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2.2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解析版_第1页
同步练:2.2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解析版_第2页
同步练:2.2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解析版_第3页
同步练:2.2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解析版_第4页
同步练:2.2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同步练:2.2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解析版一、选择题1.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上1a按抽F机aEM扎 发声的音叉 氏音丈发岀的声育G爾尺仲出桌边的氏D.抽取玻璃軍内的 激起水花越响,序应球祓弹TT的毬远度变短,掘动时丙 音的音调变高空气*听到罩内 的音乐声减小【答案】D2.在日常生活的物理现象中,有关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 .考场外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分别用相同的力拨动吉他的两根粗细不同的弦可以改变响度D .向人体内的结石发射超声波除去结石,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答案】A【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一

2、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B、 考场外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C、分别用相同的力拨动两根粗细不同的弦可以改变吉他的音调,故D、向人体内的结石发射超声波除去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 故选:A。C错误;D错误。A正确;【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声源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以及声与能量的掌握,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3. 已知声音在铁、水。空气中传播速度为5200米每秒、1500米每秒、340米每秒,人耳能分辨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大于0.1秒。有一段长18米的铁管装满水。将你的耳朵贴在装满水的铁管一端,请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能听到的敲击声的次数是

3、()A . 1次B . 2次【答案】A【解析】解:声音在铁、水、空气中传播t1=0.003s;t2=0.012s;t3=0.053s.由三次时间比较可以看出,相差不到0.1s,所以人耳是分辨不出来的,只能听到混在一起的一次声音.故选A .4. 魔术师表演“会跳舞的火焰”节目时,先在平台上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手持一面小鼓置于蜡烛附近,鼓面面对烛火。当他敲响小鼓,烛火就随着鼓声舞动。这一现象说明()A .魔术师有一种神奇的力量B .鼓面振动发声,声波能传递能量C.听到的鼓声是鼓面振动产生的超声波D .鼓面振动产生了电磁波【答案】B5. 星期天,小林随着爸爸到郊外鱼塘中钓鱼,小林非常兴奋,大声地叫喊。

4、刚要上钩的鱼都被叫声吓跑了,这说明()A .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C.水不能传播声音【答案】D,你能听到的敲击声的次数是(C. 3次D . 4次18m所用的时间分别为:B .声音在任何条件下都能传播D .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第9页,共6页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 )把细线插进杯中打结制成一个土电话,通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2)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解答】解:A、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B、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病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C、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是利

5、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蝙蝠的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故 故选:B。9.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 释错误的是()A 马蹄踏在地面上时,使地面振动而发声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入人耳【答案】C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对这种做法解B .马蹄声可以沿地面传播 D .地面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6. 右图是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的照片, 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A .太空中噪声太大B 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C.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D 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答案】B7. 用大头针在两个塑料杯底部扎了

6、个小洞,话过程合理说法为()A .声音只在固体中传播B. 声音只在空气中传播C. 声音既在空气中传播,也在固体中传播 D 通话过程主要说明声音可以反射【答案】C& 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 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C.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 D 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答案】B【解析】【分析】(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呐”的利用、医用“ B超”等;n贴在地面上听,B .马蹄声可以沿地面传播 D .声音在土地中传播比空气中快10古代士兵为了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常常是睡在地上并把耳朵 以下解释错误的是()A马蹄踏在地面上,使土

7、地振动C.马蹄声在空气中不能传播【答案】C11. 下图中三张图片分别反映了飞机以三种不同速度在空中(不考虑空气的流动)水平飞行时, 产生声波的情况。图中一系列圆表示声波的传播情况,A点表示飞机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飞机飞行速度最大的是图aB. 图中飞机飞行速度最大的是图bC. 如果已知空气中的声速,能直接从b图中得出飞机飞行的速度 D .如果已知空气中的声速,都能直接从各图中得出飞机的飞行速度A*【答案】C12. 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B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C.人耳可以听到超声,不能听到次声D .闻其声而知其人”

8、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音色不同【答案】D【解析】【分析】(1)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振幅有关;(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15C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3)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在 20Hz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为次声,高于 20000Hz的声 波为超声,都是人耳听不到A错误;B错误;C错误;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4) 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解答】解:A、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故B、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0m/s。故C、超声波和次声波,不在人耳的

9、听觉范围之内,都是人耳听不到的,故故D正确。D、不同人说话的特点不同, 故选:D。13.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通过响度分辨不同乐器演奏的声音 B .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笛子振动产生的C.教室内安装噪声检测装置,学生可以免受噪声干扰D .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答案】D【解析】【分析】(1)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 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2)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3) 噪声监测装置可以测量噪声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4 )声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A错误;【解答】解:A、人们能辨别不

10、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B、 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笛子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C、教室内安装噪声检测装置是用来检测噪声等级的,不能减弱噪声,所以学生不能免受噪 声干扰,故C错误;D、发生地震时产生的是次声波,由于声可以传递信息,所以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故D正确。故选:D。比较【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关于声音的知识,属于基本内容,只要对每个选项细心分析, 简单。)D .传播过程中14. 温州市域铁路 S2线正在建设中,北起乐清市虹桥镇,终点瑞安人民路站,为解决噪声 扰民问题,轻轨公司对部分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A .声

