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财管公式汇总_第1页
中级财管公式汇总_第2页
中级财管公式汇总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4年中级财管全书公式总结第二章财管基础复利现值和终值复利终值复利终值公式:F= PX ( 1 + i) n其中,(1 + i)称为复利终值系数,用付号(F/P, i, n)表示复利现值复利现值公式:P= FX 1/ (1 + i) n其中1/ (1 + i) n称为复利现值系数,用符号(P/F, i, n)表示结论(1) 复利终值和复利现值互为逆运算;(2) 复利终值系数(1 + i) n和复利现值系数1/ (1 + i) n互为倒数。、年金有关的公式:项目公式系数符号系数名称普通年金终值F A(11)01i(1 八(F/A, i, n) i普通年金终值系数年偿债基金A Fi n(1 i

2、)n 1“為 “ (A/F, i, n)(1 i) 1偿债基金系数普通年金现值1 (1 i) nPAi1(1i) n-( P / A , i , n ),i普通年金现值系数年资本回收额A Pi1 (1 i) nin (A/P, i, n)1(1 i) n资本回收系数预付年金与普通年金的联系预付年金现值-(1+i) x普通年金的现值 预付年金终值-(1+i) X普通年金的终值 预付年金现值系数-普通年金的现值系数 X (1+i) 即:普通年金现值系数表期数减1 ,系数加1预付年金终值系数-普通年金终值系数 X (1+i) 即:普通年金终值系数表期数加1 ,系数减11.预付年金终值具体有两种方法:

3、方法一:预付年金终值=普通年金终值X ( 1 + i )。方法二:F= A ( F/A, i, n + 1) 1现值一一两种方法方法一:P= A ( P/A, i, n 1)+ 1方法二:预付年金现值=普通年金现值X (1 + i)2.递延年金现值:【方法1】两次折现计算公式如下:P= A ( P/A, i, n) X ( P/F, i, m )【方法2】P=a ( P/A, i, m + n) A ( P/A , i, m)= A ( P/A , i, m + n) ( P/A , i, m) 式中,m为递延期,n为连续收支期数,即年金期。【方法3】先求终值再折现Pa = AX (F/A,

4、i, n) X ( P/F, i, m+n )终值:递延年金的终值计算与普通年金的终值计算一样,计算公式如下:Fa= A (F/A , i, n)注意式中“ n”表示的是A的个数,与递延期无关。3.永续年金利率可以通过公式i=A/P现值 P=A/i永续年金无终值4普通年金现值=A* ( P/A,i,n) 终值=A* ( F/A,i,n )5. 年偿债基金的计算 偿债基金和普通年金终值互为逆运算; 偿债基金系数和年金终值系数是互为倒数的关系。6. 年资本回收额的计算年资本回收额是指在约定年限等额回收初始投入资本或清偿所债务的金额。年资本回收额的计算实 际上是已知普通年金现值P,求年金A。计算公式

5、如下:_'式中,:称为资本回收系数,记作(A/P,i,n)。【提示】(1)年资本回收额与普通年金现值互为逆运算;(2)资本回收系数与普通年金现值系数互为倒数。 【总结】系数之间的关系1. 互为倒数关系复利终值系数X复利现值系数=1 年金终值系数X偿债基金系数=1 年金现值系数X资本回收系数=12. 预付年金系数与年金系数终值系数(1) 期数加1,系数减1(2) 预付年金终值系数 普通年金终值系数X (1+i )现值系数(1) 期数减1,系数加1(2) 预付年金现值系数普通年金现值系数X (1+i )三利率1、插值法(以求利率|0为例,B0为对应系数)(Io-|1)/(|2-| 1)=(

6、Bo-B 1)/(B2-B1)则有 Io= I1 +(Bo-B 1)/(B2-B 1)* (I2-I 1)2、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实际利率i: 1年计息1次时的“年利息/本金” 名义利率r: 1年计息多次的“年利息/本金” 一年多次计息时的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i=(1+r/m) m-1 通货膨胀下时的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1+名义利率=(1+实际利率)* (1+通货膨胀率)_ 丄 +#nz = F通蜃膨胀率_四风险与收益的计算公式1. 资产收益的含义与计算单期资产的收益率=资产价值(价格)的增值/期初资产价值(价格)=利息(股息)收益+资本利得 /期初资产价值(价格)=利息(股息)收益率+资本利得收益

