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壁庄水库大坝位移监测网设计_第1页
黄壁庄水库大坝位移监测网设计_第2页
黄壁庄水库大坝位移监测网设计_第3页
黄壁庄水库大坝位移监测网设计_第4页
黄壁庄水库大坝位移监测网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黄壁庄水库大坝位移监测网设计    摘要:针对黄壁庄水库大坝长、枢纽建筑物分散的特点,采用GPS布网和视准线测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水平位移监测网的设计。在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立方面,按照不同建筑物对变形监测精度的标,采用全局控制与局部加强的设计方法,开拓了平原、丘陵水库变形监测工作的思路为大坝观测自动化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黄壁庄水库 水平位移 垂直位移 变形监测 1 工程概况 黄壁庄水库大坝位于河北省鹿泉市黄壁庄镇,距石家庄市30km,是滹沱河中下游重要的、控制性的大(I)型水利枢纽工程,

2、总库容12.1亿m3。水库建于1958年,1968年达到现状规模,其任务是以防洪为主,兼顾城市供水、灌溉、发电和养殖。水库枢纽建筑物主要由主坝、副坝、重力坝、正常溢洪道、非常溢洪道、新增非常溢洪道、灵正渠涵管及电站组成。主坝坝顶长1843m,坝顶高程为128.7m,最大坝高30.7m。副坝坝顶长6907.3m,坝顶高程为129(/).2m。最大坝高19.2m。混凝土重力坝位于副坝左侧,共8个坝块,全长136.5m,最大坝高28.0m。 自大坝建成后,变形观测系统一直没有完善,部分建筑物只间断性地进行了垂直位移观测。由于这些数据不连续,经历洪水时,无法正确判定大坝的运行状况,给决策和调

3、度带来盲目性,随着大坝除险加固工程的开展,坝体上已有监测点将全部报废。因此建立完善的大坝变形监测系统,对各建筑物重点部位进行变形监测,准确掌握大坝的运行规律,科学地对水库进行调度非常必要。 2 点位设计 21 变形点布置 211 主坝 在主坝上设有6个变形观测断面,桩号分别为0+300、0+455、0+710、0+855、1+000、1+050,在每个断面上各布设4个变形点,共24个。其中上游坝坡上、坝顶下游坝肩、下游坝坡马道上及坝下路上游侧各一个测点,各测点均为综合标点,即同一测点兼作垂直和水平位移测点。 212

4、 副坝 在副坝上设有10个变形观测断面,桩号分别为A0+520、A1+755、A2+380、A2+826、A3+860、A4+062、A4+129、A4+462、A5+353。在每个断面上各布设3个变形点,共30个即在观测断面上游坝坡125.3m高程(原坝顶)、坝顶下游坝肩、下游坝坡120m高程的马道上各设一个侧点。各测点均为综合标点。 213 正常溢洪道 在正常溢洪道闸墩下少先队则墩顶上设有一排水平位移测点,在公路桥下游侧与立墙之间的墩顶上设有一排垂直位移测点。 214 原非常溢洪道 在原非常溢洪道闸墩上游侧的墩

5、顶上设有一排水平位移测点,由右至左每双号墩上设1个测点,共计5个测点。在闸墩上下游侧的墩顶上各设有一排垂直位移测点,每个墩上一个,共22个。 215 新增非常溢洪道 在新增非常溢洪道闸墩下游侧墩顶上设有一排水平位移测点,在公路桥上游侧的墩顶上设有一排垂直位移测点,每个墩上各1个测点。共12个。 22 工作基点设计 221 水平位移工作基点及校核基点设计 (1)非常溢洪道、新增非常溢洪道。由于二者轴线不共线,因此需布置两条视准线。在视准线两端分别设置峡谷组工作基点。由于大坝本身也属于变形体,为获取测点准确的变形量,拟

6、在溢洪道下游设置两个校        核基点,以便对工作基点进行修正。 (2)正常溢洪道。在正常溢洪道两端设置两个工作基点,作为视准线观测的工作基点。拟在溢洪道下游变形区外布置两个校核基点,以对工作基点进行修正。 (3)主坝。将6个观测断面上的坝顶下游坝肩处的测点纳入GPS水平位移监测主网,作为测点所在断面的工作基点,以此作为基准,采用极坐标法测定断面上其余3个测点的变形量。 (4)副坝。将10个观测断面上的坝顶下游坝肩处的测点纳入GPS水平位移监测主网,作为测点所在断面的工作基点,以

