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小故事_第1页
文明礼仪小故事_第2页
文明礼仪小故事_第3页
文明礼仪小故事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文明礼仪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 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 素质的外在表现。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 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 一种交际 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 惯做法 .。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 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道德也许是一张纸的厚度,也许是一点耐心的等待,也许是一句善良的问候,更也许只 是一个微笑。一言一行总关情,在不经意间,我们传播

2、着热情,尊重,关爱和友谊,这就是 讲文明。这点点滴滴的赞美和欣赏,如甘霖似雨露,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文明礼仪小故事 有一次,我在电视里看到欧洲文明古国德国,在号召全国人民讲文明、讲礼貌,找回日耳曼民族古老的礼仪。 同时,举例讲了一个老奶奶经过马路,路上虽然只有她一个人,但她依 然等红灯变绿灯才走。 老奶奶回答说:“ 我怕楼上的孩子们看到后, 以为红灯是可以通行的。 ” 英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洛克说:“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养成习惯的一种大事。”这点, 我们应向周总理学习,美国总统尼克松曾在他写的领袖们一书对此作过评价。尼 克松说:“周恩来的敏捷机智大大超过我能知道的其他任何一位世界领袖。这是

3、中国独有的 特殊的品德, 是多少世纪以来的历史发展种种中国文明的精华结晶, 他待人很谦虚但很沉着 坚定。”周恩来的文明谈吐、礼貌举止和他所具的令人折服的气质和风度,正是他那高尚的 品德、宽阔的胸襟、超群的智慧、美好高尚心灵的生动体现。看来,文明、礼仪是非常重要的。那么, 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首先, 注意培养自己美好高尚的心灵。从表面上看, 文明礼貌 是外在的, 而实际上外在的形式下蕴含着内在思想和情感。 真正讲文明懂礼貌的人, 是有着 美好心灵的人,美好的语言来自于美好的心灵,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言为心声”、“形为内现”。其次,要在实践中用文明礼貌的道德标准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文明礼貌,

4、重在表现。主要包括四点:谦虚礼让谈吐文明 举止端庄 讲究卫生。我想,你若能做到以上四点,也不愧为“礼仪之邦”的成员了。 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有句话说得好: “一个人的礼 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 ”的确,人们总是根据你的言谈举止评价你。因为,礼貌 是人类和谐相处的金钥匙,只有拥有它 才会有幸福、快乐。孔融让梨孔融( 153208 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 ,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 据史书记载, 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 而且还是一个 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 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

5、次, 爸爸看见了, 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 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 孔融小小年纪就 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 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孔子尊师公元前 521 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 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 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 与宫敬叔同行。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 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 正在书写道德 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

6、冠出迎。孔子见大门 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 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 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 “我 学识浅薄,对古代的 , 礼?制一无所知, 特地向老师请教。 ”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 “老子博 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 ”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 “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 网来逮住它, 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 高飞的鸟儿我可

7、以用良箭把它射 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 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 汉明帝敬师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 。他 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 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 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 明帝就派人专 程慰问, 甚至亲自登门看望, 每次探望老师, 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 以表尊敬。 进门后, 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 默默垂泪, 良久乃去。 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 所以 “诸候、 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 。桓荣去世

8、时,明帝还换了衣服, 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曾子避席“曾子避席”出自孝经 ,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 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 “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 天下之人, 人们就能和睦相处, 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 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 曾子 听了, 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 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 走到席子 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 “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 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 是

9、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 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 很多人 都向他学习。程门立雪杨时( 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 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 。中了进士后, 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程颢( 1032?1085)、程颐( 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 投奔洛阳程颢门下, 拜师求学, 4 年后程颢去世, 又继续拜程颐为师。 这时他年已 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 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

10、( 1053?1123 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 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 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 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 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 为他们讲学。 后来, “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张良拜师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 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 有一 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 碰到一个老人, 穿着粗布短衣, 走到张良 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 “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

11、拾 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 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 ”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 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 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 嘻地走了。 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 对张 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 5 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 ”张 良跪下来说:“是。”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 张良就生气地说: “和老人约会, 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 ”说完就离

12、去了。 到第五天早上, 鸡一叫,张良就赶去, 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 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 “怎 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 ”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 上,等了好久, 那老人也来了, 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 ”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 指着说道: “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 13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 ?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 ”老人说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 (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 书)!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10 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

13、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 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 张良就归附于他, 成为他的部属。 从此张良根据 太公兵法 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 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 13 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 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 ,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张 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列宁让路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 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 那女工一 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