7、率2. 预期收益率预期收益率£(Pix氏 i)E ( R)=式中,E (R)为预期收益率;P表示情况i可能出现的概率;R表示情况i出现时的收益率。3. 必要收益率必要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纯粹利率+通货膨胀补贴4. 风险的衡量方差1=1方差和标准离差作为绝对数,只适用于期望值相同的决 策万案风险程度的比较。标准差匸危凶wy PiV 1=1标准离差率E对于期望值不冋的决策方案,评价和比较其各自的风险 程度只能借助于标准离差率这一相对数值5.资产组合的风险与收益1)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E (Rp)Wi E(R) 2)投资组合的风险组合方差组合标准差2 2 2 2W

8、 1W2 2212 1 22 2 2 2W1W2221,2126. B系数1)单项资产的B系数i , m imi2i , mmmCOVR, Rm)i2m2 )证券资产组合的系统风险系数B严E(郦昨Q7.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R = Rf+ pX (Rm Rf)R:某资产的必要收益率;B :该资产的系统风险系数;Rf:无风险收益率,通常以短期国债的利率来近似替代;Rm:市场组合的平均收益率Rm R :市场风险溢酬BX ( Rm Rf):某项资产的风险收益率四、总成本模型x业务量)总成本=固定成本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变动成本1).高低点法b=最高点业务量成本最高点业务量最低点业务量

9、成本=y-最低点业务量xa=最高点业务量成本 或:=最低点业务量成本 2).回归分析法-b x最高点业务量-b x最低点业务量a=2x y x xyn x2( x)2b=x y n xy(x)2 n Z第三章预算管理一 现金预算可供使用现金=期初现金余额+现金收入可供使用现金现金支出=现金余缺现金余缺+现金筹措-现金运用=期末现金余额二生产预算预计期末产成品存货=下季度销售量*a%预计生产量=预计销售量+预计期末存货-预计期初存货三. 直接材料预算1某种直接材料预计生产需要量 =某产品耗用该材料的消耗定额x该产品预计产量2某种直接材料预计采购量 =某种直接材料预计生产需要量 +该材料预计的期末

10、库存量 -该材料预计的期初 库存量3购买材料支付的现金=本期含税采购金额x本期付现率 +前期含税采购金额x本期付现率4预计期末直接材料库存量=下期生产需要量*a%4期末应付账款余额=期初应付账款余额+本期预计含税采购金额-本期全部采购现金支出(包括支付前期 的采购支出)四. 直接人工预算1某种产品直接人工总工时=单位产品定额工时x该产品预计生产量2某种产品直接人工总成本=单位工时工资率x该种产品直接人工总工时五. 制造费用预算1变动制造费用预算=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x业务量预算总数2制造费用预计现金支出=制造费用预算总额一折旧费用六. 单位生产成本预算1 单位产品预计生产成本=单位产品预计直接材

11、料成本+单位产品预计直接人工成本+单位产品预计制 造费用2 期末结存产品成本=期初结存产品成本+本期生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七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销售及管理费用预计现金支出=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总额一折旧及摊销费用第四章筹资管理(上)融资租赁租金的计算:(按等额年金法,出租人的角度考虑) 1、残值归出租人:租金在每期期末支付时(2)租金在每期期初支付2、残值归承租人::每期租金设备原价-残值*(p/F,i,n:每'金(P/A,i,n)时:每期租金设备原价-残值*( P/F,i,n)租金在每期期末支付时:每期租金设备原价(P/A,i, n)(2)租金在每期期初支付时:每期租金设备原价(P/A,

12、i, n)*(1 i)(P/A,i, n)*(1 i)第五章 筹资管理(下)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转换比率的计算转换比率债券面值转换价格因素分析法的计算1 土预测期资金资金需要量=(基期资金平均占用额不合理资金占用额)x(1土预测期销售增减率)x周转速度变动率)【提示】如果预测期销售增加,则用(1 +预测期销售增加率);反之用“减”。如果预测期资金周转速度加快,则应用(1-预测期资金周转速度加速率);反之用“加”。三销售百分比法外部融资需求量=增加的资产-增加的敏感负债-增加的留存收益增加的资金需求量r增加的资产=增量收入*基期敏感资产占基期销售额的百分比+非敏感资产的调整数或=基期敏感资产*预计销