11、源处B .人耳处C.空气中【答案】A)启动的。 D .机械能15有一种玩具娃娃,只要你一拍手,它就会哭起来,这是靠( A .电能B .光能C.声能【答案】C产生的,钟声是二、填空题 16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钟声是钟 通过传播到人耳中的。【答案】振动;空气【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 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解答】解: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钟声是由钟振动产生的,钟声通过空气传 到人的耳朵。 故答案为:。产生的,通过 传入人耳.但_不在可听声的范围内.17. 人听到蚊子飞行的

12、“嗡嗡”声,是由蚊子翅膀 人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是因为蝴蝶发出声音的【答案】(1) 振动(2) 空气(3).频率【解析】声音由振动产生,所以人听到蚊子飞行的“嗡嗡”声,是由蚊子翅膀振动产生的; 空气可以传播声音,所以此声音通过空气传入人耳;曰,人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是因为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很低,低于人耳的听觉范围,所以听不到,即蝴蝶发出声音的频率不在可听声的范围内.点睛:注意牢记人耳的听觉范围,即20HZ-2000HZ,高于此频率的为超声波,低于此频率的为次声波,人耳都是听不到的。介质V/ (m?s1)介质V/ (m?s1)水(5 C)1 450冰3 230水(15 C)1 470软橡胶(

13、常温)40 至 50水(20 C)1 480软木500海水(25 C)1 531铁(棒)5 200V。(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只须写出两种)依据是什么?18. 下表是某些介质的声速(2)真空中声速是。冰、铁等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20 C的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0【答案】声速大小可能和介质种类有关 声音在水、海水、 同 声速大小可能和温度有关 声音在5 C、15 C、 m/s控制噪声;吉他声是由19小明正在家里学习。窗外传来吉他声。他关上窗户,这是在 琴弦的生的。【答案】(1).传播中.(2).振动【解析】根据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和声音的产生分析解答问题。小明正在家里学

14、习。窗外传来吉他声。他关上窗户,这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声音由振动产生,所以吉他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点睛:牢记防治噪声的三个途径。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阻挡、反射或吸收、在人 耳处减弱。20.夏天暴雨前,往往会电闪雷鸣.雷声是由于云团之间放电引起空气剧烈产生的,这些声音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如果在看到闪电后 3s才听到雷声,已知当时气温为15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而光的传播速度接近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那么闪电处距人约 m.(不计光的传播时间)【答案】振动;波;1020【解析】【分析】(1)声音是由于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2)由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传

15、播时间,利用s=vt可计算出闪电处距人的距离.【解答】解:(1 )不同的云团放电时就会引起空气的剧烈振动而发出雷声;声音是以波的 形式向四外传播的;(2)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X 108m/s;闪电处距人的距离是:s=vt=340m/s X 3s=1020m ; 故答案为:振动;波;102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距离的计算,都属于基础知识.处减弱噪声,搭建围档,21. 地铁施工时,工人在机器的转动部位加润滑油,这是在这是在过程中减弱噪声.【答案】声源;传播【解析】【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 弱.【解答】解:在机器的转动部位加润滑

16、油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搭建围档,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答案为:声源;传播.【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防治噪声途径的理解与运用,能结合实际进行辨别是解答的关键.三、实验探究题22. 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 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是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 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 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 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 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 请回答:(1) 聂

17、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 (2 )从实验和可得出的结论是 (3) “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答案】(1)避免实验的偶然性(2) 蜜蜂发声不是由双翅振动产生的(3) 蜜蜂是靠小黑点振动发声的23. 如图是课本上演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产生的,其中小球起到(1) 甲图中,敲一下音叉,小球被弹开,说明了声音是由于的作用是(2) 乙图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说明了声音可以在传播,也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答案】(1)物体的振动、将振动放大(2)空气、能量24.观察下表几种物质中的声速(米/秒):空气(15C)340海水(25 C)1 531空气(2

18、5C)346铜(棒)3 750软木500大理石3 810煤油1 324铝(棒)5 000蒸馏水1 497铁(棒)5 200分析上表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哪些?(1);(2) ;(3) o【答案】(1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慢,在固体中传播最快(2)在空气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3 )在不同的固体中声音传播速度不相等(合理即可)四、解答题25.在课外探究 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过程中,小丽等同学运用肥皂膜代替人耳的鼓膜进行 了如图的实验:当喇叭发声时,从观察到肥皂膜的变化可以联想到人耳听到的声音首先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 起鼓膜的_iin 于【答案】振动【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解答】解:喇叭发声时,上面的肥皂膜随着振动, 联想到人耳听到的声音首先是外界传来 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经过听小骨、耳蜗,最后由听觉神经传给大脑,人才会听到声音. 故答案为:振动.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