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造血和血液的特点_第1页
小儿造血和血液的特点_第2页
小儿造血和血液的特点_第3页
小儿造血和血液的特点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i页小儿造血和血液的特点造血特点小儿造血可分为胚胎期造血和生后造血。一、胚胎期造血胚胎期造血首先在卵黄囊出现,然后在肝脏,最后在骨髓,胸腺 及淋巴结等处。因而形成三个不同的造血期:(图1)(一)中胚层造血期 约于胚胎第4周起即开始出现红细胞造血,在卵黄囊各处及胚体中形成许多血岛,血岛中间的细胞形成原始的血细胞。在胚胎第6周后,此种中胚层造血开始减退,至胚胎 第9周时,这种造血活动巳明显减少,代之以肝脏造血,可见中 胚层造血期主要是在胚胎的前两个月。(二)肝(脾)造血期 自胚胎第56周起,肝脏出现造血功能,至 第5个月时达顶峰,以后逐渐减退,肝脏造血先是产生有核红细 胞,以后产生颗粒白细胞。在

2、肝脏造血开始两个月后的几周内, 脾脏也参与造血,但为时较短,至胚胎5个月时巳停止生成上述 细胞,偶有延至出生时。但保留造淋巴细胞的功能。(三)骨髓造血 在胚胎第6周时即出现骨髓,但其造血作用是从 胚胎第5个月时开始,并迅速地成为生成红细胞和白细胞主要器 官,直至出生23周后骨髓成为唯一的造血场所。只在造血需 要增加时,肝脾才再呈现第2页造血功能。胸腺从胎儿期一直至出生后为生成淋巴细胞的重要器官。 淋巴结 从胚胎第4个月开始,参与淋巴细胞的生成。二、生后造血 为胚胎造血的继续,可分为骨髓造血与骨髓外造血。(一)骨髓造血 出生后主要是骨髓造血。 小儿在出生后头5年内, 所有骨髓均为红髓,全部参与造

3、血,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在57岁时长骨干中有脂肪细胞出现于造血细胞之间。随着年龄增长,脂肪细胞组成的黄髓增多,而红髓范围逐渐减少,至成人 时红髓仅限于脊椎、胸骨、肋骨、颅骨、锁、骨、肩胛骨、骨盆 及长骨端。但黄髓有潜在的造血功能,当造血需要增加时,它可 转变为红髓而恢复造血功能。由于小儿在出生后头几年缺少黄髓, 故造血的代偿潜力甚少, 如果造血需要增加时, 就容易出现骨髓 外造血。(二)骨髓外造血在正常情况下, 骨髓外造血极少, 淋巴结与脾脏有造淋巴细胞的 功能。出生后,尤其在婴儿期,当遇到各种感染性贫血或造血需 要增加时,肝,脾和淋巴结可随时适应需要,恢复到胎儿时期的 造血状态,而出现肝,

4、脾,淋巴结增大。同时末梢血液中可出现 有核红细胞或和幼稚中性粒细胞。这是小儿造血器官的一种特 殊反应现象,称“骨髓外造血”。当感染及贫血矫正后可恢复正 常。血象特点小儿各年龄的血象不同一、 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含量 由于胎儿期处于相对缺氧状态,故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较高, 出生时红细胞数约500万700万/立方毫米,血第3页红蛋白量约150230克/升,未成熟儿可稍低。生后612小时因进食较 少和不显性脱水,其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往往比出生时高些。 随着自主呼吸的建立,血氧含量增加,加以胎儿红细胞较大,寿 限较短等原因,过多的红细胞自行破坏(生理性溶血),同时血容 量增加,故生后10天左右,红细

5、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减少约20。 以后刚下降较慢,由于生长发育迅速,循环量迅速增加,继生理 性溶血后骨髓暂时性生血功能降低,红细胞生成素(主要来自肾脏)不足等,至23个月时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降至最低点(红细胞数300万立方毫米,血红蛋白置110克/升),网织红 细胞减低, 而出现轻度贫血, 称为“生理性贫血”。“生理性贫血” 的经过呈自限性,一般不需治疗,3个月以后由于贫血本身对 造血的刺激,红细胞生成素的生成增加,贫血逐渐恢复。随后红 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又缓慢增加,约于12岁时达成人水平。此 外,初生时末梢血液中可见到少量有核红细胞,生后37天 逐 渐消失。网织红细胞数在初生3天内约为46,于

6、生后47天迅速下 降至0.51.5,46周时回升至28,5个月以后约与成 人数值相同。二、 白细胞数与分类初生时白细胞总数为1.5万2万/立方毫米(以下单位同),生 后1224小时达最高点,然后逐渐下降,一周时平均为1.2万。婴儿期白细胞数维持在1万左右,6岁以后接近成人水平。 白细胞分类主要是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的变化, 出生时中 性粒细胞约占65,淋巴细胞约第4页占35。随着白细胞总数的下 降,中性粒细胞亦相应下降,生后46天两者比例相等,形成 交叉曲线,称为第一次交叉,随后淋巴细胞约占60,中性粒细胞约占35,至46岁时两者又相等,形成第二次交叉(图2),6岁后白细胞分类与成人相似。

7、初生儿末梢血液中可出现少 量幼稚中性粒细胞, 但数天内即消失。 婴儿期白细胞总数常因轻 微刺激如哭叫、疼痛、肌肉紧张、气温升高等而呈非病理性增加。 在疾病过程中, 同一疾病过程其血象变化与成人亦有不同, 例如 婴幼儿患伤寒病时, 白细胞总数往往增加。 在严重细菌感染性疾 病时,常有核左移现象,甚至出现幼稚中性粒细 胞。三、 血小板数 血小板数与成人相似,约15万25万立方毫 米。四、 血红蛋白种类正常人红细胞内含有三种血红蛋白(简称Hb), 即成人型血红蛋 白(HbA、A2)及胎儿型血红蛋白(HbF)。 成人的Hb绝大部分为HbA占95%,HbA2占23%,HbF不超过2%。在胚胎极早期,还 有一种不同于HbA与HbF的血红蛋白,称为胚胎型血红蛋白(Gowerl和Gowe,这种血红蛋白至胚胎3个月时消失,并为HbF所代替。胎儿6个月时HbF占90%,而HbA仅占510%, 以后HbA的合成增加,至出生时HbA约占30%,HbF约占70%,A21%。出生后HbF迅速为HbA所代替,1岁时HbF不超过5%, 至2岁后不超过2%。了解血红蛋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