13、售收入增长率+非敏感资产的调整数增加的负债=增量收入*基期敏感负债占基期销售额的百分比或=基期敏感负债*预计销售收入增长率.增加的留存收益=预计销售收入(总收入)*销售净利率*利润留存率预计净利润t利润留存率=1-股利支付率税后利润应发股利四资金习性预测法税后利润1、高低点法:b=(最高收入期的资金占用量 -最低收入期的资金占用量)/ (最高销售收入-最低销售收入)a=最高(低)收入期的资金占用量 -b*最高(低)销售收入即:b一 a2、回归直线法:y高y低x高-x低 y高-bx高或y低-bx低注:科目分项汇总的情况Y=a+bX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得2y=na+b2方程两边同时乘以x,得 3&l

14、t;y= 乂a+b吝解联立方程即可一 5>3工> -5>£乂出0 3”乞埒-(另叫)h =和三兀兀工”五、资本成本计算总公式:一般模式:贴现模式:由:筹资净额现值 =未来资本清偿额现金流量现值得:资本成本率=所采用的贴现率1、银行借款资本成本一般模式:注:年金(利息)要* (1-T)0”求解折现率折现模式:根据“现金流入现值-现金流出现值=2 公司债券资本成本一般模式:注:筹资总额为发 行价,不是面值折现模式:根据“现金流入现值-现金流出现值=0”求解折现率3. 融资租赁资本成本融资租赁资本成本的计算(不考虑所得税)(1) 残值归出租人:设备价值=年租金x年金现值系

15、数+残值现值(2) 残值归承租人:设备价值=年租金X年金现值系数4. 普通股资本成本股利增长模型法:(假设:某股票本期支付股利为 Do,未来各期股利按g速度增长,股票目前市场价格为 Po,则普通股资本成本为:)【提示】普通股资本成本计算采用的是折现模式。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Ks = Rf+ B ( Rm Rf)5. 留存收益资本成本(无筹资费用) 股利增长模型法:Ks r g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Ks = Rf+ B (Rm Rf)6平均资本成本个别资本成本率个别资本 全部资本(Kj为第j种个别资本率;Wj为第j种个别资本在全部资本中的比重)六、杠杆效应1、经营杠杆系数当给的是净利润时(倒推)

16、(1) DOL的定义公式:经营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产销变动率DOLMoM oF 0MoEBIT。EBIT。F°EBIToF0EBIT。净利润1 TEBT (税前利润)EBT+I=EBITEBIT+F=MDFLEBITo I 0EBITo1 0EBITo Io(2)简化公式:2财务杠杆系数(1)定义公式:(2)简化公式: 3.总杠杆系数DFLEBIT。10(利润总额)DTL= DOLX DFL(1 )定义公式:【提示】总杠杆系数与经营杠杆系数和财务杠杆系数的关系:(2)简化公式 七资本结构优化1每股收益分析法(每股收益无差别点)(EBIT IJ*(1 T) DP,(EBIT I

17、J*(1 T) DP2N,N2决策原则:若预计的EBIT无差别点的EBIT:选择财务杠杆效应较大的筹资方案若预计的EBIT=无差别点的EBIT:均可若预计的EBIT无差别点的EBIT:选择财务杠杆效应较小的筹资方案 快速解答公式:大股数*大利息-小股数*小利息EBIT大股数-小股数【提示】若要求计算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销售水平:利用EBIT=( P-V ) Q-F,倒求Q即可。2. 公司价值分析法公司市场总价值(V)=权益资本的市场价值(S) +债务资金的市场价值(B)面值Ks= Rf+ B (Rm Rf)(2)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计算(Kb为税前债务资本成本, Ks为股权资本成本)第六章投资管理

18、一.项目现金流量(一)投资期(-原始投资额)在长期资产上的投资1垫支的营运资金=增加的流动资产-增加的经营性流动负债(二)=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 营业期现金净流量 NCF =税后营业利润+非付现成本1=收入x(i-所得税税率)-付现成本x( 1-所得税税率)+非付现成本x所得税税率(三)终结期固定资产变价净收入:固定资产出售/报废时的出售价款/残值收入-清理费用后的净额。1垫支营运资金的收回:项目开始垫支的营运资金在项目结束时得到回收。二净现值(NPV)=未来现金净流量现值原始投资额现值三年金净流量(ANCF )=现金净流量总现值/年金现值系数=现金净流量总终值/年金终值系数=净现值/年

