分别为75.00%(30/40),92.50%(37/40);B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8、P&lt;0.05),提示切开复位内固定用于SandersII型跟骨骨折治疗在改善术后足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优势明显;而A组和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00%(8/40),10.00%(4/40);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则证实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II型跟骨骨折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治疗安全性,与以往研究相一致9。综上所述,相较于撬拔复位内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II型跟骨骨折可有效促进术后足部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参考文献1 张立,刘鲜桂,肖水军.跟

19、骨骨折行不同方法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0): 37-38.2 李才应,平国,马波.跟骨骨折21例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5):200-201.3 邵顺建,武猛.跟骨骨折3种治疗方法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4(6):1861-1863.4 冯俊喜,王廉佐.手术治疗68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10(9):118.5 李灿杨,吴征杰,潘志雄.撬拨复位闭合穿针和切开复位钢板固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3,21(2):18-20.6 熊浩,刘伟,林伟文.撬拨和切开复位后植入物内固定治疗Sa

20、nders 型跟骨骨折疗效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26):14920-4925.7 吴勇成.切开复位钛合金钢板内固定法治疗Sanders-型跟骨骨折临床疗效评价J.河北医学,2014,20(5):813-816.8 张艺.比较分析切开复位与撬拔复位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35(13):1919-1920.9 白小平.切开复位与撬拔复位在跟骨骨折中应用的效果对比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7):504-505.<div class="hot_page">公共服务,是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

21、,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提供保障。公共服务以合作为基础,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强调政府的服务性,强调公民的权利。摘要:公共服务标准化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本文首先针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公共服务标准化的模式问题进行了探讨。其次,虽然我国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公共服务标准化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因此,第二部分主要针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公共服务标准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推进标准化的措施。关键词: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标准化;模式;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标

22、准化是指在政府管理、社会治理等领域展开的使得某些标准得以实施的过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公共服务标准化已取得显著成效和丰富经验。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公共服务标准化模式1.1 单项推进模式单项推进模式是指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公共服务标准化的模式推进中只实施其中一项或几项内容,如就业、保险、人才引进等。如北京市发布的北京人才服务标准就在人才引进、人事档案、人事代理、人才素质测评等方面进行了业务规范,此规范为其他地区进行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标准化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提升了我国人才服务的质量。1.2 整体推进模式整体推进模式是指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公共服务标

23、准化推进方面实施全面服务,共同推进的模式。如在公共事业规范化、人力资源标准化、社会保障标准化、信息规范化、行政管理统一化等,这些标准的实施都将有利于整个公共服务标准化的推进,最终促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公共服务的标准化。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公共服务标准化推进中存在的问题2.1 基础理论水平落后虽然我国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标准化推进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在理论研究方面仍比较落后,公开发表的相关论文资料不多,主要内容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对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公共服务标准化现状的描述。这类文章主要针对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公共服务标准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比如标准化内容不健全、

24、标准化理解不到位等,然后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二是关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公共服务标准化模式的探讨,如单向推进模式、整体推进模式等;三是针对标准化推进过程可借鉴的经验及有效的措施;以上相关理论知识为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公共服务标准化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资料,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但很多内容属于规范性研究,缺乏实证研究,在实证研究方面的内容需要更加充实。2.2 地区差异大由于我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低不同,不同地区之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公共服务标准化推行的进程不一。地区差异不同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有些发达省份已经在全省范围内广泛推行,有些欠发达省份只在部分城市之间进行试点,全面统一的标准化推进模式还没有展开;二是虽然都在推行标准化,但不同地区之间标准化的标准不一,规范不同,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三是各个地区间标准化推进的层次不一,有的省份已经在县、镇级之间开展,有的还只是落实在市级层面。2.3 综合水平低因为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公共服务标准化的标准内容规范不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