7、此作为基准,采用极坐标法测定断面上其余2个测点的变形量。 222 垂直位移工作基点设计 (1)为方便对建筑物垂直位移监测,达到快速获取监测数据的目的,拟在非常溢洪道以及新增非常溢洪道、正常溢洪道下游分别埋设垂直位移工作基点一座。 (2)副坝部分每1km左右设置垂直位移工作基点一座。 23 基准点设计 基准点是变形观测的基础,必须保证坚固和稳定,因此点位应选在变形区以外,地质条件好,又能够永久保存的地方。为检核基准点的稳定,水平和垂直位移监测的基准点均设置成基准点组。水准基准点组拟选在水库管理处内的马鞍山上,由三点组成扇形或等

8、边三角形。水平位移基准点拟选在马鞍山上一点,副坝右岸马山上一点,另外一点选在大坝北岸牛城村附近,离开变形区的地方。三点应两两通视,以便于用大地测量的方法对基准点检核。   3 水平位移监测网建立 31 方案选定 黄壁庄水库大坝长,建筑物分散,若采用大地测量方法布网,则观测周期长,受外界环境影响大,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采用GPS布网具有不需要点间通视,布网灵活,可全天候作业,观测速度快,工作量小等优点。同时对所构网形的图形强度要求不高,可有效克服气象条件对观测的影响。因此本网拟采用GPS进行水平位移主网观测。 32&

9、#160;观测网形的确定 将基准点、工作基点、校核基点以及副坝监测断面坝顶上的变形点一并纳入主网统一观测。为提高GPS网的精度与可靠性,GPS点间构成尽量多的由GPS独立边组成的异步环,使GPS网有足够的多余观测,平均每点设站2-3次。 33 GPS网观测 采用4台美国Trimble公司生产的精密测地型GPS接收机进行观测,仪器标称精度为5mm+1ppm,配有可抑制多种径效应的扼径圈天线。作业方式采用静态相对定位模式。 34 数据处理 341 基线解算 由于该网要求精度高,基线向量解算时必须考虑对流层的影

10、响,采用y,z3)。 4 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立 41 网形确定 垂直位移监测网由基准点、工作基点组成,本监测网基准点布设在水库管理处院内,由3点组成水准点组。工作基点6座,布设在正常溢洪道、非常溢洪道和主坝2座,副坝部分每隔1km布设一座,共4座。 42 水准观测 主、副坝水准观测采用二等水准规程观测,每公时高差中数的中误差不得大于1mm。正常溢洪道和非常溢洪道以其附近的工作基点作为基准,采用局部精度加强的方法按一等水准精度施测,每公里高差中数的中误差不得大于0.5mm。 5 变形监测方法

11、0;51 水平位移监测 511 主、副坝 (1)零数据观测:在监测主网观测时,已将监测断面坝顶上点纳入直接得到零数据,断面上下游的变形点可利用全站仪极坐标法观测取得。 (2)周期性观测:在主网观测周期内,可采用局部测量方法,即选定需要观测的断面与监测网基准点组成GPS网进行观测。 512 正常溢洪道、非常溢洪道、新增非常溢洪道 (1)零数据观测:在整个监测网观测的同时,利用各建筑物左右两边的工作基点,采用视准线法或小角度法观测各变形点。 (2)周期性观测:由于大坝本身也是变形体,如果监测网不进行复测而仅对建筑物进行周期性观测时,可采用局部GPS测量与视准线相结合的方法。将视准线两工作基点和建筑物下游的两校核基点组成4点GPS网观测,再采用视准线法测定建筑物上变形点的位移。 52 垂直位移监测 (1)零数据观测:依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作业,采用二等水准规程观测。将水准基准点组、各工作基点、主坝和副坝上的变形点全部纳入主网组成二等水准环路。正常溢洪道和非常溢洪道上的测点,利用其附近的工作基点,采用一等水准精度观测。 (2)周期性观测:在主网复测周期内的各期测量,可直接利用垂直位移监测点附近的工作基点进行垂直位移监测。工作基点本身,可能逐年有下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