19、金现值系数四现值指数(PVI)=未来现金净流量现值/原始投资现值五含报酬率(IRR)1未来每年现金净流量相等时(年金法)(净现值为0的贴现率)未来每年现金净流量 x年金现值系数-原始投资额现值=0 t插法2未来每年现金净流量不相等时: 如果投资方案的每年现金流量不相等,各年现金流量的分布就不是年金形式,不能采用直接查年金现值系 数表的方法来计算含报酬率,而需采用逐次测试法。六回收期(PP)(一)静态回收期未来每年现金净流量相等时:静态回收期=原始投资额/每年现金净流量未来每年现金净流量不相等时的计算方法:(设M为收回原始投资的前一年)回收期第M年的尚未回收额第(M 1)年的现金净流量(二)动态

20、回收期未来每年现金净流量相等时:在这种年金形式下,假定经历几年所取得的未来现金净流量的年金现值系数为(P/A, i, n),则:门_原始投资额现值(191每年现金净流量计算出年金现值系数后,通过查年金现值系数表,利用插值法,即可推算出回收期n。未来每年现金净流量不相等时:回收期第M年的尚未回收额的现值 第(M 1)年的现金净流量的现 值七固定资产更新决策一一营业现金净流量计算的三种方法。1直接法:营业现金净流量 =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2间接法:营业现金净流量 =税后营业利润+非付现成本3分算法营业脸 入£所制村现了 所辭钿现 所關净流量_収人 -税率j-卿税率丁成奉咒孵4.寿命期不

21、同的设备重置决策国(各项目现金净流出现值)年倾八. 债券价值的计算1、债券价值=未来利息的现值+归还本金的现值=PV = lx(P/A , i, n)+ M x(P/F, i, n)2、债券的含报酬率 逐次测试法: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现金流出的现值t求i。 简便算法:(P:债券的当前购买价格,B:债券面值,N :持有期)艮二X 100%(£+尸)竝九. 股票投资1、股票价值=未来各年股利的现值之和优先股价值=股利/折现率2、估价模型 Di D0 CH-g)Vs =1)固定增长模式;"Rs= Rf+ B (Rm Rf)2)零增长模式3)阶段性增长模式许多公司的股利在某一期间有

22、一个超常的增长率,这段期间的增长率 g可能大于Rs,而后阶段公司的股利固定不变或正常增长。对于阶段性增长的股票,需要分段计算,才能确定股票的价值。3、股票投资的收益率模式计算公式零增长股票部收益率R=D/P 0固定增长股票部收益率R-Di/ Po+g-股利收益率+股利增长率po=D i/R-g阶段性增长股票部收益率利用逐步测试法,结合插法来求净现值为0的贴现率。第七章营运资金管理.营运资金的计算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现金管理的有关公式)成本模型:最佳现金持有量-min(机会成本+管理成本+短缺成本)存货模型:(机会成本-证券变现的交易成本时,现金管理的相关总成本最小)1机会成本:C机会

23、成本=平均现金持有量X有价证券利息率=- K2交易成本:t交易成本=交易次数X每次交易成本=- F3.最佳现金持有量:C K4.最小相关总成本TC 2 T F KCt*令 K = F得出2CC TV将C*代入 K + F得出12 C(三)随机模型(米勒 一奥尔模型)回归线式中:b 证券转换为现金或现金转换为证券的成本;(交易成本)S企业每日现金流变动的标准差; i以日为基础计算的现金机会成本。【注】R的影响因素:同向:L, b,3 ;反向:i 最高控制线的确定 H= 3R 2LH R= 2 ( R L)三、现金收支日常管理现金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经营周期-应付账

24、款周转期四、应收账款的相关公式(一)应收账款成本:应收账款成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坏账成本1、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销售收入 |1 =单位变动成本销量| = 单价销量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日销售额X平均收现期X变动成本率 X资本成本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2应收账款的坏账成本应收账款的坏账成本=赊销额 X预计坏账损失率(二)应收账款的信用政策【信用条件决策】税前愦益的增加用的加 信本收账蔑用的増抑折扣威本的增加増加的边际贡献应收胀載机会成蕊壻加存货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应付账隸抚减的应计利息增加的税前损益0,可行。(