14、: “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 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 ”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 工上楼了,他才下楼。文明行为的大多数是中国大陆的游客。 ”为此, 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学校长语重心长地说: “不文明行为也是国耻。 ”不知大家是否记得,三年前中央电视台报道,国庆节后的天安门广场,随处可见口香糖残迹, 40 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上竟有 60 万块口香糖残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 上,竟有9 块口香糖污迹,密密麻麻的斑痕与天安门广场的神圣和庄严形成了强烈反差。以上的两个事例表明,文明其实是由细节构成的,反思我们的所作所为可见文明离我们 还有一段距离

15、。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例如,在我 们的校园内、 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 尤其是星期六、 日教室里、 校园内食品袋、方便面盒随处可见,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和清洁工打扫, 扔了又何妨; 再例如有的同学在教室走廊上追逐打闹, 走路推推搡搡习以为常; 还有部分同 学相互之间讲脏话、 粗话,随意攀爬树枝,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故意损坏学校的公共财物。我 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 而这恰恰从本质上展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 事实上, 良好的行为习惯, 是保证我们顺利学 习的前提,也是树

16、立健康人格的基础。在学校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学就可能目无纪律, 不讲卫生, 扰乱班级的学习环境。相反, 如果我们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 学习环境就一定 是良好的、 有序的。 现在, 我们正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成长时期,我们在这个时期的所作所 为,将影响到我们自身的素质, 而文明的行为就在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素质。所以,我们首 先应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懂文明、有礼貌的谦谦君子,然后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 单纯掌握知识技能的机器,而要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代表民族未来的我们, 需要学习和继承的东西有很多很多, 然而最基本的问题是: 我们究 竟要怎样去接过人类文明的接力棒。 同学们, 我们每播

17、下一个动作,将收获一个习惯; 播下 一个习惯, 将收获一个品格,让我们把文明礼仪放在心上,时时刻刻与文明交谈, 用它来约 束自己的言行, 千万不要把文明行为习惯看作小事。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 从点 点滴滴的小事做起, 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 请我们每一个人管住我们的口,不 说粗话、不随地吐痰;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不打架斗殴;管住我们的脚,不践踏草 坪。我相信,经过我们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一定会营造出一个文明美好的校园。文明礼仪和谐一起走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 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和礼仪, 你是

18、彻彻底底的失败, 因为你已经失去了 做人的真谛。 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爱人者, 人恒爱之; 敬人者, 人恒敬之。”是啊,待人讲文明,就如同一轮明月普照大地,是文明,让黑暗变得光明,让 世界变得美丽,是文明,让世界充满生机,让生命充满活力! 有许多人不懂什么是文明,那就让我来告诉你。那是一个下雨的下午, 街上冷冷清清, 只有 一排到倒了的自行车格外引人注目。雨,越下越大,天,越来越黑,这时,一位老人走了过 去,颤巍巍地走向那排自行车,就在不远处,有一个女孩,用好奇的眼光看着那位老人,老 人坚定地走向自行车, 步伐也有力起来了, 小女孩的心中涌过一丝暖流, 我知道,

19、那叫感动, 她也知道了什么是文明。那个小女孩就是七岁时的我。在我看来文明有时候只是一个字,如果你请求他人帮助你时,或许多一个“请”字,也 会使双方多一份亲近。 而有时候文明有时一个脚印, 在别人拖干净地之后, 你少踩一个脚印, 你就多拥有一份快乐。有一次,我在电视里看到欧洲文明古国德国,在号召全国人民讲文明、讲礼貌,找回日 耳曼民族古老的礼仪。同时,举例讲了一个老奶奶经过马路, 路上虽然只有她一个人, 但她 依然等红灯变绿灯才走。当记者采访她时,老奶奶平静地回答说:“我怕楼上的孩子们看到 后,以为红灯是可以通行的。”就是一个个细节,展现了文明的重要。 是礼仪之邦,素来讲 究礼貌。孔子以为“不学礼,无以立” ;在现代文明社会,讲文明,懂礼貌,这种美德是应 当得到大力弘扬的,因为它对于: “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具有重要的 意义。美国的希尔顿旅馆是世界上最大的旅馆之一。在他们的职工手册中有一个严格的要求:不 管你多么辛劳,请始终向旅客保持礼貌的微笑。公司总经理希尔顿认为: “旅馆服务员美的 微笑,正像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