25、三) 应收账款的监控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平均日销售额计算步骤:总额分析法差量分析法1计算各个方案的收益1计算增加的收益收益=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增加的收益=增加的销售收入一增加的变动成本=边际贝献=增加的边际贡献=销售量X单位边际贡献=增加的销售量X单位边际贡献=销售额X( 1变动成本率)=增加的销售额X( 1 变动成本率)2计算各个方案实施信用政策的成本:2计算实施新信用政策后成本费用的增加:第一:计算占用的资金应计利息第一:计算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1)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应计利息=日销售额X平均(1)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收现期X变动成本率X资本成本应收账款应计利息=日

26、销售额X平均收现期X变动(2)存货占用资金应计利息=存货平均库存量.X成本率X资本成本单位购置成本X资本成本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新信用政策=销售成本/存货周转率X资本成本占有资金的应计利息一原信用政策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3)应付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减少=应付账(2)存货占用资金应计利息增加款平均余额X资本成本存货占用资金应计利息增加=存货增加量X单位变动第二:计算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的增加成本X资本成本收账费用一般会直接给出;(3)应付账款增加导致的应计利息减少坏账损失一般可以根据坏账损失率计算;=应付账款平均余额增加 X 资本成本第三:计算现金折扣的增加 (若提供现金折扣时)第二

27、:计算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的增加折扣成本=赊销额 X折扣率X享受折扣的客户收账费用一般会直接给出,只需计算增加额即可;比率坏账损失一般可以根据坏账损失率计算,然后计算增加额。第三:计算现金折扣的增加(若提供现金折扣时)现金折扣成本增加=新的销售水平 X享受现金折扣的 顾客比例X新的现金折扣率一旧的销售水平 X享受现金 折扣的顾客比例 X旧的现金折扣率3计算各个方案税前损益=收益-成本费用3计算改变信用政策增加的税前损益 =增加的收益一增加的成本费用【决策原则】选择税前损益最大的方案为优。【决策原则】如果改变信用期增加的税前损益大于0,则可以改变。【提示】信用政策决策中,依据的是税前损益增加,因此

28、,这种方法不考虑所得税。平均逾期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平均信用期天数 五存货管理的相关公式1、成本相关的公式变动订货成本=年订货次数X每次订货成本=(D/Q ) X K变动储存成本=年平均库存X单位储存成本=(Q/2 ) X Kc2.最优存货量的确定(1)经济订货批量基本模型 经济订货量(Q*)基本公式令K =Q KC得出Q一_2D:年需要量;Q:每次订货数量;Kc:单位存货的储存成本(存货年储存费率)存货的相关总成本:=变动订货成本+变动储存成本TC(Q)DQ-K +Q KcQ2最小相关总成本最佳订货次数N*DEOQ最佳订货周期t*360N *(2)经济订货基本模型的扩展I、再订货点=平均

29、交货时间X平均每日需要量n、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模型R=L X d设每批订货数为 Q,每日送货量为 P,每日耗用量为d经济订货量:EOQ2KD2KD P,Kc P d§ m则该批货全部送达所需日数即送货期为:送货期=Q/ P假设每日耗用量为 d,则送货期内的全部耗用量为:送货期耗用量=Q/PXd由于零件边送边用,所以每批送完时,则送货期内平均库存量为:送货朗内平均库存1 p2 P3od空动祐&圧&卒=丄_ cE2P-L2_ KQ当变动储存成本和变动订货成本相等时,相关总成本最小,此时的订货量即为经济订货量。 存货的相关总成本=订货变动成本+储存变动成本TC(Q)./KD

30、Kc (1 ;)最佳订货次数N*DEOQ最佳订货周期【公式掌握技巧】(3)保险储备t*Kc360N*Kc (1 P) 包括保险储备的再订货点:R=预计交货期的需求+保险储备=平均交货时间x平均日需求量+保险储备 保险储备基本公式最佳的保险储备=mi n(缺货损失+保险储备的储存成本)=min(每年订货次数x缺货数量x缺货概率x单位缺货损失+保险储备量x单位存货的年存储成本) 保险储备确定的方法(逐步测试法) :以保险储备=0为起点,以各种可能的需求量之差为间隔,直至不存在缺货为止。第一步:计算不同保险储备量下的总成本:总成本=缺货损失+保险储备的储存成本=每年订货次数x缺货数量x缺货概率x单位

31、缺货损失+保险储备量x单位存货的年存储成本 第二步:比较总成本,选择总成本最低的保险储备量就是最佳保险储备量。六短期借款实际利率的计算通用公式:实际利率“4利J” 100%实际可用借款额七商业信用1、基本公式:放弃现金折扣的信用成本(机会成本)2、多个折扣方案的现金折扣信用决策T选择净收益最大的第一步:计算每个方案的折扣率(如题目未有)折扣率原价-折扣价原价100%第二步:计算每个方案的放弃折扣的信用成本率:第三步:计算每个方案的净收益:年利率折扣期)净收益购入货款现金折扣率 购入货款(1现金折扣率)年利率(信用期360第四步:比较放弃折扣的信用成本率与短期银行利率: 放弃折扣的信用成本率短期

32、银行利率t放弃折扣 放弃折扣的信用成本率v短期银行利率t不放弃折扣第八章成本管理量本利分析的基本原理1.量本利分析的基本关系式 息税前利润=销售收入一总成本=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销售量X单价-销售量X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销售量X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2.边际贡献筆位边际贡献=单倚一单位变动成本=也际贡献总额一销住收入一变动威本边际贡献率=边际侖献总鋼销售耳攵入变动成本率士单位变动成本Wr变动成#总額销售收入卜关系?边际贡献率+变动成本率=i息税前利润=销售量X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边际贡献总额一固定成本=销售收入X边际贡献率一固定成本、单一产品量本利分析保本

33、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保本销售额保本销售量单价、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贝献率三.安全边际分析1.保本点与安全边际保本点(盈亏临界点)安全边际实物量/口*側件日c固疋成本F保本销售量Q00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P V安全边际量-实际或预计销售量-保本销售量-Q-Qo金额保本销售额So 保本销售量单价一固定成本 单位边际贡献率安全边际额-头际或预计销售额-保本销售额-安全边际量X单价-S-S 0- ( Q-Q o) X P相对数保本作业率亚'So_QS安全边际率 安王边际量实际或预计销售量实际边际额Q Qo S So实际或预计销售额QS2.保本作业率与安全边际率的关系保

34、本销售量+安全边际量=正常销售量(上述公式两端同时除以正常销售额,便得到:)保本作业率+安全边际率=1【扩展】息税前利润=安全边际量 X单位边际贡献 =安全边际额X边际贡献率销售息税前利润率=安全边际率 X边际贡献率四、多种产品量本利分析 1.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某种产品销售额-某种产品变动成本)各种产品销售额综合保本销售额=E (各产品边际贡献率 固定成本总额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x各产品占总销售比重)某产品保本额=综合保本额X该产品的销售比重某产品保本点销售量该产品保本点销售额该产品的单价2.联合单位法第一步:计算各种产品销量比(作为联合单位)第二步:联合单价=一个联合单位的全部收入

35、(比重 X各自的单价)X各自的变动成本)联合单位变动成本=个联合单位的全部变动成本(比重第三步:联合保本量固定成本总额联合单价联合单位变动成本第四步:某产品保本点 =联合保本量X个联合单位中包含的该产品的数量 某产品保本量=联合保本量 X该产品的销售比重3. 分算法(按照各种产品的边际贡献比重分配固定成本)第一步:计算各产品边际贡献第二步:固定成本分配率固定成本总额各产品边际贡献合计第三步:某产品应分配的固定成本数额 =分配率X该产品的边际贡献第四步:某产品的保本 销量该产品应分配的固定成本数额单价单位变动成本4顺序法第一步:计算各产品边际贡献率t排序第二步:按顺序(乐观/悲观)计算各产品边际

36、贡献,看是否足够弥补固定成本总额,如果足够,则第三步,不够,则需再计算下个产品的边际贡献。第三步:该产品的保本销量该产品应分配的固定成本数额单价单位变动成本税后利润1所得税率五目标利润分析目标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X销售量-固定成本目标利润销售量固定成本 目标利润单位边际贡献目标利润销售额固定成本目标利润边际贡献率目标利润销售量单价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固定成本+税后目标利阀亠知勻1-所得税税率心-实现目标润的销售额固龙成津十税后目标11阔和白1-所得税税率"j实现目标利润的措施:已知目标 利润倒求单价、销售量、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t无需另背公式。五利润敏感性分析敏感系数利润变

37、动百分比 因素变动百分比每次只变动一个变量,其他不变。比较时应用绝对值,正负只表示该因素与利润的正反变动关系。六、标准成本的制定成本项目用量价格直接材料单位产品材料用量原材料单价直接人工单位产品工时用量小时工资率制造费用单位产品工时用量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刀(用量标准X价格标准)七、成本差异的计算及分析成本总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成本-实际产量下标准成本1、变动成本差异分析变动成本差异计算通用公式-用量差异=(实际用量一实际产量下的标准用量)X标准价格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X实际用量价格实际标准标准实际用量价格差异数

38、量差异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X实际用量数量差异-(实际用量一实际产量下标准用量)X标准价格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效率差异-(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X实际工时(实际工时一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X标准工资率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一效率差异-(实际分配率-标准分配率)X实际工时J(实际工时一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X标准分配率2、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分析首先要明确两个指标:实际分配聿=标碓分酉己率=S定制迄费用实际数 实寿TE寸固定制造特用極茸数 预拿产童百勺硏住丄忖寸总公式:固定制造费用总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一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1)两差异分析法(将固定制造费用总差异分为耗费差异

39、和能量差异) 耗费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一预算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彳=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X标准分配率 能量差异=预算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一实际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X标准分配率(2)三差异分析法(将两差异分析法中的能量差异再分为产量差异和效率差异) 耗费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一预算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X标准分配率 产量差异=预算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X标准分配率=(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X标准分配率 效率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

40、X标准分配率八、作业成本与责任成本1.实际作业成本分配率当期实际发生的作业成 本当期实际作业产出2预算作业成本分配率3计算作业成本和产品成本第一步:计算作业成本预计作业成本 预计作业产出分配率待分配的作业成本 分 率 作业动因合计数第二步:计算各产品应分配的作业成本某产品耗用的作业成本=刀(该产品耗用的作业动因量 X成本分配率) 第三步:计算各产品的总成本某产品当期发生成本=当期投入该产品的直接成本+当期耗用的各项作业成本直接成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 九、责任成本管理公式1成本中心考核指标:预算成本节约额=实际产量预算责任成本-实际责任成本=实际产量X预算单位成本-实际责任成本预算成本

41、节约率预算成本节约额实际产量预算责任成本100%2利润中心考核指标:边际贡献=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对业绩评价没有太大作用。*衡量部门经理业绩。可控边际贡献=边际贡献-该中心负责人可控固定成本部门边际贡献=可控边际贡献-该中心负责人不可控固定成本衡量部门业绩。3投资中心考核指标:投资报酬率营业利润平均营业资产息税前利润期初营业资产期末营业资产剩余收益=营业利润-(平均营业资产X最低投资报酬率)=平均营业资产X (投资报酬率-最低投资报酬率)第九章收入与分配管理一 趋势预测分析法1)算术平均法公式式中:Y预测值;Xi 第i期的实际销售量;n期数。2)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式中:Y预测值;Wi第i

42、期的权数(0< v WW Wi+i v 1,且刀 Wi= 1) Xi第i期的实际销售量;n期数。【权数的确定】 按照“近大远小”原则确定。3)移动平均法计 即最近m期实际数据的简单算术平均。算修正移动平均法的计算公式为:公式=2Yn+1-Y n=本期移动预测值+ (本期移动预测值-上期移动预测值) 4)指数平滑法Yn+1= a Xn+( 1 a) Yn近大远小:预测期短,a大,波动大,a 大 预测期长,上一小,波动小,a一小.式中:Yn+1未来第n+ 1期的预测值;Yn 第n期预测值,即预测前期的预测值;Xn第n期的实际销售量,即预测前期的实际销售量; a 平滑指数;n期数。般地,平滑指

43、数的取值通常在0.30.7之间。因果预测分析法(回归直线法)预测公式:Y= a+bxI助记::两边x刀 t刀Y = na+ b刀Xn xy:两边x刀XXY = a刀X + b刀X2 -联立解方程。.三销售定价公式A、记忆通用公式:基本原理:单位价格-单位成本-单位税金=单位利润单位价格-单位成本-单位价格 X适用税率=单位利润通用公式:单位价格 X ( 1适用税率)=单位成本+单位利润(注:适用税率为价税,如消费税、营业税,不含增值税)B、具体定价方法:I、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方法种类基本公式记忆:利用通用公式倒挤全部成 本费用 加成定 价法成本利润率定价单位产品价格单位成本(1成本利润率)1适

44、用税率利用通用公式:单位产品价格X( 1适用税率)-单位成本+单位利润:单位利润i成本利润率单'利润;单位成本;单位成本X ( 1+成本利润率)销售利润率定价单位产品价格单位成本1销售利润率适用税率利用通用公式:单位产品价格X( 1适用税率)-单位成本+单位利润j单位利润;销售利润率单位利润丨*单位价格!-单位成本+单位价格X销售利润率保本点 定价法计算公式单位产品价格单位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1适用税率单位完全成本1适用税率利用通用公式:单位产品价格X( 1适用税率) -单位成本+单位利润|保本T单位利润=0=单位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目标利 润定价 法计算公式单位产品价格单位目标利润

45、单位变动成本1适用税率利用通用公式:单位产品价格X( 1适用税率) -单位成本+单位利润单位利润 已知的目标利利润-单位成本+单位目标利润变动成 本定价 法含义是指企业在生产能力有剩余的情况下增 加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这些增加的产 品可以不负担企业的固定成本,只负担 变动成本,在确定价格时产品成本仅以 变动成本计算。T固定成本与定价无关,定价只需考虑 补偿变动成本,利润是按变动成本确定 的。.利用通用公式: 单位产品价格X( 1适用税率)-单位变动成本+单位利润-单位变动成本+单位变动成本X成本计算公式单位产品价格单位变动成本(1成本利润率)利润率单位成本X ( 1+成本利润率)1适用税率n、

46、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的定价方法种类说明含义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的需求量随其价格的升降而变动的程度,就是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价格定价法弹性系数计算公式式中:E某种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P价格变动量; Q需求变动量:P 0基期单位产品价格;Qo基期需求量。【提示】一般情况下,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因 此,弹性系数一般为负数!助记:1 B;预测期pq(1/e卩 基期PoQo(1/E)价格确定的计算公式式中:P 0基期单位产品价格; Qo基期销售数量;E需求价格弹性系数;P单位产品价格;Q预计销售数量【提示】这种方法确定的价格,是使产品能够销售出去 的价格。如果高出该

47、价格,产品就不能完全销售出去。边际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带来的差异。边际收入、边际成本、边产品边际收入、边际成本和边际利润:指销售量每增加边际分析定价法际利润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形成的收入、成本和利润的差额。决策原则利润=收入成本边际利润=边际收入一边际成本= 0 边际收入=边际成本 / 此时利润最大,此时的价格为最优价格。第十章财务分析与评价一 财务分析的方法1比较分析法重要财务指标的比较:定基动态比率分析期数额固定基期数额100%环比动态比率分析期数额前期数额100%反映长期趋势反映短期趋势2比率分析法构成比率某个组成部分数值 总体数值100%效率比率所得所费100%相关比率某一指标另一相关指

48、标3因素分析法I、连环替代法:设 F= AXB«基期(或计划)Fo= Ao XBo XCo介实际F1 = A1 XB1 XC1替换A因素:A1 XBo XCo替换B因素:A1XB1XC0替换C因素:A1XB1XC1一t A因素变动对F指标的影响;I注意:1 a、会写因素之间的关系式;(关联性)I b、严格按照提问的顺序替代因素;(顺序性)I c、每一次替代均以上一次替代的结果为基础(连环性):d、从基期(计划)指标开始,有几个因素就进行几次替代 _最后一次替代完成的结果应当等于报告期(实际)指标。 一tB因素变动对F指标的影响; 一tC因素变动对F指标的影响;II、差额分析法:(连环替代法的简化形式)A因素变动对F的影响=一=(Ai Ao)B因素变动对C因素变动对二偿债能力分析XBo XCoF 的影响=一=Ai X(Bi Bd)XCoF 的影响= 一=Ai XBiX(Ci Co)(一)短期偿债能力分析绝对数指标:相对数指标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长期资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